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势的站桩规矩,要求非常严格、规矩十分繁杂,所 以说学者要站好三体势,也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 要学者能够持之以恒、细心体会、仔细思查(站好后对各部 的检查要用思想来检查,不可用眼光去检查,以免养成摇头 晃尾,精神和注意力分散之弊病是会很好地掌握它的。三体势的要求如下:头要正o既不可前低后仰,又不可左右歪斜。2.项要 直。既不可松软无劲,又不可僵滞力挺。3.眼要平视。既不 可左右散乱,又不可痴疑呆滞,总要全神贯注,意在必行。 4.天庭要前顶。顶不可低探,更不可上顶或前栽。5.百会穴 要向上虚领。虚不偏于松软,领不偏于力滞。6,口要轻闭。 7•牙宜轻扣o 8.舌宜前催上(下)抵。9,地仓宜微收。10.T 领宜内收。1L两肩宜平。要成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一耸 一沉。12,两肩宜松。肩井穴要松开0 13.两肩宜扣。但不可 使用拙力。14.两肩要垂。两肩顶骨要真正落下。15.膀要 聚。膀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要聚合劲气。1S.膀要 成直角,指的是膀之内侧,要与胸肌部形成九十度之直角,1兀肘要沉。要有下坠之劲。18.两肘要合。一指肘要向内拧 合,二指曲池穴要合(练明劲和暗劲时宜闭,练化劲时要松)19.前臂尺骨要有向前的撑劲和向下的沉劲。20,腕部及掌根 要有向下的屈塌劲(腕要屈,掌要塌)。21.前手之小田部要 有向前向下的推劲。22.后手之小田部要有向下的塌劲。23. 小指和无名指一侧要有向前的顶劲o 24.五指宜自然分开。 25•梢节之明劲(指手)应藏含于神门。26.拇指宜微屈。27. 虎口宜撑圆。28,手之横向竖向皆须呈现四十五度角。29.前 上肢要呈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之撑劲。30.胸部要含而提。31 .背脊要互拔居中。32,两肋宜松而落(顺呼吸时)。33.两 肋宜开而扩(逆呼吸时)。34.腹部宜实,胸心部宜虚,上虚 下实,水重火轻。35,腰宜下塌(与提胸互拔)。36.肾宜后逼 (指吸气时)。37.尾闾宜中正。38.尾闾宜内收。39,裆部宜 撑圆。40.二便呼气时宜放松,吸气时宜提吸(顺呼吸)。41. 胯部宜收合。42.臀部肌肉要相交(呼气时)。43.后大腿根部 之足太阴经筋、髀股及伏兔肌均应向前挺劲。44.膝盖骨宜 向内提吸。45.后足要有蹬劲。46.前足足掌要有踏劲。47.五趾要抓地。48.鼻尖、手尖、足尖要三尖相对,列成直 阵。49.身躯要看阴而有阳,视阳而有阴,似正非正,似斜非 斜。50.内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 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以及眼与手合,头与足 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右肘 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右肩与左胯相合,两肘的相合, 两手的相合,两肩的相合。51 ,两肩胛骨在呼气时须向下沉、 向前按等。
以上所述这些要求,虽说不少但仍然不够明确、细致, 其中最主要的是只有要求,没有规矩,所以有些问题,对于 初学者来讲,仍然是不可理解。例如,中架子三体势主要是 为了练肋的开扩,但究竟如何才能使两肋真正开扩,开肋的 要领是什么?上肢伸到什么程度、什么尺寸才是直而非直和 曲而非曲?身躯站成什么角度才为看阴似阳.视阳有阴及似 正非正,似斜非斜?通小周天的火候是什么?怎样“打开二 六连环锁”?打开玉枕铁壁关的要诀是什么、有几种方法? 等等,都还是学者难以明确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 决,仍然难达精益求精。为了使学者进一步明确三体势中的要领,兹将一些粗浅 的体会简编成歌诀,并加以解释,供学者在练习时参考头部歌:头宜中正百会领,左右歪斜皆为病,天庭之位须前顶, 前俯后仰身难正,下须宜收不宜突,颈项竖时须意领,目须 正视虎口穴,瞟眇斜视必分神,舌尖要舐上下动,接连鹊桥 气通行,牙宜轻扣不宜分,始终扣隼也是病,嘴唇上下宜轻 闭,地仓微收利气沉,头为身主是首领,若不中正全失中。鹊桥,指的是上鹊桥,即从鼻端至口下一段,是任督二 脉在上的“断头路”,故称上鹊桥。下鹊桥是由会阴穴(位于 二便之间)至长强穴一段,是任督二脉在下的“断头路”,故称 为下鹊桥。肩部歌肩宜里合并松沉,松开肩井气通行,两肩内合劲成一, 沉肩垂肘到手功。沉肩坠肘手前顶,伸筋拔力推山功。前肩 伸,后肩撑,左右两肩力争衡。前肩按,后肩拌,左右两肩 阴阳换。肩部在初站三体势时,首先要做到放松,松则易通,力 则易滞。放松以后才有利于以意导气、以气领血,通行于上 肢,通达于手指。如果初练就肩部用力,必然会形成僵而不 活、拘而发滞,气血和劲力也就难以上通两手、下注涌泉。
肩要沉而合。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站桩之后,吸气时能 够以意领气下注到涌泉穴,呼气时又能够以意领气上通手 指,感到脚下涌泉发热,手上指肚发痒、发涨、发热时,说 明三体桩功已经有了较深的基础。进而就要借助于肩部的沉 按劲力,特别是在每次呼气时,肩胛骨要随着呼气而向下 沉、向前按,以促使气血的流速、增大上肢的内劲和撑劲。 肩胛骨不催则肘部的劲力不加,肘不催则手部的劲力不聚。 所以肩部的松、沉、按、合,都是三体势中需要锻炼的重要 内容松肩,一方面是为了促使肩部关节的开扩,从而加大肩 关节的运动范围,此也谓之开肩§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肩井穴 放松,使气血易于通达。沉肩,在作用方面主要有三:一是能够促使肩顶端的骨 骼真正向下沉落,以助竖项之劲;二是沉肩后可使肩井穴与 涌泉穴上下相照而合一,增大下肢的功力多三是有利于气血 由足太阳膀胱经提升之后,并于肩部接入手太阳小肠经和手 少阴心经相交,然后使手足之劲气相合为一贯。按肩,在三体势的桩法中,主要是按肩胛骨,的作用 是能够把腰部传至肩胛的劲力,透过肩而传递到肩三角肌及 肱二、三头肌,增大上肢根节劲气的催发,所以按肩胛骨的 劲,又叫做“腋劲”。合肩,也叫扣肩。在沉肩的基础上,两肩胛骨要向里 合,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大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横拔劲力,而 且可以大大增加竖项的劲力。沉肩、按肩、合肩三种锻炼方法,开始应该分开练习, 到练至一定程度之后,就要把三者合而为一,即在沉肩中 按,在按肩中合,使沉劲、按劲和合劲三者统为一劲。
沉、按、合三劲的合一也好,分别练习也好,必须强调 说明的一点是:不可始终如一地、没有松紧变化地三劲合 一。必须是吸气时宜松,呼气时宜紧〔即以意催气、以气催 劲(力)〕,这样才能在阴阳的互易变化中,得以阴生阳长。有 松没紧谓之“孤阴不生力 有紧无松则谓之“孤阳不长力 须是 有松有紧、有柔有刚、有储有发,才能使气血劲力周流不 息、循环不已,使功夫得以不断长进。三体势桩功,无论是上架子中架子还是下架子,主要是 求劲力的中正从庸、不偏不倚。它既不属于发劲,也不属于 回劲,而是属于从庸中道的中正劲。所以在站立三体势桩功 时,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都要劲力平衡,即使是在沉、 按、合中,也要阴阳互拔、左右力均。否则就会形成在站立 左势三体势时劲力偏重于左侧,站立右势三体势时劲力又偏 重于右侧,终不得相拔中正之劲,而成失中之弊病总之,松肩是为了求其气血通行,沉肩是为了求其劲气 不浮,按肩是为了求其劲气的传递,合肩是为了求其劲气合。
浏览4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