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太极推手?它有什么特点?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是太极门的技法训练项目。它是两 人互相按太极拳原理和技法化解对方劲力,使对方失去平衡 的对抗技法。它不使用有距离击撞的打踢技法,而是从双方上身接触后发动。太极推手的主要特点是“以柔制刚”“四两拔千斤力,用的是巧劲而不是硬力,讲究“沾连粘 随不丢不顶工它多以弧线运动化解对方直线之力。太极推手是一项轻巧柔和、舒松圆活、趣意浓厚的双人配 合体育运动。它既有太极拳的锻炼价值,又有超乎太极拳单练 的娱乐情趣。逋过太极推手殷炼,能使人反应敏锐灵活,精 神焕发,体力充盈,同时又可直接体验太极拳的招式、技法 和原理,并养成巧化的技击反应,强化气力和内劲。太极推 手是一项不很费劲的健身运动,又是一项安全健身的技击对抗项目,它较之散手,具有更大的安全保障,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也是最易开展的技击活动。太极推手有哪几种形式?怎样进行 太极推手的基本训练?太极推手有单搭手、定步推手(棚、牖、挤、按四法为 主)、动步推手、大搬(采、洌、肘、靠四法为主)、活步 推手等形式。它们是太极推手训练层层递进、功夫逐步深化 的几种形式。但无论它的形式怎样变化,均以单搭手和定步 推手为基础。单搭手,是双方站好定步,以单手相搭,作连续屈伸“画圈”,以初步锻炼太极推手的臂部和腰部,化除僵 劲。在这基础上再作定步推手练习。定步推手,双方定步按 式搭好双手,按规定的弧线“画圈子“,双手一来一往地转换。要求不用硬力,学用柔劲,同时逐步体会”占连粘随不丢 顶”的基本功夫。也就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第一步。 初步要求是着熟(即把动作练好练熟)。这时候,练者不可 能懂劲,要由老师帮助“引领”,俗称“喂劲”(这好象对婴儿喂饭)。在这基础上,要求练者放长身手互相推迫,被迫 者只许尽量用“坐势”(重心后坐),顺势化解,不许用力 抗顶,也不许丢离。这一阶段的动作练熟后,就会觉得对方 的进迫不成威胁,并可随意化开,也就是“渐悟懂劲”之始 了。何谓太极十三式?太极十三式即挪、左履、挤、按、采、捌、肘、靠、进、 退,顾、盼、定,是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的基本姿式。太极诸多技法和拳套均是由这十三式演化的。太极推手与太极拳训练有何关系?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技击训练部分,而太极拳则属套路形式,它们的关系与练外家拳和练散手的关系一样太极拳中包含推手的原理与技法,从太极拳的锻炼中可学习太极十三式的招式和运动方法,养成轻、柔、缓、圆活、连贯等习惯。 这是与太极推手锻炼一致的,可以为太极推手训练打下基础。然而太极拳只包含着太极技击的形式,单纯练习太极拳绝不能体会到推手的实用性,而必须按太极推手的形式从基 础逐步练起。不过,经过太极拳训练的人,进入太极推手训练会较易接受,较映进步。如果没有经过太极拳炼;连十 三式也要从头学起,轻、柔、缓、圆活、连贯等习惯也完全没 有,要练好推手,就较为困难枚练习太极推手当以太极拳为基础。何谓"以柔制刚"“四两拔千斤”、 “沾连粘随不丢顶”?“以柔制刚”、“四两拔千斤”是太极推手技击原理的核心,是太极拳与其它外家拳技击法的主要区别。太极推学 不靠硬力相抗,而靠巧化。技击仅靠硬力相抗是很低级的, 一般来说力大者必胜,力弱者必败,技法所起的作用不大。 但太极推手则不同,所渭“以柔制刚”、“四两拔千斤”的意思是:只要掌握了太极推手的功力,力弱者可战胜力强者,这说明技法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一种高级的技击术。 太极推手怎能做到“以柔制刚”、“四两拔千斤”呢?这全在技法的巧化,而在这高湛的巧化技法中最基本的就是油连粘随不丢顶”。所谓“沾连粘随不丢顶”是,每当对方向自己进攻,一经接手就要把对手。沾”粘”住“不顶”是 指对手进迫,不予硬抗,主动地适应和引进,让对方发劲不上而失力,这实际上是敌进我退的战术要领“不丢",就 是始终“沾”、“粘”住对方之手,当对方变换进攻方向或回收时,仍然“粘”住对手而不让他走化,伺机反攻。这实际是敌退我进的战术要领“不丢”是“粘”劲“不顶” 是“走”劲。这“走”劲可以“柔力和“四两”化掉对方强 力的攻势;这〃粘脚劲又可趁对方回收之机不费劲地反攻, 并在这个运化过程中,形成“我顺人背”的战机,达到“以 柔制刚”、四两拔千斤”的效果.何谓,听劲”、化劲”、“发(放) 劲”?听劲力“化劲”,,发(放)劲”都是太极推手的 专用术语“听劲”并非指用耳听劲力,而是指当双方接触 时,靠皮肤感觉来感知对方劲力发动点和运化方向。这是一 种通过推手训练由着熟而渐悟懂劲”①练出来的触觉灵敏 反应,它还可经“由僮劲而阶及神明”阶段训练而使这种触 觉反应象“神明”般高度敏锐。这是太极推手的重要功夫“化劲”是运用"沾连粘随不丢顶”②的技法使对方发 劲发不上,走脱走不掉,创造“我顺人背”之机的功夫。它 是太极推手“以柔制刚”、“四两拔千斤”的重要技法“发劲”(或称‘放劲”)是太极推手进攻的功夫“化劲”只是防御并为进攻创造战机,而要胜敌则必须。太极拳的“发劲”,能掌握”我顺人背”的战机,抓住对方不顺的方向,于对方旧劲已尽新劲未发的瞬间发出, 而且掌握“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的全身发劲。太极拳的“发劲力,能掌握我顺人背”的时机,敌力 不顺的方向,以及敌旧劲已尽,新劲未发的瞬间发放,而且 掌握“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的全身发劲要 领,故有“四两拔千斤之效。意即由动作练熟而逐渐体会到如何用劲力。意即接触便粘住对方不放也不硬顶“听劲”、“化劲”、”发劲”是太极推手众多劲力技 法中最基本的要技何谓棚、撮、挤、按、采、挪、肘、 靠技法?棚,簿、挤、按、采、捌、肘、靠是太极技击的基本动 作。手臂部成弧形、手背向对方,以腰带动,从己方向 对方成横向运化的动作。搬,一手抓对方的腕,另一手摸对方的肘,从对方向己方成横向牵引之动作。挤,一手臂部成弧形,另一手以掌或臂贴附,从己方向对方封压,使对方失去 运化余地的动作。按,以掌向对方推移的动作。采,两手一 前推一后拉或一上一下的动作。搠,一手抓对方之臂,另一 手以手背向对方颈部推去,使其后仰倾跌的动作。肘,以肘 部攻击对方的动作。靠,以肩部或身体其它部位靠向对方的动作。棚,猴、挤、按、采、捌、肘、靠,虽是八种技法,但 运用起来常互相联系和补充,相辅相成。学者应全面掌握, 灵活运化。对太极推手的高招有哪些传说?今天,我国太极拳运动已发展成医疗慢性病为主的体育项目,为增强人民体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过去,太极拳的主要功能是在技击方面。据传说,太极功夫高深的人,论听劲是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即极轻微之物也无从着力之意)j论化劲、发劲是“四两拔千斤”,“放 人寻丈之外”。传说河南陈家沟的陈长兴,善长放劲,常能 放人于寻丈之外。杨露蝉拜他为师,亦学得提放功夫。后其 东家命杨与名武师,镖师多人比试,均被杨放出倒跌而败。 于是杨被荐为京中某王爷的府教师,又奉命与某名师比武, 某名师一碰即扑。这样,京中武师来挑战的越来越多,而杨 露蝉每战必胜,名声大噪。又传说杨露蝉的嫡孙、近代太极名师杨澄甫,亦有放人 寻丈外的功夫。一次他当众表演,放一只活鸽子在他张开的 掌心。鸽子多次想飞起来都无从飞起。因鸽子在发挥翅膀上 腾力之前,必须先以足蹬杨的掌心,而杨师每次均将其上瞪 力化掉,使鸽子无所用力而飞不起来。鸽子上蹬之力极微而 需时极速,对这样瞬时而微末之劲,杨师也能化解,这充分 证实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高超化劲功夫。太极推手功夫的传说还很多,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浏览8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