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五大特点

纵观太极拳,有以下五个特点:


  1. 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我国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源远流长,在公元前几 百年前的《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中已出现, 汉初淮南子刘安又编成“六禽戏",后汉著名医学家华 佗则改为“五禽戏”,是后世气功、内功的先导,也是 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王廷把拳术中的手、眼、身、 步法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 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这对增强人 们的体质,提高拳术技巧,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1. 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 圆活,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


经络是指布满人体内的气血通路。经络发源于脏 腑,布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 疾病作,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 学说,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 “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微微旋转使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周身, 通任、督(任脉、督脉),练带、冲(带脉、冲脉), 达于四梢,归于丹田。陈、王、武、李四家太极拳论, 先后发其幽微。这些正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而使太 极拳成为“内功拳”的一种流派。

  1. 创造了双人推手的竞技运动


推手,旧称打手,是我国武术中~种综合性的实 习技击方法。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 分部练习法,但它们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 “长拳短打”之称,就说明这种分歧。同时,由于踢、 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 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 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由 于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

陈王廷创造的推手方法,以缠绕黏随为中心内容, 综合了擒、拿、跌、掷、打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 发展。譬如拿法,它不限于专拿人的骨节,而是着重 拿人的劲路,这就比一般拿法的技巧高。

推手方法的出现,解决了实习技击时的场地、护 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 习的竞技运动,并在我国的武术技击方法(踢,打、 摔、拿、跌)中注入了一个新的内容——推。

  1. 创造了黏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基本练法。根据推手时的“听劲”方法,继而创造了双人粘 枪法,这也是陈王廷独创的成就之一。这种器械对练 法,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以练习实刺的问题。

    练习太极拳粘枪时,采用沾连粘随的原则,缠绕 进退,疾若风云,封逼掷放,往复循环,为刺枪术开 辟了一条简便易行,提高技术的途径。

    1. 发展了以太极精义为依据的拳法理论


    陈王廷的《拳经总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极拳 的原始理论,是总结古代技击术的一篇拳论,它阐述 了攻击与防御的战略和战术,所以称得上是太极拳七 个拳套的概括性拳论。把《拳经总歌》和戚继光的 《拳经三十二式》图诀相对照,就不难看出陈王廷在拳 论方面怎样吸取了前辈所归纳总结的精华。但是陈王 廷并不满足于吸取当时名家的拳法理论,而是在融会 贯通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创造性地发挥。

    由于太极拳采取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锻炼原 则,所以要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 柔有刚,刚柔相济。拳套的练法要求先慢后快,快后 变慢,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后发先至。 也就是说,练太极拳要求达到能慢能快,能柔能刚。 这种既重外形,更重内蓄的观点,还为提高武术技击 水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锻炼方法。

    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七言歌

    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 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 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 两耳听后立身正。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 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 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 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 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 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 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 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 前趟拗步抖威风, 眼随右手中指转, 接到斜行拗步时, 动中有静静藏动, 再次初收精神聚, 不收不见放中巧, 又到前趟拗步来, 只要中间身法正, 掩手肱拳劲要整, 前冲后顶劲对称, 金刚捣碓又一着, 震脚莫把双重犯, 披身捶式最难传, 顺逆缠丝步跟稳, 背折靠式不好练, 右肩下打七寸靠, 青龙出水鬼神泣, 右手撤回又一捶, 双推掌式腰要拧, 进步莫迟两掌推, 三换掌式彼难防, 双手如运太极球, 阴中藏阳任人侵。 两足平开两手分, 转到定式神可接。 圆转随意运鸿蒙, 乾坤正气运周身。 虚步点地手护胸, 灵猫扑鼠束其身。 心空腹实裆要开, 何惧周围有敌来。 劲力要在腰间寻, 注意拳头莫握紧。 上打咽喉下打阴, 沉肩坠肘要记清。 松活弹抖全体现, 蓄发相变要松沉。 左拳岔住在腰间, 背折一靠更无偏。 转接灵敏无滞迹, 此为太极变中拳。 右足上前左足跟, 不顶不延妙手传。 圆转自如在腰间, 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 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 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 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压肘后面接中盘,上击下打彼难防, 向左滑步莫迟疑,左拦右按似斜飞。 又到白鹤亮翅时,一引即进开右步, 敞开门户虚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 天机活波妙自生,身躯辗转在一心。 闪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气成, 转身顶肘右退步,双掌下按气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现,浑身合下力千斤, 劲源是从脚下起,主宰于腰达于手。 六封似闭履采变,以柔克刚强中强, 上引下松随敌意,进步双按封中闭。 单鞭一式谁知晓,上下相合首尾保,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云手交替把门封,左右立圆护全身, 脚随手运从后插,上下相随一气成。 高探马式最精神,探马之前双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 探马过后右擦脚, 右脚上飞要过腰, 左擦脚式要分清, 单腿支地左脚飞, 左蹬一跟要转身, 只见左脚半空悬, 前趟拗步类斜行, 深入虎穴用手探, 击地捶泰山压顶, 左脚上步腿要缠, 顶肘翻身二起脚, 右脚蹬地双脚飞, 兽头势样形象凶, 活腰圆胯腰要塌, 左脚扫出旋风脚, 右手穿掌先蓄势, 右蹬一跟先活步, 蹬腿先须把劲蓄, 掩手肱拳发有声, 肱拳须用腰膀力, 小擒打势真正绝, 左足抬起再上前, 转身拧腰胯要松。 左脚盖步双手合, 右手击足要打平。 右脚落步再拧身, 左手拍击响彻云。 右脚踏实基础稳, 劲力先蓄脚再蹬。 惟有两手是平分, 敛臀圆裆膝要撑。 手领眼随身法正, 右手击地腰莫弯。 扣裆拧腰虚实成, 腾空击打右脚背。 右拳护在胸当中, 两拳缠绕右肘顶。 右脚插步脚尖摆, 双手交叉右转巧。 两手画圆落腹前, 右脚掌要往右蹬。 右手出拳腕要平, 震脚掩手意在先。 右脚插步左足前, 双拳拧转打左前。

    抱头推山莫看轻,两手抱头弓步成, 左掌偷从右掌下,双掌一推苦连天。 推山过后三换掌,先推右掌柔藏刚, 左右连换如风转,心气一发四肢动。 六封似闭招势奇,转腰抱首封中闭, 左脚收至与肩宽,虚步点地裆要合。 声东击西是单鞭,出脚迈步似猫行, 往左一导虚实换,左手一分应八方。 前面有敌前招应,右拦左击似偷营, 劝君有力休使尽,要防滑敌从后攻。 后面来敌后招防,左拦右击要分清, 双掌同时往右捋,右足后跟往下沉。 野马分鬃难遮挡,左右分鬃把敌攻, 进步侧身用穿靠,一引即进莫迟疑。 六封似闭静犹动,虚实兼到忽现藏, 静运无慌沿路缠,上下相随莫空谈。 单鞭一条神威凛,精神百倍中气足, 松裆活腰无滞迹,肌肤骨节处处张。 一条鞭后双震脚,双手画圆到胸前, 身端步稳两肩平,左脚蹬地双脚震。 玉女穿梭入敌群,双足跃起掌击进, 转引转出出重围,轻身直入众人中。 揽扎衣独当一面,阴阳开合乐无边,左手扎衣落腹前, 六封似闭变无穷, 两掌朝上过腹前, 右勾左掌单鞭成, 右手提勾如抽丝, 云手切忌头膀幌, 双足插行步法奇, 摆脚跌岔四座惊, 落地还须把脚震, 金鸡独立分左右, 纵身直上手擎天, 左顾右盼倒卷肱, 活腰松裆两手转, 退步压肘发劲难, 腰不拧时劲难发, 中盘紧接压肘势, 左勾右掌向前攻, 白鹤亮翅羽毛丰, 双翅展开往上冲, 斜行拗步身法正, 内外三合不能忘, 闪通背式用法奇, 身后敌人如抱腰, 我守我疆不亢卑。 棚捋挤按须认真, 沉心静气双手封。 两头卷曲备五弓, 人力运成夺天工。 两手转环往左行, 来回运气恒不已。 右脚一出扫千军, 左脚擦地百会顶。 单腿支地哪敢敌, 一手下垂似碧莲。 手脚缠丝退法精, 四两拨动八千斤。 刻刻留意在腰间, 再讲顶肘是空谈。 回首往后甩边拳, 目中无人似有人。 右脚内侧擦地行, 切忌挺胸把腹收。 旋腕转膀记在心, 下节不明颠覆生。 右手穿掌击前敌, 顶肘翻身把敌袭。


浏览4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