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思想认识,转变观念

传统武术是在特定的某一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活动,这种身体活动已成为该 区域内民众认可的活动方式,对于增进区域民族团结、共同文化认同和促进区 域精神文明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管理层要从思想上认识传 统武术进校园的重要性和承担着的责任性。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集中着 素质高、结构完整、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才俊,而且是将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 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让他们深入了解本区域民 族传统文化,热爱区域传统武术,树立区域自豪感,无疑在弘扬区域民族传统 文化,挖掘整理研究传统武术中起到积极作用。

2.发掘民间资源,形成学校与地方师资互补

由于现代学校体育教师大多是接受学校体育教学,尤其是武术教师,在学 校掌握的是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手),传统武术只占了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部分 内容,学生掌握也是不一而同,差异较大,是非常不利于现代地方传统武术教 学的。所以要充分利用地方民间传统武术拳师的资源,结合地方高校的学校资 源优势,开办各种不同层次的研讨会、交流会和合作会,让学校武术教师下去 学习,民间拳师进校园,形成学校与地方交流合作,互补优势,培养青年教师 快速成长,形成固定的教学团队。另外,还可以组织在校大学生参观当地民族 节日、民间体育比赛和表演,接受区域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推动学校传统武术 的发展。

3.以地方高校为中心,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机制

高校是一个教学与科研一体的教育部门,通过高校这一平台,将地方传 统武术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制定科学的竞赛、管理方案,在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比赛,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和民间的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比赛总结 经验。以传统武术项目的分布情况,形成地方高校与民间传统武术基地的合 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产学科研联盟,共同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研究, 有助于对区域间的传统武术拳种和传承人进行全面科学的挖掘,共同进行传 统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实验和推广,有助于传统武术在学校的传播 和发展。

4.制定地方武术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丰富学校体育学科

根据高校体育院系的特点,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和民间资源制定适合地方 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保证地方传统武术有计划地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 再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地方传统武术项目的挖掘和研究,选择经典的、有区域 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结合现代网络信息优势,编制地方传统武术教材,开 展以地方传统武术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工作,促进学校体育的多样化、地方化 和民族化。

5.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传统武术竞赛体制传统武术竞赛体制的建立健全需要政府给予宏观上的 指导和支持,这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需要。以学校为中心,举办校园传统武术文化活动,开展校园展示活动,再通过校园扩大影响,结合地方资源开展层次 较高的地方传统武术比赛,如山西太谷形意拳国际比赛、国际少林武术文化节 等,并借助政府力量进行大力宣传,如2013年8月“天山武林大会”就引发了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地方传统武术的竞赛规模,使传统武术具有自上 而下的一整套独立的竞赛体制,然后进行实验、推广,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 高素质的裁判员,聘请资深的民间武术家对裁判员进行培训,形成规范的竞赛 机制,形成市场文化,成为地方文化品牌。

 

浏览5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