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和旋律和谐一致,是太极拳与音乐的表层关系,但要将太极拳与音乐更完美的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二者的深层关系,寻找二者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太极拳与音乐作用于人体的机理进行探讨,认为中国传统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是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以现代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把太极拳与音乐更完美地融合起来,以提高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和艺术魅力。摘要:在太极拳与音乐的融合中,太极拳的动作要与音乐而节。太极拳和音乐历来被作为养性怡情之道,它们有着共同的特质——内涵上讲求神韵和意境,技巧上讲究气的灌注和收放,这与传统养生导引术及中医形神一体、身心同治的观点同出一源。 若能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实验手段,探求太极拳和音乐与情志脏气的相关规律,将太极拳与音乐相结合,可望提高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和艺术魅力。当前关于太极拳音乐方面的文章,仅局限于在太极拳教学中播放音乐能活跃课堂气氛,而关于在太极拳的练习中配以合适的音乐,不仅会提高太极拳的艺术价值,而且会提高太极拳的健身效果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音乐健身和太极拳健身的机理进行探讨,寻找二者的契合点,为更科学合理地将太极拳与音乐相结合提供参考。习练太极拳讲究“人静”。《拳论》云“学者初上场时必先 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当今社会,生存的竞争和多方面的压力,使人不自觉地处在紧张状态。研究表明,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抚平人的心绪,使习练者更快地“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在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强调意念集中,要求“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音乐可以帮助练习者排除外界的干扰,意念集中,并可以调整人的呼吸,以利于气血的运行。当运动以纯运动的方式进行时,单单能收到运动价值的效果当运动再附以艺术的要求时,则既能收到健身的价值,又能使心灵享受到极大的艺术乐趣,全面提升人的气质。当演练者在优美的太极拳音乐中,拳势随着旋律而动,将动作与音乐融合为一个整体时,就使太极拳由单一的视觉艺术,变成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综合,从而增强了作用于人们感官的艺术效果,更能够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太极拳套路动作多而复杂,教授者单调而平淡的讲解示范对学习者的大脑皮质产生不了强而有效的剌激,动作遗忘得快,并且容易产生疲劳感。音乐具有有效控制脑细胞兴奋的作用,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可以延缓疲劳现象的出现,提高练习效果。
人们练习太极拳主要是为了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医学研究证明,音乐也具有治疗和保健的功能,并且,边听音乐边运动不仅有助于健身还能增强脑力,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珠联璧合,会使它们健身健心的效果更加显太极拳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依据及健身机理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探讨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可行性以音乐来调制身心是我国传统的怡情养性及养生保健之法。 汉字乐、药、疗三字同源,说明早在文字产生初期,我国先民已经认识到音乐与药物、治疗的联系。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音乐起源于大自然中的声音,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所以音乐对人的精神、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氓枢•邪客》篇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在中国传统医学看来,音乐的高低强弱、迟速收放、人心之七情鼓动、脏腑气机之升降转枢、经络气血的输布流注,都是“气”的活动和表达,完全可以统一在中医理论体系之内。中国的传统音乐起源甚早,《吕氏春褥中有“昔者帝令伶伦作为律”的记载,说明远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音律出现。利用音乐健身疗病最早见于《内经),殒枢五音五味»篇中详细记 载了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音阶调制疾病的内容,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内在于五志。先秦时期的《白虎通•礼乐》中提出了“调和五声以养万物”之说。唐宋以来,利用音乐治疗疾 病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宋代欧阳修曾说:“吾尝有幽忧之疾,而闲居不能治也……受宫音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在体也。”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张子和,善用音乐疗法治病,如“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至明代张景岳对音乐疗法推崇备至,并对其治病机理研究颇深,他在篌经附翼》中对音乐疗法有专篇《律原)进行论述,提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在经附翼•律原中说:“乐者,天地之和气也……律乃天地之正气人之中声也。”音乐也是一种和合之气,它能和合人体之阴阳,起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清代名家吴师机尤重视音乐疗法的作用,他在论骈第中赞曰:“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兔。”清代成书的《医宗金鉴)更进一步深入地将五音的特点及其韵色作了详细形象的描述。人类早就发现,音乐对人体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我国古代传统医学,很早就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把音乐作为身心疾病康复的“灵丹妙药”。我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中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之间也是相生相克而又相互统一的。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五声中羽属水角属木,羽调、角调为主属关系,即相生。五行中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五声中商、角属金木,羽、徵属水火,都是大二度,是不和谐音程。五行间的相生相克与五声间的相生相克是一致的。因而依据五行学说选用适当的音乐能获得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治疗效果。例如:宫调式和徵调式色彩明亮,能给人以欢快、激励的感觉,具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淡雅、柔和,给人以舒缓、平和的感觉,具有补肾、舒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二者之间,使人感到欣慰,具有清肺的作用。
太极拳是以中医经络学为基础,遵循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阴阳互根”等规律,并结合导引、吐纳术而创编的一套拳术。太极拳运动中的“太极十三势”就是十三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这十三种方法归纳为:搠、捋、挤、按、采、搦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个字代表八种手法,后五个字代表五种步法(包括身法),这八种手法和五种步法既有它高深的技击性,也有它很细致、很全面的锻炼五官、四肢、百骸、脏腑、经络的健身性。太极拳是以“太极图说”作为理论依据的,太极拳的十三种方法和手段中,前八个字的方法和手段属“八卦”(坎、离、震、兑、乾、坤、艮、巽),后五个字的方法和手段属“五行”(金、木、水、火、土),这“八卦”和“五行”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并各有窍,每窍又有所属的脏腑和经脉,太极拳的健身机理就是依据这十三种方法和手段来疏通各自所属的经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可行性现代医学认为音乐是通过人体的共振、共鸣、协调、感染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是音乐声波的频率与声压引起生理上的反应。众所周知,人体的呼吸、脉搏、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都是有一定的频率和节奏的,当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受音乐时,音乐的频率和节奏在人体中产生谐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呼吸、脉搏、脑电波和心律等的节奏。生理学家指出,当人体处在某种声音的环境中,会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流经身体各部分血量的变化、心跳的速度变化以及内分泌的变化等。近年来,人们将音乐疗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音乐疗法的治病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疗效得到了诸多医学家的证实和肯定。医学认为音乐是通过人体的共振、共鸣、协调、感染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是音乐声波的频率与声压引起生理上的反应。众所周知,人体的呼吸、脉搏、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都是有一定的频率和节奏的,当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受音乐时,音乐的频率和节奏在人体中产生谐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呼吸、脉搏、脑电波和心律等的节奏。生理学家指出,当人体处在某种声音的环境中,会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流经身体各部分血量的变化、心跳的速度变化以及内分泌的变化等。近年来,人们将音乐疗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音乐疗法的治病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疗效得到了诸多医学家的证实和肯定。
浏览4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