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先生传
圆嶙外史
先生辽阳懿州人也。名号屡更,游行无定,人多不测其踪。刘秉忠同 师于前,廉希宪荐制于后,至元间,以宰官致仕。洪武初年,太祖屡诏不 出,盖其托仙远遁,以全仕元之节者也。故尝自称曰“大元遗老”,又尝自 赞曰“大元逸民”。君子深慨其神仙名重,遂至掩其孤忠耳。平生访道,历 尽艰辛,终南遇师之后,觅侣求铅者,足遍天涯,乃于武当山,修成大道。 所可异者,先生未降世,而武当一席,早为安排。昔希夷先生游太华,遇 异人孙君仿,曰:“武当九室岩,深静可居。君后有徒孙,更能发迹此山, 君光大张。”盖已知名山有主人,大道有法嗣也。岂不异乎?尝闻苦竹真君 传记于钟离云房,谓“他日有两口者,为汝弟子”,而其后竟遇吕祖。夫岂 至人降灵,必先有年月日时、里居姓氏,预定于大罗天上耶?不然,何言 之验也!圆通真人,为先生弟子,亦不能请究其故。《本传》一篇,记叙精 详,《仙鉴》、《明纪》,考政皆合,然后知先生之籍贯生成,修真得道,有 如是其全备者。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虽然,老子之 所传,亦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支分派别,各有传人。今 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 为“隐仙派”者。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太华, 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 隐。孔子曰:“老子其犹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
按:老子之道,文始派最高,少阳派最大。少阳传正阳,正阳传纯阳, 纯阳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派;纯阳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 阳,开南派。
再按:文始一派,至麻衣而传希夷;少阳一派,刘海蟾亦以丹法传希 夷,两派于斯一汇。是三丰先生,谓为文始派也可,谓为少阳派也亦可, 特其清风高节,终与麻衣、希夷、火龙相近云。
“吾姓字渺渺,从劫至劫,不可具述”,非虚语也。逮商阳甲时,分神化煞, 始寄胎于玄妙玉女八十一年。至武丁庚辰岁,二月十五日卯时,降生在苦 县之赖乡曲人里李树下。指李为姓,名耳,字伯阳。生时白首,人号为老 子;又长耳,复称老聃。周初,观风西岐,自号支邑先生。西伯欲拜为大 夫,不受,命为守藏史,遂借隐焉。其后或隐柱下,或隐河上,或号为古 先生,或目为古皇,或为伯阳父,或为广成子,或结庐于河滨,或开化于 西域。秦时称古隐君子,而不知太上老祖,实隐中圣人也。
麻衣先生
麻衣先生,姓李名和,道号初阳,内乡人。隐石堂山。生而神奇,期 发美姿。稍长,厌世浊腐,入终南静养,遇尹文始,传以道要,并相法, 命往南阳湍水旁灵堂山修炼。洞居十九年,冬夏恒著麻衣,故号为“麻衣 子”。灵山有水,四时常温,名断谷,时往沐浴。一夕有少年十二人来拜, 曰:“吾属龙也,上帝以师道成,命吾等辅行大化。”自是有求雨者,皆验。 乡民谒恳甚繁,别隐歙之黄山(即夥山),人称为:“黄山隐者。”
希夷先生
希夷先生,姓陈名持,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唐长兴中, 尝举进士不第,遂淡世情,以山水为乐。居武当二十余年,复隐华山云台 观。得蛰龙法,每卧尝百余日不起。遇海蟾,授道要。逢麻衣子,拥炉对 坐,以铁筋画灰成字,默授玄机,并以尹文始先生相法传之。高隐不出,宋太祖时,赐号“白云先生”,又赐号“希夷先生”,史称曰“华山隐士”。
火龙先生
火龙先生,希夷高弟子也。隐其身,并隐其姓名,其里居不可考,即 以天地为里居也。其事迹不多著,即以潜德为事迹也。《神仙鉴》亦只记其 号,状其为物外风仪,此盖如赤松、黄石,世只知为古仙耳。隐居终南, 故称“终南隐仙”。或曰贾得升先生也,俟博识者考之。
冰壶先生
冰壶先生,姓明名玉,内江人。善符咒,多奇验。永乐中,三丰先生 游蜀,常寓其家。玉欲以符咒传先生,先生笑曰:“我将以道奉子,子乃以 法授我耶?”乃作《道法会同疏》一通予之,玉大惊,请为弟子。居岁余, 胡潦访先生,遂携玉同去,不知所之。
王宗道
王宗道者,淮安人也。尝从三丰先生学道。永乐三年,成祖访求三丰
令觅宗道与胡淡同往。召见时,赐金冠鹤整,奉书香遍游天下。十年不遇, 及还,赐封“圆德真人”。后入庐山采药,飘然不返。 卷
李夫子
李夫子者,名性之,楚人也。正德间,入太和山,遇三丰先生,传以 丹法,遂得道。平时好端坐,澄静齐庄,人号为“李夫子”。喜辟谷,日啜 麦面汤,人又号为“蔬子李”。荆藩永定王闻而慕之,遣校礼聘以至,寓薪 武当宫。衣破衲,不食。王屡迎入宫,祈长生诀,皆不对,但云“儒者修 身齐家,即道诀也”。赐金帛甚厚,皆不顾。已而辞归,王乃遣校送之,令 索书报命。至汉口舟中,忽不见。校速舟夫过江,至中流,忽见李卧水而 渡。校上岸,李亦到岸,忽又不见,校急奔至山,见李坐悬岩险处,拍手 而歌,寻大呼校曰:“为吾谢王,李某不复来也。”校欲索报书,倏又不见。 后复遣校至山,则云李尸解矣。校于归途,又见李持钵,其行如飞。无何, 王以干宗正条几覆国,始悟李语非漫然也。
梦九先生
梦九先生,姓汪名锡龄,徽州歙县人。曾官剑南观察,而宦情益淡, 隐心愈深。遇三丰先生于峨眉,得其道妙。继授滇南永北道,即请终养, 未准。旋授河南全省河道副使,乃便道归省。丹成尸解,号“圆通道人”。 校正《玄要篇》,及著《三丰本传》、《显迹》等章传世。康熙甲寅年,十 月十八日申时诞生。至今嘉州凌云丹霞峰之清晖阁,即先生公余之暇,潜 神炼丹处也。中有灵山堂,扁载剑南父老数百人姓名,为先生寿,咸称 “圆通祖师”,仁慈清净,修己治人云。
白白先生
白白先生者,不言其姓氏。所居在青城、大峨、嘉州山水之间。鼓琴 读书,酷好老庄。道光初,遇张三丰先生于绥山,传以交媾玄牝、金鼎火 符之妙。既更遇纯阳祖师,得闻药物采取之微。以是决意精修,日与二三 隐士,坐论烟霞,品评水石,名心之冷,殆如冰焉。所著有《河洛易象图 解》、《道德经正义》、《圆崎内篇》,发明内外丹法层次,为前古仙经所未 有。无事则混俗和光,默抱玄微而已。
列仙派演
余十舍
余十舍者,沈万山弟子也。少好施与,万山以幼女妻之,传以丹砂点 化,丰饶与妇翁相颉放。其女余蕙刚,为西平侯沐春继室,亦善黄白之术, 盖家传也。事见本集中“余氏父女传”。
陆德原
陆德原者,吴人也。家故清微,慕神仙之学。沈三③山先生见之,知 为道器.遂传以玄微妙旨,并为黄白给之,其家遂足。与顾阿瑛、李鸣凤 相往来,诗坛酒社,东南士大夫称其富而好礼。洪武初,尝助军粮二万斛, 既闻太祖有“不及江南富足翁”之句,因慨然曰:“祸端至矣气 及时携琴
披衲,改装黄冠而遁。阿瑛闻之,亦削发为僧。鸣凤弃家园,携妻子,泛 舟江湖。其后江南大族籍没者无算,人始信其见几云。
明阳先生
明阳先生者,刘其姓,光烛其名。仁慈恭敬,富而好礼,以善为当为, 不求福报,达者高之。尝从白白子游,得清净守中之旨,遂结庵于大江之 湄,云水盘桓,不迹城市。没后数载,忽降一诗,云:“人去空山鹤影单, 回观尘海雾漫漫。仙家不昧虚灵体,一路清风到石坛。”自是云朋霞友,咸 谓其不灭也。所著有《金丹诗》若干篇,尚存于其弟遁园处。
拳技派
王渔洋先生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三丰之 后,有关中人王宗,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内家之传, 盛于浙东。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者,靳人也。雨窗无事,读 《聊斋•李超》始末,因识于后。又云: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 皆僧也。
张松溪,郸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 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 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 溪为最著。
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敬,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 避去。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乱,当事召僧击倭,有僧七十辈, 闻松溪名,至邦求见,松溪蔽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校
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
尝与诸少年入城。诸少年闭之月城中,罗拜曰:“今进退无所,幸一试 之。”松溪不得已,乃使诸少年举圜石可数百斤者累之。谓曰:“吾七十老 人无所用,试供诸君一笑可乎?”举左手侧而劈之,三石皆分为两,其奇异 如此。
松溪之徒三四人,叶近泉为之最。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山、周云泉、 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 余波仲、陈茂弘、吴七郎;云泉传卢绍岐;贞石传夏枝溪、董扶舆;继槎 传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而思南之传,则有王征南。征南,名来 咸,为人尚义,行谊修谨,不以所长炫人。
盖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则少林为盛,其法主于 搏人,而跳踉奋跃,或失之疏,故往往得为人所乘。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 , 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 为尤善。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晕穴,有哑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轻重击之, 无毫发爽者。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 不以相授。盖此五字不以为用,而所以神其用,犹兵家之仁、信、智、勇、 严云。
浏览7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