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栖真

旧志载鬼谷子、严君平、白玉蟾、张三丰,俱在峨眉。曾见《神仙真 诰》云:鬼谷为太彩师,治青城山;严君平尚在峨眉,未著何秩。三丰在 明初,与夔府开元寺僧广海善,临别留诗一首,草鞋一双,沉香三片而去。 味此则三丰游蜀,必来峨眉无疑也。《白集》遍查,无“峨眉”只字,惟今 峨眉县南三十里,有玉蟾湾,缘崖蹑蹬,上有玉蟾洞,可容千人,洞壁石 色如云母,仿佛见肩背丝绦,相传为玉蟾尸解处。

三丰仙翁,每喜书唐诗,作龙蛇体,得者多刻石以为世宝。《池州旧 志》云:青牛宫石刻一律,字体异常,人称仙笔。其诗云:“仙境闲寻采药 翁,草堂留话此宵同。试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泉引藕花来洞 口,月将松影过溪东。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此书唐人诗 也。嘉靖间,都御史刘大谟跋云:是刻如雷电鬼神,变幻莫测,却又不失 六书矩度,信非异人不能。九龙主人,宜加呵护,若为飕车羽轮辇去,岂 不可惜哉!(《洞天记》)

丰仙书“仙境闲寻”诗,款落“玉皇道丈太和子书”。按:张仙曾隐元 岳太和山,故自号为“太和子”。俗称陈希夷笔迹,非也。郎草桥谓此书, 乃好奇未仕者所为,首曰“仙境闲寻”,末曰“求名心在”。仙尚有此言耶? 而不知太和子者,盖喜唐人名作,借以骋仙笔耳。今四川成都府二仙庵, 亦有此碑,盖摄本移刊者也。又尝见峨眉石刻,有“春风倚棹阖闾城,帝 子远辞丹凤阙”二本,字字作龙蛇倒编之势,笔法更为奇妙,款落“张仙 手题”,然亦录唐人句也。若以诗论,又必曰“青袍今已误儒生”

祥符寺壁上,有张三丰墨书“翔符禅院”四字,以“祥”作“翔”,极 蟠拿飞舞之妙。童山诗所谓“旁有四字大如斗,擘窠云自三丰手”者也。 (《绵州杂志》)

三丰仙翁,有手书六言墨绢,在成都卓氏家。其诗云:“浩气冲乎宇 宙,巍巍湛湛无他。白玉毛头狮子,原来只在我家。”字挟天风海涛之势, 盖明末笔迹也。(《桐君尺牍》)

高标山大殿外,左壁书孟浩然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 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十字,笔势伸缩飞舞尽致,殿壁多敝改,惟此壁不 垩,墨色如新,人以为三丰仙笔云。(《乐山县志》)

嘉州城东九顶山,瞻云峰,有三丰仙翁手书“说法台”三字,刻于崖 上。其上为清晖阁,即仙翁与汪观察讲道处也。(《乐山县志》)

黄公望,字子久,年九十余,碧瞳丹颊。一日于武陵虎跑寺,方同四 客立石上,忽四山云雾涌溢,片时遂不见子久,以为仙去。予向疑耽画者 饰之,今翻《道藏》玉文金笈,经公望编录者非一。其师则金蓬头,其友 则莫月鼎、冷起敬、张三丰,乃知此老原从十洲来,绘事特其狡稔之一耳。 (见《紫桃轩杂缀》)

按:公望画擅一时,张祖、冷谦亦皆以画家北派驰名于世,其墨迹必 多在名士家,故人遗迹云。

坛以道名,崇本也。神仙从道出身,则以道叩者,必以道降焉。夫设 坛请仙,士大夫多奇此事,但其中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鸾手正则可信, 邪则难信;诚则可信,伪则难信;清雅则可信,浊俗则难信。况仙才仙笔, 吐辞必异夫人,出语必立其大。若诗文鄙陋,义理粗疏,牛鬼蛇神,惑民 " 诬世,此岂仙人之言哉?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先生曰:“若辈之所为,屏置不论可也。吾与二三子,谈妙理,守清市 高,兴到笔随,则河洛卦爻、道德忠孝、先儒格论、老庄尹列、《参同》 《悟真》之旨,用以充其学而放其言焉,岂不快哉?”又云:“人以吉凶从 * 违、求仙解脱,验则信,不验则否,二三子亦无效此愚情也。吉凶由天定, 知之何益?不知何损?理在则气在,气在则数在。主宰者,理也;流行者, 气也;生克者,数也。只求理之所安,虽气数亦不违也。”居士等憬然悟 曰:“大哉言乎!先生之教我侪者至矣。”爰书《道坛记》数则,以表其真, 庶几好道者,得见先生也。

先生约诸子,载酒凌云,设坛于东坡楼上,讲《道德》数章,各各听 受。乃命携琴者,捧琴案上,熟名香,展古画,相率而下。时同人啜茗前 轩,山僧四五,笑对江山。忽闻楼上琴声,隐隐如洞天春晓,荡荡若潇湘 水云,而楼中故无人也。诸生是日,咸闻先生之琴焉。

初冬寒峭,晓雪微晴,先生降于山中,为诸子讲道消寒,并云:“吾今 雪里行吟,有能从我游者否? ”俄闻小沙弥言:“门前有一披蓑道士,其行 如飞。”涵虚生追之不及,记以诗云:“先生在世少人知,我识先生步又迟。 雪满溪桥无履印,云归海岳有情思。仙风过去应千里,鹤驾重来更几时? 比似追韩尤不易,归途踏月想丰姿。”

先生偕诸子,入青城山,觅结茅养静之区,流连难去。一日于飞仙石

上书曰:“吾今现身,与诸子一观。”行至上清宫后,忽见一童子作畏人之 状,避入大石中,诸生不以为然。复倚危壁行,细径盘空,下至天师洞, 并无所见,仍还上清。某生曰:“今日之童子,必先生也。遁身石中,是教 人退藏于密也。”

先生留诸子,在青城山中,勾留数日。观大面之奇,空青插汉;订同 心之雅,虚白生庭。一日为诸子言曰:“归去乎哉!姚将军下雪封山矣。” 遂促装过邛州,行至太平场十五里,回望名山.早已彤云布岭,雪意漫 空矣。

先生与槃山子曰:“士不能奋身廊庙,便当潜身邱壑,仰事俯蓄,怡然 一堂,好道躬耕,亦颜、闵之学也。若走城市繁嚣,往来酬酢,劳人草草, 何如桑者闲闲!”槃山闻之,即移家于槃谷之中,守身养体,家计平安,始 信先生谈理,效如椁鼓。

甲午夏,狭夷出大堡,焚掠村墟。有丁氏女者,与其弟被掳,贼怜之, 为解其缚,将欲诱夺焉。女大骂不屈,伺隙投江而逝。先贼之来也,父冯 河,母溺死,女抱母尸出。弟被掳三年,遁归冷磺汛,泣诉其事,总府徐 公(名致远)属士大夫扬之。山中诸子,以此乞先生题,先生即书云:“丁 长英,烈女子,大堡贼来掳村里。女执不辱投江死,死抱母尸出江水。”题 毕,云:“此女他日,必与节烈者,同享千秋。”亦越五年,嘉州有李魏氏 者,夫亡守节,母姑继逝,翁贫不自振。氏还归魏家,依父纺绩,兼养其 翁,将俟节全孝尽,出家从女冠游。父老病,恐旦夕死,反令女无所依也, 因托媒妁之言,再醮于宋姓。氏闻之,凌然泣下,强谓其父曰:“我明日, 当往李郎之墓一祭别焉。”魏然之。揭朝,乘肩舆,出西郭,行至中途,绐 舆夫曰:“我将往山后探亲,今有钗在,汝持归我家,即可换取舆资矣。” 氏觇其行远,即奔观音滩,跃入江中,以全其节。时乐邑明府毛公(讳辉 凤)闻之,即祷诸江神,为护完体。逾日,得其尸于道士观,面貌如生, 遂同李氏子合葬焉。更为请旌建祠,以丁烈女褂食其内。云坛诸子,始信 先生题赠丁女时,其言为不虚也。

产誉三丰者,幽北辽阳异州人也。姓张,名君实,字玄玄,号三丰,封曰

盘“通微显化真人”。出自元末时。真人之父讳昌,又名子安,三丰乃第五子 全也。幼时因染目疾,百药罔效,于是舍送碧乐宫,师事张云庵为徒,从学全真正教。初,师之生也,迥多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顶作一髻,或戴偃月冠,手执竹杖,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人 呼为张诚遢。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不食,一朝或啖升斗辄尽,或避 谷数日自若。诚潜静坐,一毫尘事不著。矢志慕大道而不果,遂遍游湖海, 流寓宝鸡金台观栖焉。忽一旦辞尘,留颂而逝,有邻人杨轨山,与之置棺 殓讫。临窒,柩内吼声如雷,众惧,发视之,颜色如生,寻苏。复冒艰辛, 涉I®名山大泽,偶于雍之终南,遇火龙先生,传以口诀,授以秘妙,示以 出游,和其光,同其尘,觅侣于越,求铅于沈,内外丹始成。既而历诸胜 地,于楚之武当山炼养,结庵于玉虚宫前古木林邱下,九转金丹,成其大 道,猛兽不惊,鸯鸟不攫,人恒异之。尝与乡人言:“此山异日当大显”。 居二十三年,拂袖游方而去。曾入蜀中,凡名山仙迹犹存,善书龙蛇草字, 至今蜀人宝之。逮永乐十年,帝敕正一孙碧云,于武当山,建宫拜候。天 顺中,赠为“通微显化真人”。自此出没无常,度人无量,莫知所终。手著 《节要篇》、《鹘鹄天》等词行世,言道家之用,兼成真之法。内外丹经,词 甚微妙,古来魏伯阳之《参同》、崔公之《入药镜》、吕祖之《敲爻》

浏览58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