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者,隐于道家,工导引服气之术。《明史》尝载其《列传》, 言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明成祖遣给事中胡潦偕内侍朱祥,赍玺书 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宁波府志》纪张三峰,宋之技击家, 本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神授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遂以绝技名于世。后传其术于四明,明嘉靖时张松溪最著名。所谓内家拳 也,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厄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拳勇之技, 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三丰之后,有关中人王宗,宗传温州陈 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内家之传,盛于浙东。准是以观,自徽宗以迄明初,凡二百数十年,先生犹存于世。仙家善 于摄生,长生久视,安乐延年,初非怪事也?《汉留侯世家》:不疑嗣为 侯,生二子,曰典、曰高。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侯千秋,千 秋生子嵩,嵩生壮、赞、彭、睦、述,其后多以功烈著。高生通,通生无 妄,无妄生里仁,里仁生浩,浩生刚,刚生翳。翳客于吴之天目山,妻林 氏,生道陵。复回沛郡,后寓信州老虎山。

故先生尝自言自曰:吾之名号,多与古今人同,知之即改,于心乃安, 以故渺渺无定也。一名“通”,与本支远祖高公之子同;一名“金”,与 别支远祖汉大司马同,均见《留侯世家》。一名"思廉”,与元玉笥生字 同;一名“玄素",与唐太宗时言官同;一名“玄化”,与葛玄弟子同。 因就两名中,各取上一字,为“玄玄子”,又与太上圣号同。乃更为"山 峰”,又与朴阳子同。复易为“三峰”,又与采战者同,殊可笑矣。但此 “三峰”之字,传呼已久,不欲再行更改,因忆之连,而有坤爻之断,不足以还纯乾也,乃从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气,补其断而全其一焉。 自今以往,当更名“全一",字“三丰”,名号于是乎大定。他若貌容疏 野,不修边幅,世人之呼我为“张道遢”者,乃千古独得之奇,有一无二 之作也。《洞天记》载先生自言如此,则先生之系出留侯从可知矣。

史称三丰辽东懿州人,故先生《答刘仲晦》诗云:“长白干龙数千里, 我从小干藏之矣。”盖长白山一支小干龙,至辽阳积翠山,先生之祖墓在 焉。然《滇黔纪游》云:“三丰,闽人。洪武间,以军籍戍平越郡,蓬头 赤脚丐于市,人呼为避遢翁。”此实荒谬之谭。以先生为闽人,或因曾寓 闽中之故。至谓以军籍戍平越郡,殊不可解。岂沈万三徙边之日,先生亦 有贵阳之戍耶?然洪武间,太祖访之,则又何也?明都穆《游王屋山记》:道士陈性常,旧住武当之自然庵,今年七十 有八,而神气清茂,似有道者。移居兹山,己二十年,其学乃仙人张三丰 之正传。为予言,三丰名玄玄,辽阳人,自号三丰遁叟,世人鲜知其名。 正统间犹在,不知所之。予曰:“人传为陕右之宝鸡人,何也? ”性常曰:“宝鸡常寓,非彼产也。"又俗传为冀州、义州、易州人,皆误也。《四川通志》谓“天目人”。 先生《云水集》中载有《天目山歌》。盖其尝寓天目耳。夫挥道乏徒,如 野鹤闲云,行踪靡定,安能以鹤楼卓锡之地而视为乡井耶?宋濂有言:“天地为棺椁,日月为含燧。”儒家犹如斯,而况以尘世为火宅之佛道家乎?

道家之言曰:“外药了命,内药了性。”命者,肉体也。性者,精神 也。道家兼治性命,服气炼丹,所以了性也;导引技击,所以了命也。故 佛道二家,靡不从事内外之功也。先生居鄂之武当山,修真之余,发明太 极拳等,以柔制刚,号武当派内家拳。其拳矫捷似猱,委蜿如龙,可以却 病,可以御敌,盖实古仙导引之类也。清初歙人汪锡龄,编先生《全集》, 其《序》曰:“其为儒道也,身可进亦可退;其为仙道也,身能飞亦能潜。 进退飞潜之间,即犹龙之大道也。”赞美甚当。独于先生之为内家拳鼻祖, 阙焉不叙。而《集》中所载显迹事实,授秦淮渔户沈万三汞点铜铁盖鼎炉药物、铅汞采取之说, 实道家指自身修炼而言黄白采战云者,皆方士之蜜言,旁门邪说而已。

嗟夫!方今文明竞进之世,人事繁陵,物竞甚烈,青年之士,苟不知 摄生之道,所谓“文化病”“都市症”者,辄易发生,小则晕眩、虚怯、 怔忡、梦遗诸病丛生,重则痔瘵、癫痫、自杀等,相继以起,何不惧哉? 知I天世乱频仍,浩劫滴至,唯有佛老之学,群起提倡,则大可以挽世界之 劫运,小可以全性命于乱世,此编辑本书之区区微意也。东邻日本,非所谓世界之文明国乎,士大夫近方箪究佛老之学,以西 方之科学解决东方之哲学,发明甚夥,世亦未尝以迷信诋之。庄生有言:“吾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安能以有涯之见,而诋无涯之知耶?本书辄本 斯旨,编辑成书,其玄微妙旨,并以科学之说注诠之,其亦有裨于世乎!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 又号张遍遢。顷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 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过目不忘。游处无恒, 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 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徒,去荆榛,辟 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 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具棺殓之,及 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 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淡,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 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避、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 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 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 鹿邑之上应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终莫测其存否也。姓张,名通,字君实。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尝自称为天 师后裔。祖父裕贤公,学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遂携本 支眷属,徙辽阳懿州。有子名居仁,亦名昌,字子安(一字仲安),号白 山,即先生父也。壮负奇器,元太宗收召人才,分三科取士,子安赴试, 策论科入选。然性素恬淡,无仕宦情,终其身于林下。定宗丁未夏,先生母林太夫人,梦玄鹤自海天飞来,而诞先生,时四月初九日子时也。丰神 奇异,龟形鹤骨,大耳圆睛。五岁,目染异疾,积久渐昏。其时有张云庵 者,方外异人也。住持碧落宫,自号白云禅老见先生奇之,曰:“此子 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须拜贫道为弟子,了脱尘翳,慧珠再 朗,即送还。”太夫人许之,遂投云庵为徒。静居半载,而目渐明,教习 道经,过目便晓,有暇兼读儒、释两家之书,随手披阅,会通其大意即止。 忽忽七载,太夫人念之,云庵亦不留,遂拜辞归家,专究儒业。

中统元年,举茂才异等。二年,称文学才识,列名上闻,以备擢用, 然非先生素志也。因显扬之故,欲效毛庐江捧檄意耳。至元甲子秋,游燕 京。时方定鼎于燕,诏令旧列文学才识者待用,栖迟燕市。闻望日隆,始 与平章政事廉公希宪识。公异其才,奏补中山博陵令,遂之官。政暇访葛 洪山,相传为稚川修炼处。因念一官萧散,颇同勾漏,子岂不能似稚川? 越明年而丁艰矣,又数月而报忧矣。先生遂绝仕进意,奉讳归辽阳,终日哀毁,觅山之高洁者,营厝甫毕,制居数载,日诵洞经。倏有邱道人者, 叩门相访,剧谈玄理,满座风清,洒然有方外之想。道人既去,因束装出 游,田产悉付族人,嘱代扫墓,挈二行童相随。北燕赵,东齐鲁,南韩魏, 往来名山古刹,吟咏闲观,且行且住。如是者几三十年,均无所遇,乃西器,底本作“气”,据《张三丰全集》改。 之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邃 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为三丰居士。

延祐元年,年六十七,始入终南,得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更名玄素, 一名玄化,合号玄玄子,别号昆阳。山居四载,功效寂然。闻进斯道者, 必须法财两用,平生游访,兼颇好善,囊箧殆空,不觉泪下。火龙怪之, 进告以故,乃传丹砂点化之诀,命出山修炼。立辞恩师,和光混俗者数年。 泰定甲子春,南至武当,调神九载,而道始成。于是湘云巴雨之间,隐显 遨游,又十余岁,乃于至正初,由楚还辽阳,省墓讫,复之燕市,公卿故交, 死亡巳尽矣。遂之西山,遇前邱道人,谈心话道,促膝参同,方知为长春 先生符阳子也。别后,复至秦蜀,由荆楚之吴越,侨寓金陵,遇沈万三, 传以丹道,事在至正十九年。临别,先生预知万三有徙边之祸,嘱曰:“东 南王气正盛,当晤子于西南也。”仍还秦,居宝鸡金台观。九月二十日, 阳神出游。土人杨轨山以先生辞世,买棺收殓。临至之际,柩有声如雷, 第启视复生。盖其阳神出游,朴厚者见之,以为宛其死矣。后乃携轨山遁去。 真又二年,沧桑顿改,海水重清,元纪忽终,明运又启,先生乃结庵于太和,故为疯汉,人目为逋遢道人。道士邱元靖,安静可喜,秘收为徒。他日入成都,说蜀王椿入道,不听,退还襄邓间,更莫测其踪迹矣。

洪武十七年甲子,太祖以华夷宾服,诏求先生,不赴。十八年,沈万三敦请,亦不赴。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厉之阶。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 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二十五年,乃遁入云南,适太祖徙万三于海 上,缘此践约来会,同炼天元,服食大药。明年成,始之贵州平越福泉山, 朝真礼斗,候诏飞升。建文元年,完璞子访先生于武当,适从平越归来, 相得甚欢。永乐四年,侍读学士胡广,奏言先生深有道法,广具神通。五年丁亥,即命胡浚等,遍游天下访之。

 

浏览2,32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