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路格理:九路格理又称太阳格理,其最基本的格理:每当对手卫点冲击自己时,要在九大痒穴受之或九大武卫格之的同时,毅然按自己选定的路体(按九路形式性分割的 人体某一块)或宫位攻击方案进行实质性的攻守性调整,当对手的身形站位与自己的预定方案,感觉即将吻合时,便迅捷发起既定的猛烈招法攻击。当对手营卫散失 协调,九卫失控,影响及本,其本功失于施展时,即随机迅捷按路发起既定的猛烈招法攻击。当对手受挫,封锁失控,利我攻击时,即随捷按路发起随机性的猛烈法性 (感性的随机攻击组合)攻击。中国武家认为“凡自失营卫,诱失营卫,导失营卫,运失营卫,化失营卫者,必失控,而被动,失守,毕露,克其一路,必致其下盘阻滞,故见歪斜,散其对抗,失其抗 衡,而现大克之良机。若对手营阴不足,内劲不抗,内力不持,营卫不和,卫失对外开合之权,则易遭重克。若对手来袭,卫阳被遏,营穴暴露无移,则痒受而挺人,乃险中求胜之良机也。”并说“运化得手,必恰到好处而攻。格化得手,必随机打人而攻。诱格化得手,必顺手牵羊而攻。导化得手,必顺势切入而攻。人化得手,必强拧鸡头而攻巧化得手,必趁机应变而攻。”也就是说,任何机会都不是等来的,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打造的,没有打造的机会,即使天赐良机到手,也会因不认识,而盲目放丢弃。九路论打:九路论打大多是在敌我实力相当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极为传统的高层攻击战略,是极为典型的首选性循径攻击。一般的九路攻守,与其他所有的攻守战略都是一样的。首先必须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需求、利害、可能,本着中国 武家攻守的一贯原则,即“避我短,扬我长。攻敌短,克敌长”。以九块或九宫之九路 分隔为基础,制定路循,敲定路营,选定路径,确定招法,确立架势,把住尺度,然后才进行“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士侠等级性的攻守格斗。中国武家的九路攻击,单独的一路攻击,随意选择几路攻击较少,多以相邻三路为一个攻击单元。这样的攻击单元共有八个,即上三路、中三路、下三路、左三路、 正三路、右三路、撇三路、捺三路,是中国武家最常见的按路攻击,是循径研究的主体,是八卦机理,八卦俗称八制、八节、八仙,是外在攻守发展过程中三大循径中的阳明行径,是以巽(一、春风、张果老)、离(二、立夏、吕洞宾)、坤(三、夏至、李铁拐)、兑(四、立秋、韩湘子)、乾(五、秋风、曹国舅)、砍(六、立冬、蓝采和)、艮(七、冬至、何仙姑)、震 (零、春风、汉钟离)为营区的攻守进退,是中国武家传统八大位置的命名,均是传统位置的意思。
八卦营区认识:中国武家认为:“卦分前后,制定攻守之的,分一身之营,节定保健之的,别一身之域,仙定娱乐之的,其划一身之表.乃攻守次要之径,运化次选之循。”并讲“以制为的,八制安则中央全。以节为的,八节运则中央灵。以仙为的,八仙动则中央活。” 并说:“临阵攻守者,卦成八块,则以块为的,利于拿。卦成八面,则以面为的,利于打。卦成八营,则以营为的,利于踢。卦成八部,则以部为的,利于摔。卦成八运,则以运为的,利于调节。卦成八动,则以动为的,利于调和。卦成八系,则以系为的,利于调理。卦成八统,则以统为的,利于调整。卦成八行,则以行为的,利于调配。八卦安稳,则中央不安也稳。”还说:“守境如壳,护环如茧,壳固如钢,茧封如铁,则中和, 中和则既可全力展现,亦可尽情发挥,更可应对自如。”还讲:“八卦利摔益踢,外功与摔相表里,本功与踢相表里,故与格的之理密切相关。格的之理,摔为劲力之海, 主受纳与运化,摔出入化生之技,为多劲多力之形。六形之摔,属躁,归土,为阳形, 其性恶躁,喜缠绕搂抱,大敌侵袭,多缠绕搂抱,征显脆爆,故八卦之行径,多为真摔实跌。”武术八卦循径中攻守行径(类似拳击性攻击)形成的条件,主要是攻击者必须擅长辨证性的八卦攻击。其转化有三:一则九路攻杀失手、失足、失重(武家三失)后转为八卦循径;二则劲力匮乏、阵势混乱、不擅攻击导致贴靠搂抱所形成的八卦循径;三则对手直犯八卦行径,本人卦应所形成的八卦循径。一般作战发展至摔技阶段,多以单独的谋一卦攻击为根基,此时双方阳气消耗骤减,虽心力亢奋,但大多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敌我摔争,劲足者盛。
八卦营区分隔:八卦营区的分隔有辨证分割、实体分割、实面分割之别。辨证分割即集传统学说,即阴阳、道气、四柱、五行、八卦、九宫、天干、地支等为一体的综合辨证分割。具体来讲,即以左腿为巽,中裆为离,右腿为坤,右肋侧为兑,右肩臂为乾,头部为砍, 左肩臂为艮,左肋侧为震,肚脐乳头三点连线、三点划圆、三点见方的区域为中央, 从其中可找到中国传统的所有学说与学说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集大成。实体分割即将人体形象地分割为八大块,是没有中央的八卦布局。具体来讲,即以左腿为巽,中裆为离,右腿为坤,腹腔正中面右侧为兑,右肩臂为乾,头部为砍,左肩臂为艮,腹腔正中面左侧为震,由上向下成3-2-3块排列实面分割即将人体正面划分为八个攻击区域,是人体的八守性门户,俗称八大门户,即以能前上棘连线、腋窝中点连线与人体正中线连成工字,其余与九路分割相同。具体来讲,即以左腿前面为巽,中裆前面为离,右腿前面为坤,工字右侧前面为兑,右肩臂前面为乾,头部前面为砍,左肩臂前面为艮,工字左侧为震,由上向下成3-2-3面排列,前面为阳,后面为阴。八卦格理:八卦格理又称阳明格理,其八卦循径最基本的格理机制有三。一即当对手之卫冲击自己时,在标点受之或肢节格之的同时,按自己选定的卦击方案进行攻守性调整,当对手的身形站位进入、形成、出现与自己预定方案吻合架势时即迅疾发起预定的攻击。二即当对手营卫失其和调,表卫调节失控,影响及本,本功失于施展时, 即随机按卦位展开卦径性攻击(直接性的类似拳击的攻击)。三即当对手在攻守中 偶然出现、习惯性、战法性出现关键位点失守时,即随即按卦位展开硬克性攻击。中国武家认为“自失营卫,贯失营卫,术失营卫,而就势猛攻,多见主动而得 利,顺手而得手,顺势而得势。若要穴连击,气血阻滞,多见对手倒地,故散其对抗, 失其抗衡。若对手化功不足,内劲不抗,内力不持,营卫不和,卫失对外开合之权,则极易惨遭重度攻击而残损。若对手被袭,卫阳被击,营穴暴露,则按卦而招制猛击, 则多成正果。”所以说,无论是运化得手,还是格化得手,还是随化得手,都会给对手以恰到好处或沉重的摔性攻击。这三大攻击化为得手,虽有一定的区别,但都统属于规范攻守。
八卦论打:八卦论打多为敌我实力相当或一方擅摔而成。其基本攻击,首先必须根据对手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本着避我短,扬我长;攻敌短,克敌长的原则。 以八卦分隔为基础,敲定卦营,选定卦径,确定招法,确立架势,拿准尺度,然后才可以展开的有计划、有预谋、有准备的攻守格斗。在中国武家的八卦攻击中,单独的一卦攻击比较少,多以敌我实际为依据,任意选择其中三卦为一个攻击单元进行卦位性论打。这是中国武家最常见的按卦攻击,是循径研究的第二个主体,是循径形成的第二个主体,是循径彰显的第二个主体。五行机理:五行行径又称少阳行径,是外在攻守发展过程中三大循径中的少阳行径,是以木、火、土、金、水为营区的攻守进退。中国武家认为:“五行循径,属打技,归势功,与三田和势子相表里打法寄于势,打招藏于势,势藏门户招法而主封锁,势气顺达则 打形清利,起落方便,出收快捷,助攻守而益转化,故打技和畅通达。”实际上反映了五行机理与架势功能、格理功能的内在关系。其中,三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总称,三田在格理上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诸劲、诸力、诸谋、运化、招法、灵便等。故五行之循径是劲、力、打技、势功、三田等人体功能的综合表现。因此,五行行径常以打技、势功、三田等联合开展武术运动。
浏览8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