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守

守亦称守护、守卫、防守(武家三守),是中国武家毕生追求、研究、解决的并与 武术之攻相对而立的动物生存斗争的本能建设问题,是动物世界弱肉强食、优胜劣 汰、适者生存的关键所在,是决定生存与死亡的人体本能性的三守升华,是区分兴 旺发达与愚昧落后的重要标志,是区分屹立与苟且的主要因素,是区分存在与灭亡 关键所在,是中国武家征服对手、安邦定国、安定团结的大前提。中国武学家认为: 守,主利,藏益,国之定谋,人之本能,故凡无守者非动之物,弱守者食草之物,残守 者食肉之物,意守者高级之动物,谋守者乃地球主宰之人也。所以说,守是动物攻 守本能中的阴性主体,是人类的实质性对抗主体。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守,也 就无所谓攻了,也就无所谓矛盾、斗争、对抗、杀戮了,地球也就该在太阳系中重新 进行构建了。

第一节守的基本认识

中国武术的守是相对中国武术的攻而言的,任何单独的攻、守、防,都是不会长 久的。中国武学家认为:单攻而无果,独守而空无,只防而无济,故三位一体而成。 在中国古人的攻守运动中,之所以论守,是因为人要生存就必须的与天斗、与地斗、 与人斗、与其他动物斗。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斗争就会有付出,要攻守就会有战 争,就会有进攻防守、攻击守护、攻杀战守,而守是中国武术攻守阴阳辨证之阴性主 体,是中国武术攻守防道辨证的阴性部分,是中国武术不可缺少的生化部分。武家 只有将阴性主体做大、做强、做深,才能在武术三杀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武家认为:无攻不立,无守不活,无防不生,无养不健,无引不康,无修不 寿。并认为:守乃存活之道,美满之根,幸福之本。过守则私,私而不济,不济则无 情,无情则必毙,不守则公,过公则不立,不立则无体,无体则灰飞烟灭,故辨证而守 者尚,合情而守者高,合理而守者远,合法而守者固,合道而守者仁,合德而守者义, 乃守之真谛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安定稳定,都必须建立在坚决能够消灭 和抵御不安定、不稳定因素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会变成别人的乐土;我们所说的团 结、合作、互助,都必须建立在坚决能够维护和惩处不团结、不合作、不互助前提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会变成别人的附属品;我们所说的互利、互惠,都必须建立在坚决 能够主持和裁决不互利、不互惠前提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会变成别人的奴役者;我 们所说的和平、共处、和谐共建,都必须建立在坚决能够维护和处置不和平、不共 处、不和谐共建前提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会变成别人的奴隶;我们所说的建设小康、 繁荣盛世,都必须建立在坚决能够维护欣欣小康、繁荣盛世和消灭抵抗不欣欣小 康、不繁荣盛势力前提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会变成别人的肥肉。所以说,从来就没有 什么救世祖,一切理想和现实都建立在一定的攻守基础之上。而中国武术就是中国 古人攻守本能不断升华的结果,就是中国古人攻守意识不断提高的结果,就是中国 古人攻守经验不断总结积累的结果,就是主宰人世间所有一切具体实际。任何一个 人、家、国,只有把自己的攻守防永远放在人类生活的第一位,拥有不可战胜攻守能 力,才能在人类社会的努力、奋斗、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古往今来,中国武家的立意、打造、建设,都是围绕饮食文化、繁衍文化、攻守文 化,即未来美好、富强、繁荣的现实生活来进行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的高低、好 坏、吉凶、祸福对中国武家来讲,永远是衡量、评价、鉴别世事的唯一标准。在现实生 活中,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庭、民族、团体、党派、国家,如果其高度重视中国 武学,并拥有超强、势不可挡、无与伦比的攻守能力,就意味着其攻守能力的高度发 展和主宰、主持、主导一切的必然以及专政、统配、号令天下的必然,就意味着主权 神圣、尊严神圣、人格神圣,就意味着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繁荣富强。这是人类乃至 动物世界的客观规律,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说,武是自己一切一切的主宰,武术是自 己一切一切主宰的科学支撑。中国武学家认为:武者,止戈,武术乃止戈之十八点 拨,十八点化,十八指点也。止戈者攻击为要,守护为先,防卫为尚。并认为:世人 者,欲生则先守而后攻,欲存则先卫而后战,欲活者先武而后格,当以观攻守;凡立 世者,欲起则先守,欲立则先格,欲主则先战,当以观得失;凡统治者,欲统则必先武 绝,欲治则必先武湛,欲止则必先武精,当以观局势。纵观人类世界恶什么也不能恶武,毁什么也不能毁术,没有什么也不能没有 武,没有什么也不能没有术,因为武术是人类斗争的根基。纵观动物世界没有什 么也不能没有足够的对抗能力,没有什么也不能没有足够的抵抗本领,因为对抗能 力和抵抗本领是动物生存的大前提。纵观大批的食肉动物没有什么也不能没有 足够的攻杀能力,没有什么也不能没有足够的厮杀本能,因为攻杀能力和厮杀本领 是食肉动物活命的必须。众所周知,动物生存的普遍规律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其首先也是动物世界的一元。所以首先必 须遵循动物生存的普遍规律,其次才是人所特有的意识、武术、道德、规矩、礼仪、情 理、法律、命令。其中的关键不是别的特有,而是人类所特有的武术。如果人类没有 武术修德、振兵、治气的三位一体打造,如果人类没有攻守文化、饮食文化、繁衍文化的三位一体建设,是不会有人类社会之今天的。总的来说,在武术运动中,守是本能性的,是与攻相对而立的,是与攻防三位一 体、三足鼎立的。如果没有守,攻就成了野蛮的自杀,防就成了无聊的话题。所以,人 只有立足于守生、守命、守人、守家、守族、守福、守禄、守寿、守喜、守财(武家十守) 基础上,才能在确保自己不受伤损、利益远远大于弊端、胜利意义远远大于失败意 义的前提下开展必要地攻击和加强必须地防卫。中国武学家认为:“无守不荣,无攻 不立,无防不预。所以,在中国武术运动中,攻与守、守与防、防与攻之间,不是哪一 个重要,哪一个不重要的问题,而是三位一体、相鼎而立的问题。

第二节守的基础

在中国武学中,守既有守势、守护、守卫、守备之意,也有保护、保卫、捍卫、警惕 之意,还有防守、防卫、预防之意,更有布置、布局、布防之意,是武家采用一定的措 施和方法用来防止犯我、害我、侵占、掠夺、侵略、恐怖等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并尽可 能减少其在人群中的扩大和蔓延,尽可能减少其在家与家、区与区、国与国之间的 战争态势扩散。属典型的积极备战、自卫反击、正义作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 所遵循恪守的立世、处世、涉世的大原则。远古以来,中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生产实践、攻守实践过程中,不仅践行、 积累、完善了守护、守卫、守备自己一切的丰富经验,也践行、积累、完善了反击、攻 击、出击敌人的丰富经验,也见识积累了预防侵略、预防伤害、预防犯罪、利益保护、 自卫反击的丰富知识,并逐渐形成了以防守为主体、攻守为核心、战守为内涵的矛 盾斗争体系即禀性武术攻守体系。早在中国武文化的三经、四典、五法以及相关的大量书籍中,就对防守有着 众多的阐述。比如在《内经》中就强调“防患于未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不治已乱,治未乱。《淮南子》也载有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可见,中 国武家对于忧患的预防、防范、防止,自古以来就是高度重视的。而且这种“未雨绸 缪、防患未然的防守意识、观点、理念,对指导中国武家的攻守实践,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中国武家所说:守其所得,治其邪恶,攻其未乱,防 其突变,卫其突发,护其所有,乃武家之天职也。这也正是中国武学守护、守卫、守 备的根本内涵。古往今来武文化中的预防为主,守卫为尚,捍卫为先,一直是中华民族所遵守 的立世、处世、涉世的大原则,一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攻守修德所始终保持的优 秀传统、优良美德、高尚德行,是不侵略、不干涉、不参与别人内政的表现,是中华民 族源远流长的根本所在。因为中国武家认为:“阳刚者易断,阴柔者易连,唯阴阳而 辨之禀者永存。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武家人士,更应该深刻领会预防为主,守卫 为尚,捍卫为先对保持自己、团体乃至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世界和平共处的重 大意义。必须把独立、自主、安定、团结、和谐、和睦(武学六守)等未雨绸缪问题放在 武学修炼的首位,只有这样才会有自己的容身之地、避风之港、备战之地。但也绝不 是说守护、守卫、守备等防守比攻击、进攻、攻杀更重要。在中国武学中,防守、预防、 防卫永远是阴性主体,攻击、进攻、攻杀永远是禀性主体,侵略、捣毁、灭绝永远是阳 性主体。中国武家认为:“无阳刚者,不独,不主,不立;无阴柔者,不融,不顺;不睦无 禀和者,不统,不平,不定。唯阴阳禀三位一体而辨者,富强永存、繁荣永在、昌盛永 远、盛世永驻、兴旺永恒。”所以中国武家必须始终牢记道气学说之真谛,绝不做单 纯、单一、单干(武家三单)的事情,才能在人类社会斗争中保持永远的领先地位。当 然远离三单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在武家修德治气中懂得做人、做事、做局 的基本道理即“利益为公,得失平等,尖武为本,公平分配,公正主持,公开办公0只 有达到如此高尚的修德治气境界,才能做到远离三单,才能在人类矛盾、斗争、攻守 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中国武术哲学的角度来讲,利害是一对阴阳辨证体。也就是说,天下的万物、 万事、万象,既然对你有利,就一定会对你有害。而且是利益越多越大,危害也越多 越大,利益越少越小,危害也越少越小,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必然性的。中国 武家辨证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辨证,将自己所得的利用最大化,同时 将由此所带来的危害最小化。就天下之利益而言,中国武家认为:大千世界,无意 者自然,有意者扭曲,立意者盛衰,意盛乃利益所致,意衰乃利益所导,唯辨证者,化 利益为利益,化利害为不害。中国武术的防守也不例外。其利就在于自己在攻击来 临时,自己有准备、有预备、有防备(武家三备),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能招之即来, 来则能战,战则能胜。利害自古就是一对李生姐妹,而大多数的人,不能说懂得、爱惜、利用、享受、合 理分配自己的所得利益,至少都会在利益面前张牙舞爪。但在利之害的面前就显得 束手无策了,这是不遵守修德、振兵、治气”祖训者的通病。中国武家认为:“利弊 者,一阴一阳,相对而立,一统辨证,利不辨者则为弊,弊若辨者则为利,利若辨者则 为大利,弊不辨者则为大弊。所以中国武家必须慎重对待为人处世中的利弊辨证, 只有这样才能在攻守利益这个人类最大的利益中,化利益为更多的利益,化危害为 更少的危害。做到变危为安,变害为利变舍为得。其防守之弊也不例外。就防守之 弊而言,主要在于自己每天必须坚持至少一个时辰的武术锻炼,养成天天讲,天天 学,日日练,日日训,时时修,时时炼,刻刻警,刻刻惕的正常处世习惯,需要每天付 出一定的精神、劲力、时间。但如果从当代科学角度来讲,这个古老的弊端也就不是什么弊端了,而是当代科学家所一致认定的“每日锻炼两小时,健康工作一百年的 巧合。其实,每日两小时的身体锻炼是人类生理代谢的必须,时间过长则身体透支 而短缺,时间过短则身体代谢不足而堆砌。虽然从武医学角度讲,短缺总比堆砌强, 因为短缺有利于代谢、通透、渗透,有利于意识上的索要、追求、夺取。而堆砌则正好 相反,会造成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继而导致身体重大疾病的爆发。但过度短缺同 样会造成一系列营养缺乏性的疾病产生,继而导致身体重大疾病的爆发。所以说, 你的身体必须进行每天一个时辰的止戈锻炼,或者进行每天两个小时的身体锻炼。 为什么说止戈锻炼优于一般性的身体锻炼?关键在于止戈锻炼不仅能够得到一般 的身体锻炼,还能启动人的攻守意识、刺激人的攻守本能、激发人的攻守灵性,还能 激发人的斗志、磨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胆气,还能开动人的智慧、完善人的谋略、 精炼人的计策,更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欢乐、愉快、活力、健康和延年、益寿、长生、 不老以及道德、礼仪、规矩、身心的有效建设。古往今来活命第一,生存第一,安全第一”始终都是炎黄子孙安身立命即武术 防守、守护、守卫理念中所恪守的人生真谛。其真谛就真谛在武术守势、守护、守卫、 守备的活命性、生存性和安全性,而活命、生存、安全的防守是由强大的攻击、攻打、 攻杀来支持、支撑、完成的。现实生活中,一个只讲武术防卫的个人、家庭、家族、民 族、团体、党派、国家(武家六体),是根本无法战胜一个只讲武术攻击、攻打、攻杀之 武家六体的。虽然说防守与攻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从道气学说的角度来讲,中 国武家认为:阳盛者立,难以久持,阴盛者融,难以久化,唯禀盛者长。并认为:阳 盛者必致阴衰,阴盛者必致阳衰,唯阴阳衡于一面而相鼎而立。所以中国武学家 说:攻为守帅,守为攻母。防为攻父,攻为防将。守为防母,防为守父。总而言之, 守无论如何都不可与攻分开而论,而攻守是建立在高度防卫建设基础之上的。

浏览4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