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掌侧劈打之劲,如螳斧之砍物,故名。叠砖数十块, 上铺桑皮纸厚三寸。人立砖侧,上臂贴胁,前臂伸直与地面平 行,手离纸面约三寸,五指并拢,竖掌向上,然后运腕力将侧 掌向纸面砍下,如此一扬一砍,渐增至早晚各五百度。纯用腕 掌之力,前臂不应有大幅度的摆动。约一年后,一掌可使纸下 之砖碎去数块,练至应手使一叠砖全碎;即将纸加厚三寸,抽 去砖一二块,依法勤练,纸渐增厚,砖渐减薄,至纸厚二尺余,下剩一块砖,亦能应手砍碎,即初步功成,进而练活劲。 竖瓦一块于地上,以掌砍之,初则瓦倒而不碎,继则瓦碎数片 而倒,终则应手劈去一角而瓦不倒。乃换以砖,砖自薄而厚, 最终以石代砖,至应手募削青石,全功告成。练功初步用纸衬 垫,其作用有二,一不易伤手,二有刚柔相济之妙,故练成之 后其劲亦刚亦柔,最为得用。
竹叶手
又称铁砂掌。用粗帆布制成二尺见方的口袋,中贮铁砂, 杂以尖锐铁片,初重三十斤,悬于梁上,高与胸齐。练功者站 马步,用单掌(凡习用右手者,宜用左手)掌心拍击,使沙袋 渐宕渐远,在宕回之际,举掌从旁搓擦,使之旋•转,如此反复 拍打、搓擦。至应手将沙袋拍出二丈以外、随意使之旋转之 时,即将铁砂加重二十斤,以此为递加率,加至一百三十斤, 即告成功。初练百日,须以药水浸洗手掌,以保护肌肤,方见后
拈花功
专练指头捻劲,大中食三指第一节相扣,指面紧贴,运劲 作360度旋转,内旋外旋各百数十度,随时随地可练。一年 后,于指间嵌住大而且圆的黄豆三颗,如法练功,豆须不时更 新,练至应手捻碎,乃更以黄石、青石块。功之深者,一捻之 下,可使最坚之石卵立即粉碎。练功手势如同摘花,故名拈花 功。
锁指功
大中食三指指面相扣,虎口成圆形,用劲紧扣,力乏稍息 再练,早晚行之。一年后手指间夹木板,自薄而厚,均以洞穿 为度,更易以铁板、钢板,同法扣之,能扣陷钢板即告成功。 相传少林寺某僧练书法,悬腕作书,力求笔力沉着,于笔管中 灌以铅,日临千字,历二十年,书既成名,而指劲亦臻绝顶, 此即锁指功于无意中发明之经过。
石孳养功
又名提斤斤。专练三指扣捏之劲,与龙功相仿,但着力 点侧重于指面,最利于卸骨法之实施。以麻石凿成圆推体,上 削下广,略如孽养形,初重三十斤,以大中食指指面捏住上 端,指尖朝下,椎顶近中食指末节,不可抵住掌心,用劲上 提,约半至一年后即可应手提起,更须绕场行走,至数十周而 不觉其累,乃更换较重之椎体练功;以三斤为递加率,不可贪 多求快。加至六十斤重而提行自如时,则三指之捏劲可洞铁 板。
点石功
专练食中二指点刺之劲,以中指为主,适于点穴法之实 施。练法甚简,伸食中二指、余指相握为诀,向坚硬之木石频 频点刺即可。为测行功进度,可用粘土掺合适量胶水捣烂,制 成条形一长块,上画成排圆圈(圈宜小,以兼练眼力),先点 第一圈,数月而土陷,继点第二圈、第三圈……随着功夫的进步,点土使陷所需的时日逐渐缩短,终则应指而土陷。更易以 坚木、厚石按同法练之,功到自成。
金针指
专练一指之功,又称金刚指。面墙而立,以两食指端抵 壁,身向后退,上身重量压向指端,初必不耐,久则习惯,且 能耐久。乃更进一步,以两指及足尖拄地,直身俯卧,臂伸 直,继而腰部弓起,上身前俯,两臂屈肘,全身离地三四寸, 更撑臂伸直,是为一度,状如饿虎扑羊,又称铁牛耕地,如此. 反复卧下撑起,进而以一足拄地,另足搁置拄地之足上练功, 更可于背部压重物如石块之类如法练功。昔年少林寺一贯禅师 即精于此功,一指之力,可透重壁。
铁臂功
运劲于前臂,以前后两面交替撞击木柱或树木,默计度 数,只增勿减,早晚勤习,三年功成。功之深者,挥臂可断石 柱。必须注意,撞击之力应由轻开始,逐渐加重,并可用药水 浸洗以辅助练功。
分水功
密植粗竹一排计十根如墙状,上下端以绳索系紧。练功者 以两手插入中间竹缝,更以前臂伸入,运臂力使竹向两侧分 开,其罅隙自窦状以至于洞开而能容人通过,竹具韧性,分之 则开,收之即闭。再在两侧增植一竹,同法练之,至植竹三十 根而能开合自如,功即告成。
鞭劲
专练两小臂下压之劲。初练上杠,即两前臂压于杠上,使 全身凌空缓缓上升。木杠之制作,一如单杠。如无木杠,于高 桌上行之亦可。晨夕各练百度。一年后练压竹。以坚木为架, 如方桌形,四足埋土中筑实,左右各以粗竹一根,紧缚架上, 更以毛竹四五根横铺其上,如桌面状。练功者站马步以两臂用 力压之,力乏稍息再练。早晚操练。当每运劲能将竹压下六七 寸时,即于原竹之下再加一层毛竹,如法操练并递加,能将十 余层毛竹随意下压六七寸到一尺许时,功即告成。此时双臂运 劲,有如挥动一对钢鞭,故名鞭劲。
玉带功
择粗大之树,早晚站马步用双臂合抱之,使劲向上提拔并 来回摇撼,每练力乏而止。练至应手能使枝叶摇撼,乃更换一 个四五百斤重的石鼓如法抱持,至能历时半小时许且持之行走 自如时,功告大成。
千斤闸
专练两臂托劲,兼增长下盘及全身实力。体力充实者练此 功较为相宜。最初,练功者站马步,两臂上举过顶,掌心朝 天,指尖相对,仿佛力托千钧。三月后托石担,自三十斤始, 练至上托半小时不喘不汗,即逐渐加重,至二百斤为度。乃舍 担而托闸。.立二巨石为柱,柱之相对处,凿有极深之槽。另备 长度相当之石板若干块,自三十至二百斤不等。先用二百斤石板放槽内,用铁索绕住悬于柱横梁上,石下端约及人之胸高。 练功者蹲身其下,如前法马步托举。经若干时后,更于原石上 方加一最轻之石,然后逐渐易以较重之石,至能托举五百斤以 上即告功成。
鹰翼功
专练臂肘挑劲的功夫。于梁上用长绳平列悬二沙囊,练功 者站马步,曲肘握拳齐肩平举,拳面在胸前相对,以两肘分别 承受二沙囊之重量,练臂肘托劲,力乏稍息再练,早晚各三十 度。沙囊盛沙(不必铁砂)自十斤始,月增两斤,练至一年, 达三十四斤。更练挑劲,即用两肘节上挑,使沙囊向上飞掷。 自二十斤始,能挑掷二尺开外,好加重五斤,至每囊重五十斤 而挑掷自如即成。
流星桩
埋粗竹一根于地筑实,外面密缠麻绳一层。练功者站立桩 侧,以头、拳、掌、肩、肘、腕、臂、腿、膝、胯等撞之,击 之,拍之,削之,切之,勾之,拔之,蹦之,挤之。勤练三 年,全身实力过人。此法为少林入门基本功之一,练功要诀在 于用力由轻而重。
翻腾术
练臂部实力及身手灵活性的功夫。从盘单扛入手。先练引 申,即双手握杠,运用臂力引体上伸,至双臂撑直,杠齐下腹 部,如此反复锻炼。更练“风车”,即两足离地,运臂力使全身前后绕杠作360度旋翻。盘杠纯熟后练皮条。竖坚木为架, 高三丈,长二丈,上架横木,横木底部每二尺钉一铁环,环上 系以坚韧之皮条,下垂近地面。两手各执一条,交替上抓,引 体上伸。继而练旁行,即手握第一二条,升至半空,撒一手翻 身抓第三条,如此相继翻身,旁行至末条。再在此条上练风 车,由于此条柔韧,不易着力,且两臂须随绳拗折,故比盘杠 为难;而翻腾愈慢则愈难,也愈见功。风车纯熟后练脱手跃, 即两手用力一撑,全身向上一跃,再出手抡握此条,如此节节 上升至顶;下降时亦取同样方式。最后练横窜,即升至空后, 双手一按同时撒开,全身横跃数尺,抢握远隔数行之皮条。皮 条练熟后改用丝绳,同法练之,丝绳逐渐减细,减如筷子粗细 亦能翻腾自如,即全功告成。
空手入白刃
专练眼法、身法,利于以寡敌众。练眼之法,自数物开 始,先数固定物,如望砖、屋瓦等,须练至同类群物落眼即识 其数;更练数活物,如成群之畜、禽等,由大而小,由少而多,亦求落眼识数。第二步练梅花桩。跑桩纯熟后,在广场上 密植高低不一、大小不等之竹竿,排列须杂乱无章,间距至多 一尺。练功者侧身于其间随意穿行疾走,要求身不触竿,愈速 愈妙;继而更于地面每隔少许距离布石灰一摊,同法练习,除 身不触竿外,更要求足不蹈灰,至此即告功成。
除以上各种功夫外,少林功夫还有铁砂掌功夫、朱砂掌功 夫、毒砂掌功夫、铁头功、铁膝盖功、一指神功等等。因考虑 到这些功夫在当今时代对人们锻炼身体作用不大,如引导不好会适得其反,不利青少年,故不作分别介绍,仅点及名称而 已。
必须正告,练功夫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武术 遗产,强身健体,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至于凭借功夫而好勇 斗狠乃至为非作歹,从来为武术界所切戒,任何习武者必须牢 记于心。
浏览4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