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所说的兵器分类,主要是针对冷兵器的。所谓冷兵器,是火器出 现之前所有古代兵器的总称。五兵:我国在公元前就已经普遍使用冷兵器。最初把兵器统称为“五兵”,如果把防护器具算在内,就统称为“五兵五盾”。“五兵”指五种武器,即戈、 殳、戟、酋矛(短矛)和夷矛(长矛)。也有人认为是戈、殳、戟、酋矛、 弓矢;而汉代郑玄则把矛、戟、钺(大斧)、楣(即盾)、弓合称为“五兵”。 其中的弓矢类,一般分为“六弓、四弩、八矢”。十八股兵器: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这是我国的传统说法,可以看作民间对冷兵器最为通行也最为普及的分类方式。 “十八般兵器”是怎么来的?指的又是哪“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之称是从“十八般武艺” 一词演化而来。 “十八般武艺”这个称谓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 1208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 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 因此“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内涵今天已无从查考。 “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在宋元时代颇为流行。如元代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就有“若论诸十八般武艺,弓弩枪牌、戈矛剑戟、鞭链镖锤”的记载;而《敬德不服老》中也说“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浙《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作了 记述: “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 十一鞭、十二铜、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可见,这里的“武艺”,就是指运用“武器”(我们可以把身体也看作 “武器”的一种)施展出来的“技艺”,而并非兵器本身。 “十八般武艺”是在何时演变为“十八般兵器”,也无从稽考了。而且究 竟是哪十八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流传下来的说法也很不一致。汇总起来,大概要有十多种不同的说法。但现在可以知道, “十八般兵中国告戈兵器:器”的说法在明代已经十分流行了,因为《水浒传》中已经这样写了。《水浒传》写到的十八种兵器分别是:矛、锤、弓、弩、铳(火器)、鞭、铜、 剑、链(多节棍)、挝、斧、钺、戈、戟、牌(盾)、棒、枪、叉。有的人则附会说“十八般兵器”都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 还有人附会说,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 筛选出18种类型的兵器,分别是:矛、链、刀、戈、槊、鞭、铜、佥、锤、 挝、戟、弓、钺、斧、牌、棍、枪、叉。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又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链、钺、棍、枪、叉;九短:斧、戈、牌、 箭、鞭、佥I]、铜、锤、挝。另有人说九长九短应当是: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锋、钩、槊、 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铜、锤、杵、椎。还有人认为是:弓、弩、枪、棍、刀、佥矛、盾、斧、钺、戟、殳、 鞭、铜、锤、叉、把、戈。这其中像殳、戈和钺,都是极其古老的兵器,或 者已经淘汰,或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演变。武术界对“十八般兵器”较为普遍的解说同评书中所讲的基本一致,分别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链、棍、槊、棒、鞭、铜、锤、 挝、拐子、流星。都是近战和单兵格斗使用的,像弓、弩等仅在战场上使用的兵器就不包括其中了。从以上各说看,十八般兵器大同小异,但形式和内容却十分丰富。仅仅综合以上各种不同的说法,去其重复以后,我们可以得到的兵器种类已经接近30 “般”。实际上,中国武术和野战中曾经使用过的冷兵器远不止18 “般”、30 “般”这么简单。而且每一 “般”下,都各有许多形制、功能不同的兵器,如“刀” 一门,数得上名字的就有九环刀、雁翎刀、春秋刀、三尖 两刃刀、斩马刀、砍山刀、大刀等,名目繁多。此外,有些兵器原本并不是在实际作战当中广泛使用的,有的甚至原来 就是农具,如“耙”是农家用来锄地、挑草的器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以“九齿钉耙”为武器,非常有名,正因他在高老庄当女婿时,是庄稼汉的 身份),中国历代的战争,很多都和农民有关,因此兵器往往从农具中脱胎换 骨而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中国古代冷兵器的总数恐不下数百种。因此,我们不妨将“十八”看成是一个约略的数字,不必执着在数目上 计较。这样,我们可以把“十八般兵器”看做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总称。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可以是多角度、多结果的。这取决于我们采用什么分 类标准。在本书的前一节,我们首先区分了冷兵器和火器,这实际上是以兵器的性能(或者也可以说是以兵器所采用的能源)作为分类标准所划分出来 的类别。据此,我们这本书在大的结构上分为两章:第一章介绍冷兵器,第二章介绍古代曾经出现的各种火器。冷兵器的分类方式:由于冷兵器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自然更是多种多样。按照使用人数,可以分为单兵作战兵器和多人操纵的野战、城池攻防兵器。前者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本书第一章的前五节介绍的都是单兵作战兵器,最后一节介绍野战和城池攻防兵器。按照使用方法,单兵兵器还有明、暗的区别,后者就是传统小说、评书和武侠小说中所谓的“暗器”。而从构造上分,兵器还有“软, “硬”之别。所谓“软兵器”包括绳套,以及用绳索系住尾端抛出使用的各种兵器,如流星锤等;还包括用环连接的多节兵器,加双节棍、九节鞭等。由于软兵器和暗器有许多相通之处, 所以我们把这两种兵器合为一节加以介绍另外,还要介绍一些较为罕见的 所谓“奇门兵器”。这些兵器往往只在武术界使用,并不用于战争。而常见的单兵兵器,依据其用途,又有攻击性兵器和防护性兵器的区别。中国由式兵器:对于攻击性兵器而言,依据其构造和使用方法,还可以分为长兵器、短兵器和远射兵器三类。长短兵器的区别,一般是看是否超过成年男子的眉。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身高并不一样,因此这一标准较为模糊。我们把短兵器、长兵 器、远射兵器和防护装具分别设立为一节。当然,兵器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比如按照实际杀伤作用部位的形状来分,可以分为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刃的;按照杀伤方式可以分为击打的、刺杀的、劈砍的、钩扯的; 按材质可分为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按照是否配套可以分为单兵器和双兵器;按照适用环境还可以分为步战兵器、车战兵器、骑战兵器、水战兵器,等等。我们会在下面分组介绍时,交错采用这些更加细微 的分类方式。冷容器: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跨越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长达数十万年。我国古 代兵器的发展可分为石兵器、青铜兵器、铁兵 器及古代火器四个历史阶段。从大的范围划分,前三个阶段属于冷兵器阶段,此后进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阶段,直到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近代火器的传入,我国才逐渐结束了使用冷兵器的历史。所谓短兵器,一般是指长度不超过正常身高成年男子的眉际,分量较轻, 使用时常单手握持(也可能双手各持一件成对使用)的兵器。最常见的短兵器是刀和剑。刀:刀是用于劈砍的单面侧刃格斗兵器,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薄刃厚脊。刀柄有短柄和长柄之分。中国刀的起源很早。石器时代的石刀和青铜时代早期的青铜小刀,可以 看做是刀的雏形。商朝的青铜刀,是现知最早的可作为兵器使用的刀,但发 现的数量较少,长度也很短。西周时期也有一些可装长柄的异形青铜刀,但发现数量更少,虽然可供作战使用,但看起来都不像是当时能够批量装备部 队的主要格斗兵器。也许正因短刀重量较沉,灵活性较差。因此到了西周时期,中原也开始接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以剑为主。以至于从东周到西汉初,刀一度被废弃了。刀的真正大量生产与使用,已经是时隔八九百年的西汉了。这一点与钢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削刀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因为钢铁提供了兵器更为坚韧的骨骼,同时又 大大减轻了刀身的重量。因此自汉朝以来,钢铁制造的刀,一直是古代军队装备的主要格斗兵器之一。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新型的钢铁制造的刀。这种刀造型粗犷简朴,刀身 长达1米,直体,身窄,薄刃,厚脊,厚实的刀背能够承受住猛烈挥砍的应力。刀身下装有短柄,柄首加有扁圆状的环,故称为“环首刀”。在河北省满 城县西汉刘胜墓中出土的环首刀,套有糅漆木鞘,环首用金片包缠,颇为华美。环首刀在西汉时期发展较快,生产的数量很大。例如在河南省洛阳市西郊的一批西汉墓中,就有23座墓中出土了环首刀,长度为85 ~ 114厘米。百炼钢和灌钢技术用于造刀后,适于劈砍的短柄钢刀成为步兵和骑兵的主要格斗兵器。在山东省苍山县发现过东汉永初六年(112年)造的“卅谏”钢刀, 全长111.5厘米,刃部经过淬火,质量优良。

浏览2,61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