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

功夫包括手、脚、膝、肘、肩、头、腿的技术,三十六摔法,七十二擒拿,以及十八般武器。剑术是功夫中最难的,它需要十年以上的刻苦训练方能 掌握。剑与心必须合一,并且像身体四肢一样运用。

图片1

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

图片7图片8

图片10图片11

U^t^C 3 X4«O^X4L^

8, ^^StC, -4*-cc-*.

uZi^w, -^t^l^c, <7L^

-z*^ ^LcAMv4^L

^rc^tr, /Lzrt^)

^件认* G
^*v  ,J^

aZ 4

/Az. 5~G—q 江.JAUru2Zj ttrJ3C

<^tc- A^vJ -<*< 44.J uLo

£mhcIt- *Q ^x,

功夫大师简介 顾汝章大师

图片12

顾先生是江苏阜宁人,以枪法及少林铁砂掌功闻名于世。据说他曾在 广州轻轻一掌震死洋人的一匹烈马,当人们检查那匹马的尸体时,找不到 任何外伤,然而内脏却完全被震裂了。顾先生还能一掌击碎十二块砖。他 同时擅长软功(内功)与硬功(外功)o上述例子就是内功中的一种,运 用的是内力(阴)。顾先生的师傅姓严,据说可以用同样的功夫击碎一百 张薄纸。

译注:顾汝章先生八岁即拜山东“严大枪”严蕴齐学艺,尽得真传。 1924年在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的全国国术比赛中夺得“最优奖”。上世纪 二十年代末期,与万籁声、万籁鸣、李先五、傅振嵩四位著名北派拳师“五 虎下江南”,受聘为两广国术馆教官。1929年创立广州国术社,开创少林 武术南国传播先河。顾汝章先生拳械皆精,传艺不图多而贵精,极重少林
武术基本功训练。其所传少林武术,不但适于表演,亦重实打功夫,顾大 师平时掌软如绵,不异常人,发掌则顽石立碎,沉雄而控制有度,令人不 可思议。以少林铁砂掌绝技,享有“铁砂掌顾汝章”的美名。

孙球量九师

(太极、八卦、形意拳大师)图片13

孙禄堂先生从孩提时代起便开始习 武,一生勤练不辍,直至九十三岁去世。 门下传人、弟子达数百万之众,其功夫闻 名全国。

译注:孙禄堂(1860— 193 3 )名福全, 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 都县东任喳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 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 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万能手之称。

1918年,孙禄堂先生将其平生所学太极、八卦、形意拳三家合冶一炉, 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1928年3月, 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 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先生晚年,正值列强环伺,国力衰微,民 族危亡之际,在外侮面前,孙大义凛然,在他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 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致命大武士板 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武道高手的联合挑战,为中国功 夫重振威名。孙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著有《太极拳学》《形意 拳学》《八卦掌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论拳术内外家之别》等重要 专著和文章流传于世。

1933年孙禄堂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三岁,故李小龙在本书中所写

九十三岁年龄有误。

金佳福大师(少林拳宗师)图片14

金先生是另一位终生研习武术的大师。许多 有名的武师都曾跟随金先生学艺。他动作迅捷、 内力超群,以穿心脚而著名。直到八十岁高龄, 他仍能击败当地的武术师傅。

译注:金佳福先生,原江苏南京国术馆少林 拳教官,所传为甘凤池少林拳法,著有《少林拳 图解》一书。本书中李小龙选用金佳福先生图照, 即为《少林拳图解》中金佳福先生演示少林拳第 四势“黄莺落架”。

罗光玉大师(螳螂拳大师)

罗先生出生于山东,是一位武术巨人。他 擅长多种武艺,包括剑术、枪术、棍术等。他 曾在著名的精武馆担任螳螂拳总教练。

译注:罗光玉先生,山东蓬莱人,所传为 螳螂拳鼻祖王郎创立之北派七星螳哪拳。1919 年,罗光玉受聘于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总教练, 后于广州、佛山、港澳等地精武会任教,门徒 遍及海内外,影响非凡。

吴鉴泉大师(吴式太极拳宗师)

吴先生曾经教授数以千计的弟子。他在世时,无人敢于向他发起挑战。 他的儿子吴公仪继他之后成为该派掌门人。图片15

图片16

译注:吴鉴泉(1870—1942),又名爱绅,满族,河北大兴人。吴鉴 泉自幼跟父亲——太极拳高手全佑学习小架太极拳,并改汉姓为吴。1912 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 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化,形成吴式太极拳 流派。1927年,吴鉴泉由北京迁居上海,1928年他被上海精武会和国术馆 聘为教授。1933起,他创设鉴泉太极拳社,教授了 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 此吴式太极拳广为传播,门人遍布海内外。鉴泉太极拳社自创设以来已有 几十年的历史,它的分社目前已发展到香港,以及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 美国等地区和国家。

图片17

霍元甲大师

(精武会创始人)

霍先生是他那个 时代最出色的武术家。 他的功夫一如传说中的 那样精湛。他是过去 四千多年来第一位开办 武术馆并在其中传授各 派功夫的开拓者。精武 馆至今依然遍布全国。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爱国 者,随时准备保家卫 国。许多日本武师都曾向他挑战,而他本人曾远赴西伯利亚,在那里一掌 击败俄罗斯摔跤手。他被外国人称为“黄面虎”。

译注: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祖籍 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 青区精武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霍先生武艺出众,继承家传“迷踪拳” 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1910年,霍元甲先生在上海创 办“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的“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 育会),是我国清末建立最早的体育社团。精武会摒除历史上技击家门户之 见,冶各派于一炉,在我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发扬中华武术 作出了巨大贡献。孙中山先生曾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 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题词惠赠“尚武精神”四个 大字。精武体育会发展至今,已在世界上包括美国、英国、瑞士、荷兰、 俄罗斯、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城等五十多个 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精武体育分会。

叶问师傅(咏春拳大师)

图片18

叶问师傅出生于佛山,是咏春拳的当代掌门人。叶先生从八岁起就开 始习练各种武术,直到他遇到陈华顺,随后便立即投入全部的热忱去学习 咏春拳。如今,他已成为该派掌门人。叶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得到了 其他各门派的尊重。他最著名的绝技是藕手,把手搭在对方手上,在一眨 眼的工夫便可将其击倒!即使到了六十岁,他仍然身手灵活,没有一名弟 子能够击中他。

译注:叶问(1893—1972 ),本名叶继问,广东佛山大族富家子弟, 从小即接受家庭严谨的儒家教育。七岁起拜“咏春拳王”梁赞高足陈华顺 (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华公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 十六岁赴港求学外文,有幸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1950年开始在香港
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前后传技二十余年,培养出如梁相、 叶步青、招允、李小龙、张卓庆、骆耀、徐尚田、黄淳棵、何金铭、梁挺 等一大批咏春拳杰出门人,自此改变传统咏春拳秘传状态。特别是上世纪 七十年代初,李小龙通过电影掀起全球化的“中国功夫热”,更进一步推动 咏春拳传播至世界各国,成为国际间最负盛名的中国武术之一。追根溯源, 由于叶问将咏春拳从佛山带到香港,并通过开枝散叶将其发展到世界,因 此有咏春拳“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之说。

杨健侯大师(杨式太极拳宗师)

杨先生是威震北京武术界的武术 宗师杨露禅之子。对于其他门派的武 术家而言,他是一位令人敬畏的对手, 只需一枝竹竿,就足以击败手握兵器 的人。如果将一只小鸟置于其掌心, 这只小鸟就再也无法飞走。这些都显 示出他极其深厚与敏感的内劲。因为 当小鸟想要从他掌中蹬起腾空的一刹 那,他只需手掌微动便可化解掉小鸟 蹬腿的力道,令其无法飞走。杨先生 逝于1917年。图片19

译注:杨健侯(1842—1917 ),名鉴,号镜湖,杨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 杨先生的拳术刚柔并济,出神入化,刀、剑、杆各种器械无不精通。其为 人宽厚仁慈,秉性温和,从不恃拳傲扬,有极高的武德。他在继承父亲“小 架子”的基础上,考虑到从学人的身体条件,着眼健康第一,在露禅小架 子招式上,幅度扩大,既保持了技击特点,更适合老年人健康需要,修改

成“中架”,在杨式太极拳史上又发展了一步。杨先生一生传人无数,为中 国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杨先生最有名的徒弟是许禹生和 李景林。

杨澄甫大师图片20

杨先生是杨健侯大师的次子。他同 样技艺精湛。从外表看来他很柔弱,但 内在却坚如磐石。他有三个儿子,长子 杨守中在香港太极武馆授徒。

译注:杨澄甫(1883—1936),名 兆清,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孙。 幼承家学,不到二十岁即开始取业教拳 生涯,早期曾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授拳,

1928年起,巡回授拳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并曾应邀担 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门徒遍及全国。教拳之余,杨澄甫还致力于太极拳 研究,著有对研究和发展太极拳运动具有重要价值的《太极拳说十要》《太 极拳体用全书》等,同时,杨澄甫在其父杨健侯修订的中架基础上,将太 极拳最后定型为杨式太极拳大架,成为现在的杨式太极拳。解放后,国家 体委以流传最广的杨氏太极拳,整编出“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 向世界推广。

杨澄甫的长子杨振铭,字守中,于1949年定居香港。

 

浏览1,5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