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镖、镖师、镖客、侠客和打手的异同
在谈到镖局中的镖师时,有人说镖局产生一定早于清代康熙时期,实际上这是混淆了保镖、镖师、镖客、侠客与打手。
保镖是个别的练武术的高手受人所约,为人充当护卫或打手,是一种个体行五人基碑记 为。保镖者武艺高强是其最重要的要素。保镖者不受任何人约束,或为财,或为 义,或为富贵等等,作出那种选择,全凭自已的一念。
镖师是受某经营机构(镖局)的安排,为人充当护卫,是一种职业。镖师者 忠诚与信用是其最重要的品质。镖师者受镖局所安排,武艺不一定要很强(镖局也就是镖头武术强就可以),敬业和江湖经验是最重要的技术。
镖客即是镖师,是镖师的另一称谓,实际上无论镖师还是镖客,都是商家对其 的尊称,师者师傅也、客者客人也,商人用镖局运镖全无雇用之意,却有三分请求之感。从中也可得出镖师(镖客)的社会地位较高。
镖师与保镖即有共性也有区别,两者之间可转换,镖师为人护卫,常被称为保镖,保镖为人送财,有镖师之职能,二者在局外人眼中很难分辨,故常有混淆之 说。实际两者用现在职业分类为镖师为职员、保镖为自由职业者。在清之前,由于 商品经济不发达,多为保镖,清代则由于镖局的产生而多为镖师(镖客)。
侠客是“旧时抑强扶弱的豪侠之士”。具有优良品质且游戏人生的武术高手, 从不受人约束或邀请,行侠仗义时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是习武者理想主义的代表。
保镖、镖师与侠客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相同点为三者都是武术高手,具有很 强的搏击能力。区别是保镖是个体行为,道德约束力较小,有时会作出一些以强凌 弱,仗势欺人的事来;镖师则是集体行为,团队精神很重要,道德约束力较强,成 员之间相互制约;侠客也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侠客的自我约束力很强,从不作违反 道德标准的事,也从不为金钱所动,是善于幻想的中华民族对侠义之士的最高要求。
另有一种以武艺为生,但却没有武德的人,为打手,在明正德年间有一种 “打行”出现,万历年间逐渐扩大,到了明末,打行开始盛行于各大城市。它纠集精通武术,强悍健壮之辈,专门为豪富人家提供保卫财产安全,甚至充当打手的服 务。打行挂牌营业时,常悬挂拳头图像商标,称为“铁拳头”,根据地方志的记 载,对其评语不外乎是“聚党斗狠”、“游闲群聚”、“结党成群”④之类。其成 员多半为地方上的无赖闲散,流氓混混“三五成群”、“十百为伍”而成,“原其初或学为护身之符,或喜为好胜之技,迨至党类既多,渐渐猖獗,奸淫抢诈,留毒地 方。”原本可能只是彼此传授切磋武艺的小团体,但人数增加后组织扩大变质为 破坏社会秩序的不良团体。到了明末,打行组织日渐扩大,组成份子日益复杂: “向仅市井少年为之,今掾吏胥隶、监门亭父,以至缁留黄冠,徘优娼妓,屠狗贩 夫,游方术技之徒,咸入其群”。“打行……有上中下三等,上者即秀才贵介亦有 之,中者为行业身家之子弟,下者则游手负担里巷无赖者,三者皆有头目。”③有 来自上层素行不良的监生,生员,衙门胥吏;有中等的拥有正当职业,出身小康的 子弟;亦有无赖混混、戏子、屠夫等下层阶级人士,可见打行此一组织流品奇杂, 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
打行的打手实际上并不是武林高手,而大多为地方上的无赖闲散,道德品质极 差,武术技术也差,只是好勇斗狠,为社会所不耻,也为武术高手所不耻,所以打手与保镖、镖师、侠客没有任何相比性,其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镖局兴盛
镖局是顺应社会需求而产生,故镖局产生后因其立即解决了清初商业经营中的 货物贩运和现银运输中的安全问题,故发展迅速,在很短的时期内就由起源发展到 兴盛。由于镖局这一行业在清代只属于商业中服务业的一种,并且不是主要行业, 加上我国历代国策就是重农抑商,官方正史中对镖局难有记载,偶有记载也是将其 列入以武犯禁的盗匪类等。因此现在已经很难对清代镖局的经营规模、镖局数量、 营业额、从业人员数量、具体走镖路钱等可以量化表现镖局兴盛的数据进行分析。 但从现有的镖局资料中,仍可找到当时镖局兴盛的证据。
—、清代镖局的发展规模
查阅各种资料,可得清代部分镖局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规模,虽不及实际之万 一,但也能一定程度地说明清代镖局发展状况。
(一)开设镖局的地区分布
清代商业相对发达,打破了地域限制和思想束缚的清代商人们大胆地走出家乡,到千里、万里之外的地方去经商。其经营中对镖局的需求使镖局在全国各地都 有很大的发展。
(二)镖局的发展规模
由于商业对镖局的需求很大,镖局数量众多,规模很大,尤其是北方商业中心 北京和号称“海内最富”山西。现知有据可查的镖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区(京城历史文献较多和笔者研究能力所限是其中一个原因),其经营则辐射到全国。
1.北京镖局的发展规模
北京是清之都城,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商业最为发达的地方,是 商旅货贩最大的集散地,因此也是镖局集中之地,现有镖局起源的最可信的历史文 献记载就是山西人张黑五在北京开设。清初北京镖局的规模现已无从考证,但清末 民初时北京仍有众多的镖局经营,并且其经营规模很大可说明镖局在清末仍很兴盛。
民国初年,对镖局来说,已是夕阳黄昏,当时,北京城及河北省大大小小还有 不少镖局和大镖局设的分号。光是北京就设有十几家,但最著名的是“八大镖局”:会友、永兴、志诚、正兴、同兴、义友、光兴、源顺①。李尧臣也在其《保 镖生活》中说:当时北京城有八个大镖局,会友、永兴、志成、正兴、同兴、义 友、光兴都在前门一带。会友镖局是最大的一家,开设在粮食店南头路西。另外还 有些跑散镖的,没有镖局这么大的规模,可是名气大的,也总有人找他们保镖。其 中最有名的,就属贯市李家,相传是彭公案中神弹子李五的后人。在我进镖局的时 候,正是会友最盛的时代,在南京、上海、西安、天津各地,都有分号。镖局的规 矩,和一般商号不同,都是师徒关系。那时,南北各地,师兄、师弟、师叔、师大 爷,共有1000多人。常在北京柜上的,总有二三十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 京师外城尚有镖局13家,东光裕、西光裕、东三义、同和、永兴、德荣、隆泰、 东元成、北元成、义顺、自成、义友、福元。
李尧臣生于1876年,病逝于1973年,18岁是进入会友镖局,1921年会友镖 局解散时离开。在会友镖局待了 27年,可以说其见证了会友镖局兴盛与消亡的全 过程,因此其所作《保镖生活》,始终被镖局研究者视为最珍贵的资料。而从上所 述,可以看出民初时,北京的镖局规模仍然很大,而且已经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
2.山西镖局的发展规模
说到镖局,就不得不提到山西,不仅因为山西人张黑五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镖 局,而且其开设的目的是保护晋商,可见山西是经营镖局的理想场所。
整理有关的文献,可从中发现镖局的一些资料。山西最有名的镖局,是太谷志 一堂。据卫聚贤先生在1936年在山西太谷调查,“太谷之领袖票号为志成信、协成 乾,志成信为最老,协成乾系志成信之伙友分设者。志成信在外设有镖局,名曰志 一堂,系送现银,有账可嵇者在道光年间,且票号在北京仍用志一堂名号。是志一 堂在太谷票号中为最老。”日升昌、蔚泰厚等票号均委托志一堂在北京、沈阳、苏 州等地间运送现银。志一堂镖局是志成信的前身。平遥县的王正清创办的同兴公镖 局,祁县戴二闾创办的太汾镖局,文水左二把创办的昌隆镖局都是有史可查,戴隆 邦父子在河南赊家店(今社旗县)开设广胜镖局。山西榆次人安晋元在张家口开 办有“三合镖局”,王福元在蒙古三岔河开办有“兴元镖局”。此外还有“志一 堂”、“长胜”、“三义”、“无敌”等镖局,太谷车二、祁县戴二闾等都是有名的镖
3.其余地区镖局的发展规模
镖局的的兴盛,不只限于北京和山西,清高士奇所著《天禄识余》卷下《马 头镖客》中说:“临清为天下水马头,南宫为旱马头,镖客所集。”临清是山东省 西北部水陆交通的中心之一,领接河北和卫河、南运河流域,北魏设临清县,明代 升为临清州,古来就是重要的商旅集散码头。南宫,位于河北省南部,汉代已置南 宫县,是冀北主要棉花产区之一,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陆路码头。“镖客所集”这 些商埠,即在于商旅集散所需②。李尧臣也说:当时直隶(今河北)冀州的绢子 镇,“非常繁荣,比县城还热闹。绢子镇上,开有很多镖局,会友镖局的南柜就在 那里”。光绪年间,营口有大小镖局23家,镖师、趟子手和脚夫共400余人。日 升、福顺、金成是营口最有名的镖局,分别由沧州、山东、河南的镖师经营。
浏览1,4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