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 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此道 原于性,本于命。命犹令也,天以命而赐人以令也;性即理也,人以性而 由天之理也。夫欲由其理,则外尽伦常者其理,内尽慎独者其理。忠孝友 恭,衷乎内也,然著其光辉,则在外也;喜怒哀乐,见于外也,然守其未 发,则在内也。明朗朗天,活泼泼地,尽其性而内丹成矣。夫欲全其令, 则殷勤顾之者此令,依法用之者此令。存心养性,此顾命之勤劳也;集义 生气,此用令之法度也。炼气化神,炼神还天,复其性,兼复其命,而外 丹就矣。吾愿后之人,修此正道,故直言之。

修道以修身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意诚心正,则物欲皆除,然 后讲立基之本,气为使焉,神为主焉。学者下手之初,必须知一阳初动之 候,真铅始生之时。其气迅速如电,而不能久居于先天,霎时而生癸水, 顷刻而变经流,迨至生形化质,已属后天而不可用矣。昆仑之上有玄门, 其窍甚小,阴阳会合时,不许动摇,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凡有 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惟真气橐籥,乃能进于窍内也。故圣人直指先 天一气,冲开此窍。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 来无去,不生不灭。

今之愚人,闻说有用阴阳之道者,却行御女巧诈之术,正如披麻救火、 飞蛾扑灯,贪其美色,胡肆纵横,日则逞力多劳,夜则恣情纵欲,致使神 昏气败,髓竭精枯,犹不醒悟,甘分待终。古之贤人不然,忠孝两全,仁 义博施,暗行方便,默积阴功,但以死生为念,不以名利关心,日则少虑 无思,夜则清心寡欲,以此神全气壮,髓满精盈。每叹凡躯,如石中之火, 似水上之泌。未闻道者急求师,已闻道者急求药。又能广参博采,信受奉 行,求先天之大药,寻出世之丹方,忙忙下手速修,惟恐时不待人。 093

夫道者,岂是旁门小技,乃至人口传心授,金液还丹之妙道也。非定 息二乘之法,乃最上一乘之道。以有为入无为,以外药修内药;以己而求 彼,以阴而配阳;以铅而投汞,以气而合神。无为者,非防危守城之方、 温养沐浴之事,乃得丹之后,脱胎神化之功也;有为者,非采战提吸之术、 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即 未得丹之前,炼己筑基之事也。有为、无为,体用之始终,已见于此;内 药、外药,出处之法相,又详于彼。外药者,在造化窟中而生;内药者, 在自己身中而产。内药是精,外药是气;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 方合神仙之道。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气炼成 慧剑,采金水匀配柔刚。古人采

药进火,全凭此物,除七情之患,去五贼 之害。若无炼己,以去贼之患害,则不能常应常静,魂魄焉能受制?情欲 岂不相干?若要入室施功,临炉下手,则外火虽动,而内符不应。只因刚 柔未配,以此慧剑无锋,群魔为害,心神不宁,欲念杂起,故乃逐境飘流, 致使汞火飞扬,圣胎不结。如使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 不染,万虑皆空,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方许求一阳之道、二候之功。 还丹容易,炼己最难。凭慧剑剖破鸿蒙,舒匠手凿开混沌。却用阴阳颠倒 之法,水火既济之道,乃行地天交泰,使阳居下,火必照上,令阴在上, 水能润下,只要苦行忍辱,身心不动,己之性若住,彼之气自回。人能如 此,便得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效也。太极将判之间,静已极 而未至于动,阳初复而未离乎阴,候此真先天气降,以法追摄,送入黄庭 之中,日运己汞,包固周密,汞气渐多,铅气渐散,合丹于鼎。又须调停 真息,周流六虚,至声寂而意合,乃气匀而脉住,丹始凝结。只待圣胎气 足,十月功圆,脱胎神化,降生婴儿,调之纯熟,出入纵横,往来无碍, 不被群魔引诱,只待九转功成,面壁之时,炼精则化气,炼神则化虚,形 神俱妙,与道合真,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是道古人不传于世,盖缘愚人信之不笃,行之不勤,而且反生诽谤, 是以秘而不传。予自得遇至人以来,述此修身秘要,以警觉后学。同志者, 各加龟勉,共陟仙都。

此篇穷性命之真,发圣贤仙佛之理,本本原原,如疏如注。有为、无为之序,内药、外药之分,养胎、脱胎之妙,尽著简编,观止已!蔑以加矣!

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 故世罕全真;亦不可著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 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 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 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 (必寻有活动气处相依,方不落空,方不执滞②),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 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 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 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 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 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橐籥、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

本句批注,底本无,据空青洞天朱道生刊本、《道藏辑要》本增补, 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薰蒸营卫,由尾闾, 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 初动。但气至而神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于中宫, 自有无尽生机,所谓“养郭鄂”者此也。

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静。静久则气益生,此为神生气、气生神之 功也。或百日,或百余日,精神益长,真气渐充,温温火候,血水有余, 自然坎离交媾,乾坤会合,神融气畅,一霎时间,真气混合,自有一阵回 风上冲百脉,是为河车真动。中间若有一点灵光,觉在丹田,是为水底玄 珠,土内黄芽。尔时一阳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如雾如烟, 若隐若见,则铅火生焉。方其乾坤坎离未交,虚无寂灭,神凝于中,功无 间断,打成一团,是为五行配合。至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 四候得药。神居于内,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天,谓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 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于欲净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到此地位

夫静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 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即一时一日、一月一年皆然。

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气”之功也。回光返照, 凝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 气化神”之功也。如此真气朝元,阴阳反覆,交媾一番,自然风恬浪静。 我于此时,将正念止于丹田,即是“封固火候”。年月日时,久久行此三部 功夫,不但入圜十月也。故曰:运之一刻,有一刻之周天;运之一时一日、 一月一年,即有一时一日、一月一年之周天也。然一刻中,上半刻为温, 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 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 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到此乃是真空真静,或一二年,至十年百年,打破虚空,与太虚同体,此为“炼 神还虚”之功也。乃,底本作“仍”,据空青洞天朱道生刊本、《道藏辑要》本改。

前功十月既满,须时时照顾婴儿,十步百步,千里万里,以渐而出, 倘或放纵不禁,必致迷而不返。仙经曰:“神入气成胎,气归神结丹”,所 谓“一点落黄庭”是也。但人杂念少者得丹早,杂念多者得丹迟。

此法简易,奈人不肯勇猛耳。若能恒久行持,必然透金贯石,入水蹈 火,通天达地。再行积功累行,服炼神丹大药,必然形神俱妙,白昼飞升, 全家拨宅,此又在功德之浅深何如耳。设或不服神丹,只顾阳神冲举,回 视旧骸,一堆尘土,夫亦白日羽翰,万劫长存①,可与宇宙同泰者矣。

返还证验说

七返九还之法,下手兴功,先将上窍阳里真阴,入内金鼎气海之中, 与下窍真阳配合。阳里真阴,即是自家元神,属三魂;下窍真阳,即是身 中元气,属七魄。其先后二气一合,则坎离自交,魂魄混合,神气凝结, 胎息自定,每日如外夫妇交情美快.切不可着他,水火自然既济,发运四 肢,如外火之生焰焰相似,只要水火均平,此是小周天火候。调和薰蒸, 而 喉息倒回元海,则外阳自然入内,真火自然上冲.浑身苏软,美快无穷, 腹内如活龙动转升降,一日有数十样变化。婴儿蛇女,自然成合,此是采 阴补阳一节。

修炼玉液还丹,即筑基炼己,积内法财,终日逍遥,昼夜常明,乃长 生久视之初阶也。世人常借五谷养命,数日不食,则气饥死矣。若人年老, 下元亏损,骨髓俱空,不能胜五谷之气,是五谷能养人,亦能杀人。若会 内外交接,水火既济,气血逆流,五脏气合,脾胃开畅,食入腹中,亦能 化气、生精、养神。人果能得下手天机,直候骨髓盈满,腹脐如孕妇人一 般,却不是有胎形相,不过是气满、精盈、神全而已。如果三全,则真火 瑕炼,调神炼虚,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浏览78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