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亦如是,气行则壮,气窒则弱。气随数行乃成质,由质而成 形。天地造万物,谓之天赋。万物法天地,谓之承运。物有表里,人有胸背,阴阳就在身中。阳入阴出,一呼一吸。阳动阴静,一实一 虚。阴能承负,阳能发号施令。宇宙不覆,天地不颠,全赖此焉。即所谓大自然之大气也。
六、 日月为度篇:宇宙之干即天干也,宇宙之支即地支也。干有十,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有十二,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附于方位,随行而运。十二时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三个月为一季,四季为一年。日有朝夕,月有朔望。朝夕以分昼夜,朔望以明盈亏。日出 日入,潮起潮落,即此证也。
七、 四时为序篇:空间自然之气,一分而为阴阳,再分而为四季。即春夏秋冬也。 春夏属阳乃阴中之阳。秋冬属阴,乃阳中之阴。春夏是阳气游于阴之六虚,秋冬是阴气行于阳之六道。此中有四立与二分,两极与二至。二至到节到,谓之正受,节到而气未到,或气到而节未到',谓之超神接气。四季循环,节节相衔,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冬去春来,三个月为一季,十二个月为一年,此乃一小周也。六十年为 一甲子,此一大周也。随干支与数字以时运行而成岁序。
八、 宇宙均衡篇:气行于宇宙,本系一团混沌,依其方向以数周行,一八相对,二 七相对,三六相对,四五相对,均各为九。反之相背而均之,小则为四点五,大则为四十五,小的一周为三十六(内行),大的一周为三百六(外行)。小则为宫,即所谓六六宫中总是春也。大则为周天度 数,谓之天均。若一九相对,二八相对,三七相对,四六相对,均各为十,平而衡之,则各为五。随天运行,为八个五。加上中原有一个五,和相对时中宫所得的两个五,合为十一个五,其数共为五十五。乃是天数五个五,五五相乘得二十五。地数六个五,六五相乘得三十。其数也是五十五,谓之地衡。总称为天均地衡,谓之宇宙均衡也。
九、 家族六子篇:规者归也,归纳于中。即大气团聚一起,比之为家。例如乾一为 老父,坤八为老母。兑二为少女,艮七为少男。离三为中女,坎六为中男。震四为长男,巽五为长女。一八相向为乾坤相交,七十相向为 长男长女相感,三六相向为中男中女相感,四五相向为少男少女相 感,阴阳交感,各得其所。男欢女悦,各抒其情。八口之家代代相传, 孳生不已,何止八口。此即是和合之道,造化所生,合聚生恩,不可不
(先天之学)。
若乾六为父,坤二为母,兑七为少女,艮八为少男,离九为中女,坎一为中男,震三为长男,巽四为长女,一九相对,二八相对,三 七相对,四六相对,则老少男女均不相称。虽属相对而不相合,互相对立,互相排斥。总使团聚在一起,有时必要分,分则裂。合聚分裂, 都能导致发生变化。合而成之,分而化之。形成家族,比诸万物。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心异则变起,变起必动,造化即在此中矣。以上所说的族与家的变化,是形容大自然之规律也。
十、国防强弱篇:矩者拒也,拒之于外也。即大气之散放于四方,比之为国,也就是圆要知方。三王在中以辖四方、古人说:(皇帝观四方)前观三,后观三,左观三,右观三。前观三是看巳午未,后观三是看亥子丑。左观三是看寅卯辰, 右观三是看申酉戌。即所谓大堇之国也。四正成二十,四斜为四方。六位横三为三王。王为帝而居中其如(堇)字,四方为界,周边为 疆。聚则可守,散则能攻。守必要合,合则力大。攻必求扩,扩则远 威。民为邦本,虽小而成众。在宇宙中空间比之恒河沙,又像尘埃无处不有,无处不充。此微之多胜大之少也。所以物理有强弱,有大小,有散聚。不可不知。
十一、核篇:天地人都有一个心,即所谓之核心。因九数里五居中,前有一 二三四,后有六七八九。故核心属五,十为核,五为核中之仁。一二 三四为第一层,六七八九为第二层。第一层为肉为脂,第二层为皮为肤。聚内为微为心,随数之质小到无有。外散为宏为体,随数之量大到无量。何止千万层,层越坚固越易裂散,遇阻则爆炸。即所谓聚变和裂变也。
十二、堆篇:堆者即宇宙之位数由一到九互相叠落,一作尖顶,九作落底, 形成锥状之堆。堆底即宇宙之圆周,渐渐高起。即九八七六五四三 二一零为尖为端,五居于中向四面八方辐射。光线速行以至于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止境,有隙即过,有孔就钻。遇阻则激发,无坚不摧。即所谓激光能穿孔也。
十三、台篇:台者即宇宙之位数由十起,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十万百万, 千万万万而成七级之台,五居台中向四周外发,随数之起伏而成 波。连续周播,一波套一波,波波不断,逐渐扩散。遇阻则震动而发声,即所谓超声波也。
十四、塔篇:塔者即以宇宙之位数,各个数字本身自乘。例如一一为一,一 二为二,二二为四,一三为三,二三为六,三三见九等等。第一个数 字之倍数接以第二数的倍数(以下同此)一直接到九的自倍数,成 相叠之式,现出九层之塔。五数在中作为磁心,直起则变为磁极,按数之放大,发出无量之电。遇阻则振撼而成流,动力甚大。所谓电闪雷冲者也。
十五、磁篇:(磁极、磁心)大气分阴阳,阳在左,阴在右,当中之隙有一中正之物谓之磁。 磁心居于二气之中,依宇宙之方位,南北两端谓磁极。向南则谓之阳极,向北则谓之阴极,随中之五数向外放射,如吸如引,谓之磁力。磁力是诸力之源,光无磁不明,电无磁不感,声无磁不荡,子无磁不聚。因此磁叫磁母。
十六、符号篇
上古之符号有图无文,即河图洛书也。在黄河之马和洛水之龟 的背上所现的阴阳点圈排列成行,内外有序,而演出数之图说。
中古以下乃有文字之数字,即原始用之计算的码子,为1、乂、8、3,、工、士、主、久、十。
近代的数字乃有写出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成后又深化 演出天干地支八卦等符号。
天干符号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符号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数变的符号:即+ (加)-(减)X (乘)+ (除)。卦的符号:即阴 阳变动的符号。例如乾()、兑()、离()、震()、巽()、坎 ()、艮()、坤()。
符号者,即大自然规律之标识也。它能代替阴阳,能代替动静, 代替变化。能代替大小,能代替多少,能代替散聚。能带领周转,能带领进退。学者无论修真练武,都必须掌握这些符号,才能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方能法天则地,法四时知昼夜,知拳术之刚柔,找出精神气力之源。万勿轻视而失机,切切。
丙•总论
我国古代之哲学往往合乎近代科学的理论,不过因为上下历经几百几千几万年之递传,以至失真。其原因是被各代儒家用其玄虚以彰文采。历代武人用其伏藏以作阵势;历代政客用其纵横以之游说;都是私人己见用于事务而鲜用于科学。偶而涉及天文地理, 又只谈天地日月星辰,并没阐明大自然的整个的规律。纵使僧道各家有时引用,但又仅仅专于修炼,更陷于迷信,阻碍了发展,日久湮没,良可惜也。况且大自然只是一个,并无古今之分和中外之别。先发现者是这个规律,后发现者无疑也是这个规律。先后与中外的自然规律并无两个。说明现代行之有效的,无疑就是古代行之有效的。种种发现,样样创造,都没逃出这一大自然规律的范畴。由此可见,毛泽东主席教导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英明预见矣。因此我相信探古就是求今,知今必须通古。所以在我所知道的基础上,写出以上几篇不成熟的东西来,希望不久的将来,实现我所探求的目的。虽然未见用于当时,但在我内心里爱科学。最后我有几 句话向科学家们讨教讨教。科学是一门朴素纯洁的学问,怎样对待科学?是学者最重要的问题。要用天真理解它,不要以自己的渊博追求它。自然始终是自然规律呗!须知你多么渊博,未必把它全面弄懂弄通。如果天真一动就能碰到找到,然后还要将自己放到里边去,才能掌握这个规律,使用这个规律,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技击之道(上篇)功法口传
安徐静正,柔节先定。明于温良恭俭让,乃能进入柔顺之武道。 不执一,中求守虚,端正而求勇。要等待彼之雄节已尽,见机从天, 见地夺力,逆而伤之,还而克之。如是则战胜于外,得利于内,力用最少,收效何止千倍百倍!此乃顺之至,柔之极,别无它求焉。
浏览5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