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礼:抱拳行礼有什么含义吗?中国是礼仪之邦,在人们渐渐接受法律的约束以前,人与人之间的准则是道德。这一点可以从江湖上也就是民间男性中约定俗成了很久的抱拳礼上看出来。抱拳礼是习武之人的一种礼仪,右手五指握拳是力量的象征,左手四指伸直 并盖住右拳,表示不炫耀武力,五湖四海广交朋友,再将左手拇指屈拢收紧,则是谦虚待人,不张扬,不称霸。你看,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时候,这么简单的一抱拳, 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意思了,中国人古往今来的道德礼仪又岂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完的。现在在武术比赛中,每个运动员上场以后都会对裁判和观众一抱拳,表示的也正是这种不卑不亢、公平竞争的意思。什么是太极推手?李安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叫《推手》,讲的是一个老太极拳拳师在海外的生活, 在这里我们就不叙述内容了,但从这部电影的成功我们可以读到一点,在外国人的眼里,太极是一种十分中国十分传统的功夫,而推手是太极拳里重要的元素。 太极推手是运用太极拳中的攻防方法进行的双人练习。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用 双手互搏,既像在推一个无形的球,又好像是在把对方推出一个无形的圈。推手 既可以锻炼身体,又练习近身用招的攻防技术,具有对抗性和趣味性。推手的动作只需要很小的空间,但却可以使全身运动起来,对身体关节的舒缓治疗很有帮 助。现在的人颈椎腰椎常容易出现问题,长期练习太极推手对这些办公室症候 群是颇有帮助的。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也有攻防含义。主要的攻防技法有崩、挤、捋、按、采、 捌、肘、靠等。推手时双方用这些方法互相练习,双方一“搭手”,就要立即觉察对方的力的方向和虚实,巧妙化解并黏着对方的手让他不易逃脱,并且通过弧线的运动,借他的劲再作用到他的身上,让他重心不稳,处于被动。跟一般的武术拳种相比,太极拳的动作比较柔和,不管什么年龄的人都很容易学习,而领悟太极拳的境界,太极推手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善于推手的人,只要掌握了技巧,四两拨千斤,即使遇上力气比自己大得多的对手,也能使对手落败,是以柔克刚的精髓。武侠小说里有飞针飞刀等暗器,现在的武术比赛里为什么没有这些项目?暗器,顾名思义,就是放在暗处的武器,它的发源估计是在技击的时候,有人用完了手上的武器,但敌人步步紧逼,情急之下,捡起手边能拣到的东西,用力地扔出去,给自己赚取逃跑的时间。长此以往,就有人渐渐摸索出一套使用暗器的方法。因为是临时取用的,所以暗器的构成就很复杂了,石头变成了飞蝗石,用来切东西的小刀变成了飞刀,就连绣花针也拿来用了。因为这些东西体积比较小,易于得到和携带,就成了民间的防身之物。现在想来,有些女孩子随身携带的防狼喷雾,也可以算是现代暗器的一种吧。现在的武术和武术比赛是体育运动项目,以套路运动为主要方式,比赛的项 目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和其他传统拳术,刀、枪、剑、棍和双刀、双剑、长穗剑、九节鞭等传统器械。比赛的方式是运动员演练套路,由裁判员根据动作规格、动作难度、劲力、节奏等进行评分,决出名次。武侠小说中的飞针、飞刀等暗器应该算是对敌搏杀的军事技术。在传统的武术中,也有飞镖、飞刀、袖箭等兵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已经不是战斗的主要手段了,人们喜爱武术最重要的是强身健体,逐步形成了现在这种以套路形式为主的锻炼方式,套路中的动作是有攻防含义的,但也不是直接运用的攻防动作。飞刀、飞镖那样的技术也已经成为杂技表演的内容,喜爱武侠小说的朋友也应该看到,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因性格不同选用的兵器也不同,粗壮鲁莽的人往往用刀、斧、铁棍,洒脱、灵秀的人多用剑,这些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需要。武林中的正人君子,不提倡暗器伤人,使用暗器者必有其特殊原因,有的是表面文弱,不暴露武功,有的是老人或女子,不适宜以力量相拼,只能以巧取胜。 当然也有的是心理阴暗,出手就是毒招。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无论什么暗器,都不神秘了,如果要苦练这种技能,用武之处,也就在于娱乐性的杂技表演。当然,暗器主要的手法是投掷,讲究手眼的配合,还有一个就是投掷的准确度,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再加上长期的体育锻炼增强 了他们的体能和自信心,所以同样的投掷,他们的准度和威力也会比较大。而训练自己的投掷能力,练眼神和手腕的肌肉力量,以锻炼身体强身防身为目的的话,也是很不错的。

飞檐走壁这样的轻功真的有吗?负重训练能练成轻功吗?日常生活中看到有的人的行动迟缓,步履沉重,有的人轻灵敏捷,快步如飞, 那是因为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异很大。经过严格、科学的训练,人的运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蒿,拿著名的刘翔来说,如果不经过训 练,他可能就是一个比较灵活的人而已,但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他的速度就成 了世界纪录了。 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跑得很快,但光靠我们的肉身,不借助工具的话,是飞不起来的,也就是说,人的体能不可能无限提高“飞檐走壁”当然是不可能的。在我们的成语当中“飞檐走壁”是一个带有夸张色彩的词,形容一个人攀爬跳跃的能力很强。像消防队员那样爬墙登楼,抓着一根水管就能顺着墙往上爬,靠的是强大的肌肉力量和专项技巧,不是特异功能。攀岩运动员的攀登能力,也是非常出色,他们也是“攀”,而不是“飞”。而小说里的轻功是一种夸张, 人的体重不会突然减轻或消失。踏雪无痕、一苇渡江之类的,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借助工具是做不到的。现在有一些,轻功,表演则是把力学原理和平衡技巧结合起来的。当然,能作这些表演,也是需要下苦功练习的。我们只要知道表演者的体重没有减轻,只不过是重心和支撑面处理得巧妙而已。走火入魔:走火入魔是怎么回事?武侠小说中,有人为了练习某种武功,近乎痴迷,但是因为方法不对,结果, 武功没有练成,却练坏了身体,人也疯疯癫癫,失去自控能力,这就是所谓走火入魔。现实当中真的有人走火入魔吗?从广义上来说,是有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出现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因此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就可以算是一种走火入 魔。而武侠小说中的走火入魔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因为潜心修炼某个武功,但遇上瓶颈,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精神崩溃,成了疯子。其实学习任何东西都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行动,急于求成,如果没有正确的目的和科学的态度,而整日痴迷于脱离现实的所谓“神 功”,就很容易造成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过去,科技不发达,武术中的一些锻炼方法和技能被说得很神秘,很多人又 希望学到那些“神功”,使自己威力无比,于是某些缺乏科学道理的东西,穿上神秘的外衣,能迷惑不少人,再加上以讹传讹,真的害人不浅,特别是有些练习方法 强调控制思想意识,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而又刻意追求,容易发生类似于“走火 入魔”的现象。修习中国武术,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这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春风才能化雨。我接触了很多孩子的家长,他们送孩字 来跟我学武术的时候,有些是为了塑造孩子的性格,有些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身 体,有些是为了孩子有个一技之长,这些目的都是正确的,但要从孩子的实际能 力出发,让孩子在愉快的状态中学习,这样学习武术才有意义。如果从一开始, 学习武术就是为了以后打架的时候能打赢别人,抱着这样的目的来学习的话,以后的人生也难免会走火入魔啊!象形拳:武侠小说里有很多模仿动物的武功,比如猴拳、鹰爪功等等,在武术中有这样的拳种吗?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发展和流传中,形成了多种门类,拳术套路各具特色,象 形拳是其中的一类,任何拳术套路的主要内容都是拳法、腿法等攻防动作,象形 拳也是这样,它只是在套路中又添加了许多模仿动物的造型和动作。攻防动作和动物的行为特点结合起来,使人产生许多的联想,很有趣味。象形拳中,常见的有猴拳、螳螂拳、鹰爪拳等。练习猴拳时,模仿猴子的身形和动作,把攻防的招数融入其中,表现出来的是猴子的敏捷、轻灵“猴 子”窜上、跃下、摸爬、翻滚时,施展武术的手法、腿法,恰似一只具有攻防技 术的猴“精”。螳螂拳则是模仿螳螂捕食结合武术的攻防技巧编成的拳术。 它的特点是拳法敏捷、快速有力,手法较多,有勾、绷、劈、挑、弹等,步法有滑步、拖步、跟步、踏步等。螳螂拳的风格特点是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动作的衔接比较巧妙。鹰爪拳是模仿鹰在空中盘旋的雄姿和扑食时的勇猛,手法以爪为主。不管是模仿哪一种动物,象形拳的主要内容还是攻防动作。如果只是模仿动物,没有武术攻防,那就不应该称为拳术了。有人问,哪一种象形拳最厉害啊? 我说象形拳和其他武术套路一样,主要是锻炼身体练习技巧的,决不会是练了虎 拳就比练猴拳的力量大。再说,练习象形拳也要有扎实的武术基本功,有了厚实的功底以后,为了增加点娱乐性,可以因人而异地选练象形拳。例如,身材较小、 动作灵活、翻腾技术好的人练猴拳,肯定比身材高大魁梧的人练猴拳效果更好 一此。

浏览1,0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