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上而通乎道,技精而入乎神,惟得天下之至正,秉天 下之真精者,乃能穷神而入妙,察微而阐幽。形意之用,器 也、技也,形意之体,道也、神也。器技常人可习,而至道 神,大圣独得而明。岳武穆精忠报国,至正至刚,其浩然之 气,诚需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故形意之精,非武穆不能道其 详,然全谱散失不可得而见,而豪芒流落只此九要论而已, 吾侪服膺形意得以稍涉藩圉,独赖此耳。此论共九篇,理要 而意精,词详而论辨,学者有志,朝夕渐摹,而一芥之细,可以参天,滥觞之流,泛为江海,九论虽约,未始不可通 微,何莫造室升堂也。一要论散之必有其统,分之必有其合,故天壤之间,众类群 傅,纷纷者各有所属,千汇万品,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 可散万株,而万株咸归一本,乃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论, 亦甚繁矣,要之诡变奇化,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 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首至足,内之有五脏、筋 骨,外之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连属胶聚,而一贯者 也。击之不离,牵之不散,上思动而下为随,下思动而上为 领,上下动而中节攻,中节动而上下和,内外相连,前后相 需。所谓一贯,乃斯之谓,而要非强致袭为也。适时为静, 寂然湛然,居其所向,稳如山岳,直时为动,如雷如崩出 也。忽而疾如闪电,且宜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 之累;宜无不动,左右前后,概无循倍犹豫之部。洵若水之 就下,沛然莫御,炮之内发,疾不掩耳,无劳审度,无烦酌 辩,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致,是岂无故而云。然乃气以日 积而见益,功以久练而方成。揆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 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钻仰前后之功,故事无难易,功惟 自尽,不可躅等,不可急遽,历阶以升,循序而进,而后官 骸肢节自能贯逋,上下表里不难联结,庶乎散者统之,分者 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一气而已。

二要论:论捶,而必兼论气。夫气主于一,实分为二。所谓二 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阴阳即清浊也。捶不能无动 静,气不能无呼吸。吸则阴,呼则阳,静者阴,动者阳,上 升为阳,下降为阴。盖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降而为阴, 阴气上行而为阳,阴气下行而为阴,此阴阳之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 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要者阳以滋阴,阴以滋 阳,统言为气,分言为阴阳。气不能无阴阳,即人不能无动 静,口不能无呼吸,鼻不能无出入,乃对待循环者然则气 分为二,实主于一,学贵神通,慎勿谬执。三要论:夫气本诸身,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身则 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头则天庭为上节,鼻为中 节,海底为下节:中节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 节;下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臂则手为梢 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则指为梢节,掌为中节,掌根 为根节;足例是。故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若 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 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顾可忽乎哉!故气 有所发,则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然此乃按节分言者, 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 节,夫何三节之有?又何各有三节之足云?四要论:试于论身、论气之外,进而论夫之梢者焉。夫梢者,身 之余绪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也属罕论。捶以内而外 发,气由身而达梢。故气之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 形诸梢,则实而仍虚,梢亦乌可不讲。然此特身之梢耳,而 犹未及乎气之梢也。四梢为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 乎四体,似不足以立论。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 必本论诸发以论,气要不能离乎血,而生气不离乎血,即不 得不兼及乎发,发欲冲冠,血梢定矣。舌为肉梢,而肉为气之囊,气不能形诸肉之梢,即无以 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后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 于筋,不及乎齿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尔者,要非齿欲 断筋,甲欲透骨而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 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者乎。

五要论:拳者,即捶以言势,即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 由五脏而生气。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乃性之 源、气之本也。心为火而象炎上;肝为木而形曲直脾为土 而势乃敦厚肺为金而有从革之能肾为水而有润下之功, 此乃五脏之义。而有准之于气者,皆各有所配合焉,乃论武 事所不可离者,其在内也胸位肺乃五脏之华,故肺动而诸 脏不能静;两乳之中位心,而护以肺,盖心居肺之下、胃 之上,心为君火,心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两肋之间左为 肝,右为脾(按中医理论则为左肝右脾——作者注卜背脊骨 十四节,皆为肾位,分五脏而总系于脊,脊通周身骨髓, 而腰为两肾之本位,故肾为先天第一,尤为诸脏之原,故肾水 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然五脏之存于内者,虽各有定 位,而机能又各具于周身。领、顶、脑、骨、背皆肾也,两 耳也为肾,两唇两腮皆脾也,而发则为肺,天庭为六阳之首,而萃五脏之精华,实头面之主,脑不啻为一身之座皆 矣。印堂者阳明胃气之冲,天庭性起,机由此达,生发之 气,由肾而达于六阳,实为天庭之枢机也;两目皆为肝细绛 之,上包为脾,下包为胃,大角为心经,小角为小肠,白则 为肺,黑则为肝,瞳则为肾,实为五脏精华之所聚,而不得 专谓之肝也;鼻孔为肺,两颐为肾,耳门之前为胆经,耳后 之高骨亦肾也,鼻为中央之土,万物资生之源,实为中气之 主也;人中乃气血之会,上冲印堂达于天庭,而为至要之 所,两唇之下为承浆,承浆之下为地阁,上与天庭相应,亦 肾位也。领顶、颈顶者,五脏之导途,气血之总会,前为食 气出入之道,后为肾气升降之途,肝气由之而左旋,脾气由 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为周身之要领,两乳为肝,肩窝为 肺,两肘为肾,四肢为脾,两肩膊皆为脾,而十指则心肝脾 肺肾,膝与胫皆肾也,两足跟为肾之要,涌泉为肾穴。大约 身之各部,突者为心,陷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连 处皆为肝,肉之犀处皆为脾。象其意则心如猛虎,肝为箭, 脾气暴发似雷电,肺经翕(音吸,合、和顺之意——作者注) 张性空灵,肾具伸缩动如风,其用为经,制经为意,临敌应 变,不识不知,手足所至。若有神会,洵(音旬,诚然、实 在之意)非笔墨所能予述者也。至于生克治化,虽有他编,而究其要领,自有统会,五 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一昊必断断于一经 一络,节节而为之哉!

六要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 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 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也 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 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 合,岂但六合而已耶?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 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七要论,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首是故身动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 却而不前也,故膊贵于进也;气聚中皖,机关在腰,腰不进 则气馁而不实矣,故腰亦贵于进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 步不进意则瞠然无能为矣,故步尤贵于进也;以及上左必须 进右,上右必须进左,其为七进,孰非为易于着力者哉。要 之,未及其进,合周身而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 而俱无抽扯游移之形。

浏览3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