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姿势:武术动作中的动作姿势是指中国武家把运动的架、式、势和动作起始、运化起始、攻守起始以及所有功夫、技艺、招照、段趟、制套中发功之卫的每一次屈伸展收旋转等轴心动作姿势,俗称关键姿势描绘成图,并明确标出其动作的未来途径、走 向、终结,即为一个完整的图性动作姿势俗称章法图谱简称法图,是对武术运动动作姿势的基本描绘。中国武家就是以此一一排列,把武术运动动作绘制成册的。中国武术的法图有虚图、实图、禀图之分,有正图、附加图、足迹图、卫点图、手迹图之别。这里的虚图即中国武家对武术娱乐运动动作的描绘,是藏攻守、隐保健、 彰舒展、显大方、行潇洒、求优美的武术功夫、技艺、招照、段趟、制套展现,是中国武家对幼年、童年、少年进行武术功夫、技艺、招照、段趟、制套等运动动作能力培养的经验总结。实图即中国武家对武术保健运动动作的描绘,是藏攻守、隐娱乐、彰健康、显运化、行五调(节理和整配)、求长寿的武术功夫、技艺、招照、段趟、制套展现, 是中国武家对老年、耋年、耄年进行武术功夫、技艺、招照、段趟、制套等运动运化能力润泽的经验总结。禀图即中国武家对武术攻守运动动作的描绘,是藏娱乐、隐保健、彰打斗、显攻守、行气概、求胜利的武术功夫、技艺、招照、段趟、制套展现,是中国武家对青年、壮年、中年进行武术功夫、技艺、招照、段趟、制套等攻守斗争能力培养的经验总结。所谓正图是指在主要动作过程瞬间姿势或动作定式描绘中所选用的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即轴心姿势的动作图像,是图示的主体,有正面图、侧面图、反面图之分。 正面图是指正对运动者前面所绘制的动作图像,多见于功夫修炼;侧面图是指从一个侧面对运动者所绘制的动作图像,多见于技艺招制套路的演练;反面图是指从背面对运动者所绘制的动作图像,多见于保健修炼。附加图是指对难点、重点、要点动作所绘制的辅助性的动作图像,是对正图做进一步说明所绘制的补充的动作图像, 多见于运动背向和极其复杂动作的描述。足迹图是指专门用来表示足在武术运动,动作中的方位、触地、立足方法的绘图,多见于对招制、段趟、套路运动轨迹的绘制。 卫点图是指专门用来表示腿、脚、肘、膝、头、肩、胯、手、节等九大武卫攻击时的力点所在,多见于对功夫、招法、攻杀等动作的绘制。手迹图是指专门用来表示手舞花、 手封锁、手开合等上肢运动动作过程的绘图,多见于对单缠、双缠以及春、夏、秋、冬 四季运化的武术运化动作的绘制。运动方位:中国武家的运动方位是指武术运动空间中九卫与身体的动作位移方向和力点所到达的位置,是以武术运动者所在运动、动作、运化空间位置来进行的身体位置阐述,均遵守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看图者的上下左右依托)的基本规矩。一 般不同的武术运动目的,有着不同的运动方位把持。武术的运动目的归纳起来有攻守、娱乐、保健、锻炼、自卫、修炼、康复、延年、长生等九大基本目的,所以中国武家最基本的运动方位亦有九种不同的最基本的运动方位展现。一般起画的第一张图像,多为预备势,亦可从就位势、准备势、交手势、抱拳势画起。所谓预备势即起练之势,多为中和势;就位势即到达指定地点的定神之势,多为立正势;准备势即随手准 备的等待之势,多为扎懒衣势;交手势即攻守双方开战瞬间之前之势,多为攻守势; 抱拳势即攻守双方对抗之前之势,多为战前战后的抱拳礼。

中国武家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大都遵循着以下规律。攻守图谱中第 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即自身巽位向东或坤位向东。娱乐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 方位即自身离位向主席台中央。保健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即自身离位向保健时辰所要求之向。学练、演练、锻炼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即左为东,右 为西,面南背北。自卫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即自身巽位向对手。修炼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即自身离位前向照、后向靠。康复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 动方位即自身离位前向阳、后向阴。延年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即自身离位前向水木、后靠山萨。长生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即自身离位前向高寿之体、后靠太岁。总的来讲,中国武家图谱中第一张图像的运动方位,如果不讲究的话,在实际中的武术练习,都可以遵守武术运动的大向,即左为东,右为西,面南背北。中国武家认为:"正南为火,得火而旺,得火而强,得火而勇。正北为水,得水而生,得水而壮,得水而活。”所以中国武家在空间的运动大向,几千年来一直都是相辅相成而固定不变的,其运动方位是不受身体姿势变化影响的。一般在图上的武术运动方位也是固定不变的。正确掌握武术运动方位,对武术功技艺及招法套路,特别是动作往返路线和动作布局的理解具有很大帮助。

动作路线:作路线是指中国武家用来描绘运动图形相互过渡过程的运行路线,是动作图 形过渡过程之间的运行路线描述,是描绘一个运动动作图形到另一个运动动作图形之间的运行过程,是对中国武家武术运动动作在特定空间里的合理运化过程描画,是武术运动动作合理过渡的关键环节。如果武术运动动作没有对动作路线的描述,就不是完整的武术运动动作图谱,只能说是武术运动动作的基本图片。其运动动作的路线有攻卫动作路线、躯干运动路线、轴心运动路线、完整运动动作路线之分。所谓攻卫动作路线即攻击之卫与协调配合之卫的攻守动作路线,是攻守效率评价的关键。躯干运动路线即躯干在攻守进退中的协调配合路线,是势头彰显的关键。轴心运动路线由地轴运动路线、人体力点(臀后三寸点)运动路线、人体重心运动路线组成、人体躯干三七点运动路线组成即人体在攻守进退中的关键劲、力、量的总体运行走向,是运动实力总体趋势把控的关键。完整运动动作路线即人在攻守进退中两足支撑痕迹的连线,是总体运动趋势把持的关键。运行路线:运行路线即中国武家攻守进退的运化、行动、途经路线,关键是身体各部位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运行路线。是用一条箭头线来表示的,其线就是攻击卫点的运动轨迹,多指双手、双足、躯干的运动轨迹。其中,箭尾是动作起点,箭头是动作止点。虚线是左手左足的动作运行路线以及躯干左转和以左手为主体的器械运行路线,实线是右手右足的动作运行路线以及躯干右转和以右手为主体的器械运行路线。行径路线:行径路线即中国武家攻守进退的运行捷径连线,是整个运动动作的总体行径路线描述,是全套运动动作的行径路线描述。中国武术的运动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功夫运动、技法运动、艺法运动、招照运动、制趟运动、套路运动等六大形式的运 动。而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行径路线。武术运动的全套动作行径路线图, 多以双足印迹、身体重心轨迹、地轴轨迹为准。在现行的武术套路比赛中,一般的武术表演套路由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偶数段落构成。其基本特征是,各段往返路线通常是单数段向左,双数段向右,尤其在表演、比赛、助兴演练中运用较多。传统而严谨地讲,应该是,奇数段向左,偶数段向右,尤其在学练、记忆、锻炼演练中。在古往今来的武术套路比赛中,一般的武术套路起止点,原则上必须在同一个固定的位置点上,且面向不变,立足不改,方位不化(武练三不)。如果在演练中出现异常现象,说明不是动作运行不确,就是尺度把握不准,架式拿捏不好,章法拿捏不对,运势掌控不行(武练五不)。中国武家之所以要求起势与收势必须高度一致,主 要在于加强学练者的空间概念,建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练者在运动空间中的方位把持能力,提升学练者的认祖归宗、还原还归意识,感悟世界万物的生还归道规律,恪守阴阳平衡、道气守恒、五行得道之运动空间的守恒原则。并能以此来术攻守理宪顺其自然的立意,对立统一的辩证对待人类的攻杀战守、万事万局、万物万象。

浏览6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