乾道:乾道是围绕乾形而行进的武术运动形式。乾三连即乾的卦形为上中下三连,故中线中连有跃扑。也就是说,乾道修炼起止于钉域即北运道的钉域心位。位于钉域心位后随即起势、放势、出势,然后随即跃扑于钏域心位,尔后左攻至左爻线端,回攻至右爻线端,再回攻至钏域心位,然后跃退回钉域心位,尔后左攻至左爻线端,回攻至右爻线端,再回攻至钉域心位,而后归势、收势、落势,继而还原于就位的中和势。砍道砍道是围绕砍形而行进的武术运动形式。砍中满即砍的卦形为上下断,故南北 线中断有进退,中线中连有跃扑。也就是说,砍道修炼起止于钉域即北运道的钉域心位。就位于钉域心位后随即起势、放势、出势,然后随即退进而打,尔后跃扑于钏域心位而展进退,然后左攻至左爻线端,回攻至右爻线端,再回攻至斜域心位,然后跃退回钉域心位,尔后左攻至左爻线端,回攻至右爻线端,再回攻至钉域心位,而归势、收势、落势,继而还原于就位的中和势。艮道:是围绕艮形而行进的武术运动形式。艮覆碗即艮的卦形为中下两断,上北 下南即北线连,中线南线皆中断,故中线中断有进退,南线中断有进退。也就是说, 艮道修炼起止于钉域即北运道的钉域心位。就位于钉域心位后即起势、放势、出势, 然后随即打进钏域心位而展进退,尔后左攻至左爻线端,回攻至右爻线端,再回攻 至钏域心位,然后退打于钉域心位,尔后左攻至左爻线端,回攻至右爻线端,再回攻 至钉域心位,而后归势、收势、落势,还原于就位的中和势。震道:震道是围绕震形而行进的武术运动形式。震仰盂即震的卦形为中上两断,上北下南即北线中线中断,故北线中断有退进,中线中断有进退。也就是说,震道修炼起止于钉域即北运道的钉域心位。就位于钉域心位后即起势、放势、出势,然后向后退进而打,随即打进钾域心位,尔后左攻至左爻线端,回攻至右爻线端,再回攻至斜域心位,然后退打回钉域心位,尔后左攻至左爻线端,回攻至右爻线端,再回攻至钉域心位,而旋转归势、收势、落势,而还原于就位的中和势。
方位运行:方位运行是指以东南西北为基础的武术运动行进,是武术运动行进方向位置中最为古老而科学的自然环境确立,是中国武家日常修炼最为基本的攻守运动行 进。其由三口方位运行、四面方位运行、五道方位运行、八方方位运行、九宫方位运行构成。中国武家认为:“茫茫宇宙,天圆地方,天圆而运,万运而活,故顺天而生,逆天而死,应天而长。地方而定,万定而法,故得地而生,舍地而死,应天而长。”并认为“天地之事,事关生老病死,故凡武者,不可不观天象,不可不查地理,不可不看风水,不可不行人法。”所谓人法是指人类生存所必须恪守的基本法则,即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口方位运行:三口方位是指以并排三个正方形即阴口、禀口、阳口为基础,且在口中运行,有纵、横、品、回之别的三口方位。三口方位运行是指以一个始终不变的四面方位为基 础,且修炼者起止于该正方形心位所进行的武术三口方位运行,是建立在三口基础之上的攻守行进,是武术运动行进空间、方向、位置最为古老的自然定位运行方法之一,是武术锻炼最为基本的运动行进之一。其行进之名分别为阴、禀、阳,其行进取象分别是软、和、硬,其行进把持分别是进、防、退。其纵向的道形分别为后口、正口、前口,其横向的道形分别为左口、中口、右口,其品向的道形分别为上口、左下 口、右下口,其回向的道形分别为内口、外口、大口。纵向三口方位运行是指禀口南线与阳口即另一个相同正方形的一边相容,禀口北线与阴口即另一个相同正方形的一边相容,所形成的纵向三口方位运行。具体运行即,武术修炼者就位于禀口心位,在三秒左右开始起势、放势、出势、攻守,然后随即跃扑、脚法于阳口而展开攻守,尔后经禀口跃退于阴口而展开攻守,然后跃扑, 脚法于禀口而展开攻守,尔后定于禀口心位,继而归势、收势、落势,还原于就位的中和势。横向三口方位运行是指禀口东线与左口即另一个相同正方形的一边相容,禀 口西线与右口即另一个相同正方形的一边相容.所形成的横向三口方位运行。具体运行:武术修炼者就位于禀口心位,在三秒左右开始起势、放势、出势、攻守,然后随即跨越,脚法于左口而展开攻守,尔后经禀口跨越、脚法于右口而展开攻守,然后跨 越,脚法于禀口而展开攻守,尔后定于禀口心位,继而归势、收势、落势,还原于就位 的中和势。品向三口方位运行是指位于两口北侧禀口即品上口的南线中点,与左下口东北角以及禀口南线西部与左下口北线的大部分相容,与右下口西北角以及禀口南线东部与右下口北线的大部分相容,所形成的品向三口方位运行。具体运行:武术修炼者就位于禀口心位,在三秒左右开始起势、放势、出势、攻守,然后随即跨越,脚法于东下口而展开攻守,尔后跨越、脚法于禀口展开攻守,随后跨越、脚法于西下口而展开攻守,尔后退定于禀口心位,继而归势、收势、落势,还原于就位的中和势。回向三口方位运行是指武家以四面方位运行为回字内口(阴口),以回字外口为禀口,以回字之地方为大口,所形成的由内口,到外口,到大口的三口方位运行。 具体运行:武术修炼者就位于内口心位,在三秒左右开始起势、放势、出势、攻守,然后跨越、脚法于内外口之间展开攻守,尔后跨越,脚法于大外口之间展开攻守,然后退性地跨越、脚法于内外口之间展开攻守,尔后退定于内口心位,而归势、收势、落势,还原于就位的中和势。
四面方位运行:四面是指以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为基础的方位运行。四面方位运行是指由东、南、西、北四面所形成的正方形方位运行,是修炼者起止于正方形心位向四面发起攻击或沿正方形边线或修炼者始终居中且正方形始终随人移动的方位运行,是建立在东南西北方位基础上的攻守行进,是武术运动行进方向位置中最为古老的攻守定位方法之一,是武术锻炼的最基本的运动行进之一。其行进之名分别为东、 南、西、北;其行进取象分别是春、夏、秋、冬;其行进特征分别是动、静、疾、徐;其依托的面形分别是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其修炼者的起止点,都在正方形四面的中点,即正方形对角线的交叉点,俗称正中心位。其起止时的基本方位,始终恪守着面南背北,左东右西,上天下地的武家基本运武方位我们称之为武家本位简称本位, 中和势站立是四面方位运行的最基本的就位势。四面方位运行修炼时,往往都是四面攻守相得益彰的。四面方位运行又称正方形方位运行,也称口字方位运行,是指以正方形为平台的作战区域。其修炼者的起止点,首先是在正方形心位,向东南西北四面所发起的攻击。其次是在正方形四边中点或四角,沿东南西北四线所发起的攻击。其季是修炼者始终居中且正方形始终随人移动的方位攻守运行。四面攻守即传统意义上的四面方位运行。具体而言,武术修炼者就位于正方形心位,随即起势、放势、出势,然后向前面发起攻守,尔后向后面发起攻守,然后向左 面发起攻守,尔后向右面发起攻守,随后定势于正方形心位,继而归势、收势、落势, 最后还原于就位时的中和势。正方攻守即传统意义上的四边方位运行。具体而言,武术修炼者就位于正方形四边中点的某一点或四角的某一角,随即起势、放势、出势,然后沿四边发起攻守, 尔后定势于四边上的起点,继而归势、收势、落势,最后还原于就位时的中和势。口字攻守即传统意义上的随身口字方位运行。具体而言,武术修炼者就位于正 方形心位,随即起势、放势、出势,然后辩证地发起四面攻守,无论怎样攻守四面都是随身固定而不变的,尔后最终定势于修炼起点,与起始的口字相容而止,然后归势、收势、落势,最后还原于就位时的中和势。
浏览5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