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中的呼吸方式与动作的配合,对于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和技击技巧以及健身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太极拳运动深入发展的课题。本文运用综合论述法对太极拳运动中的几种呼吸方式进行阐述与分析,着重论述了不同的呼吸方式在太极拳运动中的运用,以及在练习姿极拳时常见的几种呼吸的问题。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太极拳是武术中的一个较大流派,较之其他拳种,更突出了 强身健体的作用。太极拳中呼吸方式的运用是太极拳运动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 重在内壮,还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与导引、吐纳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太极拳中的呼吸方式极其重要。如何在练[1]来源:2005年8月河南焦作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太极拳论文报告会》论文作者:刘淑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博士副教授习太极拳时合理运用呼吸方式是练好太极拳的一个重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来对太极拳运动者在练习时所运用的各种呼吸进行分析,取得适合太极拳运动的呼吸方式,使呼吸方式与动作、意识紧密配合。综合论述法对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呼吸方法进行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呼吸方式在练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拳谚道: 太极不用力,练得汗直滴。”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肌肉用力强度愈大,耗氧愈多。我们以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为例,全套42个动作在5~6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独特的用力表现形式,其动作和缓,气力相合。完美的下势、举腿动作无不是呼吸与动作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呼吸配合不好,将直接影响这类动作的正确完成。而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至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如果配合不当,开始阶段呼吸过深、过长,耗氧过多,造成动作连贯性下降,运动节奏亦被打乱。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合、蓄劲等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等时,采用呼气配合。简言之,动作的合、虚、蓄用吸 开、实、发用呼。这样的呼吸方式,可以和动作的用力姿态配合,气势舒畅,并能相应地扩大横膈膜的升降幅度,增大肺部通气量,加大发劲的气势和力量,以及增强身体重心的稳定。其实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还有初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法、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法,在进行太极推手时胸式呼吸的运用等。下面分别对这几种呼吸方式进行分析论述。呼吸时横膈膜肌收缩,腹部随之起伏,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从太极拳的生理特征来说,腹式呼吸能加深和加大肺活量。也正是这种呼吸方式,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柔、匀、细、长,在动作配合上才能协调,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气沉丹田,内外结合,缠绕运动,舒畅经络等,都是通过腹式呼吸来完成的。腹部是“丹田”所在,练习时在身体端正的基础上“意注丹田”,通过意识导引呼吸,将气缓慢地传送到腹部脐下,使腹部任其自然地起伏鼓荡,在充实饱满地状态下腹肌向四周产生紧张内裹之势。太极拳是以腹部的松弛起到转换重心和传递劲力的作用。也正因为采用这种腹式运动方式,使呼吸更加深长、自然、匀细,并且通过意识将气徐徐吞吐,使呼吸方式符合动作运动的规律。在运动生理学中还说到,腹式呼吸的吸氧量大,并且在呼吸中有加深气息的深长作用,这对太极拳运动在沉稳的基础 上,呼吸达到柔、匀、细、长起到一定的效果。腹式呼吸是太极拳运动中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又称混合式呼吸法。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加以改变。采用这种呼吸法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中是特别提倡的。 因为自然呼吸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练习者是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作任何要求,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做动作时人体表现出停顿,不能起到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和用意不用拙力的效果。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自然呼吸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将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这种呼吸的生理过程是胸和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内而完成吸气。然后胸肋复还原位,两肩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储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而在太极运动过程中,要求练习者做到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那么,胸式呼吸会无意识使胸廓紧张,外表会出现双肩上耸,腹肌紧缩,颈项僵硬,在动作中就不能达到含胸拔背和沉肩坠肘的要求。但是,在太极推手中,为了起到引进落空”和“瞬间转化”的作用,胸式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是采用的。单个动作的练习就是利用胸部开合、提沉,起到以胸化劲的效果。是采用口鼻出声的呼吸形式。在运动过程中,根据动作要求和技击时的情景,利用呼吸机能的短促吸气和呼气,使呼吸在发劲时产生“哼哈”二声。在太极拳运动中采用这种发声来协助人体的各种发力动作,特别是在太极拳的技击运动中,尽管都以四两拨千斤的柔化方式为主,但是也有很多发劲动作,为了使劲发的有渗透力,发声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缩与舒张,具有较高弹性作用,还能使肌体得到放长。通过练习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动。练习太极拳时能以气催力,以声助威的功效。这种呼吸方式通常只在陈式太极拳中运用。
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正确运用呼吸方法,使呼吸与动作意识三者的紧密结合,形成内外合一,可以为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创造良好条件。在太极拳运动中常见的几种影响呼吸方式的问题憋气。练习者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动作要求的规格、运动路线及造型上,就容易出现憋气的状态。憋气的弊端在于肺部气体不能很好地交换,影响血液中血红蛋白细胞含氧量,气血停滞,运转不灵,导致全身动作受到影响。僵直。太极拳全身松柔,不使有分毫拙劲。僵直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初学者一般会刻意地注重动作的姿态,导致动作发僵,尤其是上肢,这样难以演练出行云流水的拳法特点。散乱。这是所有太极拳练习者都容易犯的错误。太极动作有开有合,有起有落,开手时胸廓开张,如不能及时吸气配合,将影响动作的舒展,手脚搁置,动作规范受损。短促。在练习太极拳时易犯胸式呼吸的错误。气不能下沉,而游离于胸。太极拳有的动作需要平缓地完成,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正是这一特定的运动形式所必需的。短促的胸式呼吸易造成动作的泻劲与松弛,难以达到一气呵成的技术要求结论以上叙述了太极拳中的几种呼吸方式以及它们的机理和运用,也提出了练习者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总之,初学者练习太极拳,建议使用自然呼吸法;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太极拳练习者就必须有意识地使用腹式呼吸;在太极推手时胸式呼吸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而在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法,可以促使内气畅通,使内劲全部放出。在太极拳运动中,充分将呼吸方式与动作、意识的紧密结合,可以提高太极拳的演练水平、技击效果和健身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2]太极拳运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太极拳全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4]张卓星太极拳锻炼要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浏览4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