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式的内景是把散在 全身的元气聚集在丹田(如内景图1所示)。
第一式:顺天呈象
谱曰:
法阴法阳法天地,无物无吾有玄机-
法于阴阳合自然,太乙久转大丹还。阴阳是人身的根本,也是天地间万物的根本,所以古人说法于 阴阳合于数术,这样才能夺得天地造化之机。无物无吾有玄机。在 修持进入了人天合一、物我同象的境界后,把自身处于一种虚无境 界。即佛教《金刚经》上说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的四大皆空的境界,有的只是那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一点玄机, 并从此孕化产生了先天一气,也称先天真种子。法于阴阳合自然, 太乙久转大丹还。这是说,在效法阴阳和自然界的运化规律后,所 产生的先天一气,也就是道家所说至高无上的救命至宝。太乙者,
也称太一。《类经》曰:太者至尊之称,一者 万数之始也。也就是阴阳合一的先天一 气,经过长久地修持,可使其久聚不散,升 华成丹。这一式的内景图(如内景图2所 示),其内景为真气聚结在丹田后,并开始 运化。
第二式:怀抱乾坤
谱曰:
怀抱乾坤日月长,何处为吾真故乡。 乾坤还在吾身内,此为乾坤第一桩。古人认为,人是宇宙自然界的缩写, 所谓一人一天地。修持的目的是使体内的 气血神意的运行同宇宙自然界的运转变 化达到同步,即达到古人所说的“能与虚 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所说的真故乡 即先天真吾的产生之地。这对刚学内功的 人来说,为什么要气沉丹田,这就是一个 解答。乾坤还在吾身内,此为乾坤第桩。乾 坤一词,古人把它当作天地讲,乾天在上, 坤地在下,而阴阳万物的变化生化皆在此 中。就人身而言,乾阳在上,坤阴在下,一 身之阴阳变化皆在此中。所以运用此式来 调和自身的阴阳二气为一物,久聚不散而 成形。其内景演示为第一式的球在体内横 转而转变为立转(如内景图3所示)。
第三式:倒转彩球
谱曰:
倒转彩球隐玄机,内外全形归故里。
今授此密为弘法,他日相逢在须弥。古人讲顺者生人,逆者成真。倒转彩 球隐玄机,就是把体内的阴阳颠倒,其玄 机在于内外全形,使先天的精气神与后 天的身心意合为一体,为日后的形神俱 妙的修持打下基础,使体内的真元之气 在丹田由开始的横竖运转变为左右的斜 行运转(如内景图4所示)
第四式:狮子滚球
谱曰:
狮子滚球法玄妙,悟彻三元归一
巧一
日月玄机谁来解,破释此玄乐逍 遥,
狮子乃神兽也.狮子滚 球取义为灵活多变。即古人 所说的法无定法,这一式练 到一定程度,可使精气神三 元归到玄关一窍。日月玄机 谁来解,日月星辰大自然的 奥秘,即大自然的运化规 律,人们了解了以后,就可 以法阴阳合数术而享尽天 年。此式的内景图是把丹田
的元气运化至膻中,赋神光
后回归至丹田,习功至此将 图4
是一个飞跃,即由开始的气而转入了修光的阶段,它将为第二 层次的修持打下基础。此式的内景如 (图5)所示。
第五式:太极边球
谱曰:
太极边球世间稀,几人悟彻此中 理。
日月星辰合造化,尘埃几人悟彻 它
随着修持习功的不断深入,体内的真气达到了久聚不散、聚气成形的 层次后,开始进入第二个层次内华外
显的修持阶段。太极边球是把在体内聚之成形的真气运化至双手 之间,使其在体外进行运化,在一日四时(子午卯酉)的练功中.采取了四方精气(即东方甲乙木气、南方丙丁火气、西方庚辛金气、北
方壬癸水气)集于体内,我为戊己土,土主运化,把四方精气同自身
的元气溶合在一起,使自身的元气容量在练功过程中不断地发生
变化,由开始的量变,到后来的质变,演化为内景(如图6所示)。
第六式:平运双环
谱曰:
平运双环法阴阳,转动双环起玄机。
妙法藏在双环里,君今始解法玄密.
上一式是采四方之气,这一式是采地 阴之秀。由前一式的内华外显,双手间的 真气从无中生象,达到了虚尽实生的修持 境界,而转入这一式的以气化力、外全真 形的阶段。双环的转动使体内阴阳二气得,以在体外进行交注,这一式的行功是体内真元气的炼养升华和武 技内运的基础,通过自身的导引转动来调节周身的筋脉,使修炼者 的内在素质得到改变,使身体矫健灵活,进而达到气与力合、神与 意合的境界,从而孕育出武技内功的演化。也就是传统的武术内功 中所说的“运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的修持阶段。其内景既是养炼体内的真元之气,达到内三合,即神与 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同时也运化了身体的四肢百骸,使其一 动无有不动,最终达到太极拳所说的“乱 环”的修持境界(如图7所示)。
第七式:掌运太极
谱曰:
掌运太极实中虚,阴阳显化此中迷。
无中生有显妙法,始知吾乃一太极。
本式是在第二阶段前二式由无中生 有、虚尽实生的基础上,转入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修持境界,开始了内三合,外三
合(头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内外 图7 -
如一的修持阶段,其在身体上的体现是柔软性和灵活性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并得以演化应用,是从单纯的内气修持向武技转化的 过渡阶段。通过双手的阴阳变化,采纳天 地宇宙的灵气,补充体内丹田中的先天、自 元气,并使其进一步运化升华,结成圣 胎,并由此步入了形神俱妙的修持阶段, 演化为内.景。即先把体内的元阴元阳在 体内分化开,演化成太极图象,而阴阳二 气之精则变作阴阳鱼的二目,精光四 射。通过运化阴阳二精合而为一,包藏在 阴阳二气之中
(如内景图8所示),在外则表现在双手上的阴阳变化,使其上得日月之精,下纳水土之气, 充实体内的元阴元阳,为下一式的修持打基础。
第八式:天人合一
谱曰:
天人合一妙法降,物吾双无把身藏。
如今身在虚无处,它日天久地也长。
此式的行功是在达到了前面所说的刚柔相济、虚实相生、阴阳 显化的层次后,返回到化形散气的阶段,正如古人所说的物极必 反,动极而生静的层次。通过运化把体内的真元之光运至身外,在 练功场上形成一个气场,并把自身溶化在这个气场当中,以达后天 返先天的境界此时,自己的身心俱已溶化在虚无太一之中,浩渺 茫茫之境。它的内景是一片虚无,什么都不存在了,自身也不存在 了,进入了温养、孕育的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温养锻炼,十月胎圆 而产生灵动,再由静而动,进入第三 层次的修持。有了这二个层次的修 持后,第三层次将水到渠成,并可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图9所示)。
第九式:错倒阴阳
谱曰:
错倒阴阳法玄密,有谁悟彻此 中理。
谁若参破此中理,异日定为大罗仙。错倒阴阳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 础上,进入了人天同象、内外如一、以后天返先天的阶段。在天地未 分之际,混元微妙之时,我与天地同形,不知我身为何物,一切有形 之物皆为虚幻,与我真意无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道通有形天地 外”。至此只守住一粒先天真种子,于黄庭丹野之宫,通过孕化形成
先天真吾。即所谓的元命真人,而产生了 动静相兼、刚柔相济的灵动,体现出真元 在体内运转时的公转与自转。这种合于 自身的真气运化,随着日久功深行功的 演化,内容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先由 简单的形体运动,到繁杂的武术套路,这样由简至繁、由繁至简、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演化,体现出武技内功上的精湛 内容。这一阶段的行功必须是长年累月
地修习,才能达到性命同证、内外兼修的 高深境界(如图10所示)。
第十式:包罗万象
谱曰:
包罗万象法玄妙,阴阳变化此中参。
阴阳产在虚无处,虚无处里见真如.
包罗万象是本功法最高修持境界,它由开始的真气散在体内, 到聚气呈形、由内而外、内外如一、内华外显,达到了内固其精,外 全真形,以至形神俱妙的修持境界。即古人所说的“金刚以火炼,烈 火产真形”的阶段。从“错倒阴阳”到 “包罗万象”的演化,真正达到了夺天 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的高深境界, 然后开始转入了由深而化的修习阶 段。这个阶段的修持正如古人所说: “大道至简至易,至刚至柔,博大而精 深。”这个境界则必须待气功修持到一 定的层次后,才能够真正领会其深刻地内涵,从而使练功者在修持过程中 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古人对这段行功有诗赞曰:
顿悟心原开宝库,隐显灵纵现真相..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这首诗说出了此段行功之玄妙,并由此进入了万法归一的修 持境界。经过错倒阴阳的运化,使体内真元之气饱满到了一个新的顶点,而包罗万象的演化,是把这个聚之成形的真元的能量放射出来,在炼功处形成一个气场,并使体内外气场混然一体,以呈先天混元之象,并使体内之先天真我在这个大气场中得到充分地运化、 温养,以达到性命同证、内外双修、开慧证真。即古人所说的摩尼真境、证法圆通的境界。
浏览3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