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那鹤耸身一跳,两翅一扑,便跳过了天井那边,随着用长嘴 向青草里啄了一下。……青草里面,钻出一条六、七尺长的青蛇,伸 颈扬头的张开大口,向白鹤的喉颈咬去。白鹤不慌不忙的,亮起左 边的翅膀,对准青蛇七寸上一扑,长嘴就跟着翅膀啄下。……蛇将 头一低,从翅膀底下一绕到了白鹤背后,……在白鹤后腿上下 口。 鹤后腿连动也不动,只把亮在后面的左翅膀,挨着后腿掠 将下来,翅梢已在蛇头上扫了 一下, 蛇、鹤相斗了三个时辰,蛇 自低头去了。言永福独自出了好一会神,猛然跳起身来,仰天哈哈 大笑, 辞退学生 如失心病人一样,独自在房中走来走去, 有时手舞足蹈一会,有时跳跃一会,无昼无夜的,连饮食都得三番 五次的催他吃, 在家里闹了三五个月,忽改变了途径,每日天 光才亮,他就一人跑到后山树林中去了。……只见他张开两条手 膀,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学着白鹤的样式,就听得哗查一声响,如 刀截一般的断了。地下斗大一个石头,一遇他的脚尖,便蹴起飞到 一两丈高。是这么又过了几月,才回复以前原状,仍招集些小学生 在家教读。①看见一只盘篮大的苍鹰,盘旋空中,两眼好像在石缝里寻觅什 么。……石缝里面,藏着一条茶杯粗细的花斑蛇,只留出头尾在外, 身子全被崖石遮掩了,蛇头伸了两尺来高。鹰飞到那一方,蛇头便 对着那一方,鹰越盘越低,离蛇头约有五、六尺远近,忽然便将翅膀 右侧,刀也似的劈将下来。……鹰伸着翅膀劈下来的时候,只听着 “啪”的一声响,蛇尾已弹了过来,正打在鹰翅膀上面。鹰被打了这 一下,却不飞开,只一翻身,就在蛇尾上啄了一嘴。蛇头将要掉过 来,鹰亮开两翅,横摩过去,吓得那蛇连忙把头往石缝里一缩,…… 一连斗了八次,一次又一次的斗法,各不相同。……我(广慈)从永宁州出来,到罗浮山,受我师傅的剃度,渐渐领悟了静中旨趣,心胸 豁然开朗,就因苍鹰与花蛇相斗,悟出遍身解数来。他八次有八次 的斗法,我也就创出八样身法手法来,费了二十多年的心血,精益求 精,成了八个字诀,因名这种武艺为字门。①总之,人们从技击上学之于动物,塑成了新的武术拳种,形成了技击 训练的新方法,建构了武术的象形拳系统。

效动物之生命力而养生化

在认识到动物攻击能力,对身体的技击性动作进行动物化改造的同 时,人们也看到了动物的生命力,选择那些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动物的运 动方式和活动特点进行养生性文化生产。

在模仿动物行为、增强人的生命力的文化生产中,先是产生了各种 动物舞。《尚书•益稷》载有“……猿猴舞、雀鸟舞、熊舞、象舞”,《汉书• 艺文志》记有“沐猴舞”,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的“沐猴灌”、 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引书》都有模仿“猿呼、猿据、猿行”的动作。接着,人 们将动物舞与消肿舞②、导引等相结合,形成了我国仿生学养生。西汉董 仲舒在《春秋繁露》记载了仿猿之气象的养生行为,“猿似猴,大而黑,长 前臂,所以寿者好行其气也。”晋代丹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弓I《玉策记》说 明了人们模仿猿猴进行养生的原因,“痛猴寿八百岁变为猿,……千岁变 为老人。”在以增强生命力为主旨的养生化生产中,汉末医学家华佗根据 人们的仿生学养生实践,如《庄子》记载的“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 伸,为寿而已矣”等,选择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并通过模仿虎的 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 其原,民气郁阅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颜师古注《汉书•司马相如传》时 将陶唐氏作阴康氏解,这种具有消肿作用的舞,也被称之为阴康氏“消肿舞”. 锻炼身体,创造了新的养生方法。①后来,在战国末期邹衍所倡导的阴阳 五行学说广为流传后②,人们又从五禽戏解读出五行理论,或者说附以五 行理论。鹿属木,与人体肝系统相应;肝藏血主筋,主疏泄,司运动;并通 过舒展大方、轻捷灵活的鹿戏,增强肝胆的疏泄功能,增加肢体关节的灵 活性,增加筋脉的柔韧性。猿属火,与人体心系统相应;心主血脉,藏神, 主司神明变化,其志为喜;通过嬉戏顽皮、攀援枝藤、机灵敏捷、腾挪闪避 的猿戏,悦心神、畅心志、通血脉,增强心功能。熊属土,与人体脾系统相 应;脾主消化,运输水谷精微,为人后天之本,又主肌肉与四肢;通过晃动 身躯,摇摆四肢,寓沉静于舒缓的熊戏,增强脾的运化,营养肌肉,健壮体 魄。鹤属金,与人体肺系统相应;肺主一身之气,主司呼吸,宣发水谷之 精微至全身各部分,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通过起落展翅、伸颈回顾等动 作和吐纳的鹤戏,增强肺的呼吸功能。虎属水,与人体肾系统相应;肾藏 精主骨,为先天之本,作强之官,而司会巧之所出;通过行走扑跃的虎戏 内练骨骼、外练四肢,收强肾固本之效。

在仿效动物行为的养生实践中,除了仿效动物动作和运动姿态进行 养生而外,人们还发现了长寿动物,并通过仿生长寿动物的呼吸方法而 养生。例如,被古人列为四灵之首(龟、龙、凤、麒麟)的乌龟,在古人眼中 是忍饥耐饿的长寿动物。《史记•龟策传》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方 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 引。”陈仲弓《异闻记》曰,“张广定遭乱避地,有一女四岁,不能步,又不忍 弃之,乃县笼于古冢中,冀他日得收其骨。及三年,归取之,见其尚活。 问之,女答曰:'食尽即馁,见其傍有一物,引颈呼吸,效之,故能活/广定 入冢视之,乃一龟也。陈实之言,固不妄矣。”于是,人们仿效龟之引颈呼 吸而创养生之“龟息”方法(如引颈前伸,缓缓呼气至头部低于两膝;缓缓 吸气,上身徐徐抬起至端坐状),引申出“辟谷食气”之养生目标,也进一

①华佗所创五禽戏并没有流传后世,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对其进行 了描绘。可见,后世五禽戏都是对华佗创编五禽戏传说的再生产,这也是当代健身气功对 五禽戏进行现代创编的合法性基础。

②邹衍将金、木、水、火、土称作“五行”,并以此作为认识、分析世界的基本元素。

步开发了其他呼吸法(如胎息、喉息、毛孔呼吸等)。

在模仿动物的养生中,人们将养生实践分流为两条截然不同的养生 路径。在斯特劳斯看来,人对死的认识存有前瞻与回顾两种视角,面临 “如何阻止死亡?怎样返老还童(起死回生)?”两类问题,形成两种不同 的维护生命的实践类型:一是不要听、不要感觉、不要触动、不要看、不要 品味,二是要听、要感觉、要触动、要看、要品味。①中国人对生的两种态 度,在徐中舒看来,表现为西周时期(前1122—前771)祈求有限的长寿和 得享天年,以及春秋时期(前722—前481)的“难死”和“毋死”②,形成了 中国人“保持生、对抗死”③的两种追求(不死和成仙)④,建构了中国人两 种养生方式:动而养生、静而养生。

第一,动而养生。如《吕氏春秋》所载“昔阴康氏之始,民气郁阚而滞 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似华佗所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 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 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鹏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 老。我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弓I,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 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都是从运动能力的开发、身体机能的提高出 发,生产了养生的动养方式和动功系列。第二,静而养生,如老子《道德 经》所说因“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而采取 “塞其兑,闭其门”、“少私寡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无为而养,以 及龟息、静坐等对身体技能的深度开发与精神状态的深度护理,建构了 养生的静养方式和静功系列。其中,静而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的文化奇观,如李大钊从“静/动”两极对应“东/西”文明。

浏览31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