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之人的过错。宁受人怨,不作昧心之人。忠心厚 志,度量宽仁。受人之助不可忘,施人恩亦不图报。 情感重于名利之求,敬贞尊义为正道。师父领进 门,修行在个人。敬长当尊艺,善信待同仁。拳艺 无止境,习研献一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问:您对拳学的传承心法在数十年大成拳 研求、传教中虽有则可依,但请问在数十年社会 环境和人事变迁的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您的 老师王选杰先生和您在拳学的传承发展、对待 方面,是否也会因其条件的变化受到不同的影 响而有所差异,或根本不会产生变化呢?

答:从拳学的心法要则论,对传承的观点、态 度乃至行为规范是不容变化的,这是必应遵从的 正确要则、性质、态度的根本问题。但在不同社会 发展的不同阶段条件下,每个历史时期或人事的 重大变动都会从客观上对拳学的传承发展产生一 定的影响,这也是必然的。从拳学心法的运用、处 理观点上论,首先要认识到拳学的传承、发展和功 理、心法的研求、运用,本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活 动的一部分,拳学的传承、发展永远与人类社会生 存中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政治、经济、 文化环境的发展与人事变迁有相当密切的连带关 系。研求拳学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故每 个历史时期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拳学 发展,乃至传承方面、功理练用方面各种条件的变 化。故在拳学的发展、传承、处理、对待上不可能 是绝对一致的,这是肯定的事实和必然的客观规 律在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从拳学心法方面还应 明确地认识到,在拳学观方面总的原则、原理上, 不会产生任何质的变化,也就是说拳学功理、心 法、传承方面的基本原则、原理性问题、本质方面 的问题和拳学心法关键性的精髓义理是不容改变 的,均按拳学则守而发展、对待。所谓客观影响在 拳学的发展、传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只是在形式 上、发展速度上、数量上有一定变化而已,这也是 适应社会变化、历史变化中必然性规律的,正确认 识、对待方面的拳学心法内容的一部分,故拳界有 “适变而应变,处世当适为。处变应适法,万变不 离其宗”之说,而宗旨、要则是不变之本,适

变应 变乃变化之为,故两者并无矛盾。在拳学传承、发 展方面是如此,于拳学功理练用方面亦应如此,故 拳经中亦有“拳道妙学在于变,包罗万法任其为。 若得诸法应势择,形力无定获要髓”之说,世上无 绝对之事,亦无绝对之理,更无绝对之法。知相对 而为,皆以相对而论之理是绝对之则。故绝对是以 相对为真理,而方为真理,此论虽为拳学心法论, 而与唯物主义的相对论的原则、原理是一致的,故 拳学心法之论方能为置之四海而皆准的拳学上乘 的学术之论。拳学的发展、传承在每个社会历史时 期内亦会因其社会的变化而适变,所变是形式而 不是本质、宗旨等拳学观的要则,能知解如此,方 可识何为无绝对、永远一致与无一丝变化之理。而 在拳学发展中不可能不受社会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也会因之而造成有所差异的,这也是拳学发展的 历史事实。

本人于1959年开始从恩师王选杰先生练大成 拳,当时王选杰老师22岁,本人方19岁。大成拳 当时因社会原因在国内的发展、传承的范围很局 限,并没有今天如此大的规模和国内外空前发展、 传承门人众多的规模。研求大成拳者均在老师家 中或公园练拳、授艺,而人数有限但均皆相识,至 1963年王选杰老师弟子只有6人而已,在这个历 史时期拳学的发展速度也不快。1963年王芳斋宗 师在天津谢世时,众门人在悲痛之中,深感拳学的 发展因王梦斋宗师的仙逝而大受损失。王选杰老 师当时立言继承梦老遗志,誓与王梦斋宗师的弟子 等长辈一起继续为大成拳的发展尽心尽力,此时 对本人亦有很大的鞭策作用,大家均有同心协力 的使命感,王选杰老师随即挥毫于宣纸上书写行 书一诗,以言传拳之心志宗师仙逝晚辈承,言 传身教慎于行。弟子六人承吾训,发扬光大继大 成。(此诗现还在本人处珍藏),本人和师弟王志 超、乔庆昌、于明海、李万宗等人均在王选杰老师 1963年前早期弟子的人之内,今年龄最小者为 62岁。而当时大成拳已流入民间,也并无正式武

术组织。后于1963年底本人方在北京区属文化馆 文体活动科、园林局单位文体活动科和教育系统 校内体育武术辅导班被聘任为大成拳武术队(或 武术班)任教练,传授大成拳,每班学生为60人 左右,由上级组织负责招生、组织工作,本人业余 时间每周两次讲学、教拳,传承关系亦为师生关系 和教练与学员之间的关系,王选杰老师任顾问,每 班学生为6期,每期3个月,为1年半时间的初级 班,班内学生均为王选杰老师的学生,本人是师 兄、教练的身份。此后练大成拳的人也逐年增加, 在发展上也比60年代初更为壮大。后至1965年10 月,王选杰老师从武术班内的学生中选八人赐为本 人的弟子,于当年10月6日拜在本人门下为徒,这 也是本人最早的首批弟子,此8人不再输送给王选 杰老师处学拳,由本人亲自继续传功、授艺,自此 以后由本人每天进行传功、授艺。方才有人曾问王 智义是否是文革前本人收的大弟子,在此顺便回 答一下:王智义为1965年拜在本人门下的徒弟之 一,智义之名是本人所赐的艺名,不是其正名,他 是本人弟子中的第三人,不是大弟子,今年他60 岁,是本人弟子中的三王(三个王姓弟子)之一, 拜师时与其他人同时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饭 店举办拜师典礼,当时由王选杰老师主持,由8人 的家长参加,由王荽斋宗师的弟子杨德茂先生和 李永良先生二位前辈作本门鉴证人。在行拜师礼 后王选杰老师当即用钢笔为本人收徒赐诗一首 曰:“弟子振威得传人,徒贵精择不贵群。三王 二李刘赵周,人入室大成门。从此师门续三代, 喜上眉梢把酒樽。一日为师终身父,继承拳艺苦 悟深。弘扬大成为职志,莫忘师恩作善人。”(当时 王选杰老师所赐诗文,现还在本人处珍藏。)此8 人今年龄最小者58岁,有3人已在国外定居,人 在南方经营企业、公司,另3人已退休,均在不同 条件下坚持继续练功亦为大成拳学的发展尽力, 现只有一人(在国外者)因本人搬家失去联系,其 他7人均与本人有联系,至今一直以子辈身份敬孝 本人。这8人均在本人处由本人连续传功练艺数年 以上,故人品、功夫在本人的学生、弟子中都是最 好的,而摹学造诣和思想修为

境界均较深厚,均谦 仁厚为以处世、淡泊名利之争,亦不以拳谋生、为 业,并很少在外出头露面而潜心研拳、品格清高。 本人亦以深潜隐忍研拳为职志,故此8人深悟本人 所要求之拳学境界。今本人因尚有恩师遗愿未完 成,形势所迫不得不在国内外为拳学而尽心力,待 有所了愿之后自当以潜研拳学隐退,而还本人本 心之夙愿。在上述社会历史时期的作为也与适势 的发展、传承的条件变化无不相关。

至1966年国内文化大革命开始,武术被成为 破“四旧”的重点之列。故武术班和公开练拳全部 停止,只好每天在家中研拳、练功,亦很少在门人 中和社会上与人来往。此时拳学的发展、传承大受 制约。至1967年底本人才又与拳界联系,于1968 年本人又重新在原有武术组织系统领导下,继续 出任武术班教练传授拳艺。所教学生均为1年半为 1年度的初级班,学生多在初级班后散去,由组织 单位重新招生,不少班内学生输送给王选杰老师 处练拳成为本人的师弟。自1966年后本人(除1965 年曾收弟子外)所教班内学员均为本人的学生,不 再收为弟子,这也是社会变革的影响下形成的传 承变化。此阶段在传教心法上是以普及拳学为主, 不像1965年前以重点育高手为主,此时所教全是 业余班学生,不再每天给学生看桩、每天教功,也 因人数大增(有时两班为100人以上)本人也教不 过来之故。此阶段习练大成拳的人已遍及全国各 地,发展较快。

至1988年前后国内社会由计划经济逐步发展 为市场经济,本人自1970年就开始教国内的外国 留学生的外国学生。但在80年代后本人的国外学 生才大幅增加。这也是国家搞活开放政策与国内 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变化影响所至,而又兼大成 拳的养生效果显著与技击实用性强的特点和科学 实用的功理所备,两者机遇结合的结果,故大成拳 的发展由此进入空前的高速发展阶段,也因此在 传承上有所适应和变化。1988年后本人的外国学 生都为国外留学生、外藉华人和中国在国外的留 学生。而教学方式为每周连续讲学、教拳每天6小

浏览2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