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箭无敌”——哲别(? 一1224)
哲别(图4-54)是蒙古帝闽第一猛将.原名只儿豁阿歹,被形容
为具有“铜的额颅、凿子似的嘴、铁的心、锥子
似的舌”的W猛战将。初臣服蒙古泰赤乌部.
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
意)。又译者别。哲别骁勇善战.他的射术堪
称古今无双,经常射击动中的碗以练习,且
百发百中。一次战斗中.伸手抓过敌军射来
的已断了头的箭.搭上弓射去,一箭穿透敌方
主将心窝!这还不算,当时成吉思汗的小女
儿W想观赏铒别箭法,竟在tJd头顶放了一只沙斯特(蒙古语:老
鼠).要求哲别射击,这可吓坏了众将,但哲别面带微笑,搭h箭,瞄
准小公主头顶看了很久,只听得见“嗖”一声响.小公主摸摸了头顶,
老鼠不见了.而d并无丝毫感觉箭曾碰到头发!因哲别的射术不
在汉时老将黄忠之下.而被汉人称为“蒙古的后羿”。哲别不光箭法
高超,刀法也是非常了得,他曾拜汉军大将为师.学习刀法,但很快
便超越了师父。在东伐金国、南战大宋、两征花剌子模、波斯、阿拉
伯帝国的战争中•哲别轮动蒙古弯刀,左右砍杀,如人无人之境!近
距离者无法逃生,远距离者别想生还!当时.整个亚洲大陆只要一
听到神箭手哲别的大名.都为之颤动!敌人竟也毫不吝啬地送他
“神箭无敌大将军”的美誉。1223年,在阿里吉河(今乌克兰H丹诺
夫市北)战役中击溃榦罗思诸国王公与钦察汗的联军,进掠斡罗思
南境,又转攻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的突厥名.又译亦的勒)h的不
里阿耳国,然后东返蒙古。病卒在归途。他死后,成吉思汗深痛之.
令举行国葬,整个大蒙古闽为之哭泣。
“常十万”——常遇春(1330—1369)
常遇春(图4-55)字伯仁.明风阳怀远(今属安徽)人。臂长善
射.勇力绝人.明朝开国名将。体貌奇伟.沉
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元
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 1355)投朱元
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
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冉战。升
行街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年
(1363)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二H,纵
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
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十诚.以奇
兵出其后。论功封鄂B公。1367年与徐达 W
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
洪武元年(1368)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二年(1369)与
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卫,溢忠武。一
生为将未曾败北。&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
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 “俞龙戚虎”——戚继光、俞大猷
戚继光(1528—1588)(图4-56) f•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
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
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tl于浙、闽、粤沿
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80余
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闰誉为民
族英维.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
“戚家军”。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隆庆
二年(1568)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
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
(1583)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戚继光以捍丨丨边趟为己
任.屡克强敌.战功卓箸.箸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
集》等书传世。戚继光不仅能够领兵打仗.也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的武术家、兵器制造家,有冷兵器戚家刀和火炮鸟铳。戚继光是中
国近代真正的武圣,冷兵器火器的制作操作.拳法刀法的创建使
用,阵法练法的改革创新.无与伦比的战绩.是中国传统武将的智
慧与风范的集大成者。其带兵之才.变革之法,武器之精.为将风
范,更是无出其右。戚继光于1561年秋在台州编箸的武术名著
《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记有“宋太祖歹十二长拳、六步拳、猴拳、
温家七十二行拳”等十多家名箸于时的拳种.时无少林拳。只载有
“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
俞大猷(图4-57)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北郊
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1503>。是
明代箸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懦将、武术家、
诗人、兵器发明家,然而,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
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朝.一生坎坷。戎
马生涯47年,“时而受重用.名卢铽赫:时时受
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
督。本邑好友潘湖黄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
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
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图4-57俞大献
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明史•俞大猷
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P,老而弥笃”。俞大猷和戚继光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中,丰富了遗留在福建的少林拳,现称南拳.
突M与少林拳之差异(莆田南少林.在泉州)。他传下荆楚长剑、
杨家枪混合而成之俞家棍法•编写了《剑经》,详言棍法要义.授
予各兵将,在抗倭战争中连战皆捷。《剑经》成于1557年.俞大
猷将《剑经》与《兵法发微》,连同他的老师赵本学所箸的《韬铃内
外编》.合辑成为《续武经总要》。《剑经》实际卜.是讲棍法及长兵
器的用法。内容包括“剑(棍)”、“射”、“阵”二法.俞认为“棍为艺
中魁首”。强调随时以“奇正相生”的变化.以静制动,后发而先
至,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突击,“打他第二下”,“刚
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戚继光称赞《剑
经》:“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浏览9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