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中,运动员经常采用一些简单的战术。相传有一名有经验的运动员,比赛一开 始,就装出一副难以对付的样子,两臂一伸,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同时两眼密切地注视着对方,利用对方的微小错误,突然进攻,把对方摔倒。利用战术,以小胜大的例子在古代奥运会的摔跤史上不乏其人。在公元前389年举行的第98届古代奥运会上,伊利斯的选手阿里斯托德莫斯就利用战术战胜了众多大块头的对手而夺得冠军。为了参加古代奥运会,运动员要进行训练,训练场地上先洒一些水,然后再铺上一 层细土,沾上泥土的身体打滑,这样能增加抓握的难度,提高技术,同时,运动员摔在泥土上也不至于受伤。古代奥运会涌现出不少著名跤手,如赫波斯特勒斯在公元前632年的第37届古代奥运会中,首次获得少年冠军,尔后又在第39-43届古代奥运会的摔跤比赛中,五次蝉联冠军称号。亚历山德里亚的伊舍多累斯在公元前272年举行的第127届古代奥运会的摔跤比赛中,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荣获“不败人”的光荣称号。此外,古代奥运会史上最享盛誉的摔跤手便该数米隆了。米隆少年时代就参加比赛,在长达三十余年的竞赛生涯中,一直保持着“胜利者”的称号,这在人类竞技运动史上实属罕见。公元394年,罗马皇帝蒂奥多西宣布废止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摔跤运动并没有消亡,而是继续流行,参加此项活动的不仅仅是平民百姓,还有十:兵和贵族。在古代奥运会废止至创办现代奥运会之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世界上组织举办过成百上千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它一直演变至今,成为联系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富有生机的纽带。
(二) 古典跤、自由跤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古典跤、自由跤先后形成并不断发展。18世纪, 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制定了本民族的体育制度。在这些体育制度中,都把摔跤作为练习项 目,这对摔跤的普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古典跤的形成
古典跤以前称为希腊罗马式摔跤。它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 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与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 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因为希腊罗马式摔跤出现于希腊奴隶繁荣阶段,该时期在历史上称为希腊古典时 期,所以这种摔跤最初被称为古典式摔跤。这项运动在希腊的不断发展和在欧洲其他国 家的推广,这对古典跤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8世纪90年代,法国的一些喜 爱这项活动的人自动组织职业摔跤班子,到许多地方巡回表演,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比 赛,使古典跤逐渐发展起来。
- 在古典式摔跤兴起的年代,18世纪末在欧洲又出现了另一种摔跤——自由式摔跤。 这种摔跤与古典跤基本相同,差异之处在于可以用手臂握抱对手的下肢,还可以用腿 绊,其技术比古典跤更丰富。19世纪英国人制定了较为明确的自由跤规则,所以自由跤 最后定型于英国。
- 古典跤、自由跤的蓬勃发展
-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就设有古典跤项目。1904年的圣路易 斯第3届奥运会上,设立了自由跤项目。1914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第5届奥运会 时,(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正式成立。目前,国际摔联掌管了古典跤、自由跤。国际摔联成立后,对古典跤、自由跤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摔跤运动在 五大洲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国际摔联拥有130个会员协会,分布情况是:非洲29个,亚 洲30个,大洋洲6个,美洲24个,欧洲41个。
(三) 女子摔跤的发展
近些年来,过去被视为女子运动“禁区"的许多项目,相继得到开展,女子摔跤便 是其中之一。1984年,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承认了女子摔跤运动。女子摔跤只设自由式 一项,其规则几乎和男子自由跤一样,只是比赛服装为短袖衫。原分9个级别比赛,为 了挤进奥运会,国际摔联于1996年将男子古典跤、自由跤各减两个级别,女子自由跤减 『3个级别,只有6个级别。1989年8月,在瑞七举办了第1届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 从那以后,女子摔跤每年举办一次世界锦标赛。
五、衣国典峻、由歧的坡展简况&童要戒ft
(一)古典跤、自由跋传入我国
- 理论的引进
1955年,北京体育学院教师王德英在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翻译苏联的古典式、 自由式摔跤材料。主要根据《摔跤》(卡勒果夫斯基、其阿诺夫著,1952年出版)和阔罗肯《古典摔跤》(1955年出版)等几本俄文摔跤书,探索古典式、自由式摔跤。同时,还 翻译了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于1950年制定的英文和法文对照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并参考1955年、1956年苏联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以及1956年第16届奥 运会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编写了我国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1958年人民体 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王德英编译的《国际摔跤)一书,向全国介绍了古典跤、自由跤, 从而使爱好者对这两项运动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为探索研究其技术打下了理论基 础。
- 技术的探索
1955年,王德英老师以自己翻译的材料作为基础,同曾希廉老师以及在北京体院进 修中国式摔跤的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古典跤、自由跤的技术。
1956年,北京体院的师生在全国摔跤(中国式)锦标赛上进行了古典跤、自由跤的表 演,简单地介绍了基本动作和主要的攻守技术与规则,为我国开展此项运动迈出了第一 步。
1957年,北京体院师生与印度去莫斯科参加第3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自由式摔跤选手共同练习,交流了技术,开阔了眼界。
1959年,我国第一次迎战来访的世界跤坛劲旅苏联白俄罗斯摔跤队。在比赛中,苏 联队介绍了最新的技术、战术及比赛规则,对我国更好地开展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运动有很大的帮助。
- 举办首届“国际摔跤教练员训练班”
为了使古典跤、自由跤在我国广泛开展,1958年4月,国家体委在北京体育学院举 办了首届“国际摔跤教练员训练班”,有14个省市和6所体育学院派人参加学习。训练班比较全面、系统地教授了古典跤、自由跤的基本技术、战术、教学训练方法、规则 和裁判法。北京体育学院重竞技教研室编写、印发了《摔跤参考材料》。这次训练班为 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古典跤、自由跤教练员和运动员,也为我国开展这两项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古典跤、自由跤在我国的开展
- 古典跤、自由跤的兴起
由于1958年举办了全国古典跤、自由跤教练员培训班,为我国开展古典跤、自由 跤播下了种子,随后这两项运动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1959年4月,在上 海举行了第1届古典式、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参赛的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295名运 动员。在这次比赛中,古典跤运动员章守律、陈福德、朴镇英、其木德等和自由跤运动 员林冬明、王汉亭、王德英、金洙泰、赛力克等第一批荣获古典跤、自由跤运动健将的光荣称号。
1959年,在第1届全运会上,古典式、自由式被列为表演项目。1965年在第2届全 运会上,古典跤、自由跤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标志着自由跤、古典跤在我国的兴起。
- “三起两落”
正当全国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为这新兴项目——古典跤、自由跤的发展不断努力 时,遇到了自然灾害,于1960年在武汉举行全国古典跤、自由跤锦标赛后,停止了全 国比赛。三年自然灾害后,我国经济稍有好转时,古典跤、自由跤即在部分省、市开展起来,并于1963年,在呼和浩特举行了全国摔跤比赛,虽仅有4个省、市、自治区队的 25名老将参加比赛,但是各单位的恢复工作非常顺利,为我国古典跤、自由跤的第二次兴起作好准备。1964年在合肥举行的全国古典跤、自由跤锦标赛时就有10个省、市、 自治区的80名运动员参赛。这次比赛老将恢复了体力,熟悉了技术,还涌现出一批新秀。 同年迎战亚洲强队——印度尼西亚队,我队虽中断训练两年多,却仍以较大优势取胜。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摔跤项目也得到广泛的开展。1965年,第2届全运会时,摔跤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随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摔跤健儿。1966年,我队与当 时世界劲旅日本队进行对抗赛,我古典跤略占优势,自由跤稍逊一筹,但是,我国自由跤选手吐尔逊哈里战胜Z 1963年的世界冠军日本次中级选手伊藤胜春,库尔班卡孜与 1964年世界第三名次轻级选手沼尻久握手言和。同年,我国选手蒋运启荣获亚新会古典 跤中屋级冠军。当时,我国古典跤、自由跤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形势大好,蒸蒸日上。正值我国摔跤健儿向世界水平冲击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摔跤项目再次中止切活动。
浏览6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