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功体系是以人体经脉、穴位、三节四梢等结构为依 据,结合外形技击要求而合力产生特殊功能。上肢主要有臂上之手劳宫、肘曲池、臂肩井,下肢则有臀胯之环跳、膝之阳陵泉、脚之涌泉,还有人体正中之前三关(祖窍、膻中、丹田)和后三关(尾闾、 夹脊、玉枕)以及正中主线点会阴、百会,都是太极拳内功中重点意想的穴位,而且要根据架式动作意识某窍,协调身形,打通气血脉络,稳固重心和根底,便能发出能量,达到人难侵之功效。武当三丰太极拳也讲究六合(内外三合),外三合即肩与胯 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 合,更注重内在实质的进步,不注意外形的相似。外三合可构成手足圈、肘膝圈、肩胯圈三道防线,让对方难于攻进,而内三合是意 念走穴道而产生合力。以意气打通身内经脉穴道,当意识到或身体上听劲到某一部位时,马上产生条件反射而出现气能量的活 动,就能发出粘上即发和打人不露形的现象(这当然是内功高深者为之)。如此才算肢体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包括经脉、穴道和 表皮神经组织之间已建立了极敏感、极巩固和极协调的关系,出现意到气就到,气到劲也到的效力。具体地讲,武当三丰太极拳外三合的实质,是四肢根、中、梢 三大关节的穴道左右交叉相合。例如肩胯之合,是上肢根肩井穴 与下肢根环跳穴左右交叉相合。肘膝之合和手脚之合同理。既可 以上肢穴道与异侧下肢穴道合,也可以下肢穴道反过来与异侧上肢穴道合,即既可以同边合,也可异边合。而外三合不在外形却在 心意,全凭心意用功夫。像肩与胯合,当意识到右肩臂上肩井穴和 左胯处的环跳穴就可以把两个穴道的气打通了,这便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穴道一通,就会产生合力,人体整体力, 如果还想由丹田经带脉走上肩井后向外发出靠崩之劲,则产生由内而发的非一般之合力。它是威力巨大的带有弹性,有爆发力和 伤害力的一种劲,即常说的内劲或太极劲。太极拳中八法五步都有其窍穴,须明白窍穴与手诀及内在关 系,在盘架子和推手的练习中,细心用意体会。内外三合能产生的 合力,是内家拳的奥秘和诀窍,而武当三丰太极拳内劲内功的运 用,既包含了这些基生诀窍,又具有三田合一的修炼原理和“拳道 合一”的高级境界,个中还有许多细节,恕不赘述。符合太极规律的操练运动:武当三丰太极拳包含“太极”深邃的理论。混沌无极、始分阴阳便为太极。太极阴阳包含虚实、刚柔、进退、开合、强弱、动静、快 慢、呼吸、吐纳等诸多拳意、拳技、拳理、拳法方面之内容,但总的 规律无不遵循阴阳互根互变的原理。武当三丰太极拳作为太极拳 的一个种类,与其他各派太极有着极其相似的共性,而突出的特点则在整体运动、练养方式和蓄发力训练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以下略作说明。 整体一致,以腰意带动为要我们首先肯定太极本身是一个统一体,人体太极也是如此, 中间两个阴阳点好像人体两腰肾,它们随太极圆整体同动,但在 中间起着主要内动动力的关键作用武当三羊太极拳在拳架运动上,正是体现了这一特色,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牵一发而动全 身”。每一个动作,无论大小、开阔还是紧凑,都必须是丹田腰间带 动,由腰至胸、至背、至肩、至臂、至手。而下肢则沉档,经坐胯、过 膝而达脚趾,体现“周身一家”。即使是推手、散打,也按拳经“引进落空合即出”之法则,一者将周身之劲合到一点上,二者与对方交 才里劲之点亦合在一处,只是我顺人背。因此有强调内不动、外不发、 腰不动、手不发的师训。金炼养吐纳,以神气合一为准因为武当三丰太极拳是修道之土为修炼得“道”而练内丹的 配合动功,所以在炼养的吐纳呼吸方式上也较其他拳术独特。内 丹之呼吸要求深、长、慢、匀,以至无息之胎息,太极拳也是如此要 求,虽不求达胎息之境,但要神气合一。凝神聚气是首要的。对炼养神气之要,武当三丰太极拳分层次和目的而定:于自卫防身、健体之武术拳功而言,是重练气养神而练神,以达拳者之 功能;于修炼内丹大道而言,则重养气、养神以至炼神,以达道者 之态。在拳功上练气练神,实际上是在人脑和心理意识的控制下, 有意识地结合内外呼吸与动作协调,以达到练拳功的效果。 “气宜 鼓荡”是太极拳呼吸特征。内呼吸是指腹式呼吸或丹田呼吸,实际 上是丹田的鼓荡。外呼吸是口鼻的出入之气。在内外呼吸协调上 由意识控制连同动作一起运作,由气贴脊弯到敛入脊骨的内呼 吸,再通达四肢,气贯四指,而产生力发脊背:这种鼓荡和吐纳,就 是拳功上有意之练气。蓄而不发,以修成内丹为高武当三丰太极拳因坚持道家道教哲学:以道为体,柔弱为用, 故在形式上多表现为行云流水的积柔隐刚、外柔内刚、含而不露、 蓄而不发。本来太极拳应有刚柔相济,但为了体现太极独特之”以 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柔化似水的功用,即使有“引进落空”后的 再击出的发放之法,也多是借力而用、合力而发,忌直力、拙力、僵 化、呆板。所以一套武当三丰太极拳拳架一百零八势套路没有一 个明显发力的动作,如果拆拳或单操则每个式子都可以发力露劲,而且个别还有很大爆发力。至于明暗劲之分,那是意念力,另当别论。

太极拳作为丹道之动功,后期中高级境界要求不伤丹露气爆 力,如果注重发力爆劲,会影响和延缓内丹的形成,乃至破坏内丹 的修炼,内丹筑基以后要很长时间的温养沐浴。而有些拳功家急 功近利,想把太极拳混元劲发挥到很高层次或极点,往往没有修 成内丹,就凭感觉去抖发混元劲,那将弄巧成拙、报苗助长,所以 三丰太极拳主张蓄而不发,以修成内丹为高。第三节武当三丰太极拳简介:我随前辈们学习的太极拳,是先师们所教道教修炼功夫的一 部分,如郭师从武引到神农架,再到九宫山,一直把《抱朴子》《张 三丰全集》和手抄太极拳术武术笔记本带在身边,手抄本内容经 考证是《道藏精华》中《张三丰炼丹秘诀》的部分内容。在九宫山寒 冷的夜晚,除讲解一些道教常识外,多数就是讲抱朴子和张三丰 的修炼。早晚在殿前平台上演练太极拳,其余时间除正常宗教活 动和接待游人、香客外,他老人家总是指点弟子们练功,我经常就 一些疑难问题请教他。经过三年的九宫山瑞庆宫学习,我基本掌 握了武当三丰太极拳的内容和张三丰太极道修炼内功的理论知识。后来我在云游参学中,先后接触和拜访了一些隐土明师,并和 师兄弟切磋交流,近几年又接触各派太极拳的传人并探讨学习太极拳,为实现老师遗愿,现将武当三丰太极拳整理出来。武当三丰太极拳中有三样架式、三种道理、三步功夫、三类劲 力、三级练法。三样架式:武当三丰太极拳俗称八门(搠捋挤按采搦肘靠)、五步(进退顾 盼定)、十三势,既有一百零八个定型动作,也有高架、中架和低架 三种样式的拳架。高架也称小架。主要特点是两脚最宽距不过两尺,比肩略宽,两膝一直是微屈行拳,保持一种曲度平衡,而不随意上下,三尖相 月合,而两手开合不超过脚尖;在一前一后的两手式中,两手有一前臂长度间距。开始紧凑后的高架(小架)主要是内气意行和气沉丹田的内功训练,也适合越慢越好的高级练意阶段,同时适合老弱 病人的保养疗疾康复之用。中架,普遍常用的架式。舒展大方,美观实用,既可快用,也可慢练,既蓄而不露,又可发力爆抖,有上下起伏之势,尚行云流水之情,达自然合体之态。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强,身、手、脚协调一 致,意、气、劲眼神指挥,六合七星八卦步合度合理,形意并重,松沉双兼,是体用全备的必学架式(其高架和低架均由此而变化)。 主重之腿,屈膝不得超过脚尖。本书将以此架为范本加以介绍。低架,是增长技击功夫的一种高强度训练架。速度相对比中、 高架快,在意、气、力等基本要求上与其他两种架式相同,惟屈腿、 坐身、下势、发力有明显不同处。其步伐开阔,手臂舒展,头直身 正,步型以低马弓仆居多,腾挪跳跃相间,其中甚至有快架快发之 为,但尚秘不尚扬,故不常见(现有同门师兄弟略变形后为太极快 拳是也)。

浏览7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