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学功理备,系统宜应全。顺序莫倒置,机要上下连。全面练达应实用,合情符理法自然。则守自然规律,科技效益为先。层次深浅关成败,得心应手实用间。重体系完善,求心法慎严。养为练,练即用,效当全。深层觅要理,整体究内含。有意诚则聚,用达无念间。要义关髓理,细求微妙研。系统全面重学术,求实达效两则然。 深层内含达于用,正道研求勿出偏。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是形成完整的拳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而各具特点、作用,也是研求拳学求功、达效的关键内容。对四者之间的互为互补、有机结合和全面正确的认识、掌握、运用,在拳学心法内容中亦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和研求的重点。故在拳学研求的各个阶段和总体过程中,无不包含系统性、 全面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具体的功、理、心法内容,贯穿、作用于拳学的练、用、体认、研求、应用、总结和发展的所有过程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决定性作用。对拳学体系中的系统性、全面性、 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以及掌握、应用的效果如何,也直接影响到拳学的研求功效乃至成功与失败,境界层次高、低和输赢胜败的结果问题,所以是研求拳学认知、练用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关键条件之一。在以往著述中本人曾多次论述有关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内容,但均属概括、概念性的从总结的角度提及拳学研求与上述四项有关的一些内容,从未在心法上重点地对此四项进行解析,也未全面地结合拳学的研求内容进行具体明析的论述。而以往其他作者的拳学著述中也没有对此进行过全面、细致、具体的心法解析。故本人在本书中从理论心法上对四项在 拳学研求中的深层内含和全面、重要的应用作用进行详细析解,也是在迄今为止以往从未对此有精解的情况下由本书首次对外发表。系统性在拳学研求过程中深层作用的解析系统性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亦是指有次序、有条理的事物内容而言。系统性是指依照事物按一定的次序、关系有条理的组成的整体,以及包括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作用、内 容的正确和有机的结合的形式、内含。人在对待、 处理任何事物时亦包含着有关系统性的具体实际的内含和关系、作用,如能对系统性的原理、原则正确地认识、掌握、应用,在处理事物中必然更有利于达到有效、有利、成功的效果,也是为人、办事提高成功率、利于出成效的优质条件之一。大成拳的功法、拳理、心法的系统,首先是具有科学、 实效规律的按顺序分先后、分高低、分层次、有浅深层次排列,并且是互有先后区别划分以及严格 的练用顺序效果关系的。其系统次序之间的条理性、关系性、连贯性、亦是科学、实用并有具体要求和拳学功、理、心法程序原则的。也是研求大成拳必须遵守的心法规范。其拳学的初、中、高功理是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繁深、由学至练、由练至用的按顺序要求逐步学习、掌握、运用、提高的过程。所以拳学中所有的功、理、心法的内容层次的顺序不能倒置,其完整统一的系统理念和具体实练过程的系统性系列内含的体系不能破坏。 皆因拳学功、理的研求过程中低者不知、不学、不会,就不能进入较高的下一步功、理研求,这是由于条件不备、还未能达学至下步基础所致,这与建筑工程的程序要求的道理是一样的,如地基不牢、 不固,就不能盖房的道理一样,亦是非常明确的人皆能懂的简单道理。但从拳学心法上不能深解其理、适用其理者亦常出现,有时是普遍的,例如: 人人皆知研求拳学应由浅入深、由低至高,先掌握初步、再研习下步。而真从拳学系统性心法的原则深层内含对此通析,这当中还有多人不知、不解、 不重视的很多具体实际错偏之误存在,只是由于未达或有欠于心法精深之学,才出现认知上不透悟、理解时不彻底、运用时不明析、决断时出差错而至。本人对此并非凭空误论,随意而言,这是有实据实情、科学根据的。
王荽斋宗师和其弟子中多位已故高手前辈,在世时特意对本人多次专门提及,此论皆由长期在反复传授拳学的实授心法中的深刻体认得来。当年亦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但当 其确实感到对此有误先知、未能听从长辈明训时, 而因对系统性研求掌握的先后顺序不知到何境界、 水平才算已达习练下一步功法条件时,过早习练下一步功、理,造成数十年后的研求低境、败绩频 频,有如初学一样,其人至此才开始醒悟当初对这 一点心法未能真解而导致对其研拳效果的巨大危害时,终因事过境迁数十年之错已成定局,实已悔之晚矣!这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小过造成的终生之大害。所以,大成拳宗师王梦斋先生的心法是“慎为、严求为要!否则是自误之途也。”这也是研求拳学法的必守要则。故系统性心法不能单纯看成是粗浅简单的一般顺序!如只是认为先研练养生再研练技击、先研练桩法再研练试力等等的先后系统的功、理的简单概括的一般性程序,就可按知求功了,如此认识已然造成研拳求效无功的误解。虽然这初步的系统之识、之用在大成拳程序系统上并不错,那为何又说只知、只按如此程序研求不行呢?其因是在此程序、顺序的原则上的认识之初是对的,但在此系统程序的研求具体内容和心法要则不只这一点,也不单纯是只有这一 则,其拳学法、理、心法的要求、要领、范围、目的、效果、程序、标准,还有很多具体内容存在其中,同时还包括很多的拳学内容、因素与其关系作用于拳学研求当中,就是说光知由养到练、由站 (站桩)到试(试力)是不够的,也是空的,因为这只说明系统性于此当中的概括原则,只是空架子而已,对其中的要义、内容与功、理、心法的具体准则、细项还属不知不明。所以拳界高手、通家少而罕的原因多在未得心法之真传,不能按心法之真学系统研练的要则细项而为所致。如就上述由养到练、由桩至试的简单系统性程序而论,试问可有几人知何为已达养的所研求的标准?何为可由养已达至练的心法要求?何为站桩应得、应解、 应求的过程、目的、效果、要求?何又为已达由桩至试的心法要求?能否对此有明确、严谨、正确、 简明、无误、全面的解答?能否道其内含、韵味的深层要理?能否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学术观点、实验数据证实其拳学则理(如桩功、试力、养生、练用,在运用生物学、运动心理学、生物力学等学科、 学术深研中进行科学分析通解)?能否确定达上述诸功研求必备,及已达各拳学心法层次的感觉现象、应用效果、认知程度、出功表象、最高层次和最低标准的明确、具体的析解与掌握、运用合一 和确切的全部内容?故深学是指层次、内含、要 求、标准、目的、目标的精确无误之深,而作用是高层次要求、高境界水平、高标准心法,对某一则 (一功、一理)的具体实效的精确析解和实用效果、 效益的具体要求的定位,与一致统一作用全系统的内容而言所以养以达练,练有研求目的、义理、 功法,心法、效果、层次的内容;养是指养生、练是指练功。而站以至试,亦包括对站桩功法、拳理、 心法的要求、要领、范围、目的、作用、感觉、效果的诸多具体内容的微研、精解,以及已达的实效程度的标准和衡量原则的具体内容;对试力亦应有深层的认知、体悟,不能有模糊的概念,不能有缺漏的内容,不能有误、错之处,不能有非高境界、 水平的要求。故日后诸功尽达,法、理、心法得备, 皆明方能入上境之选,方为达研拳有可成之条件。 所以在系统性的拳学功、理次序、顺序、层次的研求之间,从拳理上一定要按心法之则正确、完整的诸多方面来认识、运作(后文功法的心法一则的章节中,有关于上述内容的具体析解。在此从略)。
总之,系统性除上述外,还包括功、理、心法 具体的先后程序,程序之间的要求标准,由浅入 深、由低到高。拳学内含中的各项关键阶段过程中的正、误分析,纠偏、提高的具体形式手段运用要求,前、后功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以及功、 理提高、功法过渡、功法辅助的解析,各个具体功、 理内容在拳学体系系统中的位置和其不同的原理、 法则有机结合的不同条件、内容和作用,对拳学研求中前后顺序过程中的明确层次,以及在完成拳学系统性练、用、实践中的时间性要求,有机性的掌握和主、客观方面的关系,及拳学功、理研求系统有关阶段性的重点、选择方面恰如其份的适当安排,研求中各阶段效果、目标的正确确定和对其 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顺序的析解,更应有周密科学的系统研求目标、内容规划的设置、进度标准,各阶段效果的验证标准、方式、水平的确定, 以及系统性合理的归纳、总结等问题。故研求拳学于系统性的认识、精悉亦是研拳的前提条件之一, 所以学以达知,知以达用,亦是研拳心法的有备无患之则。
浏览3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