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拳的特点是什么?能否自学?.猴拳是模仿猴子的形象,表现其敏捷,灵巧、跳皮等特 点,参考其搏斗特征动作加以武术化而编成的套路。
它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神似、灵巧、步轻、身活。形象要模仿猴子松肩、缩颈、曲背、圆臂、弯肘、曲 膝等所谓四不直”的体态,模仿其轻巧、灵活的足尖步、 小跳步等步法。又如手法的刁、拿、锁、扣、抓、勾、顶, 腿法的踹,点、蹬、弹等,也以形似猴子为好。神似:形象只是入门功夫,要练好猴拳,必须要能表现 猴子神灵、意巧的内在精神。灵巧:结合猴形的攻防动作要巧妙自然地穿插于象形动 作中,其技击动作要快而灵巧。 步轻、身活:猴子落地无声,起跃轻灵,这要体现于步 法的进退,跳跃、转动和起伏、闪转,翻滚中。自学猴拳不易,不似有名师指点易于掌握。我国解放后 新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第三代“猴王”都得名师指点之 利。他们练猴拳造诣的确较深,但他们除了多拜〃老猴王” 四川肖应鹏为师外,还必拜真猴为师。所以,如无名师指点 而又有决心学猴拳者,除可以观摩表演,找有关书籍参阅 外,还可以到动物公园拜猴子为师。象“老猴王”肖应鹏, 年青时随一师兄学过猴拳,后来因生活所迫,四处谋生,忘 得一干二净了。解放后,为学猴拳,就拜真猴子为师,反复 观察、体会,捉摸、锻炼,终于掌握了猴子的各种形态特 点,并创造了各种表现手段,从而达到形神酷似、仿猴而胜 于猴的境界,多次获得全国武术观摩交流的优秀奖,雄踞老 猴王宝座。这说明,只要能善于学习,自学猴拳也是可以成 功的。醉拳的特点是什么?能否自学?醉拳是模仿醉汉醉态,并结合醉态巧妙地穿插技击动作 的套路。醉拳有如下三种类型模仿醉态为主,技击为次 的套路。以攻防技巧为主,结合醉态为次的套路。两者 并重的套路。模仿醉态为主的套路,较有名的是醉八仙。它依据民间 故事醉八仙的各自特点,表现了它们带有个性的醉形、醉 态。如汉钟离,手捧大缸,豪饮狂饮,张果老,倒骑毛驴 向后碎步,吕洞宾,怀抱酒杯,左旋右旋,铁拐李,单脚独 行,侧向醉倒何仙姑,动作小巧,醉态忸呢]曹国舅,前 颠后倒,跌跌冲冲,韩湘子吹箫反杯,烂醉如泥。以攻防技巧为主的套路,较有名的有武松醉打蒋门神. 鲁智深醉打山门等,结合醉态攻防的撑跌动作较突出。醉态和技击并重的则多属新编醉拳套路。这种套路的优 者能按小饮和豪饮、醉饮的次序,表现出微能、渐醉、醉醺 醺、烂醉如泥的层次。并在这层层深入的醉态表情中穿插各 种拳法和跌扑滚翻技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醉中有拳法、拳 法巧妙结合醉态、将醉和拳融为一体的高超技法。醉拳的特点是醉,演练者是假醉,虽醉实醒,然而要与 其它象形拳的要求一样,先得形象,再进一步神似。但醉拳 并非醉舞,而是拳法与醉态的巧妙结合。表现醉态除了身腰要活,上体要飘外,步法也很重要。 醉步,踉跄步是构成醉拳的重要步法,模仿醉汉头晕脚浮、 难以自控的神态,欲前则后,欲后则前,欲左忽右,欲右忽 左,难以自控,其实是处处自控,做到形浮实稳,形乱实不乱。配合醉步、踉跄步的技击动作以摆身撞、肘顶,肩靠, 臀蹶、脚勾踩等为特色,技击动作要与步法、醉态巧妙结合。醉拳的难度还集中表现在跌扑滚翻等武功动作中。主要 有前抢背,后筋斗、前栽碑、后跌脊、乌龙绞柱、扑虎,扑 地蹦、鲤鱼打挺等。要按照醉态的层次巧妙布局,层层深 入,通过难度的表演而推向高潮。要通过这些动作表现出卓 越的武功,要练得轻松,得心应手。近年来,武打影视片《少林寺》,《武松》等,对醉拳 均有较突出的表演,是自学者参考学习的好资料鹰爪拳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演变?鹰爪拳原来并非象形拳,它是由岳氏连拳与翻子门融合 而成的。后来演变成鹰爪派翻子门。此拳种的特点是“出手有拳掌打,回手有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 既有翻子门的特色,又有鹰爪派 的手法。它只是局部模仿了鹰的爪部搏击动作和方法。鹰爪拳是以技击为主的拳种,着重于爪法、擒拿法。除 了套路训练外,还有一整套以沙包、沙瓶等练爪指力的功法 训练。这种拳又具有北派外家拳术的特点,有双飞腿、旋风 腿等窜蹦跳跃动作,故又要进行腿法跳跃等基本功训练。鹰爪派翻子门的固有传统套路共有五十路连拳、十二 路行拳罗汉拳等,器械有罗汉枪、五虎枪、群羊棍、断门 刀、虎头双钩等。解放后,鹰爪派翻子门的代表拳术,特别是鹰爪拳有了 演变:强调了鹰的造型,加上了鹰的腾跃、翻转动作,从鹰 爪拳变成了鹰拳。在比赛中人们把它归入象形拳类。造成鹰 爪拳这一转变的首创者是广西的周树生。他的鹰形既轻颗刚 劲,又有较深厚的鹰爪功。受他的路子影响而有所成就的有 北京李志洲,河北徐向东等。李志洲仍兼有形象和功力并重 的优点。徐向东则发挥自己腾跃轻巧的特长,着重表现鹰的 飞腾展扑形象,形成了自己势猛轻腾的独特风格。此外,还有岩鹰拳,它巳毫无鹰爪拳的痕迹了。这种拳 从动作技法到服装均着意追求形象,已失去武术的特质,而 成为舞蹈化、戏剧化的产物°螳螂拳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演变?螳螂拳是模仿螳螂的形象和搏斗动作而编创的套路。螳 螂虽是一种小巧的昆虫,然而反应灵敏,它锯齿状的双臂就 密双万一样,具有刚劲而别具特点的搏斗功能。螳螂捕蝉, 表现了螳螂以小胜大、刚柔兼具、奋勇搏击的战斗特点。螳螂拳的双臂动作较多,有勾、搂、挂劈等。腰劲柔 韧,动作有俯、仰、拧、折、旋等。传统螳螂拳有梅花螳螂 门、七星螳螂门和六合螳螂门等。梅花螳螂又名太极螳螂,讲究顺劲、巧劲、柔劲。七星 螳螂又名罗汉螳螂,刚多于柔,属硬螳螂六合螳螂,又名 马猴螳螂,有“马猴形象,螳螂技巧”之称,劲力偏柔,属软螳螂。传统螳螂拳着重模仿螳螂的搏斗动作以提炼成武术的技 击,而不着重模仿螳螂的形象,本不属于象形拳类。解放 后,螳螂拳有了演变,新编的螳螂拳在继承传统螳螂拳技击 特点的同时,着重发展了螳螂的象形动作,重于形似,从而 使螳螂拳归入了象形拳类这类螳螂拳首创的是山东的于海 (原名于天堂)。得他传授而又发展了柔劲,轻灵风格的是广 东的李宇文。他在多届全国武术比赛中获螳螂拳类最高成 绩,又曾获象形拳项第五名(全部象形举类一起评比出国 访问获好评。其次是山东的孙炳辉。虎举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演变?虎拳以威猛雄劲见长,多在南拳流派中出现。著名的广东南拳之 虎鹤双形拳,即有虎形拳的成分。此外,还有伏虎拳、猛虎出洞拳等。传统虎拳的主要技击动作是虎爪, 配以四平马、子午马和虎啸的发声,勇猛势烈;声威并震。传统虎拳只着重模仿虎爪的技击动作和虎的威势,斗太 着重象形。八十年代初.广东的邱建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 上,参考了南方舞狮子的武功动作,创编了新的虎形拳。它 不但着重于虎的搏斗动作和声威,而且加强了象形。如猛虎 出洞,饿虎擒羊、怒虎跳涧、虎入狼群等,达到功力、声威、 形象的统一。并曾发展为象形拳。蛇拳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演变蛇拳是模仿蛇的搏斗特点和形象的拳术。北方的蛇拳据 说传自少林寺金刚禅自然门。一九七九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 大会,浙江智及和尚曾表演“跋跆蛇拳,南方广东的蛇拳, 则历史悠久,它属于洪家拳中的拳术,流行于湛江地区民 间。它着重于蛇的搏斗功能和技法,而不强调形象。它保存 了南拳马步稳固、势刚力猛的特点.练就柔韧有力的蛇腰 劲,以臂、腕,掌模仿蛇颈和头,十分重视臂、腕、掌、指 力和硬度的功力。多以臂串铁环,掌指抓瓶口(内载重沙) 等手段来锻炼臂、掌、指的功力。当以两臂两掌指模仿蛇搏 斗,或一臂模仿蛇头出击时:柔而刚韧,力度千钧,是一种 技击性、功力性很强的拳术。广东蛇拳,于五十年代和七十 年代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均获优秀奖。近年来,蛇拳也有向象形拳发展的趋势。一种以广东新 编蛇拳为代表,在继承了传统蛇拳技击、功力为主的前提 下,发展了象形动作。另一种,属北派的新编蛇拳,吸收了 舞蹈中《蛇舞》的动作和节律,象形有余,武术味不足,柔 软有余,刚劲不足,甚至连服装也以黑底缀上银色鳞片,务 求形似。这已经向舞蹈化、戏剧化发展而离开武术特质。
浏览1,0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