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竞技水平的运动员来说,合理的膳食营养是大强 度、大运动量训练的最基本保证。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 们要赶超国际竞技运动水平,杜绝运动员重蹈使用兴奋剂的覆 辙,必须依靠营养学的强化手段。

营养强化剂的作用是通过促进肌肉的合成代谢、提高运动 中的能量生成、加速训练后疲劳的消除、增加人体免疫功能、 促进人体造血机能和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等途径,调整肌 体代谢的内环境,以调动人体的最大潜能。

增加合成代谢和肌力的强力营养素

这一类营养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营养素补充使肌体自身 分泌的睾酮、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相关激素的水平提高,从而 获得最佳的激素环境,或营养素本身直接作为肌肉合成的原料, 促进肌肉加速合成代谢,增加肌力。

刺激生长激素释放

某些游离氨基酸,如甘氨酸、鸟氨酸、精氨酸等,它们以直 接刺激脑垂体释放生长素。另外一些氨基酸,如色氨酸促进生 长激素释放。除了服用上述单一的氨基酸外,还可服用复合氨 基酸,如鸟氨酸加服a -酮戊二酸比单一使用效果好,它们能最 大程度地刺激内源性生长激素的分泌。

促进胰岛素释放及IGF产生

为维持运动后胰岛素的适宜水平,最好饮用预先准备好的 含有氨基酸、糖类及优质蛋白质(牛奶和鸡蛋中的乳清蛋白或 鸡蛋白蛋白的水解产物,含二肽、三肽、游离氨基酸)、铝等营 养的复合饮料。

特殊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使用

补充谷氨酰胺可以节省肌肉组织中的游离氨基酸,从而抵 消肌肉蛋白合成的下降,并增进氮平衡,起明显的细胞增容作 用。

将谷氨酰胺同乳济蛋白一起使用,可以增加肌肉细胞容积 和工作能力。

除谷氨酰胺和乳济蛋白以外还有一些物质,如谷氨酰胺的 前体物质a-酮戊二酸、亮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h-羟基、 h~甲基丁酸盐、牛磺酸等,可以使肌肉变得更大、更强壮。

刺激睾酮产生

下面这些营养素可能与睾酮产生有关:

(1)硼。硼是一种微量元素,参与构成睾酮的成分,运动员 的硼需要量比一般人多。

(2)维生素Co维生素C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睾丸的结 构,使体内更多的孕烯醇酮有机会转化成睾酮。

(3)锌。睾丸间质细胞产生睾酮需要锌,补充锌可以维持它 们的功能。

(4)生长素。生长素能增加睾酮水平。

肌酸促进肌肉的合成和力量的增长

多种食物中含有不同浓度的肌酸,含量最高的是瘦红肉, 2. 2磅瘦红肉含肌酸5克,蔬菜中含有低于食用肉的肌酸。这 些储存的肌酸,在烹调过程中会部分丧失。

研究表明,补充肌酸(每天20克,5 ~7天),冲刺能力增加

1% ~5%,反复冲刺的能力增加15% o训练期连续使用肌酸 1 ~ 2个月(前5 ~ 7天,每天20克;以后每天5 ~ 15克),在瘦体 重增加1% ~ 3%的同时,冲刺能力增加5% ~ 8%,力量增长5% ~ 10% o

促进熊■■代谢的强力营养素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促进能量代谢效率和刺激能量生成的 营养补剂,一直受到大家的青睐和关注。

二磷酸果糖(FDP)

FDP是细胞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它能改善和增加糖无氧 代谢的调节能力,加速糖酵解合成ATP,从而改善细胞在缺氧后 的生理机能和应激适应水平。国内目前已经有口服的FDP复 合制剂(威创活性糖),效果较好。

肌酸

补充外源性肌酸,有利于增加体内肌酸的储量。

研究表明,借助于补充糖来提高胰岛素的血液水平,同时也 能促进肌酸进入肌细胞,从而增加肌酸的使用效果。

L-肉碱

L-肉碱广泛分布于新鲜的羊肉、牛肉和猪肉中,牛奶制 品、水果和蔬菜中也含有少量的肉碱。L-肉碱补剂可提高长 时间运动时脂肪酸氧化速率,减少肌糖元的消耗,延缓疲劳的发 生。已有研究报道,每天补充4克L-肉碱,可明显提高运动员 的最大摄氧量,增强运动耐力;可减少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内 酮酸和乳酸的堆积,因而对速度耐力也有好处。L-肉碱补剂可 刺激脂肪酸氧化加快,所以也被当做减肥食品的添加剂来使 用。

丙酮酸盐

丙酮酸盐被作为运动营养补剂“脂肪燃烧弹”的成份,很 适用于运动员。

 

抗过氧化物的野力营养素

维生素C、维生素E、B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硒都是很好 的抗氧化剂,运动员可以通过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来得到足够的 抗氧化剂。国内多种以绞股蓝皂玳、灵芝多糖为生物活性物质 的保健品,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效。

增加免疫功处的营养保健品

(1)益寿回春汤是一种很好的免疫增加剂。动物和人体实 验结果表明,益寿回春汤的使用能解决运动可能造成的免疫方 面的问题,从而保证训练和比赛计划的顺利完成。

(2)长白景仙灵口服液除能提高运动员的血睾酮水平以外, 还能提高训练期运动员血清IgA的水平。正如前面提到的,分 泌型抗体(以IgA为t)是肌体主要的抗感染屏障,运动员经过大 强度训练后,IgA水平下降,造成运动员在运动后或比赛休息期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对于主要表现为IgA水平下 降的运动员,可以首选长白景仙灵口服液。

(3)谷氨酰胺是肠黏膜细胞和免疫系统某些细胞的重要燃 料,并可能具有免疫刺激作用。训练后期辅助性T细胞(CD4) 下降的同时,血浆谷氨酰胺的浓度也降低,二者的变化呈高度的 相关。实验还证明,运动后服用谷氨酰胺,对预防继发性感染有 明显作用。

小结:

合理营养是决定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营养素有竞 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食物纤维七大类。                                                     训

任何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度都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竞技状篇 态,从而使运动能力降低。合理营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能明显 提高运动能力。合理营养是运动训练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代谢 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器官功能的调节,对运动员机能状态、体力 适应和运动后的恢复均有良好作用。







赛前减体重的方式有快速减体重和缓慢减体重两种。快速 减体重以脱水及快速的能量负平衡为主,并伴有无机盐和糖元 丢失,体蛋白耗损,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并对体力产生较大的 影响。合理的减体重,原则上应以能量负平衡为主要途径的缓 慢减体重为主。

通过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运动成绩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 为,它一方面使比赛不公平,另一方面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严重 的危害。营养强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某些特殊营养素的使 用,通过促进肌肉的合成代谢、提高运动中的能量生成、加速 训练后疲劳的消除、增加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造血机能和 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等途径,调整肌体代谢的内环境,以 调动人体的最大潜能。







摔 跤 技 巧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疾身■的概 &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 能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

运动性疲劳的这一定义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工作 或活动本身引起的生理性疲劳,因而与疾病、环境、营养等原 因所致的病理疲劳不同;其二是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的下降是 暂时的,经过休息是可以恢复的,因而与过度疲劳有区别。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保护性抑制”学说

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认为,运动性疲劳是大脑皮层保护性 作用的结果。雅科甫列夫(1971年)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当 长时间工作引起严重疲劳时,全部大脑中ATP水平明显降 低,r-氨基丁酸水平明显增高,该实验结果支持了 “疲劳伴 随着保护性抑制发展”的观点。

虽然疲劳往往伴有抑制过程的发展,但疲劳和抑制并不是 一回事,两者有很大的区别。疲劳只有当工作到一定程度后才 会出现,是工作器官物质代谢产生障碍的结果。抑制是中枢神 经系统基本神经过程之一,是肌体调节功能活动的积极过程, 在过度疲劳时,抑制过程不但不发展,还可能削弱。

“堵塞”或“窒息”学说

该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造 成的。19世纪兰克发现,肌肉收缩期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堆积 会使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这些物质即乳酸、二氧化碳等。1907 年弗莱彻和霍普金斯发现,疲劳的肌肉中乳酸浓度增高。

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主要是由于肌组织和血液中的 pH值下降造成的,一是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 响冲动向肌肉的传递;二是限制磷酸果糖激酶及降低辅酶量及 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使ATP合成速率减慢;三是使钙 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使 肌肉收缩与放松能力下降。

“衰竭”学说

能源缺乏会明显影响疲劳过程,许多研究都已表明了某种 能源的消耗与疲劳过程有直接关系。能源缺乏的性质取决于肌 肉活动的类型,以及运动单位募集方式。

磷酸肌酸的浓度在最大强度运动时下降很快。持续2~3 分钟运动至力竭时,磷酸肌酸浓度就接近零,而ATP浓度仍 接近安静时其浓度的60% ~ 70%。

长时间运动产生的疲劳和肌糖元的储量下降有关。当低于 贮值20%时,则运动员不能输出最大能量,同时血糖水平也 下降,减少人脑和肌肉组织糖的供应,尤其影响大脑正常的能 量供应,使神经系统功能下降,这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水盐代谢紊乱、渗透压改变、激素不足等将导致疲劳。哈 佛大学疲劳所发现,高温下作业的工人因排汗增多,迅速达到 不能劳动的严重疲劳,给予饮水也不能缓解,必须服用含氯化 钠0. 04% ~ 0. 14%的水才能克服。

运动性疲劳的年储的征

儿童少年运动时容易产生疲劳。研究表明,进行3分钟最 大强度运动时,如果以20 ~ 30岁的成人工作能力为100% , 则岁工作能力仅为成人的40%、12岁为69%、15岁为 92%。

运动性疲劳的特点

运动性疲劳不同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身体疲劳,其主要表现 为:第一,不同专项运动的疲劳特点不同;第二,不同专项运 动性疲劳的共同规律是,比赛时在该专项运动时间内强度达到 身体的生理极限水平,而在训练期中,根据专项的要求,采用 不同训练手段,身体的负荷强度与量都要达到一个最大的适应 水平,通过训练使疲劳达到最大而又最适宜的深度,并要符合 运动后的疲劳消除与恢复过程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运动能 力,适应专项运动体能的需求,为不断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物质 基础。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与测定方法

运动性疲劳表现多种多样,如工作效率下降,动作减慢, 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节奏性紊乱,运动性和植物功能活动 协调性变坏。在疲劳加深过程中表现为神经和肌肉组织,以及 感觉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下降,心率和呼吸加速,心搏量减 少,呼吸变浅,排汗量增加等等。

评定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教育学观察 法;生理、医学指标测定法。

常用的方法有:

(1)闪烁值法。疲劳时,闪烁值下降。

(2)皮肤空间阈法。用触觉针刺激皮肤某个部位,当疲劳 时,能分辨出两点的最小距离增大,即两点辨别上升。

(3)膝跳反射阈法。疲劳时,叩诊锤击股四头肌腱的力量
加大才引起膝跳反射,即反射上升。

(4)体位血压反射。卧坐姿势变化时,出现血压变化,疲 劳时,其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5)呼吸耐力测定。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隔30秒钟 (包括吹气时间在内),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6)心电、肌电和脑电测定。疲劳时,心电图S-T段向下 偏移,T波可能倒置,肌电脉冲频率降低而振幅增高,电机械 延迟延长,脑电g波明显增加。

(7)反应时测定。疲劳时,眼-手反应时和耳-手反应时 均明显延长。

(8)尿蛋白测定。大运动量训练后,尿中可能会出现蛋 白。病理原因除外,运动后出现尿蛋白称为运动性尿蛋白。运 动性尿蛋白一■般可持续24小时(几小时~ 48小时),如果尿蛋 白含量增多,且长时间不恢复,说明运动量过大,肌体疲劳较 深,需要调整。

(9)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含铁蛋白质,又 叫血色素,血红蛋白是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生 理指标。如果血红蛋白下降10%以上,同时运动成绩下降, 表示身体机能状况不好,疲劳较深,应注意调整运动量。

(10)定量运动负荷试验。疲劳时,完成定量负荷后,身体 反应加大,脉搏、血压的变化明显增高,且恢复时间延长。

(11)血睾酮测定。疲劳时,血睾酮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肌 体承受负荷的能力下降,恢复能力下降。

 

浏览4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