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法练用贵精研,体悟要则内意全。 如承拳理辅功法,诸功明悉理念添。 虽经时日求进益,未谙真髓少内含。 必得口传心授助,道明机要义理兼。 有心求寻觅高境,无缘获授亦枉然。 心法之学增深悟,层次修为即升迁。 功法拳理当同备,心法之悉首重先。 年长日久渐进处,造诣境界达奥间。在大成拳功法练用和体认中,应首先参以拳 理而练,即“拳之功法当以理解之、按理求之”。然 而拳学功法的拳理为拳学功法练用入门(入手)的 基础,亦为符理之练方为适法、具理之功方能求效的拳学应用求效的练、用宗旨。而拳学功法的设 置,其要求、要领和范围、原则只包含正面的较固 定的形式和方法,其功法只包含练用时要求的要 领、原则,如神意的真切与假借、诱导的内容、肩 架的结构和动作要领,以及角度、速度、虚实、动 静、松紧等具体内容;而拳理多是从理念上对功法作配合的指导、解析作用于功法练用的研求过 程之中,为功法的来源、练用的道理以及应用的 目的、效果等内容。但拳学心法作用于功法练用 当中时其内容则与功法、拳理亦有不同之处:其 一,心法所起的作用是在功法、拳理配合练用的 先决条件下,而进行进一步提高、升华的作用 的,其二,拳学心法多为精髓之学,是在功、理练用的条件下起到对拳学内含、对具体功法和拳 理更深、更细的透解的重要作用,亦对拳学的整体概念和与其有关的多种学理有着明确的概念性指导作用。不同于功法、拳理这两者所具的较为单纯的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特点,所以拳学心法有更为复杂和多样性、广泛性与深细性的内容,亦有极为透析、全面、细微的特点;其三,拳学心法对功法的指导性是深层次的,故多为口传心授中的精华部分,其指导的针对性非常强,如在深析心法者的指教下,有准确、明析、一言中的作用特点,故对功法掌握所起的作用效果性特别突出和明显,其四,拳学心法所以是细、深、精、透的高明之学, 主要在于心法之学在拳学功法练用中有纠偏、正误的特殊作用,这是功法和拳理中没有的内容,这主要因为拳学心法来源于口传心授的长期应用中形成的传教内容之中所至,所以拳学心法具有四个功法和拳理都很难具备的重要特点:一是纠偏、误的作用显著;二是在传教、练用中极利于 在其现有条件下辅助进一步提高功法的透解、掌握和应用目的功效的作用;三是心法有多样性优势作用与辨证功法髓理的应变能力的内容特点, 这是因为心法是细微、复杂、全面的深层拳学理念的整体,并非枝节、片面的单一的具体内容和学理,故在一功、一法中也以多方面的全面透解拳学精髓为基础,即有一言中的的显效,也包含理、法 之间的练与用都能达效的功用;四是拳学心法对于功法的传授,由于均掌握在高人、名师等极少数人的手里,而在口传心授中多年积累、筛选出的拳学精华部分,故心法无论简、繁其拳学的理念、内容均有精深、显效的特点和作用,在指导功法、拳理练用时有简明、确切、显效的特点,并有理念深奥、内容精辟及确切、透析的众多特长、特点,作用于功法练用之前和练用当中及长期练用之后, 均能有高效,故有罕见、难得、知者甚少的特点, 这也是由心法在拳学中高效作用太为显著所致, 其心法之学来源于实践验证之效,也是至其高深出效的主要根源。(有关心法作用的其它内容,前文已述部分在此从略。)
总之,心法在拳学功法练用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越是在练功不能达效时,其越能显示出得心法之助在功法练用提高时更为突出的显效作用。只要在研求拳学时能以正确、无误的心法配合功、理练用,如能长期遵从在练用功法中用正确心法进一步体认、参悟,则必然利于功效的提高、进步及拳学造诣整体层次的深造、升华。而心法虽有精深、显效的功用,但不下苦功坚练功法,不动脑筋深求、精悟,亦难达拳学的高功、显效的境界, 所以一定要在研求拳学时、忌粗疏、随懒,千万不要把拳学心法看成是所谓的“招”和“窍门”,因为心法应用之基是首先要有功法、拳理苦练、精研 的条件才可。当知任何高深的学术,其法再精、其 理再深、其效再显,也是在刻苦研习中才有得获, 拳学研求亦同此理,无其它路径可选,故不实心实意地刻苦用功、精于参悟,即使有缘获得拳学心法也无济于事。当然,在研求拳学中更应同时得到名 人、达者的口传心授而用时参与拳学的功、理、心法体悟更为有利,因为有心法之文再参得心法之授(指点)方为得研拳条件的统备之缘,其功效、 造诣自必非凡。故拳理中有“见其徒功高,当知其师更高。徒之功为师之授,故应求习于其师,乃为研求上乘之选;而从学于其徒为中乘之择,实两者有别也”之说。此亦是拳学心法的练求之则。 拳学心法导功理, 体悟求效正其精, 各则要义重参修, 一点之细虽微末, 有朝一日得通解, 自古法要贵心学, 为遵拳道避失传, 今将心法布于公,拳学心法导功理, 体悟求效正其精, 各则要义重参修, 一点之细虽微末, 有朝一日得通解, 自古法要贵心学, 为遵拳道避失传, 今将心法大成拳功法的练用心法,除功法本身所具备的特点、特性等科学优势内容与符合拳理的特征外,在功法的具体练、用过程中,还应落实在拳学功法应如何“练”的练字上。即在功法本身达到具备系统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内容的条件下,能否练用好功法,能否掌握和应 用功法的关键在练上,就是说所学的拳学功法再有优势,而学练、体认功法的人能否正确对待认识、掌握、运用功法,对其功法练用的效果如何, 则是研求拳学功法的关键,故拳界历来就有“功 (功法)具高深之境,练(习练、研求)得适用之 法(心法),方为两全得备。”故有“得拳学入门的正道,乃求神功之本,为获效、达妙之学也”之说。总之,先有功的正确、高深的条件,而后有掌握正确的练用心法要则的条件,则研拳已入正途,必益于拳学研求达高、至奥的造诣修为。
在拳学功法的练用心法中极重对待学练功法 的态度和掌握正确练用要则的运用,这也是研求拳学功法的心法练用要则。即是拳学功法练用的要则,其心法内容亦包括精辟、全面、至效的练用特点,以此思想来认识、指导功法的学、练、用, 方能求得研拳功效的提高、速进和应用效果的升华。大成拳功法练用的要则为正、勤、艰、智、果、 恒六字,在功法练用口传心授中是对习练者要求的心法内容,简称大成拳功法练用的“六字诀”, 亦有称为“练用六则”的。下面就大成拳功法练用的心法六要则进行析解:正:字在字意上解为,不偏即正之意。是偏、错、误的反意词。在拳学功法练用的心法中, 正有正确、正途、正确对待及正身、正己与正途的认知、运作之意。所谓“守正勿偏、学以正道为本” 即是此意。尤其是研拳的态度人品一定要以正为本,而在研练功法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要领、要求,亦重正确,方不致误入歧途而研求有道。在研求拳学时更应认识正确、目标正确、志向正确、方法正确、掌握正确、应用正确方可。勤:勤为勤学苦练之意。在大成拳功法练用的研求心法中,应勤于求教、勤于习练、勤于思索、勤于应用、勤于实践,以忌懒惰、粗浅、不认真的态度和弊、误的练功行为。从而以勤为主观行为和思想态度的基础来对待拳学功法的练用。更因大成拳功法的掌握提高和进步是由循序渐进的积累性形式得效的实用特点,所以有“功者(得到 拳学功用与练功之意)非一时之功,亦非一日一月之功,故是长期的日积月累之功,应苦于练用持之以数年、数十年方可,更应坚习莫失,勤于体认, 刻苦参悟,方可有成。”的拳学明训。故“功自苦 中来”、“平凡之为是勤者之道,乃至超凡之用是勤者之果也”。对待任何事务如不以勤字为本,常守不懈,则终难至效,拳学研求亦应如是。艰:艰为艰辛、艰苦之意。在拳学功法练用中亦极重艰字。艰是以刻苦、辛劳、不怕困难、 适应条件,以及有付出代价以求真学、髓要的吃苦耐劳精神为主。故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求无限的高深造诣时,要有牺牲精神,以艰求方可事成功倍。如用大部时间、精力去挣钱谋生,就无更为充分的时间、精力来研拳,所 以精心、苦练研求拳学时,不可能同时有时间去享 受、去搞其它的事务,去拼命挣大钱。要想研求拳学功法、求得拳学真谛的深境,必苦于艰心、常于磨练方可。当然,本人并非主张为拳学放弃学业、 事业、工作,所以如何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适己而为,对拳学功理练用以艰求深研方可有得。智:是指人的智慧、智能,亦为运用人的智商功能来动脑筋研求拳学进行功法的练用,多作思维、分析,进而加深理解和参悟,方能总结、 提高,找出不足,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深入析解。 而人的智慧是思维运用的过程,智商是人类观察、 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的总合。故古有“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贵多”之说,有谋略有城府的高明之士是不易上当受骗、误解、错漏的。所以研求拳学功法在练用、体认时,亦应常开动脑筋,多加分析,有意思索、不断总结提高认识。在学识上 更应在文化、理论、为人等方面按上品的有道德的、高修为的高尚情操来要求。故拳学功法的练用最忌蛮练、强求和用功不明理,练功不用心及粗知、浅识与不求甚解的态度行为。更忌练功不安心,一年半载就妄想求高效,用功不达反要求高境的庸愚之误,而误解、误人的错识作为,此亦是无智之徒的偏识。果:果在大成拳中有“果敢”之说,其意是指果决、勇敢的态度、行为而言。在大成拳功法练用心法中的果,还应有果断之意,其意亦有肯切的内容。所以果断是有决心、有毅力、有坚强的意志、锲而不舍、坚之而行的果决态度和行为。在功法的练时要真诚对待、严习、实练,以实求真、真实求习、脚踏实地对待每一功法;而在用(功法应用)时则有果敢精神、真作实为、神意充备的心态指导之下而为,当然练功法时与用功法中均应神真意切、果决而为,两者只是练与用的区别, 而更当练用合一,果决而为方是拳学功法研求的心法正道。恒:恒是长久、永远之意。恒在拳学功法练用中的心法是指持之以恒之意。首先要有恒心、 有研求拳学的长期练用的思想准备,即明确地认识到大成拳的研求是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特点的, 不能用一时的突击和速战速决的态度来研求大成拳,实际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大成拳研求的高深境界。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不同,在拳学研求过程当中的确存在进步快、慢和功法掌握、应用不均衡的事实,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在极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拳学高深境界的可能,这就是真实的实际现实。所以除有长期研求拳学的思想准备外,还应有每天坚练功、反复习练求索的决心、恒心。只有功、理正确坚之以恒,不断求索体悟(体认、参悟),方能渐进而至效,习有所得、练以至用。王梦斋宗师对拳学功法练用,亦有“活到老学到老, 学到老练到老,练到老站(练站桩功法)到老”之说,可见对拳学功法研练必须以勤苦艰恒的正确心法长期研悟的思想待之,方为符王爹斋宗师的研拳则要的明训。
总之,只要掌握正、勤、艰、智、果、恒的大 成拳拳学功法练用研求的心法要则,终会因习功至效、练用得法而渐进提高,直至窥谙拳学深境, 以达造诣超群的拳学境界水平。(其它与功法练用 研求的心法有关的已述部分,请参看《大成拳学》 第一、二部和本书的后文,在此从略。)
浏览3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