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宇宙空间,从宏观天地到微观世界,都有浑然太极之理。“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仔细揣摩,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无一不处于阴阳 动静的运动中因此用阴阳哲理来剖析某一特定事物的始终,就一定会抓 到事物的本质同样,用阴阳哲理来指导实践,也一定会理为吾用,事成圆 满。目前流传于世的太极拳流派很多.有关太极拳的理论论述也不少,但是 万变不离其宗,集诸家白说于一理,我想是否可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即 “头顶太极、怀抱八卦,脚踩五行二应该是太极拳的庐山真面目。俗话说,“天下把式是一家二从理论上讲,任何拳术都讲究动静分明, 刚柔相济,虚实显隐,不离阴阳.变化循八卦,运步轨五行口这岂不是武术 运动的普遍规律二本书正是从武术正宗上来探讨太极拳的理论问题,以科学 观点进行研究。太极拳的哲理太极哲理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足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 珠口为了练好太极拳,我们就太极哲理进行探讨“因为前人阐述的还不系 统,我们就以它为基线来进行研究一太极哲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为太极之象,示之于图:。口另一个为太 极图说.用文字阐述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动 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互相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即阴修阳,如图像之双鱼图形。无极——统一体,指事物或过程和图像之圆形动静——世界恒动,动者动之动,静者动之静,动是绝对的运动,表现 为显著地变动状态;静是相对的运动,表现为相对的静止状态口儿一一动而未形,有无之间叫几,即趋势、趋向、苗头、动向、征兆, 因素、可能口动静之几——阴阳动静、互相转化的趋向、趋势转化到与之对立的方向 去口分——不平衡、舒展、张大,合——平衡、收束、缩小口其义理联系起来说,就是统一体(无极)分成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太 极:即太极——阴阳,阴阳——太极,太极者阴阳之母),这就是太极者, 无极而牛,无极而太极的意思口换句话说,互相对立的双方因一定的条件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太极木无极也)口 一定的条件说的是互为存在的条件, 无独有偶成对存在,互生及灭、世界恒动口因此,对立的双方阴阳始终 存在着互相转化运动趋向(动静之儿)运动有两种状态,即相对的静止 (静)和显著的变动(动工由于对立双方互相斗争而产生动静之间的互相转 化二在相对静止时,对立双方表现为平衡状态口事物发生性质变化(动之则 分),由平衡(合)转化为不平衡(分工事物由量变到质变过程完毕,问题 得到解决,即“以静制动”之意,旧的阴阳对立关系消灭,旧的过程结束, 产生新的阴阳关系,新的过程开始走向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新陈代谢”作用。
两仪:阴是互相对立的双方的总称口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而有 不同的内容和特迪名称,如有无、虚实、刚柔、上下、前后、左右、顺背、 表里、进退、攻守、形意等等口若以一方为阳,则他方为阴,反之亦然为 了说理清楚,一般顺序是上为阳,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多体:在复杂的事物中,同时存在着许多个阴阳对立体,但有主 客之分,其中惟有一个是主体,其他则属于客体口主体变化影响着其他客体 的变化整体:在同一个阴阳体中,亦有主客之分门主体决定着事物的性 质中极:阴阳互动相交之微称为中极口中极之玄,亦阴亦阳,非阴 非阳,所谓镶矢之疾有不行不止之时口中极之妙,曲可成直,直可成曲;圆 可成方,方可成圆口实际上太极哲理就是辩证法,就是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转化规律,事 物发展的法则,故日一阴一阳因此,太极哲理说明太极拳的拳经、拳论、 行功心解、总势歌等的确是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它有逻辑性和丰富的 实践经验,应细心地领会和体验口练太极拳要始终用太极哲理作为指导,因地制宜地随着变化而变化 “因敌变化示神奇不要违背这个规律,这就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之意,否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二枉费工夫口太极拳是对人的精神和体质进行锻炼的方法口因此,首先对人身运用太 极哲理进行分析,其次研究与外界的联系,从分析事物的阴阳关系找出锻炼 的方法,达钊身心兼修的的。
太极拳的实用价值我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运动规律,而事物的运动必取一定的形 式,练太极拳也是如此口它借助一套拳路或刀、剑、杆(枪)以外,还有独 具风格的推手法,供两人或多人互换地进行锻炼。太极杆(又称黏杆)也是 两人一起来练习的口太极拳的宗旨是通过锻炼改变人的自然运动素质口人身(包括思想和体 质)本来就是一个能够自己运动的统一(有机)体口人自出生以后,就具备 一定的独立运动的条件二随着生活的前进,在目然环境的制约下(包括思想 和体质)培养出的本领,就是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只是被动地对于自然环境 的适应,其在思想上的发现.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反映出极 大的惰性;在体质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运动速度和力量,但反映出极大的 笨重性口对于来自外界的侵袭,思想是紧张的,排除的方法是以体力和速度 进行直接对抗或逃避口为了有效地排除各种侵袭,用“强化本能”的方法来 解决,即增强体力,加快速度,并在这种基础上变换运用方式。它的运动特 点是用视觉接收外界攻击的信号,反映给大脑,由大脑作出判断,发出指挥 信号,使肢体形成见力加力或见速加速的运动形式,表现为间接地反复进 行口主动地攻击或破动地对抗,其效果就是“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 太极拳称这种直接以体力和速度来排除外来侵袭的能力为“先天自然之能工 这种信息反应指挥系统,称为第一信息指挥系统口太极拳则是采取另一条线路来进行锻炼口它不但不有意地强化人的木能,而且还要对人固有的本能加以改造太极拳并不否认力和速度的效能, 而力和速度的运用方式方法是辩证的统一口在速度」:太极拳的实质是快,但 不是绝对求快,而是求速度快慢的辩证统一口对于力量也是如此,不否认用 力,但不是追求绝对的力大,而是求力量大小的统一口前人的经验和我们的 亲身感受,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合乎辩证法的。太极拳通过一定形式的锻炼, 把人的信息反映到指挥系统,由第一信息指挥系统改变为第二信息指挥系 统“第一信息指挥系统有很多缺点。用视觉得来的信号,与攻击的对方没有 直接接触,只是表面现象,很多是假象,不是实质,根据假象和表面现象作 出的判断往往是错误的,一味地加力、加速会造成严重的消耗口 “过力伤 而」过速伤气二气血两伤,人将致病,特别是对体弱患者,从健身和祛病 来讲都是不相宜的口这种消耗是无益的,主动攻击易中圈套,被动反抗经常 失利,间断进行留有可乘之隙。根据这种具体的辩证分析得出来的结论是. 太极拳并不否认第一信息指挥系统某些的右效性,但发现它有严重的缺点, 习惯势力尤为严重,开始练太极拳或有相当水平也难摆脱第一信息指挥系统 的影响一因此,太极拳的锻炼路线是将人的运动方式从第一信息指挥系统转 化成第二信息指挥系统,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养成新的习惯口这种转化过程 的速度和效果需要有i定条件;“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二即 要自己钻研总结。
第二信息指挥系统对于外来的信号,不但用视觉来观察,而且用身体的 触觉来体验口因为触觉的体验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可以触到对方意念的真 实性。太极拳把触觉的锻炼放在主要位置,把视觉的锻炼放在次要位置。但 次要并不是不重耍.因为它是阴阳的一个方面,没有次要就无主要,没有阴 就没有阳“太极拳练到高深程度,可以只凭感觉而不用视觉来解决技击问 题一信号反应到大脑后,要做出力量大小、接触点、方向、速度、“劲”的 表现,意念的真假虚实变换等等判断后发出指挥信号,使身体做出相应的运 动形式,即根据拳论所讲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 非松,将展未展;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之一贯” 的道理,并以“粘黏连随不丢顶”的法则再加以“粘走化借”之劲,引进落 空而后拿之、发之,皆是见机所施口各种“劲”的运用过程连绵不断,直到 将外界的干扰排除为止口表现上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忽隐忽现、轻灵活 泼,应敌变化,这就是第二信息指挥系统的特点,养成新的习惯,形成新的 条件反肘口不但盘拳%推手时如此,在日生活中,亦会体现出这种新的运一堂动素质匕人所具有的本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在一定的条件 下,精神可以变成物质力量,因此,太极拳把精神和思想的锻炼放在重要的 地位二通过经常的、随时随地的思想(有意识)的指导,来锻炼外界环境对 自身信息传导反馈情况(生物回授)之灵敏性二这样,身体必然会得到有效 的增强,使肢体的运动听从思想的指挥,精神的意图通过肢体的运动来体 现,太极拳耍使有限体力合理运用、注重效率,即能够牵动四两拨千斤口人体的各个系统的运动,都是由中枢神经支配和调解的,只有在特殊的 条件下才由大脑先作出思维判断,再通过中枢神经来支配和调解人体各系统 的运动口太极拳锻炼则要求人体的每一部位的微小动作以及整体运动,都要 通过思维有意识地进行,并且有明显的感觉匕反之,不用意则无感觉口因 此,练太极拳全凭“心意功夫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和目的,主要是通过练拳套(俗称盘架子),按照 “用意不用力”的要求进行演练,并以意念检查全身肌肉群,觉有紧张之部 位,应使之放松;对于全身骨骼尤其是活关节,使之节节贯穿起来,增强骨 膜关系乂像娱蚣一样,一动无有不动,-静无有不静口从而使大腿或小腿 等部位产生胀热.而手心、脚心有蠕动等明显感觉口结合虚实互相转变即两 腿轮换着运动,轮换着休息,可使身体得到平均发展口通过如此轻灵、活泼 和自然的运动,在外观表现为慢、缓、匀、松”静的形象若按此运动规律 演练口久,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形体,原来性情暴躁能转为和蔼可亲之人; 原来体态臃肿者可转变成一位丰腴合度的人;原是一位身体瘦弱、弱不禁风 者,亦可转弱为强,转变成一位体形匀称而英俊的人“综上所述,太极拳不仅是武术运动项目之一,它属于多边缘性科学,更 有艺术性.不受年龄、性别和体质强弱限制,故深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太极拳以道家的太极哲理为练拳指导思想,使武术日益发展,如能普 及,可以造福全人类。
浏览4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