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中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说法,一口气是一种内 在东西的表现,其中也包含精神,既要饱满又要贯注。
所谓饱满就是从一上场、一起势开始,就精神抖擞,毫无倦怠, 兢兢业业地练好一招一式,自始至终快而不躁,慢而不松,诚如蔡龙 云先生所讲的:“心力要坚强”,“要把自己摆进一个战斗的场合”,有 一股坚韧不拔的斗志,有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样,不但有外在 的激烈刚勇的动作,也有内在的奔涌激荡的气血,才能达到“内外合 一”。如果练武术时心灰意懒,充满倦意,断然是不能称作是练武术 的。当然也不可龊牙咧嘴,横眉怒目,要“怒”在其内。
一所谓贯注,则是指精神贯注于动作的一招一式变化之中,通 过眼睛的传神会意表现出来。眼神的表现有各种眼法,而最基本的 是“随眼”和“定眼”,要“眼随手动”,随着动作的一攻一防,一架 一挡,一个上步进击,一个退步恪守,眼睛都在贯注中紧密配合, 左右顾盼,传神会意;要“目随势注”,当动作戛然而止的时候,眼 睛全神贯注、神采奕奕,透出一股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样,通 过传神会意来体现人的精神面貌,才会使动作之间有机地联系起 来,做到形断气不断,势停意不停。外形的运动暂停时,内心的精 气神仍在活动,令人感到静中生动,虽静犹动。这种内外合一,神 形兼备的演练,时常令人达到忘我的境地,感到练武者简直是一气 呵成,使你目不转睛地看到底。等到他练完时,你却又有回味隽永 的感觉。 ,
当然精神与气不无关系,武术常称作精气神。如果不善于运用 丹田之气,使气血上涌,造成气促力衰,则既不可能气脉贯通,也不 可能气势雄壮,精神势必大减。武术中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正是这个道理,在激烈运动中善于运用呼吸,调节气 息,使气盈而劲刚,才会表现旺盛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
以上五个方面虽说还不够全面,然而若能做到,应算是有较好 的功夫和意识了。习武者们练习后,不妨用这五个方面去衡量一 下,那些做到了?哪些还没做到?你在观赏别人和优秀运动员表演 时,也可以用这五个方面去衡量一下,从中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 你的演练水平和鉴赏水平便会不断长进,日益提高。
武艺探索书简
在任何时候别忘了突出你的风格,扬己之长。你的风格是功架 准确、动作干净利落,一静无处不静;在迅疾如风的动作中要停则刹 那间戛然止住,纹丝不动,身体各部分也很到位,也就是俗话说的 “脆劲”。这脆劲使你的整套动作节奏明快,神韵陶然。但是,你仍 有不少动作不知是因为求快还是怎的,路线显得不清,方法不明,俗 话说要“势正招圆”,只做到势正而未做到招圆,看起来还不能令人 十分满意。
你具有武术家的那种战斗意识和气度,但动作的舒张度却显得 不够。套路和实用技术毕竟有所区别,起码应在有些动作上再展开 一些吧,拳法中的撑、拔、张、展、勾、扣、翘、绷,无论对拳术还是 器械都是有所讲究的。
你的刀术功底好,应当练出特色来,在刀法准确、节奏变化上 能否再用些心思?你是否常把你的套路当作一种格斗艺术在脑子里 反复琢磨?鹰爪拳要多琢磨攻防用意、缓与急的节奏突变,有时动 作要挂串,挂串中间应穿插柔和慢的动作。切忌只注重追求形似苍 鹰,重要的在于把鹰爪拳的技击展现出来。你的较扎实的基本功和顽强斗志,使你的动作看上去舒展大方 而又有锐气,尽管你个子高人一头,速度倒也不觉慢,有一种豪迈 的气度。然而,在有些套路里,你由于身长而动作路线长,恐怕因 此而影响动作速度,思想上拼命地求快,反而失掉了合理的节奏和 内在的韵律。根据你的身体的特点,同人家拼速度是要失败的,既 要豪迈,还要潇洒。如同写行书、草书,仅仅能写得快,未必写得 美,总要讲究章法和韵律。这样,就须把动作的方法、攻防含义研 究透,把内在节奏的依据找到,在此基础上该加快的则加快,才会 圆润、生动。动作舒展,则柔得得体,而且又美,一种含有战斗意 识和风采的美。
你的剑术里,剑法要一招招地想过来,必要时先做慢动作,力 点在哪里,部位到了没有?劈挂拳练得还是流畅的,但那种冷急长 抽、似长枪大戟般的恢弘气势还显不足;有些较特殊的劲力表现方法,如辘辘劲、翻扯劲,如何运使腰胯,似还体会不够。
风格的形成要靠自己去琢磨,要结合自己的特长。转换身体灵 活、动作速度快,快速多变的自选套路还是适合你的。动作质量完 成得也是不错的,但尚缺少“寸劲”和锐气。动作速度变化再快,在 最后的定势上处理不好,似一首开始优美动听,结束却索然无味的 歌,令人扫兴。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动静感和战斗意识。一停下来, 令人感到这个巾帼英雄一身是胆、英气勃勃。
此外,想过没有,你的每一个动作变化是表现形体美,还是表 现武勇的战斗美。前者是翩翩的,后者却是铿锵的,当然两者也并 不完全矛盾,武术也要有刚有柔,却均要以技击为原则,表现攻防形 象中的美(对套路这一形式而言)o有些动作还缺少理解,有的动作 显得毛糙了点。你的潜力很大,但须主观努力,平时除了苦练以外, 还应多动脑子琢磨。
评说醉剑,醉剑迷人。
迷在形象生动,千变万幻;迷在高手云集,姿采纷呈;还迷在 它的技术宽,容度大,任剑坛风流们自由地驰骋,风格迥异,若春 兰秋菊。
较有典型性的似有三种风格。
赵长军的醉剑可属一种类型。它的特色是整体感强,毫无懈 怠。从一开始的几个摔跌便急剧地引向高潮,接下去在踉跄飞旋中 剪点穿挂,闪展游击,跌扑翻滚,难险环生。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淋 漓酣畅,气势贯通,犹如痛饮佳酿的醉客,将浑身解数纵情施展。赵 长军以他娴熟的技艺和优厚的素养而独绝于步,观后确有美不胜 收、一睹为快之感。
李志洲的醉剑,当属又一类型的剑。他更着重于运动技巧的艺 术处理,动作飘逸而敏捷,飞起似轻云一缕,下地如落叶一片,在急 缓自如的交替中变换节奏,追求一种韵律的美,恰同一醉仙于烟云 薄雾之中,若即若离,妙不可言。
徐向东的醉剑则另具一格。造型生动,间以乱中有序的剑法, 动静分明,洒脱不羁。尤其是“扣腿举觞”、“仰身贪杯”、“席前抢酒” 等造型,功力深厚,栩栩如生,似乎塑造了各种酒仙的不同形象,令 人一览无余。
另外,翟贵奇、李殿方、王建军、曹凯等也都有绝处,或大缸豪 饮,或倾杯独酌,不凡身手。有人说,究竟哪一种最符合醉剑的风 格?或者,是否三种风格融于一体会更好些?要探索这个问题,不 妨琢磨一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名手集中在醉剑项目上。一则表演性 强,二则技术个性强,刚柔运使任其发挥,这些都更适宜于沙场老 将。尤为重要的是它要求更高的协调,剑法、身法与步法的绝妙配 合,应当说练入达化之境的运动员才会胜任,游刃自如。他们根据 各自的体能、情趣、气质来处理一招一式,乃至整套。因此,与其评 判哪一种风格好,莫如分析谁的功力纯透,造诣精深。真要千篇一 律,反而乏味。犹如京戏里的唱腔,同一出戏,言、马、谭、麒等派 的唱法不同,各有妙道。同样,完全统一了格调反而会限制了运动 员的创造。拿传统醉拳来说,也有“醉八仙”、“醉酒拳”、“鲁智深醉 打蒋门神”、“燕青醉跌”等多种,技术风格也不尽相同。
从这一点来看,有人提议醉剑、猴棍等一些传统器械,不进 行竞技比赛,采用表演评奖的办法,恐怕会更利于推陈出新,百 花齐放。
当然,醉剑也有需要统一的东西,恐怕应突出一个“武”字,即 讲求剑法。这里借用古人唐顺之的一句诗:“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 通身皆是手。”醉剑也当是醉形与剑法浑然一体,似醉非醉,暗藏杀 机,在踉跄步履和跌扑翻滚中,如何表现丰富多变的剑法,乃是重要 的宗旨。只重醉形和技巧,势必与舞台上的醉剑混同;只注重剑法 而忽略醉形,至多是地躺剑,名不副实。当前来说,主要的问题在于 对剑法的精深琢磨有所忽略。
愿剑术名将高手,不断加强和丰富醉剑方法,使醉剑更加赏心 悦目。
浏览5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