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每天进行高强度的拉抻和跑步训练,骑自行车或跳绳来训 练耐力。然而,每周至少三天,他要进行力量训练。

李小龙从阅读的书籍中摘取新方法,建立了一套基础混合性负重 训练法。依据这个训练方法,他每周要进行3 ~4次训练。尽管后来 有些变化,但他的这个训练还是因为包含了深蹲、硬拉、挺举和推举、 平板卧推等动作而闻名。他也融合了适当的单关节动作,如弯举、下 压和腿屈伸——但他很少做,只是作为主要推举训练的一个补充。李 小龙认为这些训练对于实现最大限度的力量和在其他动作中与肌肉 实现协调工作是十分关键的。

他愿意在任何场合进行一个单独的训练环节,做12-20组,这要 根据他当天做了什么训练。像其他很多初学者一样,他发现几乎所有 的训练都对自己有帮助一一只从一点来说,在着重于增加肌肉的重复 次数范围的那段时间里,他的体重就长到了 74公斤。

李小龙总是说你可以很强壮,但如果不能使用自己的力量和速 度,那么你就等于没有力量,这对于任何武术家都是最关键的。

有人可能不会因为看了某人的身材就认为很强大,但作为训练后 的结果,这就是李小龙最后的转变。体重虽然只有61公斤,但他站着 却能从地板上举起56公斤的杠铃,击打一个135公斤的大沙袋,却能 将沙袋打得飞向了天花板。他能完成50个单臂引体向上,并且做锐 角支撑这个动作,可以坚持超过半个小时。

李小龙的日常饮食规则

李小龙知道如果对一个人的饮食不进行控制,增加肌肉或燃烧大 量的身体脂肪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小龙并不认为不断地进食是必需的。

他每天只吃三顿饭,而且主要是中国菜,这其中通常包括少部分 的肉类和一大份米饭和蔬菜。他首先的选择是中国菜,其次是亚洲其 他国家的食物,再次就是任何食物了。李小龙天生喜欢中国菜,可能 因为他的生长环境,但他自己也认为中国菜是非常健康的。

和许多健身者一样,李小龙也使用补剂来对自己的营养进行 补充。他是乔•韦德蛋白粉的忠实粉丝,经常做蛋白粉饮料喝。 他服用维生素和补剂,但他使用的却是中国草药配方,比如人参和 花粉。

李小龙练过的十种拳法

李小龙从小就属好斗好胜之徒,他喜欢挑战,也乐于接受挑战,因 为他能从中获得无以伦比的快感,更重要的是证实了自己的功夫。他 曾说过,闯荡江湖,全凭真功夫,任何侥幸的心理注定只会失败。在李 小龙面前是无休止的挑战,挑战者都想藉打败他以成名。所以,在他 短暂的一生中.曾经经历了不少严峻的实战考验。

李小龙习武多年最大的感触是,每种拳术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可 是由于长期以来的门户偏见与流派局限,造成了各自发展不明显,维 持现状,甚至倒退的状况。而墨守成规则是各派的共同点,使习武者 象钻人迷宫一样,在仅有的天地里转。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武术的发 展,不利于实战的需要,不利于国术的推广,武术也只能变成“花架

李小龙之所以要创立截拳道,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心灵上的宁 谧,不陡永恒的生命失去生机,换言之,就是为了不使中华武术落入拳 套形式的桎梏中”。可要成就一番事业,谈何容易呀。幸有恩师、好友 的鼎力相助,李小龙才走上了其人生的巅峰。

通常人们都认为李小龙宗师的第一位武学老师是叶问宗师,但实 际上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李海泉,因为李海泉作为粤艺名人,已 修习太极拳几十年,有很深的造诣。李小龙自小好动,认为只要是拳 便都能打斗,因此从几岁时便开始跟父亲学习太极拳,且从此一发不 可收拾,一练就是二十几年。从李小龙的武学笔记可以看出,太极在 截拳道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一些有关“太极”'“无极”、"阴 阳”的理论更逐渐发展成为截拳道的核心理论,而太极图也成了截拳 道的标志图。

所以说,尽管李小龙早年所学的太极拳未能为当年的“街头实践” 带来什么直接的效果,但却为他在武学上的辉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武术中有句谚语叫“十年太极不伤身,一年形意打死人”,太极拳 的实战效果虽不像其他拳术那么明显,但它对人体的内在功力的锻炼 却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个习武者通往武学顶峰的重要一环。

由于李小龙当时在街头打斗的需要,曾想放弃对太极拳的修炼, 因为太极是一门慢功夫。但遭到了李海泉的反对,因为李海泉知道李 小龙的性子太烈,而通过练习太极拳,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克制,但在 李小龙逐渐放弃对太极拳的修炼,他只得想办法另辟途径来弥补。

李海泉此时想到了另一位武林前辈梁子鹏,梁子鹏是专业武师, 于武学有相当高深的造诣,尤精于内家拳法。他不仅精通太极拳与形 意拳,还跟随另一位宗师陈子正学过鹰爪拳,并研习过六合八法拳。 他曾经指导过李海泉

练习太极拳,故而李海泉认为以梁先生的博学多 才与高超拳艺必能慑服李小龙。但事情并没有李海泉想象的那么顺 利,因为梁先生对李小龙在街头上的打斗劣迹早有耳闻,在当时保守 的国术界,他还不想让这个不良少年毁坏自己的名声,但李海泉又是 香港艺坛名人,故在不好推脱下,只好答应仅让李小龙来听他的理论 课,事实上也仅是收他做一个挂名弟子。但梁先生深厚的武学修炼基 础与拳理深深打动了李小龙,并由此明了太极拳等内家功夫的真正技 击含义,而这一切都是李海泉未曾讲到的,而事实上李海泉教李小龙 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亦并非让他去打架,而是修身、养性、健身。

这段时间,李小龙从梁师傅处学到了许多有关中国功夫的内家拳 法与外家拳法的原理,而且李小龙当时虽未把这些拳理用笔记录下 来,但却将之深深地印于自己的脑海中,为后来自己在武学上的巨大 成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梁师傅在给李小龙讲授拳理与纠正其太极 动作的同时,还将李小龙从其他艺坛前辈处学来的那些并不系统、规 范的拳术进行了归纳、斧正,使李小龙由此变“废”为宝。后来,李小龙 在美国讲授武学时,亦常常提到梁子鹏师傅。

三、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

叶问老先生是广东佛山人,40年代后期因战争迁来香港,并开设 拳馆专门教授咏春拳,是近代香港武坛德艺俱精且令人敬仰的一代武 学名师,是香港武术界的领袖人物,更是咏春拳得以走向世界的首位 功臣,因他于1949年开班授徒之前,咏春拳基本上是一种家庭式的教 学方式,各位咏春高手只是将拳艺传于自己的子侄甚至族人,像如此 大规模授艺,在咏春拳200多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李小龙则是在街战失利及受好友张卓庆的影响而决定投入到咏 春门下的。因为李小龙突然间感觉到张卓庆的技击犀利了许多,原因 是他开始学习了咏春拳的缘故,所以在张卓庆的介绍下他亦正式拜入 了叶问宗师的门下,而开始系统地学习咏春拳。当然开明的叶问亦不 反对李小龙继续练习太极拳,也不

反对自己的弟子与别的拳派过招, 相反他还特别注重实战训练,因为他知道一个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 就是自己的实力,习武者只有在“讲手”或"实战"中,才能不断地完善 与强大自己。这一切,均对李小龙影响至深。

在很多时候虽然是由师兄黄淳梁代师授艺,但黄淳梁亦为一位咏 春闯将,号称香港“讲手王”,他的性格又与小龙投缘,加上叶问十分喜 爱聪明的小龙而传给了他很多咏春诀要,这一切均使小龙迅速成长为 —位咏春高手。即使后来李小龙独创一门拳学而成为一代创派宗师, 但他的截拳道仍未脱离咏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术仍与咏春 基本类似,只是李小龙在咏春的技术上又进行了升华与改革而已。所 以说,李小龙宗师后来功高盖世,而咏春拳对他的影响亦不可小觑,正 所谓:“截拳道源自咏春拳,李小龙得益于黄淳梁”,黄淳梁作为李小龙

的授业师兄,李小龙的大多数咏春技术均由他所教。

叶问与黄淳梁对李小龙6年的深刻教诲,使他由一个巷战者而过 渡为真正的武术高手,当然这亦是李小龙后来能成为大家的一个必然 的前提。

李小龙是世界一流的功夫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名贯香江的咏春 闯将。李小龙后来在世界武坛上的辉煌成功,也为咏春拳的世界性传 播作出了虽为间接但却实际的极大贡献。

浏览7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