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胜,而且更有利于内丹修 炼,以至延年益寿,其妙无穷。内家拳更偏重于丹道、养生,将道教性命 双修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点,以心息相依、舒缓匀和、以 意引气、自然轻松、以柔克刚、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道教内 丹第一层功夫就是筑基炼己,张三丰真人将太极拳与丹道的紧密结合,可 以作为内丹修炼中的筑基功之一。太极拳作为一种动功,配上拳势呼吸,运行气血,疏通经脉,有利于静功的修炼,动静结合以成道,甚至可以说
恒修炼内丹应练太极,练好太极须要炼内丹也。
全
二、《全集》的编纂与刊刻
考明清两朝目录学家的记载,可知张三丰著述在明朝已有刻本、抄本 等传世。如明嘉靖《天水冰山录》载有《张三丰金丹节(要)》一部,手 抄,严嵩藏;万历四年(1576)朱睦楔《万卷堂书目》载有《金丹小成》 一卷、《金丹直指》一卷、《秘旨》一卷、《修养保身秘法》一卷;赵台鼎所 著《脉望》载有《道法会同疏》;黄虞稷( 1626-1692)撰《千顷堂书目》 (完成于1680年)载有《张三丰真仙遗事》一卷、《金丹秘旨》一卷、《金 丹直指》一卷;《明史•艺文志》(1739年)载有《金丹直指》一卷、《金丹 秘旨》一卷;阮元、范懋撰《天一阁书目》( 1804年)有张三丰《金丹节 要》二卷。
清康熙间人汪锡龄在《三丰祖师全集序》说:“将我祖师丹经二卷,诗 文若干篇”,“祖师显迹三十余则”,以及得于扬州书肆的“花谷藏书”,并 “拾遗文”,编成《三丰全集》,“将付梓”,可惜未能刊版传世。清道光时 李西月据“梦九藏旧本”重编《张三丰先生全集》,李迦秀在《叙》中说:
“长乙山人(李西月)、遁园居士……得(张三丰)先生书于梦九(汪锡龄) 六世孙名昙者之家,十存七八。因采诸书以补之,寿诸梨枣,以成梦九欲 遂之志焉。”李涵虚(西月)也在《叙》中说:“卓庵刘君(光焯或元焯), 得汪书而补纪之,刊版传世。”虽说是李西月重编《张三丰先生全集》,其 实是以李西月为核心的一个编纂团体共襄该事。据空青洞天道光刻本《凡 例十三则》记载,抄录底本者有嘉州杨建峻、东冈李岱霖、犍为刘光焯、 刘光泽,同采访者有李迦秀、李朝华、李元瑞、黄令仪、王筠、王琮、胡 大文、曾炳元,皆乐山人。还有阖中李耀先,与前诸人共同向劝梓完成的。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民国十五年(1926)计八十二年间,《张三 丰全集》历经三次刊刻和一次石印。
第一次刊刻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名《张三丰先生全集》,署 “板藏青空洞天”,可以称之为“青空洞天道光刊本”。此板刊刻,诚如《凡 例十三则》第五则所说:“兹刻凡系汪仙所藏,必题’圆通道人藏本’,志 自来也。”如卷三《大道论》题为:“圆通道人藏本、长乙山人编次、礴山、 遁园垫客同校”。
第二次刊刻于清同治末、光绪初之间,该板为阖中朱道生(朱桐茹, 晚成子)刊印,名《张三丰先生全集》,署“青空洞天藏本”,可以称为 “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在《虚白堂志》中记录了刻印缘起:“《丰祖全书》 初刊已行海内矣,养生妙道,多具其中。阅中高士朱桐茹,见而悦之,恐 其板多经刷印,易于漫涎,乃翻为袖珍板式,以便行箧,且能多印数千 部,流传世间,真善举也。”《凡例十二则》也记:“此书前刻大板,各部顶 批失落者甚多,并且篇页错乱。内有《云水诗集》,难以清正。……校正无 讹,亦且便于行箧。凡此刊补遗,尽皆编次其中。”对“道光刊本”的一些 讹误和错简进行了校正,对个别文字也有删改。每卷的题署与“道光刊本” 不同,均署为“汉嘉长乙山人李西月重编、张道渊子深氏敬书、闿中朱道 生晚成子敬刊、侄瑛春城、朱瓒素园、男璜蟠溪同校字”。书首置《虚白 堂志》。《凡例》有“近有张之洞者,督学四川,捐贤翻刻袖板”云云。张 之洞(1837—1909 )督学四川的时间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 )至光绪二年 (1876)之间,因此该本刊刻于该时。
第三次刊刻于清光绪三十二年间( 1906),刊刻在成都二仙庵《重刊道 藏辑要》续毕集之中,名《张三丰先生全集》,可以称为“《道藏辑要》刊 本”。该本是依据“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为底本重新镌刻,对底本文字讹 误略有修改。书首无《虚白堂志》。后附刻《无根树词注解》。另外,吴海 云所辑《如意宝珠》等内容,实为误刻入三丰集内者。
石印本。民国八年(1919)秋月上海江左书林印行,名《三丰全书》, 系以“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为底本石印,增补有《无根树词注解》和 《灵宝毕法》,可以称为“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十五年(1926)仲春 上海中原书局印行,经比对该本实据江左书林版重印,内容卷目同前,可 以称为“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该二石印本文字讹误较多,且有部分文字 删节。书首有《虚白堂志》。
李西月重编《张三丰全集》以“崇道弃术、救世为用”为原则,翻检 大量文献,搜罗历史遗著,涉及正史志乘、野史笔记、坊刻秘传等文献多 达四十余种,十分注重对史料的甄别考证,同时对一些作品进行了旁征博 弓I、评跋批注,极尽用功之能事。这一举措对于后人了解张三丰真人丹道 三 思想是功不可没的!
三、整理说明
一、 《张三丰全集》的点校整理,以“空青洞天道光刊本”为部分主底 本。由于该刊本存世非常稀少,本人多年搜寻未得,所用版本为台湾自由 出版社萧天石《道藏精华》第八集之三、第五集之三影印的内容。并参考 了 “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以“《道藏辑要》刊本”为主校本,并参考了 “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和“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
二、 本书收录附录五篇。1.《祖师玄要篇》,邓灵谧、张灵机敬刊,清 道光六年(1826)刊印,以“吴镇响云洞天”刊本为底本录入。以“傲雪 山房”梓本为校本,该本封面题“张三丰真人编辑”。2.《三丰丹诀》,选自 清傅金铃《道书十七种》。本篇仅收录《张三丰传》和诗词道情,《采真机 要》与《金丹节要》难以确定为张三丰作品,且全集中《正讹》篇有“三 峰采战之说,多为丹经所鄙”,故不选录。3.《玄谭》,署名张三峰著,选自 明万历年间林兆恩( 1517—1598 )《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录自《四库禁毁 书丛刊》子部第019册。4.《张三丰真人玄谭集》,题“张三丰真人著、金 盖山人闵一得苕敷参校”,选自清闵一得《古书隐楼藏书》。以上四种资料 大多出现在李西月重编《张三丰全集》之前,内容虽略有重复,但对考察 张三丰著述流变大有帮助,故附录《全集》书后。5,《无根树词二注》,题 名“栖云山刘悟元注、长乙山李涵虚增解”,本篇以“青空洞天藏板”为底 本点校,参校《道藏辑要》续毕集本。
三、 民国十八年(1929 )上海中西书局印行有“墨井书屋藏版”活字 本《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该书当是清末民初之人截取《张三丰全集》部 分,糅杂多种内容编纂而成。另有《张三丰道术汇宗》,徐雍辑注,民国年 间上海中西书局印行,台湾真善美出版社曾于1968年9月影印出版。该书 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性质相同,系汇集多家
之地,纤尘不染,高不可攀,高真上圣, 莫过于此,明君且以“通微显化”封之,《明史》竟以方伎末流例之,误 矣。读此集者,见先生于文字中,复见先生于文字外,已飘飘乎欲仙也, 会心人自领之耳。
赐进士出身内阁中书、改保宁府教授致仕西来李迦秀谨叙
程子谓:却病延年则有,白日飞升则无。欧阳公谓:养生之术则有, 神仙之事则无。余以为,却病、养生,即仙道也。《黄庭经》云:“仙人道 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诚平允之论哉!今夫谷,虚境也;神,灵觉 也。虚灵不昧则成儒,谷神不死则成道,仙何异焉?
三丰先生在元、明鼎革间,独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深造 M 以道,欲其自得。默念州县劳人,币书招我,皆所以蔽虚灵而损谷神也。 第5 屏之弃之,避之藏之,真所谓世有神仙,彼必深潜崖壑,惟畏人知者,先 生之节贞矣。风雪可眠,非徒却病;须眉不老,何但养生?光之有日月之 * 明,大之有沧海之水,又安①知不有脱壳生翰、白日飞升、成仙于青霄之外 者哉?
雍正初,汪公梦九观察剑南,先生以法身显化其署,即谓五百年犹在 人间可也。公知神仙之道,信而有征,于是以先生文章出处,辑为成书, 盖欲与却病延年者大其观也。卓庵刘君,得汪书而补纪之,刊版传世。后 之颂其诗、读其书者,应知仙道之不虚也夫。
此书访辑,知多遗漏,然其诗古文词,鉴论经训,皆宗三教之旨,以垂 百世之言,亦涵三宫所云:'《吕祖全书》辑未全,而义则全也”,故曰《全集》。
出处显化,凡子虚乌有、院本浮谈之类,皆所不取。兹特取史志记 传、道门实录者,以为观鉴。
明天顺皇帝敕封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
阴阳之正气。顾长生久视之术,成超凡入圣之功。旷世一逢,奇踪罕见。 尔真人张三丰,芳姿颖异,雅志孤高。得仙箓之秘诀,饵金鼎之灵膏。去 来倏忽,实得造化之机;隐显微芒,吻合乾坤之妙。兹特赠尔为通微显化 真人,锡之诰命,以示褒崇。尚期指教,式惠来英。
宝诰一
元朝名士,天师后昆。鹤骨珊珊,龙髯拂拂。非百里之小才,得一官 而勇退。出辽东而访道,入终南而遇师。笠穿衲敝,寒暑不侵;果熟丹成, 纵横自在。托歌词而谈道,响彻云霄;藉尘垢而隐真,人称避遢。玉枢宣 诏,金殿飞身。玄妙无方,隐显莫测。大忠大孝、大慈大悲、南极会上、 群仙领袖、玄玄演正、武当继武真君。
宝诰二
始青一焦,教阐十方。积功勋于大明,度众生于廛市。遇火龙而细参 至道,入武当而调养谷神。混俗和光,经纬五载;入山面壁,考验九年。 大廷朝驾显飞升,名山古洞留仙迹。方方开化,处处设坛。演金科流传万 世,证金丹度尽后学。大悲大愿、大慈大仁、至灵至圣、至公至明、群真 一元始祖、广慈普度真君、通微显化天尊。
浏览1,2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