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编对练套路? 自编对练套路应先决定人数,按各人的情况和特长选定 拳术或器械,确定拟编成的对练套路种类。传统对练套路还要确定谁为上手(主动),谁为下手(配合),但新编套路 上下手已不固定而由双方互换进行。编排对练套路的方法也可有感性法和理性法两种,但无 论采取哪种方法,均应先熟悉上题所述的对练套路结构特点, 按其结构特点编排。现按两种方法分别论述如下,感性法: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参与对练的对手,按今人所选拳术或器械的习惯反应,爱好或特长,在共同比划, 琢磨中,隆意配合编排。从某一人感性产生的某一进攻动作,而产生另一人或多人的合理技击反应和反击动作而串成 组合。然后按合而后分、分而后合或交换位置等方式,将各 个组合串成段。再把按各人的特长动作(特别是跌扑动作) 组成的高潮合理分布而构成套路。最后通过反复配合比划, 适当修改,把套路确定下来。理性法:先选定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所采取的方式,然后再考虑中间部分的结构。可把各人的特长动作和习 惯配合先列出来,有计划地安排和画出擎套活动路线图,再把 列出的高潮动作和组合理性地分布于段中。然后通过反复 比划并按有分有合、交换位置等结构原则,把重点动作用小 动作连接成套路(初稿)。最后再逋过理性思考,剔除重复和不理想的动作,反复比划修改,把对练套路定下来怎样才算好的对练表演?怎样练好 对练?好的对练表演,起码的标准是熟练,配合协调默契。对 练与单练的第一个不同点是两人或两人以上配合的,如果不熟练或一方生疏,配合就不协调,不默契。进一步则要求各种技法明晰、老练,击打和闪躲准确、有分寸。如用刀攻 击扎用刀尖,砍、斩用刀刃。所攻击的部位,如对方不闪躲 就正好击中,分寸不差。被攻击的一方,躲闪则刚好避过。 如用刀防守,格挡则用刀背刀身,贴切及时,毫厘不爽。 再进一步就要讲究快速、勇猛、逼真了。对练套路不能算是真打,因为事先编好练熟的,但也不能算是假打,因包含诸 多真切的技击法,并需要表演者具有精湛的真功夫。故对练 套路表演可算是半真半假。这是它的实情,但表演起来就不能使人看出假来,而要施展浑身功力、技法,通过互相的配 合,尽量表现出逼真。这个真,要表现得熟练、默契,要表 现得准确,干脆,要表现得快速、泼辣.勇猛,要有一股 顽强的拼搏精神。一套好的对练表演,还必须有惊险迭出的 结构和功力,使观众发出惊叹,捏一把汗、透不过气对练表演不同于流氓打架”,它是勇猛的对搏,而不 是凶狠的厮打它是武艺的精湛表演,而不是血腥野蛮的对 殴。它有惊无险,当人们紧张得捏一把汗,透不过气来时, 随之而来的就是失声的赞叹和热烈的掌声。近年来,有些对 练(主要是对拳)受国外一些影视片“拳拳到肉”(即击中 和打伤)以广招徒的影响,不招不打互相击中的结构甚多, 这就降低了我国武术对练套路的格调和水平,不应提倡。要练好对练,首先要重视把基本动作和难度动作练好。 刀法如砍头刀、格挡,枪法如快速、准确的连续扎枪、圈 头枪、穿腰枪;这些基本动作属技击性的,而且又是以对攻形 式出现,真假结合,与套路基本动作的技法和要领有根本不 同.必须从单独练起,此外还要对着假想目标练,而且要反 复多练,练得越多越快、越猛、越准确就越好。难度动作, 如空翻接栽碑或跌脊、腾空侧踹接扑地等动作,应先各自单独多练。单式练习有一定基础时,就可以开始互相配合练了。对 练项目较单练有较大的危险性,弄得不好,容易受伤。故配 合练之初最重要的是不要急于求成,要防止受伤。首先应从 器械上注意,初练时可用竹木代用器械,练熟后再用钢铁器 械,使用前应检查尖刃处是否太锋利,是否牢固。如太锋 利,要把它搞钝或加贴胶布,如不牢固,要装换。其次要从 慢到快,从轻到重,从比划练过渡到认真练。慢练、轻练只 是一个过渡,当熟练到一般能记忆而不致弄错时,就要按应 有的速度和力度练了。按应有的力度和速度练,这一阶段要 长些,要形成习惯的条件反射。这是双方或多方的条件反 射,绝不可随意改变和打乱。为较好地形成条件反射,配合练应从小到多,一个一个 组合突击这个组合初步练熟练好后,再练另一组合,然后 逐渐过渡到整套练习。每次训练均应先练组合,再练整套。 练完整套后,又可回过头来,将某些在整套中练得不理想的 组合和动作抽出来加练。整套练的这个阶段要长些,使之形 成较熟练的条件反射,才可开始表演°要注意“生摘的果子 不甜,没有熟到形成条件反射)的对练,过早表演,不但难 有好的质量,而且会导致受伤,切不可急于求成。即使巳形 成条件反射的对练套路,表演前也应注意“走场”,以熟悉 表演场地,通过比划和难度动作的准备运动,重新引起条件 反射,防止因场地,环境,观众、灯光,气氛的改变而引起 精神、心理的不适,进而打乱原有的条件反射,导致失误和受伤。对练套路熟练后,决不可停辍不练,因为“一天不练, 前功尽废” 所谓“尽废“,并非说全部配合不上,忘记 了,而是原来那种经过长期苦练所达到的高水平、高境界 “废”掉了。只要有一点生疏,一点配合不协调,只要产生 一个失误,就不成为高水平的对练表演,如果比赛,也就决 不会取得好名次。这岂不是前功尽废吗? 传统的对练是怎样的?传统的对练是套路中技击法的剖析和配合演练,它是半 真半假的。所谓半真,是指功夫要真,技法要真,假设敌意 识和勇猛劲要真。所谓半假,是指事前编排,配合默契巧 妙,所有攻击动作都被巧妙的防挡躲闪所化拆,不击中因而 也不会伤害对方(指不失误而言)这个半假也能衬托出 真.,如不击中,就更显得双方功夫的高深。编排的新对练, 必须继承这个好传统。技击(散手、推手等)何谓技击?技击与套路有何异同? 技击在武术中有何重要性?简单地说,所谓技击,就是武术中用于搏斗的招式技法 和功力,武术包含技击、套路、功法,它们各有不同的形式、内容、技法和功力,各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方法而技 击是武术的本质和中心,无论套路或功法都必须突出技击的 实质,并以它为中心去组织和发展。这是技击在武术中的重 要地位。然而,套路又不等于技击。套路虽然包含部分主要技击 动作,而其它舞蹈性、体操性等动作均以技击性动作为中 心,组织发展,但技击性动作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而且是 以攻防动作形式和以攻防含义而表现出来的。套路的技击性 动作与技击的实用还有很大距离。这不单表现在动作本身, 而且表现在整个训练过程。如套路中的弓步冲拳,理论上是 攻击动作,但实践上,大腿坐平的低桩步是完全不适合于实 战的,因坐了低桩步只能攻击对方中、下路,且进退移动慢, 完全不符瞬息万变的实战需要。以冲拳为例,虽然套路功力好 的,出拳也快而有劲,甚至有寸劲.但拳头的硬度,对被 中物反作用力的适应度等,光从事套路训练是练不出来的, 甚至会出现实战时对方未伤,自己的拳头先伤,对方未倒而自己先倒退的情况。故对于技击,练套路只有象征意义而没有实用意义。要实用,必须从事另一套技击训练。反过来 说,技击训练也不能解决套路训练的问题。武术,产生于简单的原始搏斗。这种原始搏斗初步发展 成搏斗技法和功力时,就形成了武术,故武术的最初形态和 功用就是技击。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个体乃至群体搏斗(战 争),发展了武术的技击,使技击成了现代武器发明前武术 的主要内涵。由于表演和身体锻炼的需要,武术虽然淤生了 套路形式,且有漫长的发展史,但在现代武器发明前,它只处于次要的服从地位。使用现代武器后,技击在武术中的位 置降为次要。然而在自然发展过程下,技击的地位始终不衰。 至今海外武术发展仍以技击为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播 调武术的健身作用重点提倡和发展套路形式。在“十年动 乱”中,由于受“左”的路线干扰,技击成了批判和禁锢的 对象,因而一度低落。近年来武术发展认真贯彻百花齐放” 的方针,作为武术本质一一技击的地位得到重新肯定,由国 家体委领导展开了散手、太极推手比赛的试验。随着试验的深入展开,中华武术的技击将重新焕发光彩!
浏览4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