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经》云:“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 创造于清代中叶的近代拳术八卦掌,正是“技击”盛极于明清的一个重要 标志。

八卦掌技击技术主要有滚、挂、提、搂、勾、扶、搅、架、擒、拿、格、 跌、穿、剌、削、劈等法。其动作招法可以宜用,也可以化打。运用到现代 散打中实用性强,攻防兼顾,矫健灵敏,造型优美,充分体现出中国武术传 统技击的民族风格和优越性。

一、八卦掌技击麹诀举要

由于八卦掌在武术史上为最后创建之拳术,故它有条件采取所有拳术的 特长,从而运用与人不同的招法来求得胜利。八卦掌鼻祖董海川曾总结出对 敌作战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人来我解雨后还击,称“互击法”。

第二种,人来我进同时还击,称“堵截法”。

第三种,人来我以步法化之, “脱身化影法”。掌握此种方法者方称得 上八卦技击高手。

为了便于八卦掌练习者事半功倍地掌握内容丰富的八卦掌实用技法,明 确八卦掌散打技击的精义要领,清末八卦掌研究者金增启特地编撰了一套容 易记忆的《八卦掌实用技法秘诀》。该秘诀共有四十八节,基本上檄插了八卦 掌的实战用法。为了便利读者理解,这里加以必要的浅释。

(一)身法诀

手法步法要箱随.,手到步落力必微。

手脚俱到膜火力,去时迟缓抽难同。

浅释:八卦掌注重以整劲击人。整劲则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实战 交手中着手已击出而脚未跟上,定然“力必微”,缺乏推墙拉柱的力量。而即 使“手脚齐到”而腰都缺少配合,同样会使进攻劭作“迟缓”,防顾招法 “难抽回”,形不成一举克敌的战果。

(二)相法诀

如遇群敝相法先,未曾进步送当然。

 

退则审势知变化,以逸待劳四两牵。

浅释:交手中遇到较多的敌人时,首先应观察对方的强疆虚实。在情况 不明的前提下,考虑的不是急进而是战术退却。这种退却当然不是消极的, 而是着眼于在退却.中寻找战机和捕捉敌人的破绽,从而以逸待劳,以长制短, 犹若四两拨千斤那样克敌制胜。

(三)步法诲

未从动梢先动根,手快不如半步跟。

进退出入只半步,发手避招皆安神。

浅释:八卦掌很主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善于在接扣走转中进行攻防,这就 对步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八卦掌的步法讲究“半步”,无论是进退转换还 是变招换式,都必须时刻注意“半步跟”。只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半步跟” 的步法,便会在应敌交手中处处主动,得心应手。

(四)迈步读

功夫本从圈步来,两手变化随步开。

高挑低揍横撞避,推礼藁领不离怀。

浅释:由于八卦掌是以走转为主的一种拳术,当然其摆却走圈步法十分 重要。不仅步法功夫由此生,而且手上一应变化均需随着步法的旋转走转方 得以鬓挥威力。八卦掌手法变幻莫溺,但不论高挑低搂、横掩竖避,也不论 推托带领都要同步法密切配合。

(五)雁步法

速步松三费工夬,便手简,捷直然无。

搭手转募是空手,击掌时机在偏林。

浅释:临敌交手遇上技艺较高的对手,则应当充分发挥八卦掌步法走转 以夺取对方的空间位置(拳术术语称“捡里矗”),从而在走转换位中,利用 杠杆原理,形成变移力点打击敌人的独特优势。如与对手一搭手转身便圈走。 由于自己的推手是“空手”,意在诱使对方发招击空。对方一旦击空,由于惯 性作用身体势必继续前趋,我则抓住对方“偏仆”、根基不稳的战机,利用走 转换位,沿对方微(卜方向发掌击之,自然容易奏效。

(六)囤步法

囤步不要两相齐,前虚后实差相宜。

若锹站齐前后仰,亦且膜短少灵机。

浅释:囤步即站立的姿势。临战交手,切忌双脚并排站齐。那样的话, 往往导致身螺前倾后傕,致便飕轴不灵,糜难以快速进行攻防,,也很容易被对手利用重心偏仆而击倒。两脚叉立,前脚虚后脚实,则步活腰灵,进退自 如,攻防咸宜。

(七)手法诀

偏沉则随双重滞,外硬里软拈枪势。

横推里钩身轴转,只有缩手腰腹随。

浅释:八卦掌的手法运用要求外硬里软,好似拈枪拨弄枪头,随对方势 而进。那种一味用重手法击敌,不是八卦掌的技击原则。八卦掌手法讲究对 手横来我便推之,对手里击我则勾之,总是采用束胸缩手、腰腹相随、减小 自己的目标,打击对方失重部位的以我为主的进招方法。

(八)力法诀

人说冷弹脆快硬,更有六合显奇能。

脆硬细分无二致,发劲全凭心力合。

浅释:冷、弹、脆、快、硬是会武功者发拳时讲究的五种力。八卦掌并 不排斥这五种力,但既然是“内家拳”,八卦掌理应更注重以意运气,以气催 力的“六合”整劲。

(九)存力法

只会使力不会存,力过犹如箭离弦。

不但无功且有害,轻输重折而失身。

浅释:八卦掌出招讲究以招变招,因此一掌击出,劲力不可发尽。不然, 以招变招就谈不上了。同时由于“力过”后,身形往往容易前倾或后仰,从 而被对方抓住战机,以彼之顺打己之背,导致自己轻则失败重则损伤身体的 恶果。

(十)续力诀

力着他人根已断,若再续力彼难逃。

此时唯有冲前步,长腰长臂助前招。

浅释:当对方被我击中、出现脚跟不稳的状况,我则应在对方尚来不及 调整步法重新站稳之际,迅疾乘自己出招的余力,步法前冲,腰胯手臂尽可 能地塌势前伸,以原招式再创对方。显然,这种“续力”进攻法比再换一招 法进攻速度要快,自然也就容易制胜。

(十一)降人诀

快打慢兮不足夸,强制弱兮不为佳。

最好比人高一着,顾盼中定不空发。

浅释:八卦掌注重“以力降十会”,但更讲究以高招妙着克敌制胜。实战 交手中,八卦掌高手总是凭借“不空发”的技击术取得胜利。当然,这种 “不空发”并非是指每一出手皆得击中对方,而是指或击中,或牵引对方,或 诱惑对方,或作为过渡动作为下一招重击做准备。

(十二)决胜诀

彼力千钧快如梭,避强用顺快步挪。

千人只有三五近,稍伸手脚不难遮。

浅释:遇到力大手快的对手,不宜采取以强对强、以快对快(自己的功 力和速度均胜过对方别论)的战术方法。应当发挥八卦掌摆扣走圈“快步挪” 的特长,迅速创造我顺彼背的局面,使对方落空、失重、偏离、倾斜,而乘 其背势再行攻击。至于面对众多的对手,则无须发慌,只要拣贴近自己的弱 者猛打,必将挫敌锐气,对方人数再多也并“不难遮”。

(十三)运用诀

高打矮兮矮打高,斜打胖兮不须摇。

若遇瘦长凭捋带,年老无功上下瞧。

浅释:面对比己高的对手,则采用低势攻他的下盘;而与比己矮的对手 对阵,则采用高势打他的头顶面门;对付身躯肥大的对手,则采取斜线攻击, 对方因肥胖转体不灵,自然难以招架;若是身材瘦长的对手,我则多用捋带 之法,令其重心偏移,遂后乘机击之。至于那些年老又没有多少功夫的对手, 则采用“精神法”,用有神的目光扫视其面门、心窝、阴部,即可令其心寒胆 战,从而不战而胜。

(十四)封闭诀

手讲三关脚伸屈,一手三关脚直迂。

肩肘腕朦膝可用,缩颈空胸步带躯。

浅释:手的“三关”即指肩、肘、腕。与敌交手,任何时候都要注意 “三关”的协调,同时脚步在走转时密切配合上肢动作。走圈转掌时紧闭上肢 “三关”,腿脚屈伸走转变化,并调动“缩颈空胸”等身法,可以使全身呈现 一种“全身封闭”的态势,足以有效地防护自己和骤然攻击敌人。

(十五)接拳诀

五花八门乱如麻,长拳短打混相加。

你越快兮我越慢,我若发时鬼神夸。

浅释:中国武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长拳短打,各有所长。八卦掌遵 循的技击法则是你快我慢,以静制动,一旦抓住战机,骤然发手,则快似闪 电,锐不可当。

(十六)擒拿谛

多少拿法莫夺技,两手拿一何足奇。

任被神拿悔过顶,穿鼻刺目食难敌。

浅释:擒拿法在制服对手时的作用不可低估,但也并非没有对付的办法。 八卦掌讲究遇见欲擒拿自己的对手,则利用穿掌将己被拿的手臂高高举过头 顶,其擒拿不解自破。同时还将另一手臂穿出,或击其鼻,或刺其眼,反教 对方难以御敌。

(十七)接单补双诀

英说两手仗竖兵,一来一往是其能。 闭住右手左无用,双手齐来更无功。

浅释:面对手执器械的对手不用慌张,对方若是两手一前一后来,我则 利用八卦掌走圈转势的优势,截闭其前手,他的后手便无用了;对方若是双 手齐来,我则只要利用步法闪过其双手,尽管对方持有器械,也是毫无用处。

浏览3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