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的简史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 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 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在我国武坛的拳术中,八极拳以刚、猛、狠、快而著称。 早期主要传于河北沧州一带,后传入天津、北京和东北、西北 等地。

八极拳的风格特点

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 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 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 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 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 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 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 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 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 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 崩、踢、咬、扇、截、蹬。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

1-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撑锤(崩弓窜箭急)、降 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 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 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1. 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 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 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2. 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3. 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 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瓠、发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 一,劲力完整之要求。其他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 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4. 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
    力达四方。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 等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八极拳的器械

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六合枪、单刀拐进枪、 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总之八极拳内容极为丰富,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枝优秀 拳种,我们应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六合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 (扑刀)、春秋大刀。月霞剑、青萍剑。震山棍(行者棒)。其他有双戟双钩、鸳鸯钺、雁翅锂 等。其他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八极拳的风格

八极拳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武林界独树一帜。除了通常门 派都能学到的“拳打脚踢”外,还重视了 “崩撼突击”和“贴 身近发”。就是所谓的近身短打。

八极拳短小精悍、迅猛流畅,是一种健身、技击(防身)、 竞技(表演艺术)兼备的武术(功夫)。在练功过程中,遵循 人体生理规律的变化,从基本功(八极架)开始,一步一步加以训练,达到强健筋骨的目的。

八极拳之所以雄距拳坛,代代相传,是因为它的技术内容 和技法特点,均独具一格。八极拳在劲道上追求崩、憾、突、 击、挨、戳、挤、靠等劲。

八极拳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速度和灵敏度,同 时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作风。

八极拳发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方 法。八极拳法讲十六大步。除马、弓、虚、盘五种基本步法 外,还有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弹 腿、侧蹬、三挣提、蹦踹等。其手型体现云、罗、提、按、 刁、扣、缠、粘八大手型之运用。八极拳法之传人,借纯阳九 宫剑之剑规为门规。门规为八要:一要心术正,二要胆气重, 三要耳目灵,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 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 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 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 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八极拳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 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

八极拳作为传统项目,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得到积极地扶持和发展。

国外对八极拳的研究也很重视,日本曾特意派代表团来华 学习八极拳。现在八极拳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地均有传 播。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发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八极拳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八极拳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势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八极拳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八极拳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八极拳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八极拳的十大技击法要求

  1. 姿势舒展(十字劲)。

  2. 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

  3. 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



  1. 劲力短快。

  2. 变化突然。

  3. 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

  4. 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

  5. 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

  6. 阴阳顿挫。


神形兼备。

八极架

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 拳”、“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 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 价值。

约计25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 各种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 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也 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 握。

拳谱及动作名称

如何练习八极小架。

预备式(单练童子拜观音)。

  1. 作揖式(晃着膀子往里钻)。

  2. 顶肘式(怀抱婴儿肘顶山)。

  3. 金龙合口(金龙合口头顶天)。

  4. 二郎捆仙(翻天覆地捆仙索)。

  5. 开弓式(金龙合口拉硬弓)。

  6. 单阳炮(飞虎展翼下山冈、猛虎洗脸迎面照、大鹏展 翅八极也)。

  7. 单闭裆(斜步撩阴闭肘裆)。

  8. 白蛇吐信(回身反掌朝阳手)。

  9. 顶肘式(怀抱婴儿肘顶山)。

    1. 平端面(抱虎归山拦腰折)。

    2. 双闭裆(仙人大坐山头望)。

    3. 伏虎式(拨云现日伏虎式)。

    4. 托枪式(拦拿缠丝托枪式)。

    5. 迎面掌(童子抱心迎面掌)。

    6. 旱地撑船(旱地撑船惊回首)。

    7. 砸炮膝(击步跪膝架梁防)。

    8. 怀抱婴儿(鹏展翅奥妙出、怀抱婴儿锁嗓吼)。

    9. 左缠撞(鲤鹏展翅奥妙出、右坐撩阴一旁站、顺手牵 羊右拳上)。

    10. 右缠撞(醍鹏展翅奥妙出、左坐撩阴一旁站、顺手牵 羊左拳上)。

    11. 挽袖式(老虎出洞拗步掌)。

    12. 回头望月(猛虎回头忙扇裆)。

    13. 问心掌(亮翅盼前亦顾后)。

    14. 扫裆贯耳(猛虎回头忙扇裆)。

    15. 归中堂(正势挺立身气爽)。


    功法介绍

    “八极拳”不仅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拳法,而且从动做到功 法及实战方法都自成体系,是一门自成体系的武术流派。

    八极门中的许多练功方法是独特的,因此才有独特的发力 和打法。抛掉这些独特的功法训练,动作练得再好、招法的使 用再精,在实战中也是“花架子气八极门历代不乏高手,如 果没有独特的功法训练,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套路和招法的训练

    八极拳中的套路从前人代代流传至今主要有三路,即八极 架(也称八极小架或小八极)、八极拳(也称大八极或八极大 架)、八极对接(也称对接趟或八极对练)。其中以六大开门劲 法和八大招法为核心。由于八极拳的代代延续及发展,又产生 了几个支系,这是八极门各代传人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将八极 拳发展和改进的必然结果,是进步。比如:霍系的“应手拳”、 吴系的十二路小架等。

    套路和招法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套路训练可以锻炼人的 体力和耐力,使人的呼吸与动作协调、动作与身法协调、身法 与步法协调,即做到内外协调、上下协调、前后协调、左右协 调,即整劲。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体会八极拳独特的发力。招 法的训练简单说,就是将套路中的动作拿出来单独练习,将几 个关联的动作组合训练和演变,使能在实战中应用。


浏览1,1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