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是中国武家攻守中的主体辨证,是中国武术攻守辨证的基本纲领,是 中国武家在基本认识、了解、掌握对手攻守实质情况下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空间 内所反映出来的拥有纲领性辨证的攻守运动特征,是武家长期攻守实践的经验总 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体性、一统性,由阴八纲、阳八纲、禀八纲等三纲组成,是 中国武家极为典型的道气辨证。

一、禀八纲辨证

禀八纲辨证即一般意义上的八纲辨证,是指中国武家在临阵三杀中所首先应 该进行的禀性主体性的八纲辨证。它是中国武家理论学习的经典内容之一,是攻杀 战守所普遍应该遵守的基本纲领,是武家从事武术运动所必须高度关注的首要问 题,由攻、守、进、退、动、静、疾 滁等三杀八纲构成。

(—)辨证基础

八纲辨证的辨证基础就是所有动物所特有的运动动态,是对所有各种打斗动 象、显象、辨象的高度概括,是所有进行武术鉴赏、品味、感悟、锻炼、学练、修炼所必 须首先应该了解、认识、掌握的八纲运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体会掌握 武术运动动作的劲力、运形、战因、运动路线、营卫穴道、技艺招法等。中国武家只有 立足在人类进行三杀的运动动态之上,才能具体、明确、细致地求得自己对敌的动 态分析辨证,使自己精准地正确开展人与人之间的打斗、争夺、割杀,从而人道、德 行、礼仪、规矩、规范、规则地指导自己在三杀斗争中立于永远的不败之地。古往今来,中国武家为了正确判断、辨别、区分这些打斗动象、显象、辨象的部 位、性质、邪正以及攻守运动动作的演化、变化、运化趋势,在四探前提下武家运用 人体科学和武术三论(武术基础理论、武术攻守理论、武术经穴理论)以及功夫、技 法、艺法、招法、制法、套法加以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根据武术运动动作的演化以 及攻守运动动作的盛衰,将禀性武术打斗概括为攻、守、进、退、动、静、疾、徐等身体 运动动作彰显的八大属性,是人类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等三杀运动动作 最为根本的动化特征,武家称之为禀八纲、禀性八纲、八纲。武家三杀中的基本辨 证,就是立足于此八纲而开展辨证的。

(二)攻守辨证

中国武学中的攻即攻击、攻打、攻克之意,与守互为辨证。守即防守、守护、守卫之意,跟攻相对辨证。攻守辨证是指临阵战斗中攻击与防守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 是辨别攻击行为与防守行为的一种辨证论述方法,是利害、祸福、输赢、胜败、得失、 取舍(武家六大辨纲)的根本把持。中国武学家把着手打击对手,直接下手、下招、下卫,自己坚决向对手进行攻 击、冲击、刺击的攻打、攻杀、攻克现象称之为攻象。其最大的优势是能打破僵局,开 辟新的运动环节,在攻击中找机会、求利益、获胜利。缺点是精力耗费过大,易造成 复杂局面,比较难以收拾,其实习惯了,也就比较好收拾了。中国武学家把着手应付对手,直接承受、接纳、处理,自己坚决接受对手所有的 格杀、冲杀、攻杀所呈现出来的防守现象称之为守象。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保持相 对稳定,吃尽对手所有的攻击性招法。并可在吃尽中寻找机会、求得利益、获取胜 利。缺点是显得过于被动,易造成难以承受的复杂攻击局面,是比较难以招架的。但 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讲,也就不成什么问题了。在临阵现实的攻杀战守中,有典型的攻象彰显者,亦有典型的守象彰显者。攻 中有守,守中有攻者。还有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者。但其最上乘的应该是辨证性的攻 守论打。其实攻守中的真正优势,永远是对立统一、阴阳辨证的。关键在于你擅长怎 样的攻守,现实中又该如何进行攻守。也还在于对手擅长怎样的攻守,现实中对手 又是怎样进行攻守的。所以,在临阵实战中,只有合情、合理、合时的攻守辨证论打, 才能够求取最大化的利益获得。

(三)进退辨证

在中国武学中,进即推进、进入、进攻之意。其最大优势是能靠近对手,利于打 人,利于下手。缺点是风险较大,危险性较高,极易被对手攻击,危险性明显提高。退 即退避、退让、退守之意。其最大优势是远离对手,利于逃脱,利于迂回作战;缺点是 离对手太远,有利难图,无法与对手进行实质性的接触交手。正所谓“危险越高则获 利越大,危险越小则获利越少。其实在人类生活中危险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武家向 来是反对唯危险论的,必须辨证地对待需要进退中的一切。进退辨证是指临阵战斗中挺进与撤退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是武家辨别前进 后退等动态行为的一种辨证方法,有极为鲜明的进象与退象之别。其中,在临阵攻 守作战中向对手追进、靠近、贴近、跟进、挺进且一心要着手打入对手的运动现象, 武家称之为进象。如果在临阵攻守作战中应接对手格杀、攻杀、冲杀且一心着手缓 冲、躲避、撤离并试图在撤退中反击、回击、游击对手的运动现象,武家称之为退象。在临阵的攻守进退过程中,有典型的进象挺显者,亦有典型的退象撤显者。有 进中有退者,退中有进者,以进为退者,以退为进者。但其最上乘的应该是辨证性的 进退论打。其实进退中的真正优势,永远是对立统一、阴阳辨证的。关键在于你擅长 怎样的进退、应该怎样进退,也在于对手擅长怎样的进退、又具体是该怎样进退的。 故只有在进退辨证中,才能求取进退利益的最大化。

(四)动静辨证

中国武学中的动即动物、动心、动身、动手、动作、动武之意,特指相对而动的人 与人的动态性攻守。其最大优势是能自动、能移动、能随机、能应变、能攻击、能游 击,能高度适应动态环境下的自给自足、自我保护、自卫反击;缺点是精力耗费大, 易暴露目标,极易被对手攻击。静即静心、静养、静调、静候、静观、静止之意,特指相 对而静的人与人的静态性攻守。其最大优势是拥有阵地感、自我感、归属感,能占 有、能固守、能回归、能左右、能前后、能高低,能主宰、统一、阻挡一面,能高度适应 静态环境下的自给自足、自我保护、自卫反击。缺点是目标一定,不易高度集中,极 易被优势对手所击垮。动静辨证是指临阵战斗中移动与静守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是武家辨别移动 和静止等攻守行为的一种辨证方法,有极为鲜明的动象与静象之别。其中,动象是 指武家根据对手的攻守强弱和自己的水平高低所呈现出的一种利己的动态攻守现 象,是中国武家没有攻守局面的局面。静象是指武家根据对手的攻守强弱和自己的 水平高低所呈现出的一种利己的静态攻守现象,是中国武家拥有三面(脸面、体面、 场面)、阵地、地利的保卫性战局。在临阵的攻杀战守中,有典型的动象游击者,亦有典型的静象死守者。有动中 有静者,静中有动者,以动为静者,以静为动者。但其最上乘的应该是辨证性的动静 论打。其实动静中的真正优势,永远是对立统一、阴阳辨证的。关键在于你擅长怎样 的动静、应该怎样动静,也在于对手擅长怎样的动静以及对手又是怎样实际动静 的。故只有在如实的动静辨证中,才能求得动静利益的最大化。

(五)疾徐辨证

中国武学中的疾即疾步、疾驰、疾驶,特指武术运动动作像疾风一样势不可当, 是快捷、敏捷、迅捷着手打击对手的运动展现。其最大优势是能快速打入、迅捷攻 击、猛烈作战,使对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反应之时;缺点是需要足够的功夫支撑。 徐即徐图、徐徐、徐缓,特指武术运动动作像清风一样柔和轻盈,是从容、稳当、自如 着手运化对手的运动展现。其最大优势是能蓄积劲力、缓和代谢、导养心神,使自己 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攻守运化。缺点是太慢、太神、太呆,无法适应较快的攻守。中国武学中的疾徐辨证是指临阵战斗中疾速与匀速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是 武家辨别疾速与匀速等攻守行为的一种辨证方法,其拥有极为鲜明的疾象与徐象 之别。其中,疾象是指武家根据对手攻守的疾徐、快慢、迅缓和自己运动动作水平的 高低所辨证地呈现出的一种利己的疾态攻守现象,是中国武家快速打入、迅捷攻 击、猛烈作战的彰显。徐象是指武家根据对手攻守的疾徐、快慢、迅缓和自己运动动 作水平的高低所辨证地呈现出的一种利己性的徐态攻守现象,是中国武家蓄积劲 力、缓和代谢、导养心神的必须。在临阵的攻杀战手中,有典型的疾象猛攻者,亦有典型的徐象缓守者。有疾中 有徐者,徐中有疾者。有以疾为徐者,以徐为疾者。但其最上乘的应该是辨证性的疾 徐论打。其实疾徐中的真正优势,永远是对立统一、阴阳辨证的。关键在于你擅长怎 样的疾徐、应该怎样疾徐,也在于对手擅长怎样的疾徐以及对手又是怎样的实际疾 徐。故只有在如实的疾徐辨证中,才能在三杀中求得疾徐利益的最大化。武术运动中的疾徐、快慢、迅缓,原则上是不能勉强而为的。中国武家认为:疾 徐者,先天而定,后天而成,故不可苛求之。”也就是说,人的疾徐、快慢、迅缓,是由 先天人体内在构筑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通过后天培养、训练、锤 炼可以得以改善,但其实在是注定的,而且任意违背改变人体的内在构筑,是非常 不利于健康长寿的。到底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动疾、快、迅为好,还是徐、慢、缓为 好。其实在中国武文化中二的问题,就是一个阴阳辨证问题,需要的时候那就是好, 不需要的时候那就是一般,危害的时候那就是不好。所以说,自然界的一切,存在是 硬道理,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不好。

二、阴八纲辨证

阴八纲辨证即武家对人体从事攻守运动情况的深层推断、微观分析、内在探 秘,是中国武家运动机体即人体身、心、谋、略、态进行辨证性调节、建设、修炼的基 本辨证纲领。人的身体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身体的思维、立意、代谢、运化、 动作、运动都是错综复杂的,均有着不同的运动特征和动象、显象、辨象的显现。中国武家为了正确认识、判断、辨别这些显象的位置、性质、邪正和运动动作特 征以及动作的演化趋势,要求在四探前提下,必须运用中国武术核心性的三学两论 等理论基础,依照人体科学中的五大学科,根据人体正气的盈亏和运动动作的得失 以及攻守作战的性质和强弱,开展阴阳、表里、冷热、虚实等阴性的八纲辨证。

(一)阴阳辨证

在中国武学中,阴即太阴、少阴、厥阴之意,其最大优势是生根、生化、生长,具 有孕育万物的特性;缺点是柔和、温顺、软弱,极易被强者所占有。阳即太阳、少阳、 阳明之意,其最大优势是主宰、霸道、强悍,具有统配万物的特性。缺点是正直、刚 烈、不屈,是极易破碎、折损、光荣的。中国武学家认为:无阴者不生,无阳者不立。 所以,从广义角度来讲,中国武学中的阴阳,可以说是无处不藏、无处不在、无处不 现的。阴阳辨证是指临阵战斗中对对手攻守形式、动象彰显、气血支撑、思维维护、灵 性感悟等运动根本、动作前提、活动本钱等的阴阳性辨证认识,是武家辨别对手运 动实质、动作根本、活动素质的一种辨证方法,是辨别对手和自己从事临阵攻守运 动身体状态的一种深层辨析,有阴象和阳象之别。其中,阴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 自己向对手攻击所必须的身体渗透、代谢、循环以及支持自己体能、体力、劲力的人 体内在功夫。阳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自己向对手攻击、下手、冲击的体能、体力、 劲力以及支持打击对手的人体外在功夫。在武术运动中,有典型的阴象润泽、调和、运化、阴守、阴噬、阴攻者,亦有典型 的阳象鼓动、激励、冲击、阳守、阳抗、阳攻者。有阴中有阳者,阳中有阴者。有以阴为 阳者,以阳为阴者。但其最上乘的应该是辨证性的阴阳论打。其实阴阳中的真正优 势,永远是对立统一、相互辨证的。关键在于你擅长怎样的阴阳、应该怎样阴阳,也 在于对手擅长怎样的阴阳以及对手又是怎样实际阴阳的。故只有在如实的阴阳辨 证中,才能在三杀中求得阴阳利益的最大化。

(二)表里辨证

在中国武学中,表即表面、表现、表象之意,特指相隔在四肢、皮毛、肌媵等浅在 部位的攻守,其最大优势是坚固、明显、感知,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调节保护功能、信 息感知接受能力;缺点是容易让对手察觉,造成攻击性伤害。里即里面、里边、里头 之意,特指相隔在脏腑、血脉、骨髓等内在部位的攻守。其最大优势是酝酿、代谢、维 护,具有丰富的生命力、自治功能、运筹帷幄能力。缺点是容易在被击后,出现损毁、 破裂、失常。表里辨证是指武家对临阵战斗表面问题与内在问题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是 武家辨别表面与内部互惠互利、互依互靠、互补互充、相互依存的一种辨证方法,其 有极为鲜明的表象、里象之分。其中,表象是指武家根据对手攻守的表面特征和自 己运动动作水平的高低所辨证地呈现出来的一种利我的攻守表演现象,是中国武 家逢高高打、逢中中打、逢低低打、逢鬼鬼打、逢恶恶打、逢神神打的攻守匹配彰显。 里象是指武家根据对手攻守的内在因素和自己运动动作水平的高低所辨证地呈现 出来的一种利我性的攻守心理、心力、心声现象,是中国武家攻心为上、断意为先、 折志为要的必须,是攻守意志和攻击能力的一种辨证。在武术修炼过程中,有只进行表浅攻守者,有只进行心志攻守者,也有表中有 里者,里中有表者,以表为里者,以里为表者。中国武学家认为:表者利也,里者本 也,利耗则长,本耗则短,故表里相辨为上。所以说,真正上算的表里,应该是能够 辨证的表里。

(三)冷热辨证

在中国武学中,冷即阴冷、寒冷、冷酷之意,是苦难、悲哀、罪恶的体现,是被动、 消极、强迫、死不情愿地一种付出,泛指下手的凶狠、毒辣、残忍且残暴无情。其最大 优势是凝固、储藏、延缓,具有足够的威慑力、整肃能力、阴森恐怖功能,且不受欺 骗,不受干扰、不为情理法度所困;缺点是固执己见、没人情味,极易让人近而远之, 造成背道的离心离德局面。热即热闹、热烈、热情之意,是娱乐、高兴、享受的象征, 是主动、积极、迫不及待、甘心情愿地一种付出,泛指下手的顾忌、保守、疑惑且手下 留情,其最大优势是阳光、朝气、可亲可爱,具有无比的亲和力、向上力、向心力和诱 惑能力以及温暖功能;缺点是容易让人嫉妒、憎恨、误解,造成不尊不敬、无拘无束、 不屑一顾的攻击局面。冷热辨证是指武家对临阵作战中冷酷无情与热情洋溢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 是武家辨别阴冷与阳光互惠互利、互依互靠、互补互充、相互依存的一种辨证方法, 其有极为鲜明的冷象、热象特征。其中,冷象是指武家无论对手怎样表现自己始终 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满脸阴沉、浑身恶气、满心歹毒、残忍无度、心黑手辣现象,是中 国武家对待邪恶、仇恨、敌寇、坏蛋、人渣的普遍态度,但实真正的冷酷者,往往是没 有什么冷象而现的。热象是指武家无论对手怎样表现自己始终所呈现出来的一种 满脸微笑、浑身阳光、满心欢喜、正直善良、心慈手软现象,是高深武家为人处世对 待世人的普遍心态,是中国武家积极面世、该教则教、该训I则训、该惩则惩、该罚则 罚、该格则格、该杀则杀的超人境界体现,是辨别修养境界、攻守品味、治气高度的 一种辨证方法。在武术修炼过程中,有只进行冷酷攻守者,有只进行乐趣攻守者,也有冷中有 热者,热中有冷者,以冷为热者,以热为冷者。中国武学家认为:“苦难娱乐,悲哀高 兴,罪恶享受,皆在愿不愿意之间,故唯愿而为者尚,违愿而为者劣,非冷热所及 也。所以说,中国武学中的冷热问题,可以说是一念之差、一意之隔、一志之通间的 问题。真正上算的冷热,应该是能够充分辨证的冷热。

(四)虚实辨证

在中国武学中,虚即虚伪、虚假、虚弱之意,是虚无、虚幻、虚拟且虚浮适中的一 种征象,其最大优势是易变、易守、易动,以利于自己的瞬息万变;缺点是不利于打 人、跟进和快速发起殷实的猛烈攻击。实即实在、实际、实情之意,是丰富、盈满、充 足且实实在在的一种征象,是真实、确切、稳当且实事求是的三杀,其最大优势是结 实、耐打、顽固,以利于自己的持之以恒;缺点是不利于随机应变、千变万化和进行 虚浮的快速猛攻。虚实辨证是指武家对临阵作战中虚无缥缈与殷实稳重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 是武家辨别谦虚与实诚互惠互利、互依互靠、互补互充、相互依存的一种辨证方法, 有极为鲜明的虚象、实象特征。其中,虚象是指武家无论对手怎样表现自己始终所 保持的高度虚空现象,是中国武家对待邪恶、仇恨、敌寇、坏蛋、人渣的一贯做法,就 像野外所有的动物一样,必须恪守虚中求实的基本活命原则o实象是指武家无论对 手怎样表现自己始终所保持的高度殷实现象,是高深武家所共有的特性,就像野外 占据绝对霸主地位的动物一样,是主宰一面者的必然,是辨别野生、家养、主宰、寄 生、高深、低俗的一种辨证方法。在临阵的攻杀战守中,有只进行虚浮攻守者,有只进行真实攻守者,也有虚中 有实者,实中有虚者,有以虚为实者,以实为虚者。中国武学家认为:老老实实做人 利人而不利己,实实在在做事利长而不利短。虚应故事应对利己而不利人,虚无缥 缈应付利短而不利长。并认为:但凡三做者,虚虚实实方为事,真真假假方为局, 成成败败方为人,无虚不成世,无实不成体,该虚则虚,该实则实,乃万象万物之必 须也。所以说,中国武学中的虚实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真正上算 的虚实,应该是能够充分辨证的虚实。

三、阳八纲辨证

阳八纲辨证即武家临阵,对人与人进行攻守运动动作时所必须的具体情况的 辨证推断,是武家打斗调节的基本纲领。在临阵人与人的攻守运动中,其运动动作 的变化是多种多样非常复杂的,每个人的反映、应对、招架,都有不同的动化特征。 为了正确判断、辨别、区分各自的动化特征,武家在四探基础上,遵照武术运动的五 大理论基础,依照人体科学的五大基本学科,根据人体运动动作特征和攻守进退的 得失以及开展三杀的性质所开展刚柔、强弱、轻重、缓急等阳性的八纲辨证。所谓武术运动的五大理论基础是指中国武术所特有的奠定中国武家理论基础 的《中国武术基础理论X中国武术攻守理论》《中国武术功夫理论》《中国武术技法 理论X中国武术艺法理论》等五大理论体系,是中国武家学习、训练、科研、继承、传 播、发展的五大理论支柱。人体科学的五大学科是指中国武术所特有的当代体育所 归纳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X运动生物力学X运动生物化学X运动医学》等 五大理论学科,是当代体育者学习、训练、科研、继承、传播、发展的五大理论支撑。

(一)刚柔辨证

中国武学中的刚即刚强,刚直、刚烈之意,特指敌我间刚击、刚冲、刚抗性的强 硬攻击,其最大优势是冲击力径直而强大,极易造成对手的疼痛、损伤、残废、休克、 昏迷、死亡,缺点是刚者易折、太快,极易造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攻击者与被攻击 者、武卫与武穴等双方的损害。柔即柔和、柔软、柔顺,特指敌我间柔击、柔冲、柔抗 性的以柔克刚攻击,其最大优势是冲击力缓和而达内,极易造成对手的痛(内在作 痛)、损(软组织损伤)、废(功能障碍)、克(机能障碍)、迷(迷失)、亡(慢慢死去),缺 点是柔者易溶,太慢,极易造成敌我双方的僵持。刚柔辨证是指武家在临阵战斗中对敌我攻守进退的刚柔性辨证,是武家战胜 对手所有方法、手段、策略的一种辨证性发挥,是辨别对手和自己从事临阵攻守水 平的一种直观辨析,有刚象和柔象之别。其中,刚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自己向对 手攻击所彰显的刚烈性的攻守运动现象;柔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自己向对手攻 击所彰显的柔韧性的攻守运动现象。在临阵的攻杀战守中,有只进行刚烈攻守者,有只进行柔软攻守者,也有刚中 有柔者,柔中有刚者,也有以刚为柔者,以柔为刚者。中国武学家认为:“刚者易折利 于攻,柔者易溶利于守o无刚者无立,缺刚者无主,少刚者无尊o无柔者无顺,缺柔者 无辨,少柔者无和。无刚无快快刀斩乱麻,无柔无慢慢润万物心。”所以说,中国武学 中的刚柔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真正上算的刚柔,应该是能够充分 辨证的刚柔。

(二)强弱辨证

中国武学中的强即强大、强劲、强悍之意,泛指人心归顺、上下一统、齐心协力、 气势磅礴、势不可当、顽强刚毅、坚韧挺拔、兵强马壮、后继人众、向心凝聚(家庭、民 族、国家者恒)、团结抱团(某人、某事、某局者短)、万众一心(理想、组织、目标者长) 归的有机整体,其最大优势是充实、厚重、丰富,强度大而不怕攻击;缺点是极易造 成霸道、蛮横、侵略的局面。故必须拥有足够的理想、旗帜、骨干、谋略、胆识、凝聚力 的支撑以及高超的武家识人、育人、用人水平。弱即弱小、弱让、弱守,泛指离心离 德、思想涣散、组织空无、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各自为阵、自私自利、自私自立、自私 自离、懒惰忘义、愚昧落后、封建邪恶的有机整体,其最大优势是可获得小利、小益、 小胜。缺点是不长久,且灾难来时各自飞,极易被各个击破。中国武家认为:天下之 万物,绝非一物之物,天下之万象,绝非一象之象,天下之万事,绝非一事之事,其强 达太极而升华,恒于有极而延续,弱至无极而消亡。”也就是说,天下万物、万象、万 事这些不同性质的共同体,都是在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再上一个新的平台,或 弱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消亡、毁灭、粉化。强弱辨证是指武家在临阵战斗中对敌我攻守进退的强弱辨证,是武家战胜对 手所有敢闹会闹、敢闯会闯、敢干会干的一种辨证发挥,是辨别对手和自己从事临 阵攻守实力的一种直观辨析,有强象和弱象之别。其中,强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 自己向对手攻击所彰显的极为强悍的攻守运动现象,而这个强象绝非是一味的强, 而是高度辨证的强,是走天下、打天下、安天下的强,是建立在家族国、人事局、远大 共同之上的强;弱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自己向对手攻击所彰显的极为懦弱的攻 守运动现象。而这个懦弱有真假之分,真的懦弱是落后、挨打、毁灭的征兆,假的懦 弱是建立在绝对强大基础之上的懦弱,在武文化中,这叫无为自然、虚怀若谷、夹着 尾巴做人。中国武家认为:顺时无需帮,逆时必须助。平时无需帮,难时必须助。和 时无需帮,战时必须助。丰时无需帮,灾时必须助。昌时无需帮,衰时必须助。盛时 无需帮,败时必须助。也就是说,强弱是辨证的,是相对而立的。虽然说老死不相往 来是武家所追求的最终人事模式,但其绝不是一味的独立、自我、不往来,而是建立 在高度的无私、共荣、信任、融和、大公、密切往来基础之上的独立、自我、不往来。在临阵的攻杀战守中,有只进行强硬攻守者,有只进行柔弱攻守者,也有强中 有弱者,弱中有强者,以强为弱者,以弱为强者。中国武学家认为:强者易存利于 生,弱者易化利于活。无强者无势,缺强者无盛,少强者无昌。无弱者无容,缺弱者无 忌,少弱者无心。无强无大无一统,无弱无善无温柔。所以说,中国武学中的强弱问 题,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真正上算的强弱,应该是能够充分辨证的强弱。

(三)轻重辨证

中国武学中的轻即轻便、轻快、轻巧之意,是武家的飞檐走壁、身轻如燕、轻如 飘叶,是攻守运动中的蜻蜓点水,是拿捏准确且动作漂浮的轻,泛指轻举妄动、轻诺 寡信、轻口薄舌。其最大优势是轻巧、飘逸、灵便,变化多样而柔和融洽;缺点是华而 不实,易吹散,易摧毁,易破坏。重即重创、重击、重力之意,是武家的身重如山、重如 铁塔、重定乾坤,是拿捏准确且动作沉重的重,形容九卫攻击如同铁锤、斧头、流星。 其最大优势是沉稳、稳重、肯定。缺点是笨拙、难以移动、难以改变、顽固不化。轻重辨证是指武家在临阵战斗中对敌我攻守进退的轻重辨证,是武家战胜对 手所有就轻及重、就重及轻、轻重缓急的一种辨证发挥,是辨别对手和自己从事临 阵攻守水平的一种直观辨析,有轻象和重象之别。其中,轻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 自己向对手攻击所彰显的极为轻巧的攻守运动现象,而这个轻象绝非是一味的轻, 而是高度辨证的轻,是快步如飞、水上漂走、轻如鸿毛的轻。重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 中自己向对手攻击所彰显的极为重力的攻守运动现象,而这个重象绝非是一味的 重,而是高度辨证的重,是重如磐石的重。在临阵的攻杀战守中,有只进行轻巧攻守者,有只进行重力攻守者,也有重中 有轻,轻中有重,以重为轻者,以轻为重者。中国武学家认为:“轻者易飘利于动,重 者易定利于稳。无轻者无飘,缺轻者无巧,少轻者无妙。无重者无坠,缺重者无稳,少 重者无沉。无轻无升无升华,无重无降无下坠。所以说,中国武学中的轻重问题,可 以说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真正上算的轻重,应该是能够充分辨证的轻重。

(四)缓急辨证

中国武学中的缓即缓慢、缓和、缓解之意,是武家的缓劲运化、缓力调和、缓量 供给,是攻守运动中雅兴十足的死磨乱蹭、没完没了、步步深入,是娱乐运动中的连 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是保健运动中的轻松柔和、上下相随、连绵不断。其最 大优势是长久、缠丝、自然,不紧不慢而舒展、圆润、大方;缺点是缓不济急,成也缓, 败也缓,死缠烂磨,慢条斯理,没有激情,极易造成被围被攻。急即急躁、急促、急速 之意,是武家的急风暴雨、急起直追、急转直下,是急躁不安,心浮不定、心急如焚的 急,形容九卫攻击如同闪电、狂风、暴雨。其最大优势是快捷、麻利、迅速。缺点是毛 毛躁躁,易出差错。缓急辨证是指武家在临阵战斗中对敌我攻守进退的缓急辨证,是武家战胜对 手的一种轻重缓急辨证,是辨别迟缓和急促等攻守行为的一种方法,有缓象和急象 之别。其中,缓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自己向对手攻击所彰显的极为缓慢的攻守运 动现象,而这个缓象也绝非是一味的缓,而是高度辨证的缓,是慢条斯理、悠悠岁 月、缓中求得的缓。急象是指武家临阵三杀中自己向对手攻击所彰显的极为急遽的 攻守运动现象,这个急象也绝非是一味的急,而是高度辨证的急。在临阵的攻杀战守中,有只进行缓慢攻守者,有只进行急遽攻守者,也有缓中 有急,急中有缓,以缓为急,以急为缓者,有缓急辨证者。中国武学家认为:缓者易 得利于获,急者易失利于先。无缓者无容,缺缓者无获,少缓者无存。无急者无快,缺 急者无迅,少急者无捷。无缓无运无运筹,无急无快无先手。所以说,中国武学中的 缓急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真正上算的缓急,应该是能够充分辨证 的缓急。

浏览4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