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观记

玉清古观,处冀东之域,倚燕山之脉,傍滦水之畔,望渤海之滨,立石城.(唐山市 开平区,古称石城)垣内,聚亿万年之钟秀,享千百年之香火:,山水环抱,京津毗邻, 鸾翔凤集,人杰地灵.黄帝问道而登空同,轩辕学仙而礼广成,鼎湖跨龙以飞升,仙宗 道脉,由之滥觞。昔古孤竹国君,嗣子伯夷叔齐,立次子为储君.国君殁,齐让伯夷, 夷不受而遁,齐不立亦逃.闻西伯善养老,相偕欲适周 当值盛夏,路过石城之地,腹 饥口渴,踌躇间,突现一淙清泉,汩汩而流,急掬泉水,捧之尽饮,入口温如玉,至腹 冽沁腑,饥渴顿消,昆仲绕泉徘徊,流连忘返,决意结庐而居,烧茅修炼以求仙。其 玉浆清泉,即后世之玉清古井也 数年后,往西岐,复隐首阳山中,不食周粟,杳失 所踪.燕君昭王,遣使求不死药,入海登蓬莱方丈,卜地石城合药以炼丹,其丹炉遗 迹尚存井隅也,秦皇寻神山,觅仙药,游碣石,尝饮玉清之水,顿改容颜,身轻而转体 健 张陵演教,天师布道,桓灵帝间,有观筑于古井之旁 葛洪炼丹,鲍姑侍鼎,寻仙 访道,安炉立于灵泉之侧。唐王东征,屯兵大城,山赐唐姓,筑立石城,二百余丈。有 随军道士,长于望气,见紫霞缥缈如飞鸾,仙气凝聚似丹鼎,遂高军隐居,潜修仙道, 升举而去。刘操仕燕主,居相位,正阳垒卵以度化,易号海蟾子而学仙,为演清静无为 之宗,以道全形之旨 复遇吕祖纯阳于原野,饮玉清之神水,授以金液还丹之秘,遁迹 修真,得成仙道"丘祖长春真人,会元世祖于雪山,赐号神仙,颁虎符玺书,掌天下道 教 越二载,驻鹤燕京,大阐玄风,道侣云集,化道十方,建宫立观,设坛作醮。丘祖 座下,有一弟子,结庐于石城,立宫于井侧,见水清泠,故题观名曰澄清,祀三清之真 容,布道德之宝章,香火鼎盛,终日不绝,几经兵火,焚毁殆尽.明永乐间,召仙真三 丰张真人于金阕,犹龙不见,惟隐迹名山,藏身大川,隐显游戏于人间。一日携弟子游

蓟北,途经石城,睹残垣败瓦,黯然神伤,咐弟子云:“此地古炼丹之处也,尝有观, 名澄清,惜毁于兵祸。留汝此地,募修宫观,异日将兴。玉清之境,始气化成,元始天 尊所居之仙宫。此有井亦曰玉清,乃古仙遗迹,以之为观名可也。斯井水清如玉,可传 淮南王之术于乡里,授做豆腐,济养百姓,以解温饱,亦可彰我仙家飞丹砂而点灵汞之 玄妙也。以火炼金而丹成,今岁丙申,正其值,玉清当兴,因缘所定。越五百余年,火 燥土焦,木以犯土,当有浩劫,观迹随毁.金木交并,九返还丹,观必重兴.香火复盛 也。”真人语毕,飘然而去。弟子遵真人之命,修道观,兴香火,并用古井之水,盐卤 以点豆汁,其术不日而风行四乡。以玉清神水所点之豆腐,质地柔嫩,晶莹如玉,味道 鲜美,烹调得味,有远胜燕窝之美誉 光绪初,开平建矿,近代工业之始兴,人口增 多,商贲云集,成京东之重镇.玉清观,历数百年之风雨,几经增葺,规模宏大,坐北 朝南,处石城西门外,火神关帝二庙侍立左右 岁临丙辰,乙未之月,地动山摇,突发 地震,房屋摧倒,楼宇化为平地,玉清观亦随之毁塌 多难而兴邦,眼苦而奋志 唐山 儿女,意坚志强,抗震自救,恢复建设,经廿余年之拼搏,重塑辉煌于冀东,再兴繁荣 于滨海 玉清古观,亦得之以复建也 董道长崇文,号文道子,讳沛文,皈依全真,嗣 教龙门 董道长乃著名实业家,河北省政协委员 清秀浑朴,端庄大方,谈吐间声和语 慢,儒雅温和,亲切近人,无烟火气息,真道家风范 幼读诗书,博阅经籍,早年隶 职企业,后弃职经商 历经多年之艰辛,饱尝恒沙之磨砺,奋志不懈,果业斐然 茬 苒光阴,感人生如梦 芸芸众生,名利绊身,几失真我;追名逐利,沦丧道德,世风愈 下;人心不古,禀赋天和,损耗殆尽 甲申冬月,睹道观之残垣,望断壁之朽木,不忍 坐视,乃盟愿发心,斥以巨资,再塑三清真容,复兴玉清古观,上接轩辕遗教.绵老 圣之心传;下振道门宗风,扬钟吕之密旨.洵属不愿独善己身,达而兼善天下者也 国 运隆,有祥瑞、吉士出,观必兴' 玉清之塌毁复建,斯应仙真之谶语乎?复建之玉清 观,由政府拨地廿余亩,坐落于开平老城遗址北门外,坐北朝南 正南牌楼,雄伟壮 HH,气势非凡,牌楼之上,手书玉清观三大字,字劲苍道,金光闪灿由南往北,大殿 三重,依次为灵官殿、文昌殿、玉皇殿再之往后,乃高达三层之三清殿配殿分列左 右,香炉鼎立案前。各殿建筑,风格迥异,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主殿气势宏伟,雕梁 画栋,斗拱飞檐配殿小巧玲珑,精工细做,结构严谨每重殿内,绘有壁画,均乃道 教典故,及山水人物,供游人香客之观赏,劝善以净化人心,使之人人奉善,不为恶习 之所染纵观整个道观,红墙黄瓦,苍松翠柏,具浓厚道教古韵之风貌,与开平古艺街 遥相呼应,珠联璧合,古文化之气息犹.若天成观内奇花异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缤纷争艳”游人云涌,香客不断,祥烟缥缈,紫气鸾飞“道教独具之仙乐,道众诵经之 天韵,不时幽然入耳,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玉清古观,重焕仙容,琳琅殿阁,日臻完 善,谋公益之慈善,造大众之福祉,弘文化之传统,扬道教之祖风,殊为唐山福地洞天 之胜境,河北仙府宫观之翘楚诚邀国内之羽士道子,喜迎海外之仙客高真,会四洲之 宾朋游人,接五湖之善信男女,驾临驻鹤,共庆国昌,同祈太平,是幸甚哉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名誉主编:

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

学术顾问:

李光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张凤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黄信阳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孚琛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编:

董沛文(董崇文、文道子)

执行主编:

盛克琦

编委(排名不分先后)

董君沛文,余之旧知,修太上之大道,传龙门之法脉,以道士身,扶 玄元教。悟大道之理,兴实业以济世;契圣祖之心,用慈俭而化人。投数 千万巨资,复兴玉清名观;历五六载苦功,重塑仙真金身。昔日捐资于学 府,助学者编辑圣典;今则统众于京都,携道友点校仙经。经书流通,可 辅正道之传承;道术修炼,能健国民之身心。

道依教传,法随文化,经能载道,书可救世。道法经书,玄门之珍宝; 匝 历祖仙真,太上之法裔。余注《道德》,讲《参同》,解《阴符》,冀弘道于 斯世;栖楼观,住白云,理道协,愿兴教于十方。文字之功不可没,经书 之教不可废,道院之根不可除,祖师之业不可亡。今董君发愿,出版圣祖 仙真之经书,建立养生修真之道院,乃振兴玄宗之作为,实双修功德之正 道。山人闻之,随喜赞叹!

是书系总名曰:《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言道学则道教在其中矣, 论文化则经法在其中矣。三百年来,道门未能大兴;一甲子际,经书不见 普印。虽曰气运,亦关人谋。人能弘道,众志成城。方今之世,政通人和, 宗教复兴,信仰自由,正我道门光大之时也。董君应缘而出,邀学界之名 流,统道门之同修,整理仙经,出版道书,化道教于日常,传正法于当世, 使道流有道书可读,冀信众有道法可习。功益斯民,德泽后昆。

仙学丹道,摄生要术,最宜普世而利民者也。今以吕洞宾、张三丰仙 书为发端,继则编陈图南、李道纯、陆潜虚、李涵虚、傅金桂、闵小艮诸 仙全集。是则道门罕印之书,名山深藏之典,如能精编精校,广传广化, 则太上之道脉能扶,仙真之正法可续。道济天下,德化苍生,斯功巨矣。

唐山玉清观,古仙葛洪访道之处,真人三丰隐修之地。仙迹随道书以 神化,大道借名观而传承。经千年风雨以护道,因国初地震而败落。董君 沛文,睹道观之残垣,望断壁之朽木,不忍坐视,乃发心重建玉清道观, 再塑三清真容。今则观成而道化,复思经教而民敦。劝善化人,移风易俗, 敦伦尽诚,此道教之所当为也;养生强身,修真还丹,羽化飞升,此道士 之所当修也。劝善当藉经教,修真须知法诀。道观容道流而弘化,道书载 道法而育仙。则知胜地非常,经书宝贵,仙诀难得,因缘殊胜。

书将成,董君索序于余,乐而述之,与共勉焉。

浏览5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