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学中的攻即攻击、攻克、攻破、攻入、攻占之意,攻击法则是指在不同的 攻杀战守中武家所采用的进攻还击的方法、手段、技巧(武家三得),是峙、对、攻、 着、下等攻击方法的总称,是论对、正对、邪对的核心技术。其所有的攻击法则,都必 须通过具体的攻击方法、手段、技巧才能够得以实现。攻的常用方法就是武术攻击 法则的禀性主体。

一、攻打的常用方法认知

在中国武术的攻杀战守中,其攻杀战守的方法可归纳为解表法简称解法、诱导 法简称导法、下盘法简称下法、应对法简称对法、助力法简称助法、泻火法简称泻 法、借劲法简称借法、运化法简称化法、五度法简称度法、心理法简称心法、提醒法 简称醒法、震慑法简称震法等十二种基本攻击方法,俗称攻击十二法。都是中国武 家临阵辨证论打、论谋、论计、论法、论计、论招的具体体现。在临阵三杀中,一般性的攻击,均遵循着如下基本原则,即格在表者多用解法, 格在里者多用导法,心狠手黑者多用盘法,正道正德者多用对法,格在里者多用助 力法,疯狂暴躁者多用泻法,力大无比者多用借法,执迷不悟者多用化法,人民内部 者多用度法,胆小怕事者多用心法,明事理者多用醒法,泼皮混混者多用震法。但这 些基本攻击原则在临阵中有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故实战中必须根据具体格情需 要,综合数法而对,直至克制、战胜、降伏对手,以达到作战的最终目的,即止戈,禁 止滥杀无辜,制止不法行径,阻止恐怖发生。

二、攻打的常用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其搏打厮杀的 方法、攻杀战守技巧、浴血拼杀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 武术攻击的十二法。武家只要全面理解、认识、掌握了武术攻击中极为常用的十二 法,就会在临阵作战中随机应变、辨证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一)解法

解法亦称解表法,是指用舞、花、运、化等极具封锁作用的功夫以调和营卫、开 合肢节、搅和拨拉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对手的进攻,大多始于皮毛,随后才有可能由表及里。所以当对手的进攻,尚在皮毛,还未及里之时,即可应用解法,使对手及 表而知运武之高低。所以中国武家说:其在皮毛者,舞而蒙之.花而发之,运而静 之,化而洒之,解而散之。适应范围:突如其来的攻击,不想与其打斗的,不想把事态扩大的,对手只是来 做表面工作的,对手只是来了解深浅的等。常用解法:常用解法有恶手解法,善手解法,和手解法之分。其中,恶手解法适 用于对付邪恶之人的攻击,善手解法适用于对付慈善之人的攻击,和手解法适用于 对付武林同道者的攻击。解法之变:若在对付中打斗的性质发生突变,则必须随机应变,随性而起,随质 而动。注意事项:只用于开始的客套,但绝不可马虎、大意、麻痹。但凡来者多为不善, 则在攻守实质上均应遵守从恶而着,从黑而入,从严而格的攻击基本原则,万不 可琐碎。

(二)导法

导法亦称诱法、诱导法,是指用引领、逼迫、显露、诱惑等具有导入作用的动作 招法加以探堵引导从而引起对手的恍惚使对手进入自己期待的位置和架式而一举 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初级人界以下的对手进攻,大多始于猛烈,尔后才进入 常规打斗。所以当对手进攻的位置架式,与自己的着法不合时,即应采用导法,使对 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我的设置之中而一举拿下对手。故中国武家说:其着法高深 者,引而着之,逼而攻之,露而惑之,诱而套之,人而胜之。但此法在临阵中不宜苛 求。所谓初级人界是说,中国武学家将世间的人分为六界,即动物界俗称野界、高 级动物界俗称兽界、妖魔鬼怪界俗称地界、初中高大界俗称人界、帝王将相界俗称 子界、贤圣神仙界俗称天界。中国武家认为:野界者厮杀而生,兽界者强食而存,地 界者冷恶而立,人界者攻守而展,子界者无私而显,天界者得道而榜。适应范围:初级以下的瞎撞乱碰者、攻守无章者、随机应变者、攻击难度较大 者、对武术攻守研究较少者等。常用导法:常用导法有顺导法,逆导法,正导法之分。其中,顺导适用于对付灵 机之人,逆导适用于对付诡诈之人,正导法适用于对付规矩之人。导法之变:若应对中的打斗模式发生变化时,则必须随机重新设局而战。注意事项:最适应于中途作战,万不可太空。

(三)下法

下法亦称下盘法,是指用摔、拿、绊、踢等具有障碍作用的功夫以搅拌对手的肢 节、障碍对手的双腿、阻挠对手的双足而达到使对手无奈倒地的一种方法。由于对 手的进攻,大多都是以足为根、以腿为本,而展开攻杀的,因此在临阵攻击中,当对 手的上盘进攻强悍而下盘功夫较弱时,即可采用下法,使对手在摇摇欲坠中败北, 从而把控对手的运武基本着法。故中国武家说:其上盘强悍者,摔而搅之,拿而缠 之,拌而障之,踢而碍之,下而击之。适应范围:初级以下的猛兽野汉以及拼命攻击者、上强下弱者、下盘呆滞者、下 盘无序者等。常用下法:常用下法有搅拌法,寸断法,捞捡法。其中,搅拌法适用于对付勇猛 之人,寸断法适用于对付稳当之人,捞捡法适用于对付腿脚灵便之人。下法之变:若对付中的阵势发生变化,则必须随机应变而重新选择战胜之法。注意事项:最适应于中场作战,万不可不硬。

(四)对法

对法亦称应法、应对法,是指以势、照、招、制等具有规范攻击章法的功技艺组 合为实体,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为运化、周旋、运筹所成的一种打斗 方法。由于高超对手的进攻,大多都是有章、有法、有序的,故与高超对手对打时,即 应采用对法,使对手从心灵深处而感受成服于自己。故中国武家说:其运在章法 者,势而入之,照而探之,招而对之,制而应之,峙而发之。适应范围:多适应于实力相当、境界相仿、感悟相近的挑战攻击者、专业攻击 者、规范攻击者以及具有一定规矩、一定水平、一定实力的攻击者。常用对法:常用对法有格式应对法,章法应对法,自动应对法之分。其中,格式 应对法适用于对付初级之人,章法应对法适用于对付中级之人,自动应对法适用于 对付高级之人。对法之变:若在对付中打斗的格律发生变化,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再行设计。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规范性的打斗,万不可乱来。

(五)助法

助法亦称助力法,是指用摇、抖、晃、荡等具有忽悠作用的功夫来搏动肢节、变 革营卫、改变神志,从而协助自己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在武术三杀中,稳当是 第一性的。所以,当对手的进攻有板有眼、规范严谨、足下无根时,即应采用助法使 对手东摇西晃,并在对手无法完成自己攻击的情况下,一举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 说:其足下无根,则摇而乱之,抖而木之,晃而麻之,荡而晕之,助而发之。适应范围:有板有眼、规范严谨、足下无根的攻击,慌慌张张的攻击,下盘不济 的攻击,腿脚僵硬的攻击,下盘功夫欠缺的攻击等。常用助法:常用助法有正手助法,顺手助法,妙手助法。其中,正手助法适用于 对付弱小之人,顺手助法适用于对付灵便之人,妙手助法适用于对付笨拙之人。助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劲力发生改变,则必须随机应着而再行攻击。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劲力明显低下者,万不可犹豫。

(六)泻法

泻法亦称泻火法,是指用挑、逗、刚、闪等具有刺激作用的功夫待对手劲力耗 脱、体力不济、万念俱灰时即可一举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不可一世的武盲攻 击,多为玩命、拼命、舍命(武家三命)而攻。所以,当对手三命进攻时,即应采用该 法。要待对手声嘶力竭无法完成自己的攻击时,方可一举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说: 其火力过猛者,挑而费之,逗而耗之,刚而克之,闪而空之,泻而发之。适应范围:一开始就拼命的攻击,开始就想战胜对手的攻击,心力不济但心气 过剩的攻击,火气十足的攻击,狂妄自大而不可一世的攻击等。常用泻法:常用泻法有刺泻法,受泻法,着泻法。其中,刺泻法适用于对付勇猛 之人,受泻法适用于对付贪得无厌之人,着泻法适用于对付强悍之人。泻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机遇发生改变,则必须再行攻击。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急功近利者,万不可不舍。

(七)借法

借法亦称借劲法,是指用六弄(捉弄、糊弄、愚弄、拎弄、玩弄、耍弄)、利用、哄 骗、驾驭等超常做法,来借用对手实现自己的攻击计划和巧妙利用以劲打劲、以力 打力、以巧打巧、以妙打妙以及用四两拨千斤、一点动全局、一治百象活等具有借助 性质的功夫,使对手劲力脱闪、姿势散失、要穴暴露而一举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 于一些强悍对手的进攻,往往劲力过余猛烈。所以,当对手用猛力、烈着、彪法、悍 气、强劲(武家五硬)进攻时,即应采用借法。必须使对手重心散失、瞬间失控、不知 所措时,方可一举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说:其攻击过余,则弄而盲之,用而顺之, 哄而糊之,驭而利之,借而发之。适应范围:该法适用于想一功定乾坤的攻击,下手过狠的攻击,功高无技的攻 击,笨手笨脚的攻击,瞬间拼命的攻击等。常用借法:常用借法有巧借法,顺借法,硬借法。其中,巧借法适用于对付猛力 之人,顺借法适用于对付无度之人,硬借法适用于对付强攻之人。借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再图。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用力过猛攻击者,万不可太虚。

(八)化法

化法亦称变法、运法、运化法,是指用转、变、演、融等具有刚柔虚实作用的功夫 使对手劲力无着、架式破坏、重心散失进而一举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一些高 手的进攻,机灵诡诈、抓握过甚、搂抱无常、把持过多,很难进行常规攻击。所以,当 对手抓握搂抱无度时,即应采用化法,必须待对手劲力无着、姿势破坏、重心散失, 甚至惧怕抓握搂抱时,即可一举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说:凡抓握无度者,转而闪 之,变而空之,演而躲之,融而克之,化而发之。适应范围:擅长摔技的攻击,擅长拿技的攻击,擅长推手的攻击,抱缠不放的攻 击,死缠烂磨的攻击,抓握无度的攻击等。常用化法:常用化法有伏化法,格化法,硬化法。其中,伏化法适用于对付虚无 之人,格化法适用于对付强悍之人,硬化法适用于对付软弱之人。化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形式发生改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攻。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死缠硬抱者,万不可太实。

(九)度法

度法亦称五度法,是指用深、广、角、尺等具有恰到好处功用的功技艺使对手受 力准确、着法适中、格法合理的一种攻击方法。由于治气(调教、管理、训练)对手的 进攻,是受规则、指示、命令所限制的,不可进行随意攻击。所以,当对对手的攻击受 限制时,即必须采用度法攻击,务必需要在规则、指示、命令允许的范围内来战胜对 手。故中国武家说:“其打斗限制者,度而胜之。该法具有普遍性,因为任何攻击都 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命令、规则、规章、法律、道德(武家五限),唯有在生死绝杀中, 生存大于一切,故为了生存而攻击,是不应该受任何条件制约的。适应范围:武家四规(规矩、规范、规则、规定)性的攻击,家规戒定的攻击,指示 限定的攻击,命令限制的攻击,人民内部的攻击,双方约定的攻击等。常用度法:常用度法有轻度打法,重度打法,准度打法。其中,轻度打法适用于 对付厚德之人,重度打法适用于对付无道之人,准度打法适用于对付忠孝之人。度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性质发生改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对。注意事项:最适应于对付按律行事者,万不可太度。

(十)心法

心法亦称念法、意法、理法、心理法,是指用道、理、情、法等具有成人作用的功 夫来动之于情义、晓之于理道、明之于法规来一举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大多 的对手都是不愿意攻击、打斗、拼杀、玩命(武家四职)的,更多都是被逼无奈的。所 以当对手的进攻,明显无心恋战攻击时,即应采用心法,使对手从心理上免去后顾 之忧,摆脱控制,并彻底放弃攻击、打斗、拼杀、玩命的念头。故中国武家说:凡无心 恋战者,道而通之,理而达之,情而络之,法而联之,心而发之。适应范围:无心作战的攻击,无意取胜的攻击,胆小怕事的攻击,心理素质较差 者,唯利是图者,文人雅土者,有义无情者等。常用心法:常用心法有情感法,德行法,法规法。其中,情感法适用于对付善良 之人,德行法适用于对付正直之人,法规法适用于对付胆小之人。心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理念发生突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战。注意事项:最适应于文人雅士,万不可太贪。

(十一)醒法

醒法亦称提法、提醒法,是指用三点(点题、点拨、点化)、欺负、收拾、诬陷等具 有教训性功夫以及标志性、设置性、行为性的刺激来作用对手并一举战胜对手的一 种方法。由于对手,大多都是有交情、等级、路线的,所以,当交情、等级、路线对手进 行攻击时,即应采用醒法,使对手从心理上能真正地归顺、罢手、放你一把。故中国 武家说:凡同病相怜者,点而感之,欺而觉之,整而知之,陷而识之,醒而发之。适应范围:无法承受的攻击,败落的攻击,背运的攻击,重情重义者的攻击,慈 悲为怀者的攻击等。常用醒法:常用醒法有感恩法,感义法,感亲法。其中,感恩法适用于恩重之人, 感义法适用于义重之人,感亲法适用于亲重之人。醒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环境发生突变,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应。注意事项:只适用于有交情之人,万不可太实。

(十二)震法

震法亦称慑法、震慑法是指用威名、战绩、高功、绝技等具有渲染作用的功夫以 及难以想象的超常表象来战胜对手的一种方法。由于战胜对手关键在于心理上的 战胜,大多数的人都是没有见识过强悍武功的。所以,当小辈作祟、无名对手、乌合 之众进行攻击时,即应采用震法,先使对手从心理上得到震撼,感到恐惧、害怕时, 而一举战胜对手。故中国武家说:其无名小辈作祟,则威而示之,绩而慑之,高而现 之,绝而明之,震而胜之。适应范围:武盲的攻击,散落的攻击,无意的攻击,实战经验较少的攻击,初极 打斗的攻击,通情达理的攻击等。常用震法:常用震法有威震法,势震法,象震法。其中,威震法适用于对付有识 之士,势震法适用于对付乌合之众,象震法适用于对付现实之人。震法之变:在对付中若打斗的对象发生变化,则必须随机应变而对。注意事项:最适应于无仇无恨之人,万不可让虚假露头。

浏览1,20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