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表攻守理森I

  • 言则永远是虚怀若谷。

  • .阳虚

  • 阳虚是指自己的阳刚力气虚浮,攻击力减退,灵性低下,体能虚弱,动作迟缓, 功力不足,能量匮乏等格理状态。其战况特点多表现为阳虚不能制阴,阴象相对亢 盛的被动攻守。阳虚战况的转变,多由于先天的运动禀赋不足,或后天功力失炼,或 心理素质低下,或久战损伤阳刚所致。

  • 阳刚不足,一般以外化阳刚虚浮为主,即劲力外化亏欠所致阳刚虚浮为主的攻 守进退,其中尤以化阳虚浮最为重要,这是出于化阳为诸阳之本的缘故。也是由于 攻守战况中的阳刚虚浮,阳虚不能制阴,导致阳刚的攻击保护能力减弱,继而出现 阴盛阳衰的格局。另外,劲力不足、技艺不展、招法不张(武家攻守三不)等攻守能力 减退,肢节运动迟缓,亦可引起阳刚不足,敌法不化,继而阳虚受损。这就是阳虚则 软的主要机理。正如中国武学家所说:“化阳受阻,首于上肢,若拳掌不利,则上肢不 抵,上肢不抵,则敌卫直攻于穴而伤残。尽管百技超人,一损俱损,而散失保护自己 和攻击对手的能力。”

  • 在中国武学中阳虚则懦,临阵既可见到表情恐惧,神色慌张,动作虚浮,反应迟 钝、不知所措等懦象,亦可见神倦身疲、形态萎靡、精神不振、行为软弱、动作僵硬等 虚象,也可见攻守无力,力不从心,运动能量不足以及转化无力、运化无能、攻守被 动等败象。所以中国武家认为:“阳虚则懦,阴胜则憨,阴虚则舌L,阳胜则刚,唯阴阳 相对而战而成。”这不仅仅在战况上有所区别,而且在临阵表现方面也有所不同。一 般阳虚之懦,多因虚而懦,以虚为主;阴胜之憨,多是以憨为主,虚象并不明显,虚的 主要是心志、勇气、胆力。

  • .阴虚

  • 阴虚是指临阵攻守中由于自己的认识、胆量、心理、体验、实践等方面不足所导 致对手的阳攻相对亢盛的战况呈现。也指由于自己临阵攻守出于阴虚,阴不制阳, 导致阴阳对抗相对亢盛;还指由于临阵攻守虚性亢奋所形成的格理状态,其攻守战 况多表现为劲力不足、运化不到位、招法不完整,但看起来却是阳刚虚亢、进退虚 狂、攻击燥盛。一般临阵形成阴弱劲虚的主要原因,多由疯狂攻守、感觉炽盛、自以 为是,或猛攻过极、求胜心切、始烈终瘫,或化怯伤阴、化悲伤意、久战伤志,或惨败 伤心、无主散气、惊心动魄所致。

  • 阴虚致损、致伤、致败,五运六形皆可发生,但一般以本、势、化之阴虚为主,其 他运形的阴虚,均可导致久战不决、长格不收、百动不定,最终多累及本、势、化阴虚 而一蹶不振。临阵攻守中以本阴虚、势阴虚、化阴虚之征象为多见。因为,本阴、势 阴、化阴为诸形之阴本,所以本阴、势阴、化阴不足在阴偏衰的格打机理中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


  • (三)阴阳互损

  • 阴阳互损是指临阵攻守中在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影响的前提下,使得相对另一 方的攻守热情受阻所形成的阴阳两虚的格理机制。在阴守虚浮的情况下继而导致 阳攻萎靡武学家称之为阴损及阳。在阳攻虚浮的情况下继而导致阴守萎靡武学家 称之为阳损及阴。中国武家认为:“化藏生气,气动而出,出而招显法现功成。化藏生 气,内寓真阴真阳,则阴守得道,阳攻得法,攻则势不可挡,守则固若金汤,故为全局 全盘之纲要,阳攻阴守之根本。”因此中国武家说:“无论阴虚,还是阳虚,多在化阴 运阳,或化本身阴阳失调之情况下,才不易产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的败 落战况。”败落战况是武家最为忌讳的作战情景之一,但在现实中有被迫、被动、被 令形成的,也有失落、胆怯、害怕形成的,更有功虚、技低、艺差形成的,这都是没有 严格受过完整系统武术训教的不成人结果。

  • .阴损及阳

  •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功(型、础、内)亏损,累及阳刚运化不足,或阳刚无所出头 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格局。 临阵常见有九型、九础、九内等功夫亏损所导致的九卫不足问题。每当九卫不足攻 击时,一功到位,对手没有被打倒,自己的攻击之卫和支撑肢节以及支持躯干内外 的着力点反倒严重受损。正如武哲家所说:“箭头不快,弩断箭杆。兵熊熊一个,将熊 熊一窝。主子废手下再能也废,主子能手下再废也能。”就是这个道理。每当九础不 足攻击时,几个回合下来,对手还没见汗,自己已经到眼黑腿软难以行动。正如武哲 家所说:“筋骨无能,一定变形。打铁必须本身硬,较劲必须自个来”就是这个道理。 每当九内不足攻击时,几个回合下来,对手还没有正式展开攻击,自己已经到气血不 济,不是五脏难受,就是六腑失控,难以支撑。正如武哲家所说:“心强命不强,身济能 (身体代谢)不济。心硬手不硬,意狠卫不狠。紧走不得牢三办,久立必须根子深。”

  • 上述这些所有的问题,将严重影响正常攻击。所以中国武家认为:“阳刚运化基 础之阴功不足,待攻守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身不由己,就会凸显心有余而 力不足,就会彰显力有余而体不支等阳虚征候,即为阴损及阳。谈若就这样进行下 去,最后必然会发展成阴阳两虚之败征。”这种结果是中国武家所高度忌讳的。因为 武家是坚决杜绝吃亏、玩命、两败俱伤的,任何攻守必须做到高度把握性的胜出,否 则就不可以正面作战,需遵守“好汉打不过跑汉”的作战原则,进行一系列的以弱胜 强攻击。

  • .阳损及阴

  • 阳损及阴是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劲力运化,久之则累及阴劲运化不 济,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劲虚无,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格局。 临阵攻守常见的阳性功夫有九本、九门、九外等。如果这阳三功功力不济时,就会出


  • 术攻守理宠I

  • 现阳损及阴的问题。当九本攻击不足时,一功到位,自己已经用尽了全部功力,而对 手还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导致自己的阳损及阴,影响对手的攻击热情,形成战况的 阳损及阴。正如武哲家所说:“阴不出奇阳不济,阳不占地阴不持;棋逢对手,将遇良 才,越打越兴。棋逢高手,将遇奇才,越战越衰。”就是这个道理;当九门攻击不足时, 常规攻守没有着陆,当对手常规攻击时,自己已经到不知所措,不仅散失了章法,也 没有了对峙,形成了敌我的阳损及阴,进而导致了自己的阳损及阴。正如武哲家所 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得胜之道。兵(战士)来兵(护卫)挡,水来水囤,得失之 举。”当九外攻击不足时,自己没有足够的劲力、柔韧、灵敏、速度、耐受支持,受力则 损,得劲则伤,柔韧不济,灵敏无能,速度过缓,耐受太差,都会直接导致自己的阳损 及阴,影响对手的攻击劲头,继而形成战况的阳损及阴。

  • 战况的阳损及阴问题,主要阳气不足,阴气不济,运化失司,攻守失撑,导致攻 守运动障碍,劲力停聚自残,内生变故而不能以守为攻所致。但其败变的发生,亦可 因“阴无阳生而自耗,阳无阴济而自残”,而见临阵烦躁虚浮,攻击减弱,逃避躲闪, 甚至出现抱头不战、屈蹲挨打等阴虚状况,进而形成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症。这是 中国武家所不允许的,阴阳两虚征就是两败俱伤,一向是武家的大忌。因为中国武 家认为:“人命关天,高于一切。人的生命第一,人的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至上,以生 为根至尊。”还说:“以失为教,以败为训,以胜为目,以利为的,以获为任,以得为责, 以输为耻,以赢为荣。”并主张:“待万物须恪守,宁我用天下,毋天下用我。待万象必 恪守,宁我摆天下,毋天下摆我。待天地须恪守,宁我负天下,毋天下负我。待动植物 物必恪守,宁我吃天下,毋天下吃我o待敌人须恪守,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 待友人必恪守,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待好人必恪守,宁我帮天下人,毋天 下人帮我。待坏人必恪守,宁我治天下人,毋天下人治我。待难人必恪守,宁我救天 下人,毋天下人救我。待天下人必恪守,宁我助天下人,毋天下人助我。”这就是中国 武家有史以来所恪守的为人、做人、成人的辨证性的基本大道,俗称人道。

  • (四)阴阳格拒

  • 阴阳格拒是指临阵攻守中的阴阳对格和抗拒,是阴阳失调机理中比较特殊的 战况展现,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其产生阴阳相互格拒的格理(格 打机理),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阳的一方盛极,继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 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产生真阴假阳或真阳假阴等复杂的格理显现。

  • .阴盛格阳

  • 阴盛格阳是指作战双方之间战况内的阴阳格拒,也特指攻守个体内部自身在 攻守中的阴阳内外格拒。中国武家认为:“阴势之邪,盛极于战,逼迫阳势,浮越于 峙,相互格拒而不让,相互排斥而不和,乃阴盛格阳之攻守战况。”还认为:“阴势之 邪,盛极于内,逼迫阳势,浮越于外,相互格拒,相互排斥,乃阴盛格阳之人。”在临阵


  • 攻守中阴盛格阳多发生于恐怖性、武盲性、持久性战斗,当阴森恐怖战斗发展到严重 阶段时,当阴性武盲战斗发展到可怕阶段时,当阴性持久战斗发展到厌烦阶段时,由 于这些格斗的本质为阴恐内盛,其临阵表现除可见四肢招架外,就是虚浮的对拼,还 有浅躁的攻击。虽然自己具有战胜对手的实力,但多由信心散失而阴盛格阳。

  • .阴盛戴阳

  • 是指作战双方的下阴上阳格拒,即临阵攻守中的下盘虚弱,中盘持平,上盘优 势。临阵上多由于下盘的真阴浮越于心而使自己不敢放手一搏所形成的格理呈现。 也多见于下真滞、上缩手的攻守征象,如缩手缩脚、欲攻而止、勇战而不能等即是阴 盛格阳所致。但一旦被对手(属阴)得手,自己(属阳)便会变成了戴在对手身上的东 西,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毁灭的,形成阴盛戴阳的局面。实际上打斗一旦发展到阴盛 戴阳的严重阶段,阴盛格阳与阴盛戴阳特征往往会同时出现,只是阴盛戴阳比阴盛 格阳更严重一些而已。

  • .阳盛格阴

  • 阳盛格阴即阴阳内外格拒是指内心过强,阳势过盛,深优于里,阳刚被遏,郁闭 于内,不能外透,布达于九卫,从而形成阴阳的格拒、排斥、对立,最终盛阳拒阴于外 的一种作战状况。其多见于狂妄攻击初期,如果攻守发展到极期阶段,由于内心过 强,阳势过盛,临阵对手表现又虚浮、懦弱、软弱、无能、蜗囊,故打得顺风顺手而一 举获胜,呈现阳盛格阴的格局。中国武家认为:“阳刚太盛,不得相荣,不相荣则格阴 于表,不得相入,不相人则格阴于外,故曰阳盛格阴。”

  • (五)阴阳亡失

  • 阴即所有被动、支撑、运化的总称,阳即所有主动、积极、攻击的总称,亡即所有 亡失、亡命、灭亡的总称,失即所有失掉、失去、散失的总称。阴阳亡失是指攻杀战守 中进攻意识或防守意识或进攻防守意识的突然亡失(俗称发愣)所导致的防守或进 攻或防守进攻突然停顿的一种作战状况,也特指攻杀战守中的只攻不防不守、只防 不攻不守、只守不防不攻等的玩命性攻击。从运动形式上来讲,主要分为亡阳和亡 阴两类。

  • .亡阳

  • 亡阳是指自己的阳攻发生突然性的脱离、散失、空无以及出现只守不攻、只防 不战、只退不进的打斗战况,进而导致攻守严重失衡的一种攻守格局,出现窝火、憋 气、气愤的结果。中国武家认为:“亡阳应对者,多由外界压力过盛,正不敌邪,而阳 攻突然脱失所致。多由素体阳虚,正气不足,而意不主战,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多 由疲劳过度,害怕过余,精亏志散,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多由过用猛攻,阳随猛泄, 阳气骤虚,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另外,一般消耗性攻守之亡阳,多由阳气严重耗 散,气血不济,注意衰竭,虚阳外越而渺茫所致,其临阵亡阳的状况,多表现于大汗 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摸,意识惶惑,甚则出现神志迷 茫,脉微欲绝,昏迷将至等一系列阳气脱失之象。

  • 中国武术家认为:“阳者,攻守(战况)之阳,动作(运动)之阳,机体(人体)之阳, 须三位一体而战无不胜。”还认为:“就作战而言,攻守之阳为作战之阳,动作之阳为 作战之禀,机体之阳为作战之阴,此三道辨证而攻,方为攻守之实。”并说:“擅攻守 之阳者.出手不凡,心中有数,不能久战。擅动作之阳者,手脚利落,心中无底,战而 无方。擅机体之阳者,出手笨拙,心中无数,能够久战。唯三足鼎立而成。故阳攻亡 脱之时,战斗危重,多反应为动作之战,机体之战。甚至阳攻骤停,只有阴守(被动挨 打),倘若阴守窥破,将阴阳绝而一败涂地。”并讲:“阳亡则阴守,多难以支撑,故亡 阳之后,继则出现阴竭之变,若阳亡阴竭,则攻守终结。故战者亡阳,阴则守护,阴失 守护,必劳伤机体之阴阳,而机体阴阳衰竭,必自败而完。”所以对于武家来说,真正 的亡阳在临阵攻守中是绝对忌讳的。

  • .亡阴

  • 亡阴俗称玩命,是指自己的阴守发生突然性的脱离、散失、空无以及出现只攻 不守、只战不防、只进不退的打斗战况,进而导致攻守严重失衡的一种攻守格局,出 现三猛、三玩、三杀的结果。其中,三猛即猛冲、猛打、猛杀;三玩即玩狠、玩残、玩命;三 杀即格杀(一般性的敌我攻守)、追杀(斩首性的敌我攻守)、绝杀(绝迹性的敌我攻守)。

  • 临阵攻守中的亡阴,即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精神萎靡,斗志亏竭,故 致阴于绝地,但且有一线生机、曙光、希望,就一定奋起,展现最为可怕的玩命、拼 命、革命,这就是由此所形成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亡阴格局,这是在最危险的时候 所发动的不可阻挡的攻击。一般意义上的亡阴,多由信念不倒,意志坚定,将生死置 之度外,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死而后已,视死如归,为有牺牲多壮志,所导致的 阴守脱失;多由万般无奈,无法躲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 胁迫行动,威逼利诱,拼命思想教育,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受过煎熬,久经考验、 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斗争不息,格打不断,久经沙场,斗性十足所导致的阴守脱失0

  • 亡阴征象属攻守的危重局势,多源于敢玩命的将帅、上司、主子,是一个整体成 就大业的灵魂、前提、必须。人生在世无论成就三百六十行的什么大业,如果没有必 死、必胜、必得的坚定信念,不是说不可能成就,即使拱手送给你,你都维持不了,还 谈什么进步发展问题。就说你拥有一定的权力、财产、资金(武家三求),这是武家所 主持、维护、捍卫的,也是人类共同的求得,更是国家的必须,大家、武家、国家无时 无刻不在盯着。如果大家、武家、国家非要不可,你给还是不给,给就成了刘阿斗,把 父辈浴血奋斗来的一切拱手相让,为的就是远离亡阴。如果不仅不给还得把你的权 力、财产、资金一步一步地全都吐出来,那就成了曹操,把汉刘江山最终霸为己有, 其冒的是天人地共诛之亡阴。古往今来任何的改朝换代,无不冒的是天人地共诛之 亡阴。所以说,事业越大危险越大,如果你没有必死、必胜、必得的坚定信念,没有坚 持到底、宁死不屈、誓死报国等英雄气概的作为,没有冒险敢为、英勇无畏、战斗到 生命最后一刻等豁出去的行动,你必将一无所有,永远是百姓中的一员。所以说敢 不敢玩命、有没有亡阴作为、是不是自己在必死的空间中行动、实施、驰骋,是百姓 与将帅、主子、成功者之间最核心的区别。

  • 亡阴者即视死如归者、为有牺牲多壮志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者,这种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就是炎黄子孙繁衍昌盛的根本,就是中华儿女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根 本,就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其日常多表现为匡扶 正义、见义勇为、惩恶扬善,临阵多表现为死得其所、死得英勇、死得壮烈、死得光 荣、死得伟大。虽然“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中国武家至高无上的遵旨,但“唯有牺 牲多壮志,只有英勇立人间”又是人类乃至动物世界永远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所 以中国武术家说:“阴者,正气守卫,正德保护,正道维持。凡亡阴者,绝非武家之本, 乃主宰之必须,安邦之必须,止戈之必须。”并认为:“独阴不长。孤阳不久,非阴阳合 而生,阴阳融而变,阴阳和而化,矿物不显,植物微显,动物凸显,人类彰显,乃天地 万物生化之本,攻守之根,对统之质。”由此可知,阴守与阳攻具有不可估量的互依、 互存、互根关系o故中国武家认为:“阴守亡失,阳气必无所依、所附、所托,而涣散不 聚,浮越于外,进而一散百散。阳攻亡失,阴气必无所主、所藏、所司,而游离不集,散 乱于外,进而一乱百乱。故阴守亡脱可迅致亡阳,战况惨烈而失控,终阴竭阳脱,而 皆告终结。阳攻亡失可速致亡阴,战况悲惨而失常,终阳脱阴竭,而皆告终结。乃皆 为武家所不齿。”所以对于武家来说,真正的亡阴在临阵攻守中是绝对忌讳的。所有 参战者必须以激励、鼓励、奖励为核心,以婉转、试探、提醒为中心。这也正是黄帝治 气理念的真谛。

  • 综上所述,阴阳失调之战况,是以阴阳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 互用、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等理论,来阐释、分析、推断攻守格理变化的。因此,在阴 阳的偏强和偏弱之间、过阴和过阳之间、亡阴和亡阳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 系。也就是说,阴阳失调的各种战情、各个战机、各类战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攻守进退、刚柔虚实、邪正强弱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临阵中必须随时 观察掌握阴阳战情、战机、战况的不同变化,才能真正把握住战事发生发展的本质。

  • (六)阴阳失调的几种格理表现

  • 在中国武术的攻守进退中阴阳失调是极为常见的问题。但多发生在武盲、实战 经验缺乏、没有实战经历者的身上。经过完整、系统、严谨教育训练的人,不仅能正 确认识阴阳失调的利弊,还能准确把握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互用、相互 转化、对立统一。在攻守中是绝对会持禀而把阴握阳的。但凡轻言、轻率、极端之人, 都极度缺乏修德、振兵、治气教育训练的结果。最常见的表现有狂妄、怯怕、勇猛等。

  • .狂妄

  • 狂妄是战者对致打因素所产生的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其表现为情绪狂 躁、动作浮夸、斗志激昂,并伴有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恶人要脑瓜,爹不怕、娘不怕、 见了棺材定趴下等的娇生惯养常见毛病,是最容易利用、最容易驾驭、最容易拿下 的对手。其不怕打、不怕副、不怕死得一切都是虚假的疯狂妄动,其不顾自己死活、 不顾家人死活、不顾他人死活等各种表现,都是修德缺失、振兵盲知、治气匮乏的可 悲结果。

  • 中国武学家认为:“狂动、妄动、躁动(武家三动)是武盲不知所措、不知深浅、不 知后果的一种临阵必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几经周折被虎吃’的一种攻守态势, 是黔之驴的化身而绝非黔之虎的化身,属自身阴阳失调,乃阳盛阴虚所致。”也就是 说,阳盛盲制,则自己亢奋,反应过敏,应对过捷,一般人都会处于这种情绪过剩的 格斗、格打、格杀状态,武盲者不是被吓死也会在绝望中挣扎。只有武家才会以此为 契机、良机、会机(武家三机)而一展拳脚。中国武术家认为:“外敌侵入,自己奋起, 与侵略者比高,与敌人拼杀,与对手抗争,与坏人搏斗,与犯罪分子周治,与恐怖分 子旋疗,乃天经地义。”并说:“临敌者,机体亢奋,阴阳失调,阴振而怒,阴胜而狠,阴 盛而毒,阳振而燥,阳胜而狂,阳盛而妄,乃人之必然。但武盲则无度、无制、无约,武 家则有分寸、有尺度、有深浅。”也就是说,面临对手,机体亢进,奋起攻击,都是正常 人所必须做到的。武盲往往是小题大做、劳民伤财、不可一世,而武家则以恰到好处 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正如武术家所说:“与对手相搏,盲武则阳振而无制燥格, 精武则阳起而有制稳格;与外人相搏,盲武则阳胜而无束狂格,精武则阳升而有制 准格;与敌人相搏,盲武则阳盛而无道妄格,精武则阳兴而有道狠格。”这里面的阴 守并不虚无,而只是阳气偏胜。即武家常说的动物,尤其是人类所自然流露的“阳盛 则狂”。另外,临阵攻守中亦有由于自己之功力不足,使自己阴阳失调,形成阳气相 对亢奋的状态。但此时战事的本质却是阴虚,而阳是相对偏亢,故机体处于战斗力 的相对虚性亢奋状态。此即临阵常说的“阴虚则妄”。

  • 中国武学中的狂妄,多针对单一的狂。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实狂和虚狂。实 狂即真狂,此种发狂的特点是无法无天,得理不饶人,狂势无度o其多实发于沉默太 久、新权新贵、大才大智之人,多真发于小人得势、娇生惯养、爆发敛财之人;常表现 为正气旺盛,敢打敢拼,胆气十足,胆气冲天。其彰显于谁若惹我,决不饶恕;人若犯 我,坚决相搏;外来侵扰,全力出击,即阳狂无度而显示于外。临阵多见于当仁不让, 寸步不让,坚决不让,死活不让、绝对不让(武家五不让)。此外,仗势欺人、小题大 做、得饶人处不饶人,亦属于实狂表现。虚狂即假狂,此种发狂的特点是见好就收, 狂势多变,或起伏重复,或自觉发狂,或对内发狂,或欺软怕硬。多发于小人得势、娇 生惯养、爆发敛财等阴守不足之人,或由于经历、经验不足而幼稚所为,或不知优 劣,不知好歹,不知高低所为。或由于教育滞后,训练匮乏,见识短浅,导致机体阴阳 失调,则阴虚阳亢而发狂。此外,临阵上还有一种由于胆量太小而形成的虚狂,称之 为胆虚发狂,亦属虚狂。一般来说,虚狂对自己及周边人和事的危害远远大于利益, 故有人也称虚狂者为败家子。

  • .怯怕

  • 怯怕即胆怯害怕,是一种有影没影、有感没感、自觉不自觉的怕天、怕地、怕人, 怕情、怕理、怕法;怕说、怕骂、怕打,怕争、怕斗、怕战;怕闹、怕闯、怕干,怕做、怕事、 怕物,怕神、怕鬼、怕赖。这也许是因为曾受过惊心动魄刺激所致。也许是因为阳气 太虚,精血不济,进而心慌意乱所致。也许是因为久经磨难、久经坎坷、久经战乱所 致。也许是因为没有教育、没有训练、没有认识所致。也许真的就是病理反应。虽然 说胆怯害怕是人类预知、谨慎、警觉智慧的显现,任何时期的怯怕都能激起人体的 防备心理,但武家认为:“对于一个相对平衡的人体来讲,任何的太过于,任何的太 欠缺,都是绝对有害的。大多数人的过世渚B是由某些太过于太欠缺导致某些组织 器官严重损毁,而离开人间的。”所以武家的所有,尤其胆识必须做到持禀而把阴握 阳。任何太过于的怯怕与不怯怕都是有害而不可取的。正如中国武学家所说:“凡治 气者,好之感受要柔而导之,好之疼痛要软而调之,好之怯怕要韧而疏之,好之烦恼 要浊而捋之,好之东西要顺而养之。坏之感受要刚而导之,坏之疼痛要硬而调之,坏 之怯怕要故而疏之,坏之烦恼要清而捋之,坏之东西要逆而养之。”并讲:“该弃则必 弃,该持则必持,该保则必保,该护则必护,该把则必把。”所以正确对待怯怕以及人 世间所有的万物、万事、万举是中国武家治气的关键所在。

  • 中国武学中的怯怕即临阵的胆怯和害怕,多由于作战者阴阳失调,阴盛阳遏, 阳虚阴盛所致。这是阳性不能主持正义、不能温照充斥内心、不能切实保护自己内 心脆弱的征象展现。其阳刚不能温照充斥内心,主要是指自己九卫的阳性攻击能力 欠佳、障碍、虚弱,自己不自信、没把握、心中没底所引起的胆战心惊。一般常出于不 喜爱运动,不喜欢武术,不喜欢打打闹闹,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之人。中国武家认为: “凡拒动者,卫阳被寒邪所遏,阳遏而阴盛,故卫阳不能充斥中丹田,中丹田不得充 斥而无法在机体内外发挥其温照之能,而显怯怕;或因超常伤害,胆气下破,造成心 力交瘁,而阳遏阴盛,卫阳不能充斥温熙心神而怯怕;或因素体阳虚,胆识不全而怯 怕;或因久病体弱阳气虚损,卫阳无力充斥温煦丹田,因而阳虚阴盛,胆虚内生;或 因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在你死我活的人类社会斗争中,在欺软怕硬的人性体 现中,无法面对不停的攻杀战守所致。故阳虚则胆怯,阳弱则害怕。”故中国武学家 认为:“化阴胜者则为怯,怯则正气去,去则软弱,软弱则无能,无能则百怕而一损俱 损,险也。化阴过者则为怕,怕则正气损,则软弱无能,而万事休,危也。”一般来讲, 这种人大多是好事不做,坏事做绝,赖事做尽,确为人间之祸害,必须管好、用好、治 好。这也正是黄帝全民修德、振兵、治气,毛泽东全民皆兵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根本所 在,为的就是管好、用好、治好所有的人而共同进步、发展、强盛。

  • 中国武学中的怯怕,多针对单一的怯。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实怯和虚怯。实 怯是指临阵攻守中属实的胆怯,往往与发狂并见,且常见于打斗初期,是正邪相争, 正不胜邪,邪气亢盛之征象。但有时在外来战事的发展过程中,正虚邪陷则成怯证, 若经实际训练,攻守实践,摸爬滚打,待胆气来复有能力承受外来刺激时,则可出现 正常面对,甚则出现有制的胆大妄为现象。此有制的胆大妄为出现,标志着胆量的 由小到大,是胆子向大之吉兆。虚怯是指临阵攻守中属虚的胆怯,有真虚怯和假虚 怯之分。真虚怯即真正的虚怯,是幼稚、无能、不行的本来性胆怯,是极为可悲的胆 怯害怕。假虚怯即假装的虚怯,是成熟、超能、定行的伪装性胆怯,是极为可喜的胆 怯害怕。实际上就是道家境界的胆怯,即高度不怯怕之上的怯怕,与我们常说的无 声胜有声,无为而治,难得糊涂,顺其自然等道家境界是一致的。所以中国武学中的 境界是中国道家的境界,所有理念中的无为,都是从无为到有为,再从有为到无为 的无为;所有理念中的糊涂,都是从糊涂到精明,再从精明到糊涂的糊涂;所有理念 中的自然,都是从自然到规则,再从规则到自然的自然;所有理念中的不知,都是从 不知到明知,再从明知到不知的不知;所有理念中的不认识,都是从不认识到高度 认识,再从高度认识到不认识的不认识。所以说属虚的胆怯是一种不胆怯的胆怯。 临阵所见一般仅有单纯的怕象,而不伴有失神、失志、发稳,意思是装模作样,不漏 神色,暗藏杀机,待时机成熟、形势得好、在我手中时随即开展有效攻击,是百利而 无害的。

  • .勇猛

  • 勇猛是指行为的勇敢和猛烈,是英勇、敢为、凶猛、强烈等行为的直接体现。主 要以英勇善战、敢作敢为、猛冲猛打,性如烈火为主体。中国武术家说:“英勇者乘风 破浪,勇敢者风口浪尖,敢为者主宰局面,勇猛者出尽风头,强烈者万事作尽,烈性 者独树一帜。,,并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三军对垒猛者先。”就其勇猛得形成中国武 家认为:“凡勇猛者,多因阳气十足,傲气冲冠,志气冲天,且得高人训教,贤士指点, 圣人点化所致。”

  • 一般临阵中的勇猛行为有阳衰阴盛、阳盛阴衰、阴阳格拒之分。中国武学家认 为:“阳衰阴盛者谋,阳盛阴衰者勇,阴阳格拒者猛。”并讲:“艺高者胆大,胆大者英 勇,英勇者多胜。艺平者胆壮,胆壮者勇敢,勇敢者多利。爱艺者胆实,胆实者猛烈, 猛烈者多得。无艺者胆怯,胆怯者怕打,怕打者多失o贬艺者胆破,胆破者怕斗,怕斗 者多损。”人世间的这五类人,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中国几千年的兴衰史告诉 我们:一个国家如果武者占上风则安定团结,如果武者占下风则国破家亡,文武者 各占一峰则国运昌盛。



  • 在中国武技攻守分析中武学家认为:“勇猛之攻,阳攻超强,阴守超盛,则为武 攻。阳攻强悍,阴守强盛,则为戎攻。阳攻强悍,阴守虚衰,则为兵攻。阳攻虚衰,阴 守内盛,则为谋攻。”并说:“化阳刚于阴,则为谋攻,化阴柔于阳,则为略攻。”还讲: “凡武之勇猛者,必从五谋(即淘谋、略谋、计谋、策谋、法谋)而出于事,其起于振兵, 展于韬略,发于兵书,集于战策,聚于武理,故阳强阴盛者多胜。凡五谋至战,若阳攻 衰弱,不能渗于阴谋,阳攻日损,阴谋不济,故战事终败。凡五谋至战,若阳攻强盛,不 能渗于阴谋,阳攻日大,阴谋不济,故战事终败。”并认为:“若内阳过盛,阳攻迫于体 内,未达九卫,勇猛内阻,必致勇猛突暴,而祸患无穷。若内阴过盛,阴守迫于体里,未 达九卫,谋略内阻,必致勇猛四伏,而灾难四起,故阴发阳泄乃人之首要之务。”

  • 总而言之,阴阳失调,是中国武术攻守的基本忌讳,是打斗双方阴守阳攻等各 种格理性矛盾和关系遭到破坏的概括,是打斗问题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中国武 家“阴阳平衡捍卫”这一最古老天职的行动指南。阴阳失调包括阴阳偏盛(阴盛和阳 盛)、阴阳偏衰(阴虚和阳虚)、阴阳互损(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阴阳格拒(阴盛格 阳和阳盛格阳)、阴阳亡失(亡阴和亡阳)等方面的战机变迁。而狂妄、怯怕、勇猛等 现象,正是阴阳失调之格理展现。阴阳失调的战机变化决定着临阵格征的狂抑虚 实,而对于阴阳失调战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无疑对于临阵的攻守辨证、出手探断、 招法克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则永远是虚怀若谷。

  • .阳虚

  • 阳虚是指自己的阳刚力气虚浮,攻击力减退,灵性低下,体能虚弱,动作迟缓, 功力不足,能量匮乏等格理状态。其战况特点多表现为阳虚不能制阴,阴象相对亢 盛的被动攻守。阳虚战况的转变,多由于先天的运动禀赋不足,或后天功力失炼,或 心理素质低下,或久战损伤阳刚所致。

  • 阳刚不足,一般以外化阳刚虚浮为主,即劲力外化亏欠所致阳刚虚浮为主的攻 守进退,其中尤以化阳虚浮最为重要,这是出于化阳为诸阳之本的缘故。也是由于 攻守战况中的阳刚虚浮,阳虚不能制阴,导致阳刚的攻击保护能力减弱,继而出现 阴盛阳衰的格局。另外,劲力不足、技艺不展、招法不张(武家攻守三不)等攻守能力 减退,肢节运动迟缓,亦可引起阳刚不足,敌法不化,继而阳虚受损。这就是阳虚则 软的主要机理。正如中国武学家所说:“化阳受阻,首于上肢,若拳掌不利,则上肢不 抵,上肢不抵,则敌卫直攻于穴而伤残。尽管百技超人,一损俱损,而散失保护自己 和攻击对手的能力。”

  • 在中国武学中阳虚则懦,临阵既可见到表情恐惧,神色慌张,动作虚浮,反应迟 钝、不知所措等懦象,亦可见神倦身疲、形态萎靡、精神不振、行为软弱、动作僵硬等 虚象,也可见攻守无力,力不从心,运动能量不足以及转化无力、运化无能、攻守被 动等败象。所以中国武家认为:“阳虚则懦,阴胜则憨,阴虚则舌L,阳胜则刚,唯阴阳 相对而战而成。”这不仅仅在战况上有所区别,而且在临阵表现方面也有所不同。一 般阳虚之懦,多因虚而懦,以虚为主;阴胜之憨,多是以憨为主,虚象并不明显,虚的 主要是心志、勇气、胆力。

  • .阴虚

  • 阴虚是指临阵攻守中由于自己的认识、胆量、心理、体验、实践等方面不足所导 致对手的阳攻相对亢盛的战况呈现。也指由于自己临阵攻守出于阴虚,阴不制阳, 导致阴阳对抗相对亢盛;还指由于临阵攻守虚性亢奋所形成的格理状态,其攻守战 况多表现为劲力不足、运化不到位、招法不完整,但看起来却是阳刚虚亢、进退虚 狂、攻击燥盛。一般临阵形成阴弱劲虚的主要原因,多由疯狂攻守、感觉炽盛、自以 为是,或猛攻过极、求胜心切、始烈终瘫,或化怯伤阴、化悲伤意、久战伤志,或惨败 伤心、无主散气、惊心动魄所致。

  • 阴虚致损、致伤、致败,五运六形皆可发生,但一般以本、势、化之阴虚为主,其 他运形的阴虚,均可导致久战不决、长格不收、百动不定,最终多累及本、势、化阴虚 而一蹶不振。临阵攻守中以本阴虚、势阴虚、化阴虚之征象为多见。因为,本阴、势 阴、化阴为诸形之阴本,所以本阴、势阴、化阴不足在阴偏衰的格打机理中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


  • (三)阴阳互损

  • 阴阳互损是指临阵攻守中在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影响的前提下,使得相对另一 方的攻守热情受阻所形成的阴阳两虚的格理机制。在阴守虚浮的情况下继而导致 阳攻萎靡武学家称之为阴损及阳。在阳攻虚浮的情况下继而导致阴守萎靡武学家 称之为阳损及阴。中国武家认为:“化藏生气,气动而出,出而招显法现功成。化藏生 气,内寓真阴真阳,则阴守得道,阳攻得法,攻则势不可挡,守则固若金汤,故为全局 全盘之纲要,阳攻阴守之根本。”因此中国武家说:“无论阴虚,还是阳虚,多在化阴 运阳,或化本身阴阳失调之情况下,才不易产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的败 落战况。”败落战况是武家最为忌讳的作战情景之一,但在现实中有被迫、被动、被 令形成的,也有失落、胆怯、害怕形成的,更有功虚、技低、艺差形成的,这都是没有 严格受过完整系统武术训教的不成人结果。

  • .阴损及阳

  •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功(型、础、内)亏损,累及阳刚运化不足,或阳刚无所出头 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格局。 临阵常见有九型、九础、九内等功夫亏损所导致的九卫不足问题。每当九卫不足攻 击时,一功到位,对手没有被打倒,自己的攻击之卫和支撑肢节以及支持躯干内外 的着力点反倒严重受损。正如武哲家所说:“箭头不快,弩断箭杆。兵熊熊一个,将熊 熊一窝。主子废手下再能也废,主子能手下再废也能。”就是这个道理。每当九础不 足攻击时,几个回合下来,对手还没见汗,自己已经到眼黑腿软难以行动。正如武哲 家所说:“筋骨无能,一定变形。打铁必须本身硬,较劲必须自个来”就是这个道理。 每当九内不足攻击时,几个回合下来,对手还没有正式展开攻击,自己已经到气血不 济,不是五脏难受,就是六腑失控,难以支撑。正如武哲家所说:“心强命不强,身济能 (身体代谢)不济。心硬手不硬,意狠卫不狠。紧走不得牢三办,久立必须根子深。”

  • 上述这些所有的问题,将严重影响正常攻击。所以中国武家认为:“阳刚运化基 础之阴功不足,待攻守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身不由己,就会凸显心有余而 力不足,就会彰显力有余而体不支等阳虚征候,即为阴损及阳。谈若就这样进行下 去,最后必然会发展成阴阳两虚之败征。”这种结果是中国武家所高度忌讳的。因为 武家是坚决杜绝吃亏、玩命、两败俱伤的,任何攻守必须做到高度把握性的胜出,否 则就不可以正面作战,需遵守“好汉打不过跑汉”的作战原则,进行一系列的以弱胜 强攻击。

  • .阳损及阴

  • 阳损及阴是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劲力运化,久之则累及阴劲运化不 济,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劲虚无,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格局。 临阵攻守常见的阳性功夫有九本、九门、九外等。如果这阳三功功力不济时,就会出


  • 术攻守理宠I

  • 现阳损及阴的问题。当九本攻击不足时,一功到位,自己已经用尽了全部功力,而对 手还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导致自己的阳损及阴,影响对手的攻击热情,形成战况的 阳损及阴。正如武哲家所说:“阴不出奇阳不济,阳不占地阴不持;棋逢对手,将遇良 才,越打越兴。棋逢高手,将遇奇才,越战越衰。”就是这个道理;当九门攻击不足时, 常规攻守没有着陆,当对手常规攻击时,自己已经到不知所措,不仅散失了章法,也 没有了对峙,形成了敌我的阳损及阴,进而导致了自己的阳损及阴。正如武哲家所 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得胜之道。兵(战士)来兵(护卫)挡,水来水囤,得失之 举。”当九外攻击不足时,自己没有足够的劲力、柔韧、灵敏、速度、耐受支持,受力则 损,得劲则伤,柔韧不济,灵敏无能,速度过缓,耐受太差,都会直接导致自己的阳损 及阴,影响对手的攻击劲头,继而形成战况的阳损及阴。

  • 战况的阳损及阴问题,主要阳气不足,阴气不济,运化失司,攻守失撑,导致攻 守运动障碍,劲力停聚自残,内生变故而不能以守为攻所致。但其败变的发生,亦可 因“阴无阳生而自耗,阳无阴济而自残”,而见临阵烦躁虚浮,攻击减弱,逃避躲闪, 甚至出现抱头不战、屈蹲挨打等阴虚状况,进而形成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症。这是 中国武家所不允许的,阴阳两虚征就是两败俱伤,一向是武家的大忌。因为中国武 家认为:“人命关天,高于一切。人的生命第一,人的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至上,以生 为根至尊。”还说:“以失为教,以败为训,以胜为目,以利为的,以获为任,以得为责, 以输为耻,以赢为荣。”并主张:“待万物须恪守,宁我用天下,毋天下用我。待万象必 恪守,宁我摆天下,毋天下摆我。待天地须恪守,宁我负天下,毋天下负我。待动植物 物必恪守,宁我吃天下,毋天下吃我o待敌人须恪守,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 待友人必恪守,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待好人必恪守,宁我帮天下人,毋天 下人帮我。待坏人必恪守,宁我治天下人,毋天下人治我。待难人必恪守,宁我救天 下人,毋天下人救我。待天下人必恪守,宁我助天下人,毋天下人助我。”这就是中国 武家有史以来所恪守的为人、做人、成人的辨证性的基本大道,俗称人道。

  • (四)阴阳格拒

  • 阴阳格拒是指临阵攻守中的阴阳对格和抗拒,是阴阳失调机理中比较特殊的 战况展现,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其产生阴阳相互格拒的格理(格 打机理),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阳的一方盛极,继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 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产生真阴假阳或真阳假阴等复杂的格理显现。

  • .阴盛格阳

  • 阴盛格阳是指作战双方之间战况内的阴阳格拒,也特指攻守个体内部自身在 攻守中的阴阳内外格拒。中国武家认为:“阴势之邪,盛极于战,逼迫阳势,浮越于 峙,相互格拒而不让,相互排斥而不和,乃阴盛格阳之攻守战况。”还认为:“阴势之 邪,盛极于内,逼迫阳势,浮越于外,相互格拒,相互排斥,乃阴盛格阳之人。”在临阵


  • 攻守中阴盛格阳多发生于恐怖性、武盲性、持久性战斗,当阴森恐怖战斗发展到严重 阶段时,当阴性武盲战斗发展到可怕阶段时,当阴性持久战斗发展到厌烦阶段时,由 于这些格斗的本质为阴恐内盛,其临阵表现除可见四肢招架外,就是虚浮的对拼,还 有浅躁的攻击。虽然自己具有战胜对手的实力,但多由信心散失而阴盛格阳。

  • .阴盛戴阳

  • 是指作战双方的下阴上阳格拒,即临阵攻守中的下盘虚弱,中盘持平,上盘优 势。临阵上多由于下盘的真阴浮越于心而使自己不敢放手一搏所形成的格理呈现。 也多见于下真滞、上缩手的攻守征象,如缩手缩脚、欲攻而止、勇战而不能等即是阴 盛格阳所致。但一旦被对手(属阴)得手,自己(属阳)便会变成了戴在对手身上的东 西,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毁灭的,形成阴盛戴阳的局面。实际上打斗一旦发展到阴盛 戴阳的严重阶段,阴盛格阳与阴盛戴阳特征往往会同时出现,只是阴盛戴阳比阴盛 格阳更严重一些而已。

  • .阳盛格阴

  • 阳盛格阴即阴阳内外格拒是指内心过强,阳势过盛,深优于里,阳刚被遏,郁闭 于内,不能外透,布达于九卫,从而形成阴阳的格拒、排斥、对立,最终盛阳拒阴于外 的一种作战状况。其多见于狂妄攻击初期,如果攻守发展到极期阶段,由于内心过 强,阳势过盛,临阵对手表现又虚浮、懦弱、软弱、无能、蜗囊,故打得顺风顺手而一 举获胜,呈现阳盛格阴的格局。中国武家认为:“阳刚太盛,不得相荣,不相荣则格阴 于表,不得相入,不相人则格阴于外,故曰阳盛格阴。”

  • (五)阴阳亡失

  • 阴即所有被动、支撑、运化的总称,阳即所有主动、积极、攻击的总称,亡即所有 亡失、亡命、灭亡的总称,失即所有失掉、失去、散失的总称。阴阳亡失是指攻杀战守 中进攻意识或防守意识或进攻防守意识的突然亡失(俗称发愣)所导致的防守或进 攻或防守进攻突然停顿的一种作战状况,也特指攻杀战守中的只攻不防不守、只防 不攻不守、只守不防不攻等的玩命性攻击。从运动形式上来讲,主要分为亡阳和亡 阴两类。

  • .亡阳

  • 亡阳是指自己的阳攻发生突然性的脱离、散失、空无以及出现只守不攻、只防 不战、只退不进的打斗战况,进而导致攻守严重失衡的一种攻守格局,出现窝火、憋 气、气愤的结果。中国武家认为:“亡阳应对者,多由外界压力过盛,正不敌邪,而阳 攻突然脱失所致。多由素体阳虚,正气不足,而意不主战,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多 由疲劳过度,害怕过余,精亏志散,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多由过用猛攻,阳随猛泄, 阳气骤虚,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另外,一般消耗性攻守之亡阳,多由阳气严重耗 散,气血不济,注意衰竭,虚阳外越而渺茫所致,其临阵亡阳的状况,多表现于大汗 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摸,意识惶惑,甚则出现神志迷 茫,脉微欲绝,昏迷将至等一系列阳气脱失之象。

  • 中国武术家认为:“阳者,攻守(战况)之阳,动作(运动)之阳,机体(人体)之阳, 须三位一体而战无不胜。”还认为:“就作战而言,攻守之阳为作战之阳,动作之阳为 作战之禀,机体之阳为作战之阴,此三道辨证而攻,方为攻守之实。”并说:“擅攻守 之阳者.出手不凡,心中有数,不能久战。擅动作之阳者,手脚利落,心中无底,战而 无方。擅机体之阳者,出手笨拙,心中无数,能够久战。唯三足鼎立而成。故阳攻亡 脱之时,战斗危重,多反应为动作之战,机体之战。甚至阳攻骤停,只有阴守(被动挨 打),倘若阴守窥破,将阴阳绝而一败涂地。”并讲:“阳亡则阴守,多难以支撑,故亡 阳之后,继则出现阴竭之变,若阳亡阴竭,则攻守终结。故战者亡阳,阴则守护,阴失 守护,必劳伤机体之阴阳,而机体阴阳衰竭,必自败而完。”所以对于武家来说,真正 的亡阳在临阵攻守中是绝对忌讳的。

  • .亡阴

  • 亡阴俗称玩命,是指自己的阴守发生突然性的脱离、散失、空无以及出现只攻 不守、只战不防、只进不退的打斗战况,进而导致攻守严重失衡的一种攻守格局,出 现三猛、三玩、三杀的结果。其中,三猛即猛冲、猛打、猛杀;三玩即玩狠、玩残、玩命;三 杀即格杀(一般性的敌我攻守)、追杀(斩首性的敌我攻守)、绝杀(绝迹性的敌我攻守)。

  • 临阵攻守中的亡阴,即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精神萎靡,斗志亏竭,故 致阴于绝地,但且有一线生机、曙光、希望,就一定奋起,展现最为可怕的玩命、拼 命、革命,这就是由此所形成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亡阴格局,这是在最危险的时候 所发动的不可阻挡的攻击。一般意义上的亡阴,多由信念不倒,意志坚定,将生死置 之度外,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死而后已,视死如归,为有牺牲多壮志,所导致的 阴守脱失;多由万般无奈,无法躲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 胁迫行动,威逼利诱,拼命思想教育,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受过煎熬,久经考验、 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斗争不息,格打不断,久经沙场,斗性十足所导致的阴守脱失0

  • 亡阴征象属攻守的危重局势,多源于敢玩命的将帅、上司、主子,是一个整体成 就大业的灵魂、前提、必须。人生在世无论成就三百六十行的什么大业,如果没有必 死、必胜、必得的坚定信念,不是说不可能成就,即使拱手送给你,你都维持不了,还 谈什么进步发展问题。就说你拥有一定的权力、财产、资金(武家三求),这是武家所 主持、维护、捍卫的,也是人类共同的求得,更是国家的必须,大家、武家、国家无时 无刻不在盯着。如果大家、武家、国家非要不可,你给还是不给,给就成了刘阿斗,把 父辈浴血奋斗来的一切拱手相让,为的就是远离亡阴。如果不仅不给还得把你的权 力、财产、资金一步一步地全都吐出来,那就成了曹操,把汉刘江山最终霸为己有, 其冒的是天人地共诛之亡阴。古往今来任何的改朝换代,无不冒的是天人地共诛之 亡阴。所以说,事业越大危险越大,如果你没有必死、必胜、必得的坚定信念,没有坚 持到底、宁死不屈、誓死报国等英雄气概的作为,没有冒险敢为、英勇无畏、战斗到 生命最后一刻等豁出去的行动,你必将一无所有,永远是百姓中的一员。所以说敢 不敢玩命、有没有亡阴作为、是不是自己在必死的空间中行动、实施、驰骋,是百姓 与将帅、主子、成功者之间最核心的区别。

  • 亡阴者即视死如归者、为有牺牲多壮志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者,这种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就是炎黄子孙繁衍昌盛的根本,就是中华儿女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根 本,就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其日常多表现为匡扶 正义、见义勇为、惩恶扬善,临阵多表现为死得其所、死得英勇、死得壮烈、死得光 荣、死得伟大。虽然“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中国武家至高无上的遵旨,但“唯有牺 牲多壮志,只有英勇立人间”又是人类乃至动物世界永远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所 以中国武术家说:“阴者,正气守卫,正德保护,正道维持。凡亡阴者,绝非武家之本, 乃主宰之必须,安邦之必须,止戈之必须。”并认为:“独阴不长。孤阳不久,非阴阳合 而生,阴阳融而变,阴阳和而化,矿物不显,植物微显,动物凸显,人类彰显,乃天地 万物生化之本,攻守之根,对统之质。”由此可知,阴守与阳攻具有不可估量的互依、 互存、互根关系o故中国武家认为:“阴守亡失,阳气必无所依、所附、所托,而涣散不 聚,浮越于外,进而一散百散。阳攻亡失,阴气必无所主、所藏、所司,而游离不集,散 乱于外,进而一乱百乱。故阴守亡脱可迅致亡阳,战况惨烈而失控,终阴竭阳脱,而 皆告终结。阳攻亡失可速致亡阴,战况悲惨而失常,终阳脱阴竭,而皆告终结。乃皆 为武家所不齿。”所以对于武家来说,真正的亡阴在临阵攻守中是绝对忌讳的。所有 参战者必须以激励、鼓励、奖励为核心,以婉转、试探、提醒为中心。这也正是黄帝治 气理念的真谛。

  • 综上所述,阴阳失调之战况,是以阴阳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 互用、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等理论,来阐释、分析、推断攻守格理变化的。因此,在阴 阳的偏强和偏弱之间、过阴和过阳之间、亡阴和亡阳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 系。也就是说,阴阳失调的各种战情、各个战机、各类战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攻守进退、刚柔虚实、邪正强弱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临阵中必须随时 观察掌握阴阳战情、战机、战况的不同变化,才能真正把握住战事发生发展的本质。

  • (六)阴阳失调的几种格理表现

  • 在中国武术的攻守进退中阴阳失调是极为常见的问题。但多发生在武盲、实战 经验缺乏、没有实战经历者的身上。经过完整、系统、严谨教育训练的人,不仅能正 确认识阴阳失调的利弊,还能准确把握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互用、相互 转化、对立统一。在攻守中是绝对会持禀而把阴握阳的。但凡轻言、轻率、极端之人, 都极度缺乏修德、振兵、治气教育训练的结果。最常见的表现有狂妄、怯怕、勇猛等。

  • .狂妄

  • 狂妄是战者对致打因素所产生的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其表现为情绪狂 躁、动作浮夸、斗志激昂,并伴有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恶人要脑瓜,爹不怕、娘不怕、 见了棺材定趴下等的娇生惯养常见毛病,是最容易利用、最容易驾驭、最容易拿下 的对手。其不怕打、不怕副、不怕死得一切都是虚假的疯狂妄动,其不顾自己死活、 不顾家人死活、不顾他人死活等各种表现,都是修德缺失、振兵盲知、治气匮乏的可 悲结果。

  • 中国武学家认为:“狂动、妄动、躁动(武家三动)是武盲不知所措、不知深浅、不 知后果的一种临阵必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几经周折被虎吃’的一种攻守态势, 是黔之驴的化身而绝非黔之虎的化身,属自身阴阳失调,乃阳盛阴虚所致。”也就是 说,阳盛盲制,则自己亢奋,反应过敏,应对过捷,一般人都会处于这种情绪过剩的 格斗、格打、格杀状态,武盲者不是被吓死也会在绝望中挣扎。只有武家才会以此为 契机、良机、会机(武家三机)而一展拳脚。中国武术家认为:“外敌侵入,自己奋起, 与侵略者比高,与敌人拼杀,与对手抗争,与坏人搏斗,与犯罪分子周治,与恐怖分 子旋疗,乃天经地义。”并说:“临敌者,机体亢奋,阴阳失调,阴振而怒,阴胜而狠,阴 盛而毒,阳振而燥,阳胜而狂,阳盛而妄,乃人之必然。但武盲则无度、无制、无约,武 家则有分寸、有尺度、有深浅。”也就是说,面临对手,机体亢进,奋起攻击,都是正常 人所必须做到的。武盲往往是小题大做、劳民伤财、不可一世,而武家则以恰到好处 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正如武术家所说:“与对手相搏,盲武则阳振而无制燥格, 精武则阳起而有制稳格;与外人相搏,盲武则阳胜而无束狂格,精武则阳升而有制 准格;与敌人相搏,盲武则阳盛而无道妄格,精武则阳兴而有道狠格。”这里面的阴 守并不虚无,而只是阳气偏胜。即武家常说的动物,尤其是人类所自然流露的“阳盛 则狂”。另外,临阵攻守中亦有由于自己之功力不足,使自己阴阳失调,形成阳气相 对亢奋的状态。但此时战事的本质却是阴虚,而阳是相对偏亢,故机体处于战斗力 的相对虚性亢奋状态。此即临阵常说的“阴虚则妄”。

  • 中国武学中的狂妄,多针对单一的狂。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实狂和虚狂。实 狂即真狂,此种发狂的特点是无法无天,得理不饶人,狂势无度o其多实发于沉默太 久、新权新贵、大才大智之人,多真发于小人得势、娇生惯养、爆发敛财之人;常表现 为正气旺盛,敢打敢拼,胆气十足,胆气冲天。其彰显于谁若惹我,决不饶恕;人若犯 我,坚决相搏;外来侵扰,全力出击,即阳狂无度而显示于外。临阵多见于当仁不让, 寸步不让,坚决不让,死活不让、绝对不让(武家五不让)。此外,仗势欺人、小题大 做、得饶人处不饶人,亦属于实狂表现。虚狂即假狂,此种发狂的特点是见好就收, 狂势多变,或起伏重复,或自觉发狂,或对内发狂,或欺软怕硬。多发于小人得势、娇 生惯养、爆发敛财等阴守不足之人,或由于经历、经验不足而幼稚所为,或不知优 劣,不知好歹,不知高低所为。或由于教育滞后,训练匮乏,见识短浅,导致机体阴阳 失调,则阴虚阳亢而发狂。此外,临阵上还有一种由于胆量太小而形成的虚狂,称之 为胆虚发狂,亦属虚狂。一般来说,虚狂对自己及周边人和事的危害远远大于利益, 故有人也称虚狂者为败家子。

  • .怯怕

  • 怯怕即胆怯害怕,是一种有影没影、有感没感、自觉不自觉的怕天、怕地、怕人, 怕情、怕理、怕法;怕说、怕骂、怕打,怕争、怕斗、怕战;怕闹、怕闯、怕干,怕做、怕事、 怕物,怕神、怕鬼、怕赖。这也许是因为曾受过惊心动魄刺激所致。也许是因为阳气 太虚,精血不济,进而心慌意乱所致。也许是因为久经磨难、久经坎坷、久经战乱所 致。也许是因为没有教育、没有训练、没有认识所致。也许真的就是病理反应。虽然 说胆怯害怕是人类预知、谨慎、警觉智慧的显现,任何时期的怯怕都能激起人体的 防备心理,但武家认为:“对于一个相对平衡的人体来讲,任何的太过于,任何的太 欠缺,都是绝对有害的。大多数人的过世渚B是由某些太过于太欠缺导致某些组织 器官严重损毁,而离开人间的。”所以武家的所有,尤其胆识必须做到持禀而把阴握 阳。任何太过于的怯怕与不怯怕都是有害而不可取的。正如中国武学家所说:“凡治 气者,好之感受要柔而导之,好之疼痛要软而调之,好之怯怕要韧而疏之,好之烦恼 要浊而捋之,好之东西要顺而养之。坏之感受要刚而导之,坏之疼痛要硬而调之,坏 之怯怕要故而疏之,坏之烦恼要清而捋之,坏之东西要逆而养之。”并讲:“该弃则必 弃,该持则必持,该保则必保,该护则必护,该把则必把。”所以正确对待怯怕以及人 世间所有的万物、万事、万举是中国武家治气的关键所在。

  • 中国武学中的怯怕即临阵的胆怯和害怕,多由于作战者阴阳失调,阴盛阳遏, 阳虚阴盛所致。这是阳性不能主持正义、不能温照充斥内心、不能切实保护自己内 心脆弱的征象展现。其阳刚不能温照充斥内心,主要是指自己九卫的阳性攻击能力 欠佳、障碍、虚弱,自己不自信、没把握、心中没底所引起的胆战心惊。一般常出于不 喜爱运动,不喜欢武术,不喜欢打打闹闹,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之人。中国武家认为: “凡拒动者,卫阳被寒邪所遏,阳遏而阴盛,故卫阳不能充斥中丹田,中丹田不得充 斥而无法在机体内外发挥其温照之能,而显怯怕;或因超常伤害,胆气下破,造成心 力交瘁,而阳遏阴盛,卫阳不能充斥温熙心神而怯怕;或因素体阳虚,胆识不全而怯 怕;或因久病体弱阳气虚损,卫阳无力充斥温煦丹田,因而阳虚阴盛,胆虚内生;或 因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在你死我活的人类社会斗争中,在欺软怕硬的人性体 现中,无法面对不停的攻杀战守所致。故阳虚则胆怯,阳弱则害怕。”故中国武学家 认为:“化阴胜者则为怯,怯则正气去,去则软弱,软弱则无能,无能则百怕而一损俱 损,险也。化阴过者则为怕,怕则正气损,则软弱无能,而万事休,危也。”一般来讲, 这种人大多是好事不做,坏事做绝,赖事做尽,确为人间之祸害,必须管好、用好、治 好。这也正是黄帝全民修德、振兵、治气,毛泽东全民皆兵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根本所 在,为的就是管好、用好、治好所有的人而共同进步、发展、强盛。

  • 中国武学中的怯怕,多针对单一的怯。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实怯和虚怯。实 怯是指临阵攻守中属实的胆怯,往往与发狂并见,且常见于打斗初期,是正邪相争, 正不胜邪,邪气亢盛之征象。但有时在外来战事的发展过程中,正虚邪陷则成怯证, 若经实际训练,攻守实践,摸爬滚打,待胆气来复有能力承受外来刺激时,则可出现 正常面对,甚则出现有制的胆大妄为现象。此有制的胆大妄为出现,标志着胆量的 由小到大,是胆子向大之吉兆。虚怯是指临阵攻守中属虚的胆怯,有真虚怯和假虚 怯之分。真虚怯即真正的虚怯,是幼稚、无能、不行的本来性胆怯,是极为可悲的胆 怯害怕。假虚怯即假装的虚怯,是成熟、超能、定行的伪装性胆怯,是极为可喜的胆 怯害怕。实际上就是道家境界的胆怯,即高度不怯怕之上的怯怕,与我们常说的无 声胜有声,无为而治,难得糊涂,顺其自然等道家境界是一致的。所以中国武学中的 境界是中国道家的境界,所有理念中的无为,都是从无为到有为,再从有为到无为 的无为;所有理念中的糊涂,都是从糊涂到精明,再从精明到糊涂的糊涂;所有理念 中的自然,都是从自然到规则,再从规则到自然的自然;所有理念中的不知,都是从 不知到明知,再从明知到不知的不知;所有理念中的不认识,都是从不认识到高度 认识,再从高度认识到不认识的不认识。所以说属虚的胆怯是一种不胆怯的胆怯。 临阵所见一般仅有单纯的怕象,而不伴有失神、失志、发稳,意思是装模作样,不漏 神色,暗藏杀机,待时机成熟、形势得好、在我手中时随即开展有效攻击,是百利而 无害的。

  • .勇猛

  • 勇猛是指行为的勇敢和猛烈,是英勇、敢为、凶猛、强烈等行为的直接体现。主 要以英勇善战、敢作敢为、猛冲猛打,性如烈火为主体。中国武术家说:“英勇者乘风 破浪,勇敢者风口浪尖,敢为者主宰局面,勇猛者出尽风头,强烈者万事作尽,烈性 者独树一帜。,,并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三军对垒猛者先。”就其勇猛得形成中国武 家认为:“凡勇猛者,多因阳气十足,傲气冲冠,志气冲天,且得高人训教,贤士指点, 圣人点化所致。”

  • 一般临阵中的勇猛行为有阳衰阴盛、阳盛阴衰、阴阳格拒之分。中国武学家认 为:“阳衰阴盛者谋,阳盛阴衰者勇,阴阳格拒者猛。”并讲:“艺高者胆大,胆大者英 勇,英勇者多胜。艺平者胆壮,胆壮者勇敢,勇敢者多利。爱艺者胆实,胆实者猛烈, 猛烈者多得。无艺者胆怯,胆怯者怕打,怕打者多失o贬艺者胆破,胆破者怕斗,怕斗 者多损。”人世间的这五类人,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中国几千年的兴衰史告诉 我们:一个国家如果武者占上风则安定团结,如果武者占下风则国破家亡,文武者 各占一峰则国运昌盛。



  • 在中国武技攻守分析中武学家认为:“勇猛之攻,阳攻超强,阴守超盛,则为武 攻。阳攻强悍,阴守强盛,则为戎攻。阳攻强悍,阴守虚衰,则为兵攻。阳攻虚衰,阴 守内盛,则为谋攻。”并说:“化阳刚于阴,则为谋攻,化阴柔于阳,则为略攻。”还讲: “凡武之勇猛者,必从五谋(即淘谋、略谋、计谋、策谋、法谋)而出于事,其起于振兵, 展于韬略,发于兵书,集于战策,聚于武理,故阳强阴盛者多胜。凡五谋至战,若阳攻 衰弱,不能渗于阴谋,阳攻日损,阴谋不济,故战事终败。凡五谋至战,若阳攻强盛,不 能渗于阴谋,阳攻日大,阴谋不济,故战事终败。”并认为:“若内阳过盛,阳攻迫于体 内,未达九卫,勇猛内阻,必致勇猛突暴,而祸患无穷。若内阴过盛,阴守迫于体里,未 达九卫,谋略内阻,必致勇猛四伏,而灾难四起,故阴发阳泄乃人之首要之务。”

  • 总而言之,阴阳失调,是中国武术攻守的基本忌讳,是打斗双方阴守阳攻等各 种格理性矛盾和关系遭到破坏的概括,是打斗问题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中国武 家“阴阳平衡捍卫”这一最古老天职的行动指南。阴阳失调包括阴阳偏盛(阴盛和阳 盛)、阴阳偏衰(阴虚和阳虚)、阴阳互损(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阴阳格拒(阴盛格 阳和阳盛格阳)、阴阳亡失(亡阴和亡阳)等方面的战机变迁。而狂妄、怯怕、勇猛等 现象,正是阴阳失调之格理展现。阴阳失调的战机变化决定着临阵格征的狂抑虚 实,而对于阴阳失调战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无疑对于临阵的攻守辨证、出手探断、 招法克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浏览57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