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世界性武术的兴起,中国武术以从未有过的神采走向世界,颇受青睐。太极拳更是如此。太极拳的大众化趋势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出发。本文主要探讨促进太极拳发展的不同因素,并以各因素的价值取向作为优势,扬长避短,使之朝着大众化、国际化的方向更好的发展。太极拳的创始初期是以搏斗和技击为主要目的,真正将太极拳作为健身的主要手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太极拳的发展主要是以群众性和健身性为目的。1953年,中央体委党组在送于加强人民体育工作的报告》中特别指出;“我国的民族体育形式如武术等,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几千年来我国发动人民锻炼体魄的良好方式,中央体委拟设专门机构着手研究和整理,以便更好地推广和提倡。”这对我国发 展大众化武术是一次极大的推动。1978年,世纪伟人邓小平为太极拳题词“太极拳好”,不仅为太极拳下了最好的定义,同时为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发展、提高指明了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太极拳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载体,其魅力所在是因为太极拳弥散着浓郁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气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保健体育的精粹,太极拳植根于中国传统道家学说的土壤,体现着阴阳协调的互动要求,蕴涵着道家的“无为无不为”主张,也诠释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太极拳看似柔弱而实则强劲,所具有的无所不包的融合性和无所不至的渗透性,正是我们中华文明固有的特质。太极拳的技击性所提倡不伤害对方而战胜对方,比伤害对方而战胜对方的要求更精,水平更高,这正是太极拳技击的魅力、价值和特征所在。通过太极拳的实战训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尚武精神,而且可以自卫防身。太极拳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体现着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影响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个性。太极文化的坦荡博大的精神内涵、精彩的表演、精湛的技艺、洒脱的动作、寓动于静的造型等均形成了与艺术合为一体的娱乐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道德上得到熏陶, 从中也感悟到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最深奥的哲理。太极拳沉稳凝重之势、外示安逸之神、内宜鼓荡之韵,加之动作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互换、绵绵不断、松活抖弹、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无不给人以潇洒从容、心地坦然、神态自若、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此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与追求局部鲜明及外形之美的西方审美情趣不同,太极拳表现中国古典美学的另一表相是追求整体的阴阳和谐,“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静中触动动犹静”化中有打,打中寓化”等技击要言与西方格斗项目的强攻硬打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即至刚至阳的局部狂暴猛烈与刚柔并济的整体阴阳和谐两种美学情趣带给人们不同的美学享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典美学始终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尽美矣,又尽善也”,善甚至成为评价美的标准。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中国武术由一门杀人的技艺而变为惩恶扬善的教化手段。几乎所有的拳谱家法开宗明义无例外都是阐明武德。太极拳可说是“以善为美”尤为突出的派。从技法来看,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从哲理来看,它以贵柔、无为、效法自然、不敢为天下先为本。 显然这些内容都在意识深处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善为美”的心
随着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将发生巨大变化,作为与人们直接发生密切关系的体育也必然会面临一场从指导思想到理论、方法上的革命,这场革命将围绕着人类的健康的主题而展开。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广为流传的几十种竞技项目并不代表人类的整个体育,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强身键体的需要。要使体育不只是少数竞技天才的世界,而成为广大人民锻炼体魄的广阔天地,武术是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太极拳由于显著的健身作用而为人所利用,逐渐为人所熟知并加以丰富。长此以来,其技击性逐渐居次要地位变成一种以健身为主的武术运动。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轻灵沉着。整个动作过程是意念引导的过程。强调动作做到行如流水无一中断,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动作的开始,这也是在意会的引导下完成的。太极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成都体院胡怀中在文献中提出:“太极拳的‘想象练习’时,大脑皮质处于兴奋加强和抑制加强交替过程,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元的不同活动,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的有序变化乃是脑机能组合形成的交替显现,这种大脑活动有序化程度的增强,对大脑的智力活动有所裨益,这正是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良好影响。”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保健作用是举世公认的,“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是太极拳的根本,打一套太极有周身舒泰的感觉,它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尤其是对微循环系统有绝对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能,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总之太极拳是一种内气外力、防病健身之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我们应该抓住时机把武术发扬光大,推向世界。使其成为全世界人们喜爱的运动。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美状态。”太极拳作为追求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手段已经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同时,现代生命科学也认为,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耗散的结构,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是人体系统存在的标志,并且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因此,太极拳运动以及健身功法以养而达到人体内环境的最佳状态的锻炼机理无疑是符合科学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同时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现今社会背景下,太极拳正朝着现代化的休闲方式发展。
太极拳刚柔相济,劲若抽丝,连绵不断。在运动的表现上大方、舒展、明快,富有阳刚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风格有高度的欣赏价值,是世界上其他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娱乐的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演变和人们对太极拳认识的提高,人们更多地把健身、技击作为练习的主要目的。 另外,以武术娱乐为目的的武侠文艺和武打影视片的兴起,使整个武术文化全方位、大规模地进入娱乐领域,这一现象表明,武术的娱乐性已上升到较高的文化层次。而太极拳在众多影视片中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更加地崇尚完美。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得到前 所未有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太极拳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体育纲要》,文中明确提出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构想与规划,这是我国城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新思路,也是体育生活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和部分中小城市。据王建华对上海市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的社会查显示:在518名参与体育锻炼者中,参加拳术、剑术、练功十八法、气功等项目的占练习总数的70.1% o另据调查表明仅健身气功和武术类就占44.5%。根据1999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第显示:在我国人口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排序中,武术和太极拳(被分开统计)分别占第11位和第12位。因此伴随着我国城市体育的发展以及全民健身事业的推进,太极拳运动在新的历史时期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年龄呈老龄化趋势,无疑给全民健身活动带来了广阔空间,同时也给予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的太极拳融于全民健身中提供了发展保障。因此,在现阶段内太极拳与全民健身密切联系,相融生长。在发挥传统武术优势和自身改革的同时,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人民健康生活的需求,在大力支持和配合全民健身活动中使城市太极拳运动得到充分发展。武术运动已被国外不少人认可或接受,太极拳较其他拳种更受到人们喜爱。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及1994年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上,武术都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使武术在走向世界的途中树立新的里程碑。根据陆根秀的调查,在已开展的体育项目中太极拳最受欢迎。调查中日本有88.9%、美国有48.3%、澳大利亚有100%、加拿大有66.2%、新加坡有66.7%的人把太极拳列入最受欢迎的比赛项目。
浏览4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