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分四个方面的问题来谈:一是讲武术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二是讲武术与精神修养的关系;三是讲武术与四时的 关系,四是讲武术与起居饮食的关系。此章虽为杂谈,实乃习武者不可不知之医理和道理。拳 术本身是一门科学,因此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按照 科学的方法来练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反之则利 少而弊多。例如,在我们周围,有不少人通过武术锻炼以后,体质 由弱而变强,或者是由病而渐愈,这就是由于“生命在于运 动的结果。但是,在练拳者中间,也确有少数人不仅没有 强壮了身体,反而体质有所下降,甚至于练坏了身体。之所 以出现这类情况,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固执己见,强其 勃谬,逆其理而行所造成的,所以才伤了气血,折了本体, 产生了副作用。因此,我觉得针对此种情况,很有必要向学 者作一交待。

一、形意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形意拳是祖国宝贵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 百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形意拳不仅具有强烈的技击手段, 而且也是强身健体、增进身体素质的良好运动。它既有防病 的效能,又有治病之功效(当然不能把形意拳看成长生不老 之药或包治百病的神医和神拳“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非常符合科学道理,人不可以没 有动静,气不可以没有出入.血不可以没有流注,液不可以 没有运行,筋不可以没有伸缩,肌肉不可以没有松紧,皮毛 不可以没有开合,五脏不可以没有运动。外动虽然源于内 动,然而外动又能促进其内动,外不乖于形式,内不悖于神 气,内外相合和谐之动,才能扭其枢机,转其乾坤,达到益 寿延年之目的。这就是“流水不腐,转木不朽”的道理练习形意拳.之所以能够达到内壮其本、外坚其体的目 的,其关键还在于内外和谐的运动。外面形式之顺,是内中 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是内中神气之中外面形式之 静,是内中神气之养外面形式之动,是内中神气之运。如 肺动可以加大肺活量,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心脏之运动, 可使泵血机能增强,促进血液的循环和加速新陈代谢,肝脏 之运动,可以促进其机能的增强,肾脏之运动,可以使精足 髓旺,坚固其本脾脏之运动,可以促进其运化功能的增 强肠胃之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机能和吸收机能的改良,肌 肉运动,可增强弹力;骨骼运动,可增大抗弯、抗压和抗扭 的强度,筋腱运动,可得以伸长而坚韧;皮肤、毛孔之运 动,可严守门户,不受风邪寒热等外侵.所以总的说来,形 意拳之锻炼,与人体的壮衰勇怯、强弱虚实、生死存亡有着 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切不可以做过量的运动,过量的运动会 使身体各部超过负荷。长久下去就会积劳成疾,非但不能延 年益寿,且会适得其反。

二、形意拳与精神修养的关系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影 响。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 脾,忧伤肺,恐伤肾」又在《素问・举痛论》中道 “百病生于 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 乱,思则气结工 充分说明了人的精神、情绪与气有着密切 的关系,而气又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经常地受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刺激, 必然会引起五脏六腑、精神情绪、气血经络各种不同的变 化。这些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地讲,人的神经各部是 能够经受得住的,也不会立刻带来大的疾患。但是,如果所 受的球程度超过了自身神经所能承受的极限(或者长时间 地经受弱剌激,或是短时间的强刺激就会在身体的某一 部位或某一脏腑中形成疾病所以,一个人若思想负担过 重、压力过大,整天愁眉不展,忧心忡忡或惊恐不定,要想 通过练拳来增强体质,恐怕是办不到的,甚至会越练越糟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道“外不劳心于事,内无思 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也可以百数%这就是说,即使是不练拳的人,只要注重了 饮食、起居,并保持适当的劳动,以“知足者常乐乙不贪不 婪,不胡思妄想,节制私欲,胸怀开朗,同样是可以益寿延 年的。当然,人在社会上生存,不可能不接触那些令人不愉快 的、烦恼的、忧愁的、悲伤的和惊恐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 的本身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不会处理它(就是想不开),这 就难免罹患疾病。

形意拳之所以非常注重气的锻炼,就是为了解脱和排除 这些疾病之源。如在桩功中的无极势,就是要排除一切私心 杂念,使大脑神经进入极度的安静状态(即谓之入静的功夫), 以解除一天来大脑的疲劳和肌肉的疲劳,使经受过各种刺激 的神经中枢,以及处于紧张劳动的大脑皮层,均得以调整和 恢复。并使大脑劳动所消耗的精气,得到及时的和足够的补 充,使之恢复正常功能,而得以健旺。有少数人认为练拳就是为了打架,持己之勇,欺人之 弱,或者成群结伙打群架,这都不符合练拳的宗旨.练拳的 第一宗旨是强身健体,第二才是运用,而且一定要运用于保 护自身和保护别人、保护国家财产的防卫。学者须知:养生 者其长,胜人者其暂。养生是长久的,胜人不过只是暂时 的,况且文要有文德,武要有武德。如果丧失了武德,而肆 意欺人罢市,打群架,此举绝非养生之道,可以断定他是要 短命的!所以,虽说参加形意拳锻炼对促进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密 切的关系,但如果不注重精神情绪的修养,同样达不到延年 益寿之目的。

形意拳与四时的关系形意拳之锻炼,须要与四时相配,要顺乎春、夏、秋、 冬四季发展的自然规律。四季发展的规律是:春发——夏放 一秋收一冬藏。春发象征着大地的苏醒,植物开始生发 萌芽,所以在春天练拳时,应注重内气、内劲的焕发,走势 宜悠,发劲宜柔,使筋络渐渐舒伸开展。夏放即意味着植物 的生长发放,人体的骨骼、经筋、肌肉、皮肤均已舒伸。这: 个时候练拳适宜发放劲力,不致于伤肌扭骨或拉伤了韧带. 秋收意味着植物已经成熟,并逐渐走向衰老,或者有些植物 随着气候的变冷,而开始萎缩。中秋、深秋时节练拳,则应 少发暴力,练时应内收劲力至冬藏季节时,,一切植物均已 进入冬眠状态(有的动物也是如此),因而在严冬时练拳,更应 随之而深藏劲力,不可急发暴力,因为这时发放劲力是最容 易伤筋骨、坏韧带的。那么冬天和深秋是不是就不能练拳了?是不是遇敌也不 交手了呢?不是。冬天虽属阴,然并没有纯阴,夏天虽属 阳,也并无纯阳,所以冬天练拳,也并不是绝对的不可发 劲,只是在开始练习时,由于经筋、肌肉、皮肤和骨骼,均 处于萎缩状态,经筋的伸长性能减退,肌肉的弹力减弱,皮 肤和骨骼的韧性也巨减,故不宜急发暴力。只要在全身关节 和各部都活动开以后,全身感到温暖时,也还是可以适当地 发放劲力的。如若严冬突然遇敌交手时,应着重于根节和中 节的运用。因为梢节因遇冷而成僵,而且变得脆弱,所以若 使用梢节进击,则很可能使自己受到伤损。练拳与四时规律变化的结合,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并不矛盾,也并不影响练功,而只是在锻炼的方法上、劲节 上和劲力发放的大小上要加以改变而已,绝不能把夏季三优 天发放的暴发劲力,死板地搬到数九天来发放。因此,练勇 也不能四时不辨,千篇一律,须随时而应变,适时而更法。

浏览5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