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道理:武当三丰太极拳是典型的以道家道教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内家拳,它的拳德人理、拳艺道理和练拳原理都与道家道教有密切 而直接的关系。 拳德人理,即“武德仁义” 指练拳之人的做人道理,要求像太 极一样圆活处事,立身中正,得意不骄,失败不馁,以一种平静平 衡的心态对待世事。既不仗拳艺欺人,又有扶危救难之心态和义举,讲究“非危困而不发”,发则“后发先至”、虚实相间取之,武德 加拳艺而达“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拳艺道理,太极拳成万有之高哲,用一无之大法。修身养性、 健体自卫、娱乐观赏,此乃拳艺之趣旨,太极拳犹然而著,无最佳拳种,有良师益友,艺无止境,拳打防身,拳由心发,心即是道,拳 即是道。练拳原理。太极拳法天地之大道,体三才之至理,重在炼精化 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种原理已由历代武术家、太极大师和 修炼人士所证明,其理论已在陈拎《无极图》模式中叙说尽矣。三层功夫:近代有代表性的权威人士把太极拳分为几层功夫境界。郝为 真、孙禄堂等前辈大师把太极拳练拳功夫分为在水中踏地行拳, 在水中浮起行拳,以及在水上行走行拳的三层意境功夫。当代陈 小旺先生,又把它分成五层: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表好手,阴阳不偏称妙手。三类劲力:太极拳不讲拙力,而讲内劲。内劲乃神气合一身体之整劲,灵 捷无形,手到劲发,意气敛聚,凝神而精劲所至。有明劲、暗劲、化劲之分。明劲,太极拳之明劲。以规矩、身位松沉而轻灵神气一体,非 僵、非懈、非呆、非乖戾身体动转合顺自然,手足起落整齐协调, 神意动作不可散乱,有刚有柔而非拙非力,属吐纳练习层的易骨 和炼精化气功夫。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虚空灵通,又随机应变。后 有太极拳师分出拿劲、发劲、抖劲、合劲、提劲、肘劲、截劲、长劲、 靠劲、钻劲,均属此类劲。暗劲,乃太极拳术中的柔劲。一般是先练明劲,后练暗劲,即 在“懂劲”之后练用暗劲。柔劲非轻灵劲,轻无力,柔有力。暗劲乃 神形合住,如沾粘劲、引劲、采劲、挤劲、捌劲;裹劲、拧劲、缠丝劲 等等均属此列。武当三丰太极拳中常有两手暗中用意力拉回。使 内中有伸缩之力。两手前后用力,如左手向前推劲,右手往后拉, 犹如拉弹弓,是慢慢用意拉开。在套路中“落步按”是明劲,而“如 封似闭”是典型的暗劲。明劲之刚形于外,暗劲之刚藏在内,外柔内刚。练暗劲,是意识锻炼的一种方式,要自然呼吸,不努力努气,看如拳劲所言“运劲如抽丝”。成功的暗劲使用,在推手中可达“人不 知我,我独知人”,胜人于意料之外。会化劲化劲是矮神还虚,即由暗劲到“神明”之化境,也是刚柔相济、虚无神明的高级阶段。当把暗劲炼到至柔、至刚、至顺之时, 极至则反,阴阳混合,能刚能柔,体用一之。时下化劲有两类,即形 体之化劲与神明虚灵之化劲。形体化劲是以沉降转换为主,即松 腰坐胯,,下沉挪胯转腰,把来力引化到身外,保持自身平衡,而让 对方失去平衡。这类“引进落空”的化劲缺少“合即出”的功夫,是 形体化劲。而神明的化劲是从眼神到动作,一粘上就控制对方,神摄对方,使之欲罢不能,欲发受制,而我随心所欲,任我所发。所以 太极拳之化劲有形化、势化、技化和气化、神化之别。三级练法:太极拳“十三势歌诀”中有: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武当三丰太极拳讲究言传身教、师授亲辅,同时必须循序渐 进、持之以恒,掌握架式、标准,明白原理、用法,勤学苦练,有心练功,无意成功。道门师父,通常把太极拳练习?为三个阶段。有意松柔化僵、练气吐纳初级阶段 道门先师经过长期修炼体验到,人体入静和放松,使全身随 时处于处处松开,节节松开的人体自然状态,这样在人脑意念指 挥下,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个脏器都能顺从意念之需要, 开始协调有序、灵活柔顺的理想活动。只有放松才能柔和,只有柔 和才能意气通达,运用动作才能有效而产生功夫,须得呼吸吐纳 配合,即练气运用才能长功进阶,达到“神与气合”“气与意合”的 境界。无心积柔成刚,养气采补中级阶段长时期练气柔化之训练,使松柔之功有沉重和弹性之感,在 如此松柔之中产生坚忍的内力,这种坚刚内劲源于丹田,主宰于腹,形于身体各部,此阶段需养气守神,补足后天能量。因为功夫 体现出强大能量的根本原因,是有内在蓄积的高能量,而高能量 的来源是内养精气神。通过松柔和练气,产生的功力要保持和加 深,必须养补。在方式上,练养结合,易骨易筋的运作,达“绵里藏 针”和“绵泥成铁石”之功夫。除行功盘架中神气合一,神意统一指 挥动作和气血运行外,行走坐卧培养中气而后元气充足,善涵养 而后性气不动,性气不动而神清,此时神与脉合,神清而后操纵进 退得其宜。在现代生埋学中,可以说这是练习神与脉合的阶段。随意刚柔相济,神气混元高级阶段松柔是手段,不是目的,能刚能柔才是目的,这才是太极拳的 本来面目。 “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刚柔相济, 无端可寻”。到了这一阶段,刚柔相生相济,阴阳相合,变化无穷, 随意拳动,自成法度,不依规矩而合规矩,同时神清气爽,混元一 体,内气充盈精力充沛,神到意到气到力到,柔过刚落,随心所欲, 出神入化,此阶段要在生理上内练到舍气从脉,由心意控制神力, 乃高境界也。

武当三丰太极拳内容详解:第一节行功配套功法:说明:武当三丰太极拳配套行功功法是承张三丰祖师在道门 秘传的功法。它与“武当三丰太极拳”“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共同 组成太极修炼体系。此功法是指在练太极拳架之前或之后,行此 套处于相对静止的坐、站、卧(或定意定向之走)功法。它包括太极 行功行气歌(行气歌诀),太极行功早、午、晚行功法,打坐练功中 行运之心功、身功面功、耳功、目功、舌功、齿功、鼻功、走功和卧 功。各种行功法均有侧重而不失整体之严密,动静兼修,刚柔并济。虽然它不像拳架那样有活动全身四肢及整体的大量运动,存 想体内运行内气和架式之功用招法,但它是与之相配合的“文练” 之法,即在坐、站、走、卧时用心意指挥身体存想太极行功法诀而 随时进入练功状态。此功法与内丹周天之术密不可分,亦是内丹 术中命功之基础和阶梯。根据自身状态(行、走、坐、卧)而有针对 性或选择性地综合习用,运用气血打通周身经脉,培植真元,进入 丹道,都具有不可思议的长功、养生优势和对拳架辅助之功能,实 乃明进太极之至道之妙法。太极行功说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尤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舌抵上颗,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两手拇指侧擦热鼻翼,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既得此行功诀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 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太极拳法, 不知行功之奥妙,弃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 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 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 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 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太极行功歌:开始准备 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阴阳位既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呵、嘘、呼、哂、吹,加嘻成六数。 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 治肺宜用哂,哂时手双托。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 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嗫。仰卧时时嘻,三焦热退郁。 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大道在正心,诚意长自乐。 即此是长生,胸有不老药。注意事项:春嘘明目木滋肝秋哂定知金肺润三焦嘻却除烦热

浏览7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