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民间拳法对养生文化的受容
问题所在
在绪论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现代太极拳与 戚继光的《拳经》有着密切关联,而《拳经》又与 之前的民间拳法有着紧密联系,这也学界众多武术 研究学者们的共识。然而,由于《纪效新书》中并 未对那些提及的民间拳法有进一步的详细记载,因 此我们自然应当要问:那些民间拳法到底具有怎样 的性质特征?到底是谁(或是什么)以怎样的形式 赋予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以下表记为戚氏长 拳)以养生之特性?这是本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关于对《拳经》母体,即包括“绵张”在内 的民间拳法的研究中,沈寿及笠尾恭二的研究成果 值得引起重视u沈寿在《太极拳法研究》一书中有 如下论述:《拳经捷要篇》谈道:“吕红八下虽刚, 未及绵张短打。”其大意是说:吕红的拳术八法虽然 刚猛,却及不上“绵张”的短打。说明戚继光対 “绵张”的技术是十分赞赏的。而这里“绵张”是否 就是指以拳术劲路绵柔闻名的内家拳家张松溪呢? 而“短打”是否就是指“六路短打”呢?由于缺乏 足够的史料,対此只能作为一个悬案留待进一步的 考证了。但可以断定的是:戚继光和张松溪两人, 于嘉靖年间都曾经在宁波生活过,一为爱好武术的 抗倭将领,一为本地知名的拳家。因此,疑“绵张”
为张松溪,是有一定根据的
关于此,笠尾恭二认为,如果内家拳与《拳经》有关联,那么即使说内 家拳与太极拳明显属于不同流派,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内家拳的技法不会以 《拳经》为媒介而迂回曲折地流入到了太极拳拳法体系之中。从这一点而言, 我们不得不指出其重要价值及意义,沈寿的这个观点不管是对内家拳的 历史还是太极拳的历史来说,都将是一个新的重要发现2〕。由此我们可以获 得这样一个重要发现的可能:如果能够证明内家拳与《拳经》的关系,我们 就可能大大地更新或推进太极拳的起源说的观点。
因而,一旦我们能够阐明包括内家拳在内、《拳经》所继承的那些民间拳 法的性质特征,那么证明《拳经》及太极拳的性质特征以及论证上述那种新 的起源说观点就将成为可能。
然而,由于戚继光在《拳经》中,只是概略性地提到了“绵张”短打和 温家七十二行拳等民间拳法及其特征,而实质性的内容基本未曾论及。除此 之外,关于这些拳法的历史资料,除了《纪效新书》以外也基本未有记录。 因此,仅依靠《拳经》中的有限的拳法内容记载,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考察论 证。至此,我们似乎要陷人山穷水尽的无路迷惑之中。然而,《拳经》中养生 特征的出现,则给予了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提示,@卩:《拳经》的养 生特性,难道不正好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民间拳法可能与古代养生文化的发展 变化有关吗?这一疑问正是本章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
于是我们接下来便需要把焦点聚集于民间拳法与古代养生文化的关联性 的考察上来,如前所述,根据沈寿及笠尾的考察,以及《拳经》中相关民间 拳法的资料留存状况而言,把考察对象锁定为“绵张”、张松溪、内家拳及其 创始者张三丰等就将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需要通过对此民间拳法的考察 去寻找武术与养生相关联的样态由于在《张松溪传》《王征南墓志铭》以 及《内家拳法》等内家拳法相关史料之中,内家拳与武当道士张三丰的密切 关联(张三丰被记录为内家拳法的创始者)都被明确记述,因而,如果要考察内家拳(民间拳法)与养生的关联,那么考察内家拳与张三丰乃至道教的 关联就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由此,我们的考察就向前推进到道教养生文化 与民间武术的关联之上。当然我们选择考察道教养生文化与武术关联的依据 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因为,仅就后世的太极拳中含有大量道教养生思想及 方法的这一事实来说,考察道教的养生与武术的融合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那么,我们该如何考察道教养生文化与武术的融合呢?关于道教养生的 文化,李养正认为1〕,作为古代中国养生文化主体的道教,由尊崇黄老^〕之 道的信仰形成而来,在古代中国拥有广泛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作为养生 文化(养生的思想与方法)传播主体的道教,从其形成初期开始,就因其广 泛的群众基础使得养生文化与武术具备了接触的可能。而实际上道教的兴起 正是二者接触、融合的平台,之所以如此说,是由于在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等 原始道教团体的活动过程中,它们在因信奉黄老之道而具备了养生文化色彩 的同时,还因武装起义运动而带有了强烈的武术武力色彩,同时拥有这两种 文化色彩的原始道教团体自然因此而成为武术与养生文化相接触甚至相融的 基盘。非但如此,正如大文豪鲁迅用他敏锐的文化人的眼光对古代中国社会 和文化进行观察时所言“中国之文化根底全在道教那样,除上述原始道 教团体之外,民间武术家们也必然会受到这种草根文化式的道教养生文化的 影响或熏陶,并逐渐使其武术思想或技术也受到养生文化的“染色”。
因而,我们在对拳法这种民间武术所具备的养生特性进行阐述时,一定 不可漏掉对道教文化这种最基本和广泛的民间信仰状态和影响的考察,我们 应从道教养生文化与武术的关联进行论证。综上所述,论证民间拳法是如何 接受并容纳养生将是本章的最大课题。
关于作为戚氏长拳的本源的民间拳法,我们在序章中已经有过论述,知 道它的相关资料极为匮乏,因此,仅从现有史料的存有状况来看,要想凭此揭示民间拳法的全貌实在是勉为其难。因而,基于前述分析,本研究决定通 过对“内家拳”这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民间拳法的分析来尝试达到把握民间 拳法特征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将通过对“内家拳”的分析,来考察流入 《拳经》的民间武术特征的概况。在关于“内家拳”给予《拳经》、进而给予 太极拳影响的观点中,正如前述沈寿所指出的那样,其关键问题在于:《拳 经》中所言“绵张”到底是不是张松溪?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太极拳的起 源与“内家拳”有着巨大关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把“内家拳”作为本 章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是我们考察民间拳法对养生文化受容的一个极其重 要的突破口。
浏览8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