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新的姿态出现的武术 观摩大会

武术观摩大会于本月19日下午2时,假重庆南路 第二医学院举行。在宽敞的草坪上,刀光剑影、龙腾虎 跃地进行了各种不同的拳械表演。这次群众性的广泛性 的观摩大会,在解放后还是第一次,以一"新的姿态出 现在我们广大的热爱体育的群众们的面前。这一次的观 摩大会,基本上是成功的,是有成绩的,是在朝着新民 主主义体育的方向前进的。 丨

在183位武术运动员中,涌现了不少的积极分子。 他们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充分地表现出对今天由我们工 | 人阶级领导的体育运动,有了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四十 | 余岁的古柏小学女教师高君珠,她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 | 了,但她还是很兴奋地参加了这次的演出,她说:“我 | 年轻的时候,每次参加演出,都是为了想夺锦标出风 | 头,今天我的动机就不同了,我是为了通过这次大会,| 在广大的妇女群众中起一个示范作用,使多样化的体育 |

I运动,今后在我们妇女群众中也能普遍地开展起来。” !

43岁的上海卷烟三厂工人运动员邹兴祖说:“过去由 I 5 于旧社会资产阶级对我们工人的压榨,我整天都为肩少

活在发愁,哪里还有闲工夫去练身体,哪里还有心思去 研究武术。今天听说观摩会还要评分数,我想这哪能及 格呢?不及格多丢人,还是不参加吧。但我又想到毛主 席给我们工人带来了今天的幸福,正希望我们工人有一 副强壮的钢铁般的体格,跟随着他向着人类最高理想的 建设道路前进。这不仅要练好自己的体格,还要带动大 家都练好体格,使大家都知道‘健康第一’在今天大规 模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参加演出,不再是为 了单纯的分数,而是以生动的方式向群众们进行一次重 视体育锻炼的宣传教育。我马上消除了那种爱面子、怕 丢人的错误思想,毅然地报名参加。”年轻的店员工人 周克明与学生运动员陈业兴说:“体育运动在今天已成 为一个含有政治意义的运动,尤其是武术运动,在今天 更是一个革新的运动。我们青年人必须担起这个任务, 把劳动人民创造的优良的民族遗产发扬光大。”

武术运动员们在这次大会中也表现了良好的组织 性、纪律性,大部分运动员都按照大会的一切规程,不 早退,不迟到,出场人场都很有秩序。我们已不再看到 像过去那样争先恐后地互相吵闹地抢场现象。像这些武 术运动员,是值得敬爱与表扬的。

这次观摩大会的评判工作,也是做得非常细致与周密的。评判员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专以技术观点来对运动员们作比较的评分了。这次的评分,武术运动员的态 度、作风占总分的百分之十,评判员们一致强调了这一 点。这说明了今天的评判员对运动员是怎样严格地负责 地重视着他们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也说明了武术评判

员在今天是以怎样的热爱祖国的态度,在为祖国负责地 =

选取着、发掘着优秀的体育人才。在评判员中也发现了 一些年轻的评判员,这更说明了武术界在今天已扭转了 过去专以资历、地位、名望、经验来决定某一事件的错 误观念,而在培养与提拔着新的工作人员。

这次的观摩大会是武术界转向新道路的一个开端, 虽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然是存在着一些缺点 的,这些缺点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大会规定武术运动员在十二点半钟报到,但 部分运动员却在一点半钟才慢吞吞地跑来,更有个别的 运动员一直到大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才跑来。还有一些早 来的运动员,不遵守大会的规定,不在指定的集合场所 集中,却很随便地东荡西跑地乱闯。这种坏作风,在今 天是不应该继续存在的。

第二,大会曾再三强调武术运动员经3次点名不到 即予取消资格。但有些运动员在大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才 来,大会竟允许他在半途中参加演出,我们认为大会的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是应该加以检讨的。

第三,在这次观摩大会上仍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丑化 的武术出现。特别是一些表演猴拳的运动员,搔耳朵、 挖屁股,有个耍猴棍的运动员还将一根棍子夹在两股里 像甩尾巴似的在场上乱跑。像这样的武术,给予群众是 一种什么印象呢?除了博取到群众一声“真像只猴子” 夕卜,能起些什么介绍作用呢?我们练猴拳是采取它的活 泼、敏捷的精神,并不是要我们学那些猴子的丑态。在 对练表演方面,有些练双刀进枪的运动员,当他们将双 刀横削对方的上身而对方低头弯腰躲避的时候,总爱用 - 刀片在对方的背上乱拍,借以博取观众们的喝彩。我们

 

认为这也是不对的,双刀进枪是表现着两种不同的器械 在怎样地进行你攻我守的意义,严格地说来,是不可以 碰到各人的身上的。碰到身上就表示刀或枪已扎到或劈 到人的身上,这个人就已受伤。既能用刀片乱拍,也就 是表示刀能够劈在对方的身上。这正说明这些武术运动 员对武术还不够有正确的认识,在演出的时候,还仍用 旧一套的不合实际的噱头在群众面前卖弄。类如这样的 项目,是应该予以纠正的。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应该对含有丑化的、迷信的、 不合实际的、不合科学的武术作严厉的批评,民族形式 的武术也只有在不断改进、不断吸取群众意见下,才能 进一步向新体育的方向前进。

二、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毽子

毽子运动为我们民族形式体育中一个特有的健身运 动。这个运动,普遍地流行在我国民间的每个角落。毽 子运动的起源,据说始于汉朝,而盛行于六朝及隋唐。 唐释道宣高僧传中的佛陀禅师传载:“入洛将度有缘,

沙门慧光年十二,在天街井栏上反踢蹀橢,一连五百,

众人谊竞,异而观之。”佛陀禅师乃是北魏孝文时代的 人,由此可见毽子运动在那时候,已普遍到连僧人都在 练习。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也谈到毽子运动,如 云:“杨柳儿死踢毽子。”这是说明毽子运动在当时已 由民间盛行到了都城宫廷里面。

毽子初名“蹀橢”,通俗则称“毽子”。毽与橢同是 车辖的意思,因毽子形同车辖而得名。后来有人因为它 用鸡毛制成,遂改名为“毽子”。

毽子运动有着种种不同的踢法。基本上分为三种: 第一是单脚更迭的各种踢法,有里廉、外廉、单提、瞭 踢以及左右相互更迭的合盘、顺风、摇鼓、穿花、架桥 等等;第二是跳跃的各种踢法,有单跳、蹦跳、胭跳、 蹶跳、提跳、踉跳等等;第三种是各种花式的踢法,也 : 有拖枪、顶珠、耸膝、突肚、玉面等等。除此之外,还 1

有特殊的技巧表演,如背着双手踢、踩着砖头踢、头上 顶着水碗踢等。踢毽技术上的好坏,我们可以从数字的 多少、姿态是否优美、行动是否进退如意、变化是否敏 捷四个方面来加以评价,判别优劣。

毽子运动是一种需要腰腿柔软、头脑镇静的灵巧运 动。假如身体呆笨、动作迟钝,那就不可能表现复杂 的、细致的、高度的技巧。因此我们练习踢毽子也必须 有相当的辅助运动。根据以往的经验,大致分为脚、

腰、目三部。脚是踢毽子的主体,务须平时对足关节的 活动加以锻炼,膝关节也应注意加强活动。我们可以采 取武术中的踢腿、压腿等方法来促进整个腿部的灵活。, 腰是使动作灵活的要枢,武术家们也常有“腰为纛”的 一些说法,腰部灵活则全身动作自如。辅助腰部灵活的 方法,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柔软体操或武术中的腰部锻炼 法。目是掌握毽子运动全盘活动的。目力迟滞则毽子的 高低左右不易捉摸,更难以接承变化。关于目的辅助运 动,我们可以从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内得到。\ 总之,毽子运动的高度技巧,如果缺少了这三方面的辅 I

助运动,是不能做到操纵如意的。

毽子运动也仍有一般人认为是小孩们在街头闹着玩 I

的东西,忽视了它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价值,这种观点,i 我们说是片面的,在今天,这种观点是不应该存在的。i 我们知道踢毽子的时候,必定是手挥脚跳,目随毽转,

身随步动,头部、腰部、腿部,都得相应活动,它是一 种很好的关节活动的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增进弹性的跳 跃运动,牵引人体各部的全身运动。毽子运动不但是能 i 增进我们人体的弹性、关节的灵活、血液的流畅,锻炼 i

 

我们沉着、冷静、机警善变的一种优良的体育运动,同 时也还是一种颇具艺术的美育锻炼。一场特殊的踢毽技 巧表演,运动时候快慢的不同、姿态的变化,就构成了 有节奏、有造型的如同音乐的骤起骤落、骤急骤缓,给 人一种美的感觉的一幅活的艺术画面。在今天大力开展 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中,这个特有的民间体育,我们将 使它真正的成为体育运动中的一项,使它能充分地发挥 它固有的优良特点,使它在我们大家共同重视与提倡 下,成为我们新民主主义体育中一朵健康的、灿烂的花 朵。

三、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射技在我国原始公社的时候就发明了。古书载:

“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官名),始制弓 丨 矢。”也有“伏羲作弦” “挥作弓”“夷牟作矢”的传 说。从仰韶村、西阴村等地所发现的石镞、骨镞、贝镞 三种来看,就足以证明我国的射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 的。这种张弓引箭的射技,从它的技巧发展来说,在夏 代以前是没有什么进展的,到夏时,历史上著名的射者 后羿代相为君,在位八年,他多半时间是花费在畋猎上 面,射技才在技术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殷时就有武乙 射天的传说。到了周代,射技更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 1 少的一部分。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中,就包 含了射技,每年并有规定的时期集会较射。在较射的传 说中,养由基箭贯九重铠甲的事,是很多人所知晓的。I 秦时有专门挽强弓的材官,汉时则将射技列为军中八校 \ 之一,唐时并将射技列为武科考试的重要项目。宋史兵 I 志载:“河北州县近山谷处,民间多有弓箭社。”射技 I 运动至此不论是技巧方面、锻炼的方法方面都已相当成 I 功。从此以后的元、明、清,也都对射技予以重视。百 1 ^ 步穿杨的绝技常见于史书之中。直到现在我国藏族同胞 =

中还保有着这优秀的民族遗产。

射技运动所用的器械就是弓箭。弓分两种:一种是 练力的,俗称“硬弓”。清朝考场条例中,考力的项目 就是“刀、弓、石”三项。一种是练射准的,唤射弓。 清朝考射准的项目就是“马步箭”,马箭即骑射。硬弓 约有十余力至二十个力,每个力是九斤四两。射弓约有 二三个力。练力的硬弓假如轻了,则很难增进体力,臂 力更难发展。练准的射弓假如重了,则发射的时候指力 不容易张引。近年来硬弓已不见有人练习,射弓也只有 佟忠义老先生在过去的几次运动会上表演过射准与射 远,平时他也不大练习了。骑射更由于条件的限制,几 乎到了失传的地步。

射技除了上面说过的硬弓、步射与骑射外,还有一 种打弹子的“弹弓”。射弹的技巧据说很多,最精彩的 有“左右回马弹”“犀牛望月”“翻江倒海”“唤虎出 洞”等等,也是堪称绝技的几种。这种技术,像北京的 郝寿岩、山东的蔡桂勤等老先生在过去都曾下过一番苦 功。由于反动派统治时期对于我们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不予重视,因此也就没有把它发扬。

射技的基本练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站架 子。两脚分开与两肩齐,膝对足趾,塌腰落膀,两手后 背,按此样式每天每次要站立一个小时左右,3个月为 满。第二阶段,撑竿子。按照站架子的姿势,将两臂举 起。右臂平屈,使肘与肩成水平,右手仿如扣弦,置于 右腮耳侧;左臂则在左侧伸直平举,仿如执弓之状。肩 头内收,胸半斜,目视左前方。外用两根竹竿撑于两臂 下面。如此也要撑3个月。第三阶段,盘竹板。按照前

 

势抽去竹竿,两手执无弦的弓箭如张弓引箭的状态,俗 语唤作“吊膀”,也得吊3个月。第四阶段,拉弓。这 时候才真的练习弓箭了,但还不是练射,而是练劲。在 拉弓的阶段中,对执弓和扣箭的方法也是必须加以研究 的。执弓扣箭的手法有:擒、卡、拏、裹、刁、挑、 压、跟、随、引十种之多。一个真正的射技家对这十种 手法是必须全盘通晓的,否则就谈不上张弓引箭,更谈 不到什么弓箭内行了。通过了上面的四个基本阶段,通 晓了执和扣的方法,这时候才能练射。

射技的准否,首先应该视弓的轻重如何。假如我们 手上有四个力的力量,那么就挽三个力的弓。总之,不 可使弓力强于臂力。射技家们有句话说:“御敌之弓, 弓宜宽,箭宜重;射弓则弓宜窄,箭宜轻。”这里所说 的御敌,乃是设阵张弓以待敌,非指个人之对敌。其次 视“的”的远近,来决定左前手之高低。不然则所发之 箭不知会落到什么地方去,成了 “无的放矢”。第三, 射时务必身正不动,臂不显,肩、肘、腰、腿的力量一 致。这样,弓轻、有的、体正、力聚,所射必定是百发 百中。

射技运动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民族遗产。它除能增 进我们的臂力、体力,发展我们的肩肌、胸肌、腹肌、 背肌、腰肌以及大腿肌,锻炼我们视神经的感觉外,还 丨 能使我们锻炼勇敢、机敏、沉着、坚毅、耐劳等等的优

良品质。对国防上来说,也是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的。 它能锻炼我们的瞄准技能,培养我们成为一个百发百中 的精良射击手。假如对敌的时候能所射必中,这就能节 i 省弹药,大量地消灭敌人来巩固我们的国防。

射技运动是我们中国最有提倡价值的、优良的、具 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我们不能容忍它埋 没下去,我们必须依据新民主主义的体育方针,赶快把 它抓住,加以整理,予以逐步地、普遍地提倡起来。我 们更可以虚心地向我们蒙族兄弟学习,共同地为发掘、 整理、提倡我们优秀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射技而 奋斗。

四、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石锁

石锁是我们中国民族形式体育中的举重运动项目之 一,在我们民族形式的举重运动中,还包括有石担、铁 刀、掇石等等。除铁刀、掇石在过去的武科举考场中有 所规定而能追溯它的历史外,石锁等则很难考据它创始 在什么时候了。但石锁是我们广大人民所喜爱的一个具 有群众基础的健身运动,我们是不能予以否认的。

石锁因形似而得名,这种运动盛行于河北、天津以 及江南的苏、锡、常一带,特别是江南地带,每逢农历 的八月十五和立夏那天,每个农村都驾起一二只船,集 中在某一个地点,川流不息地在船上舞弄着石锁,表演 种种技巧。这时候除了石锁之外,在船上往往尚有龙 叉、硬杠、软杠、流星等等有关体育项目的演出。这些 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都有高度的技术水平与艺术水 I

平,我们今天暂时不谈论它。

石锁运动除能做像现代壶铃的动作外,在它的技术方式上来说,则是别具一种风格的。基本的技术方式可以分为拋掷和承接两个方面。抛掷的技术有跨裆、穿裆、片马、正掷、反掷、穿背六种,承接的技术也有用 ^ 肘承接的挎篮、用拳承接的矗锁、用手抓把的抢锁、用 =

 

头承接的顶锁四种。这些基本的掷接技术方式,都是左 右运用的。由这些基本的技术方式就变化出许多名目 来,如:“一枝香、一指定身、苏秦背剑、霸王举鼎、 月落西山、玉女穿梭、倒打紫金冠、老鹰扑水、撒花盖 顶、刘海撒金钱”等等的特种技巧。

石锁运动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体力来决定石锁的大 小。普通的石锁有十二三斤左右,最重的则有三五十斤 不等。在抛掷石锁之前,最好先练习练习石担。因为抛 掷石锁,必须具有腕力、臂力、体力以及下肢的稳固力 量。否则,对石锁的各种技巧是很难掌握的。石担的上 举、后举、推举、拔裆等动作,可以帮助臂力的增进; 顶花、背花、项花、掌花、门前花等则又可以帮助腕力 以及各部关节的灵活。石担运动整个地说来,更是增加 我们体力的必要手段。除用石担作为基本的辅助运动 外,一般的还得练习武术运动里的桩步来增强下肢的稳 固力量。这两种辅助运动有了基础,石锁一定会掷得 好。而石锁掷得好,则又能使臂力、腕力以及体力和腰 腿的支持力更进一步地得到发展。

石锁运动同时也是摔角、掷沙袋等运动的辅助运动。

它的抢锁的腕力与抓力能够使用到摔角的抢把、抢 门子等上面去;各种抛掷的方式更能够使用到沙袋的抛 掷上面去。

练石锁,也可以由两个人对掷,它的抛掷、承接方 法则是摘取以上所述的动作。

从石锁运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朴 ^ 实、勇敢、沉着、机敏、耐劳和高度智慧与创造性的优良品质。过去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这优良的 运动认为是落后的、粗糖的、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这是 错误的看法。我们应该对这个群众性的石锁运动,予以 重视,予以整理,予以提高,使它在体育运动中占有一 定的地位,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五、从擒拿法与剑舞来看武术
运动的技击性与艺术性

武术运动是我们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 从它的器械运动方面来讲,就有刀、枪、剑、戟、鞭、

锏、锤、叉、棍、棒、钺、斧、镋、槊、铲、钯、戈、 矛十/V种之多,此外还有钩、笔、圈、爪、流星、软鞭 I

等等的杂式器械。从它的徒手运动方面来讲,也有华 i

拳、炮拳、查拳、花拳、洪拳、太乙、太极、形意、/v !

卦等等的分别。在各种器械、徒手等运动中包含着柔软 的、刚猛的、飘逸的、跌扑的种种不同的内容,这些不 同的内容在它本身来说基本上是合乎科学的,是为群众 的健康服务的。

武术运动创始以来,始终是从“技击”“舞蹈”这 两个艺术方面在发展的。因此我们看武术,必须从它的 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来看。属于舞蹈艺术方面的,我们 比较容易见到,如我们常见的武术表演中的舞剑、耍 刀、演拳等等。属于技击方面的如实战性的劈刀、刺 剑、散手、擒拿等等,但是这些竞技运动在目前还没有 一定的竞赛规则与护具,因此还不容易实行竞赛。

一般人说:“武术讲起来怎么地有用,但我们看起来,就只是姿势优美、动作活泼、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讲到击打的用场,我们总是怀疑。拳击的价值我们倒是 懂得的。”不错,我们就所看到的舞蹈艺术形式的武术 表演来讲,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 些什么“双拐战剑”“单刀战枪”等等的对打表演,总 是一套假设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假设的对打,正 是将实践性的实战对打予以艺术加工而成为舞蹈化的艺 术表现。这种技击与艺术相结合的舞蹈形式,就正是它 的特点,也正是与其他舞蹈有所不同的主要之点。因此 我们看武术,不要以笼统的眼光去看待它。如果是表 演,那我们就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它;如果遇到真实的技 击性的竞技,那我们就不能用舞蹈艺术的看法去对待它 了。现在我们仅举武术中的“擒拿法”与“剑舞”来和 大家谈谈。擒拿是属于技击的,而剑舞则属于舞蹈

擒拿法:

擒拿法是一种与人体生理有关的科学的技击,它是 针对着人体的各部关节和穴道(是不是神经端或神经末 梢,不敢予以确定,仍用武术旧语),进行切、点、扳、 拿、封、闭等等方法,使对方没有还击余地的一种细致的技术。

擒拿法在头部的有夺目、锁喉、扳颈、撑腭、端 耳、抓发等方法,在肩部的有挖海、掐肩等法,在肘关 节的有托肘、卷肘、掐肘等法,在腕关节的有缠腕、切 腕、压腕等法,用于下肢腿部的则有扣脚、挑跟、按腿 等法。依据这些用法而成为“金丝缠腕、老妈妈端灯、 快刀切面、卷饼”等等形式。

擒拿法是一种高级的技击术,不通晓其他的技击要 点,不研究力学、物理学、生理学等科学知识是不能掌 握与运用这种高度的技术的。我们如果将它与摔角运动 结合起来,再配合武术中的地躺摔法(完全在地上进击 的一种技击技术)的话,它在体育竞赛运动中是很有价 值的。

这是一种古典舞蹈的舞剑。它与真实的刺剑格斗有 所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用艺术的观点来衡量它。剑舞是 取材于剑的刺、击、点、撩、挑、崩、绞、劈、错、

剪、云、洗、苏、鲁等进击规律与特点,结合了人体动 态,通过诗歌般的韵律形式,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勇敢 i 的、机智的、活跃的英雄气概,给予群众一种美的感 觉,是一种民族风格的艺术。

武术中的任何一种艺术,都是从对各种器械与拳艺 的技击规律与特点来模拟、提炼、集中、概括而成的。 要是剑舞脱离了技击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那就失去了 : 剑舞的优点。比剑舞由于取材于剑的每一个进击规律与特点,把它联系起来成为一"h整体的有系统的艺术作品,因之它运 动时的节奏,也都是与其他器械不同的。比如刀的规律 着重于劈、砍方面,它运动的节奏,一般地比较疾快、 刚硬,表现得勇猛和雄伟,所谓“大刀阔斧”的气概。 剑的规律则因它运动节奏是轻快的、飘逸的,给人们以 诗歌一般的感觉。它的旋律有紧张得像万马奔腾,有飘 : 逸得像空中的旋鹰,骤急骤缓,忽起忽落,这是剑舞中的特点。

剑舞要达到它高度的艺术性,如果没有熟练的、精 湛的武术中的腰腿功夫,没有充分地熟悉与了解中华民 族的文化特性是不可能达到的。

武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既具有实用的价值,又 对身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表演上也是具有高 度的艺术的。这是我们祖先所遗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富而 多彩的遗产,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六、醉拳

醉酒拳在武术运动中是一个特殊的活动形式。它是 以拳艺、技巧、舞蹈相互结合的一个具有民族色彩、尚 武风格的体育舞蹈。

醉酒拳的种类很多,有“武松醉酒、太白醉酒、燕 青醉酒、鲁智深醉跌”以及我们最熟悉的“醉八仙”等 等。虽然种类的名称各别,活动的形式不同,但在内容 上、精神上却还是一致的,没有多大差别的。

醉酒拳在舞蹈方面,顾名思义地就可以知道脱不了 醉形与醉态。醉形、醉态也即是构成任何一种醉酒拳整 个艺术中的主要支柱,占有整个艺术表现过程中的绝大 部分。如果任何一种醉酒拳中,忽略了这个主要部分, 就不是一个完善的作品。醉酒拳中的醉形、醉态,是必 须具有锻炼得相当灵活的各部关节活动力,懂得在整个 艺术表现过程中,怎样巧妙地去运用武术中的“势势相 催”的催动要点和弹力,对醉形、醉态有深刻的研究, 才能表现出它的优美的特点来。因之,一套好的醉酒 拳,它必定是首先给予我们一种悦目的、轻盈的、飘逸 的、潇洒的“旋律美”的感觉。

醉酒拳在技术方面,包含了民族形式体育的垫上运

动中的小翻、拨浪子、腾空后提、鲤鱼打挺、扑虎、串 毛、抢背、左右盘腿、倒栽碑、磕子、乌龙绞柱等技 巧。每一种醉酒拳都是根据了它本身的需要,而分别地 摘取了其中某些技巧,使之随着醉形、醉态而融化。在 整个艺术表现过程中,深刻地表达了醉后跌扑的狂态与 表情。这种由于艺术融化的跌扑,增添了醉酒拳中的合 理化的夸张性,更使我们对它的勇敢、活泼、机敏感到 可爱。因之,技术上的跌扑功夫,也是醉酒拳中的重要 部分。

最后,我们应该知道武学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必须 是依据各种技击规律与特点而模拟、提炼、集中、组织 成功的。醉酒拳也是逃避不了这个规律。醉酒拳中的醉 形、醉态以及跌扑的技巧,别看是跌跌撞撞、摇摇摆 摆,这些动作中正暗含着武术技击规律中的闪、展、 腾、挪、虚即实、实即虚、迎东击西、指西打东、随击 而避、乘隙而人的种种技击法则与特点。

醉酒拳是武学艺术中的优良作品,在这个作品里 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武学艺术的创造 性。醉酒拳是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拳艺,我们希望它 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

在上海市民族形式体育表演中,这个项目是受到观 众欢迎的。这次,上海市也选拔了这个项目参加华东区 体育大会表演。

上海市参加华东区人民体育运动大会民族形式体育 表演中,有一项是峨眉刀,这是武术中各种单刀运动项 目的一种。它同样是汲取了古代短刀的各种劈、砍、 剁、截、挑、撩、推、扎等进击规律与特点而组成的一 个有系统的武学艺术作品。它不但是与其他单刀运动项 目一样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刀法的特点,锻炼和呈现 了中国民族的勇猛、活泼、顽强的优秀品质和雄伟形 象,而且同时从雄伟的气魄中更流露出一股瑰丽的、舒 展的、大方的、令人在情绪上感到愉快的“美”的气 氛。这就更加刻画出中国民族在强悍、勇敢、泼辣的精 神中还具有着温和、善良、酷爱和平的高贵品质。

在峨眉刀的演出中,首先使我们感到奇特的,也即 是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于刀的装饰。它异于其他单 刀,在刀把上装置了约有三尺长的红绸彩球。这个彩球 穗带在刀的舞动时,随着刀光飞扬,使人感到犹如在闪 电的天空里有一只彩凤在自由飞翔,这就缓和了刀的 “大刀阔斧”的凶猛气氛,而显出了柔和绮丽的色彩。

一般的单刀,在整个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多数是沉 浸在汹涌的浪涛般的节奏里,对人体美的雕塑则很少顾到。而峨眉刀在整个艺术中则很合理地使节奏与“美” 的定型分别地负起了艺术表现的任务。

峨眉刀的节奏,由于合理地与塑像、定型分工而紧 密配合,因之它的节奏,不似山涧瀑布的直泻,而是如 一首诗歌那样具有着轻重缓急的音韵与节拍。

峨眉刀具有这些优点,是在“大胆改良,但不准失 其风格”的原则下经过一番修改与整理的。同时现在也 还是不断地吸取、接受群众和武术前辈们的意见在继续 修改中。如峨眉刀原名唤做“峨眉醉刀”,简称“醉 刀”。而群众提出了在这套刀的里面看不到一个醉形, 也见不着一个醉态,“醉刀”两个字用得并不恰当。因 之改成了现今的这个名称。

峨眉刀本身,在武学艺术成品中,确实是一个雄伟 瑰丽、短小精悍的杰出作品,是有创造性的优点的。是 体育、美术、音乐等综合性的艺术品。过去一般人认为 武术是粗糙的、是没有艺术性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是必须纠正的。

峨眉刀是在“大胆改良,但不准失其风格”的基础 上,吸取群众意见而成功的一个比较完善的武学艺术作 品。我们希望武学艺术在新的社会里,以一个新颖的姿 态、新颖的色彩出现在广大爱好体育、爱好艺术的群众 面前,不断地发扬和提高。

浏览1,0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