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八卦、形意拳术中,各有其八法。太极八法为索 搠.握、挤、按、采、捌、肘靠多八卦八法为:搬、拦、 截,扣、推、托、带、领,形意八法为:斩、截、裹、挎、 挑、顶、云、领。在用法上太极有沾、粘、随、连;八卦有走、转、拧、 翻;形意有起、钻落七翻。“太极妙中言,八卦治中言,形 意直中言虽为三家拳,用时三合一,并无高下之分,好埒 之别。形意八法,一法中又分三法,故为二十四法。斩中含有沾、展之意截中含有捷、疾之意;裹中含有 果、过之意;挎中含有胯、跨之意,挑中寓有跳、眺之意; 顶中寓有定、盯之意,云中寓有勇、涌之意,领中寓有灵、 拎之意,共为二十四法。斩有劈、砍之用,故斩者为之劈拳(金止于劈)粘有紧 贴之意,如蛇吸食展有舒展之意,进时要粘连,发时要展 放,打时须斩劈。截有截断、拦截之意;捷有快速迅猛之意,疾有狠毒之 意裹有缠、包之意,进手好比牛卷舌,两臂好比蛇盘柱, 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左裹右裹,里裹外裹,终不离左横右 横,里横外横,所以裹为横拳土止于横卜 果为果断之意, 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进要干脆利洒,退不拖泥带水, 过有往来之意,来者为阴,去者为阳,阴阳互易,忽阴忽阳。 在步来讲,即有过步之用。

胯有胯打之意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为胯之用,挎有上起挎领之意,其主要用于摔法、打法之中手 跨有纵横跨跃之意,讲的主要是步法,纵跨有进退反侧之便, 横跨有闪展腾挪之灵挑有向上之意,对上来之手,宜用挑托破之跳有穿奔、 跃越之意,故跳讲的是步法;眺有观察、了望之意,眼宜观 六路’盯着近处,望着远处,瞻前顾后,照护左右。顶有向前、向上之意;定有安稳之意,“心定神安,神宁 心安,心安清静……定要如山岳之稳,动要似猛虎之勇, 动不可挡,定不可撼,盯有凝神聚目之意,紧盯对方之印堂。云有遮蔽日月光明之意。眼为日月手为云,遮蔽日月光 不明勇者气也,气充精旺则有勇在身,故勇为勇敢,临危 不惧;涌者,犹如决堤之水,汹涌而往,有不可抗拒之势,领者引也、带也。领以顺其势引进落空;灵者灵巧敏捷, 与人交手神、眼、耳、手、足、身都要灵,无灵则不迅,无 灵则不捷,以灵治僵,以灵治缓,乃胜人之一诀也;拎者提 也,是摔法和擒拿术中常用之手,以上八法,分而言之共为二十四法,合而言之即为四法, 即八字合成四字用,一斩则截(疾),连斩带截多一裹则挎, 裹挎相合,一挑则顶,一云则领,终不外攻防二法。

九歌,九歌者身、肩、臂、手、指、舌、股、足、肛是也。身法走形身如车轴,务须中正,百会会阴,遥遥相照;前俯后仰, 皆为身病,左歪右斜,其势不劲:正中藏斜,斜中寓正,过 阳不及,过阴不劲,阳难发力,阴难身稳,阴不经摆, 阳不经冲,半阴半阳,方为适中:上虚下实,水重火轻,纵 横拔背,腰分塌挺,宽胸实腹,气始有根,挺胸拔腹,只在 寸中,若常如此,其害不轻,诸位学者,不可不重。注:过阳不及:是指如果向正东前进,鼻尖、手尖、足尖三尖 所对的方向必是正东,而胸心部应向东南(或东北)方向,斜成四十五 度。若心胸也向正东,即为之过阳,前上肢不但伸的短,而且也难以 发出劲力来,故谓之不及,注:阴身难稳,是与过阳相反,如鼻、手、足三尖向正东,而 心胸部则朝向正南(或正北),这就难以使全体之劭气相合,而且目不 能正视,身不能中正,失掉左右的平衡和合力的发放。

肩宜放松,且宜下沉,松以通经,沉以蓄劲;两肩里扣, 官然含胸,落肩气降,宜松肩井+重心下移,步坚身稳,气 贯丹田,气方归根;耸肩气涌,胸满憋痛,耳鸣目赤,最易 头晕;重心上移,萍草无根,头重足轻,耸肩之病;左肩前 送,后肩宜撑,若要均衡,两肩宜平,身力到手,膊膀之功, 以上歌诀,有练有用,学者久习,自可分明。左臂前伸,膀宜力奋,似曲非曲,直而非直,曲中求直, 曲直适准,过曲不远,过直力尽曲如弯月,劲力内存,取 之不完,用之不尽右肱在肋,手脐贴近,贴死成僵,相离 又空,左手在前,理当前奋,沉肘紧臂,内劲巨增:如此练 习,为求中正,若言用时,左右同攻,粘实展放,吐气开声, 全力以赴,爆发同攻。

手掌出前奋,劲在神门;劳宫内含,以助指撑;腕曲掌塌, 其度中庸,食指为中,拇指屈伸,虎口呈圆,月牙之形,手 之高低,腕与肩平,井池双穴,垂距一寸;先挤后劈,着力 在胸;前手力伸,肩肘催送,循之中线,不可偏中,手足鼻 尖,列成直阵;左手右手,用力宜均“指五指各分,自然屈伸,四指微屈,伸如瓦珑;虎口宜圆, 掌形如弓;大拇指根,不可力撑;神门藏阳,鱼际含阴,有 虚有实,阴阳分明,不可强求,不可力攻,主通气血,重在 意行,柔中求刚,功到自成;若言外功,力贯掌心,四指力 撑,拇指外撑,阴阳虚实,各不相分,虽易长功,却偏僵劲, 此种功法,不可常行。股左股在前,右股支撑厂右股为阳,左股为阴;左股成阳, 右股又阴,阴阳兼备,轻重分明,轻者三分,重者七分后 股肌筋,皆宜紧绷;切记两股,最忌双重双重则滞,单 重则灵。足左足在前,右足为横,横非直角,四五为中前足微扣, 后足支撑,五趾抓地,更重踏劲?趾踵皆倾,须聚掌中, 如踏毒物,毫不放松)两足相距,二尺远近:高中低势,以 中为中,三体站定,后重前轻,前踏在掌,后重也中,前后 两踵,不可离中。舌前文有叙,不再复赘肛门又称谷道,提撮谷道,两懿缭绕,气升督脉,精气①注:双重步,在三体势中,唯有低架大步子桩法中是为双重, 但也尽可能要做到前四后六之分。②注;四五为中,即指四十五度,位处九十度直角之中度。③注:趾踵皆倾,是指劲气注趾则前倾,劲气注踵则后倾。注脑臀部之肌,且宜肉交,低者易散,故宜稍高$精神百 倍,提肛之妙,若是行走,更觉轻巧。九窍、九要

九窍是人体中经脉上的穴位。经脉之中的穴位很多,但 总以三寸为一主穴,五寸为一大穴。这里只谈九窍。九窍分 布在周身,头、躯干有三窍,上肢中有三窍,下肢中有三窍, 共合九窍。(一)头、躯干之三窍是:上丹田为梢节,中丹田为中节, 下丹田为根节。(二)上肢中的三窍是:肩井穴为根节,曲池穴为中节, 神门穴为梢节。(三)下肢中的三窍是:环跳穴为根节,阳陵泉为中节, 涌泉穴为梢节.九要是指一耍塌腰二垂肩,三要扣胸四内提,五顶六催 齐用力,七松八缩腹勿虚,起钻落翻九道奇,是谓之九要,塌腰为吞、为含,挺腰为吐、为发;垂肩必沉肘,肘不 沉则肩不落扣胸为含,出胸为发,含要有提,出胸要闭; 内提谷道,精气贯顶,精神百倍,浩气常存,顶为三顶,催 为意气劲力皆催,合力全出,由紧又松;腹中不可虚,即为 “抱七撑三巴起、钻,落、翻,乃是形意拳运动的规律,也. 是运用中的技法奥妙,练拳十病(一)进步高提,缓慢不稳。(二)低头猫腰,神劲不正。(三)手僵臂直,劲力不济。(四)浮气于胸,劲气不沉。(五)六合无丹,发劲不整。(六)手足不合,绝劲不足。(七)拳无身劲,丹田无功。(八)劲无抖绝,龟尾不明。(九)身手不随,重心失中。(十)三体不合,劲力无根,此外,手眼不合,神意不随,步不随身,身不合步等等,均为之病。

浏览3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