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拳套路训练是否等于技击训练?长拳套路(包括南拳.太极拳等类)以技击动作为中 心,同时又包含有体操性、舞蹈性等动作。这些技击性动作 虽具有技击的形式和技法,然而却是固定地组合起来的 它虽然具有技击的含义,然而却缺乏技击攻防的灵活性,而 且光作套路演练,既练不出技击的功力,也难以产生千变万 化的技击攻防反应。明代著名武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 指出“拳法似无寓于大战,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 初学入艺之门也”这就说明,拳术套路训练并不能直接产 生技击的效果,决不可练了几个套路就认为天下无敌了 但 也不能说套路训练与技击无关,”活动手足,惯勤肢体”, 还可习练动作养成攻防意识“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技击训练与套路训练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方式方法, 它们互有关联,然而却又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套路训练的主要 功能是锻炼身体和表演,对于技击只起间接作用。歧击除有其 单式和功力基本训练外,还必须要练实战。如果没有实战训 练,技击就只是口头功夫或书面功夫,一旦碰到实际问题就 解决不了,何谓南拳?它有何特点?拳术门派分类繁多,有以长江为界的。主要流行在长江 以北的拳种过去曾称为北派拳术,主要流行在长江以南的, 过去亦有称为南派拳术的。北派的主要拳种,有查、华、 洪,花、炮、少林等,都有共同特点,解放后已改称为长拳 类。南派拳术,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 川、湖南,湖北等省(区)。解放后泛称南拳。在这些省 (区)流行的南拳,虽然门派繁多,各具风格,但却有共同 的特点,即马步扎实,手法紧密刚劲,多技击性动作,少腿 法跳跃,势雄力猛,发声很有讲究。以刚柔相济来说,南拳 刚劲为主以重、轻来说,南拳以重为主以高,低来说, 南拳以低为主。各门派南拳的器械种类并不丰富,只是着重 发展了技击性的项目。怎样理解“南拳北腿”?南北拳种 有何区别?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根据南北主要拳类的不同特 点,产生了 “南拳北腿”的说法。按一般人的理解,这是指 南派拳术着重拳(手)法,北派拳术着重(或特长)腿法的 主要特点。如果从南派大多数流传已久的传统拳术和北派以 查、华,洪、花,炮、北少林为代表的传统拳种来看,各自 确有这明显的差别。然而绝不可仅理解成南派拳术只着重拳法,北派拳术只着重腿法。因为传统南拳的腿法虽不如北派 拳术多而突出,但也并非忽视腿法在技击中的应用,它也有 比较实用的腿法。南派拳术在技击中更重视马步要稳固,因 而也就影旃了腿法的发展而北派拳术基本功却以腿功为主,故在技击中更重视腿法。相反,北派拳术对拳法也并非 忽视,并且仍很丰富,不过较之南派拳术的拳法痈本身的腿 法显得较次要些而已。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北派拳术还有不少门类是以拳法 为主,而腿法不突出的,如形意、八卦,通臂、翻子、八极 等门类,同时南派的新编套路又发展了腿法,所以“南拳北 腿”只是就其传统门类的主要方面而言,决不可孤立绝对地 理解。南拳有哪些主要门派?各有何特点?南拳门派繁多,各省区都有不同门派,交错混杂。据赵 子虬著《四川南拳三十六闭手及其它》的介绍,四川南拳就有 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门派。它们都具有马 步扎实,手法紧密刚劲,多技击性动作,少腿法跳跃,势雄 力猛,发声讲究等共同特点,然而又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 如产僧“门,其特点是高桩长手,拳、掌,肘、腿并用“岳”门的特点是矮桩,出拳时,前手须外旋成圆,所谓, “不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赵”门的功架开展, 讲究腿功,打破了南拳“腿不过膝”的说法“杜”门,特 点是少用拳,多用掌,封闭严密,善使柔劲“洪”门的特 点是大开大合,重手重脚,正面攻敌,刚劲有力不同于广 东和北方的洪拳“化”门多用手腕,制化敌劲,引进落 空“字”门在收势时,必摆成“之”字或“一”字等形 状,用鼻发声“会”门与“字”门动作接近,但迷信色彩较浓。又如湖北、湖南、江西均有各自不同的南拳门派体系,不叙述。其中特别要提到福建,广东两省的南拳。闽粤两省过去 出国谋生的人甚多,外国人又多涉足。这两省的南拳除了在 本省流行外,还传播到海外,使武术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 响。如福建南拳门派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五祖拳、太祖拳,具有一般南拳的特点,套路简练,技法明蜥。它除流行 在福建籍华人较多的菲律宾等国外,还传到了日本。据说日 本的空手道;就是传自福建的五祖拳。虽然空手道经日本人 改造,日趋现代化、科学化而有较大演变,但源自福建南拳 的痕迹仍极明显(日本人也承认并来寻根)。此外,福建南拳, 风格特异的当推地术犬法。此种拳术多模仿“狗”的搏斗 动作,多采用地躺滚地攻敌之术,擒拿锁扣之法也很精妙, 很多是技击的秘技。可以说,广东是南拳流行的中心地带,南拳广泛流行于 全省市镇和农村。广东南拳的门派很多,主要的有洪、刘、 蔡,李,莫五大家。其次还有蔡李佛拳、咏春拳,龙形、侠 家,刁家教、朱家教等。洪家,马步扎实,桥(臂)手刚 劲,四平八稳,发声讲究,具有最典型的南拳特点刘家拳 短桥、短马,线路灵活多变,步走四方,拳打八面手蔡家拳 则较洪家开展而活跃李家拳动作朴素,活跃稳健,多用平 击手法,侧身侧步莫家拳,则紧凑扎实,有较多的技击腿 法蔡李佛拳,是广东南拳而略带北派风格的拳术,动作幅度 较大,长桥大马,松肩活臂龙形则含胸拔背,走三角步, 讲究粘沾反击咏春拳多用钳阳马,手法小而窄,强调寸 劲,随粘随打,演练时所占地盘较小,传说是女拳师严三娘 所创的女式拳。广东南拳虽说有五大名家,但当代最流行的是洪家拳和 蔡李佛家,还有咏春拳等门派。它们不但在国内流行于广东、 广西两省(区)而且流行于港、澳和美国、加拿大等广东 华侨较多的国家或地区,例如蔡李佛拳,有世界蔡李佛拳协 会。自从李小龙的功夫片风靡一时之后,咏春门拳术也在国 际上流行起来了。福建、广东南拳在海外的影响甚大,可以说是武术向国 际传播的先躯。传统南拳与自选南拳有何区别?传统南拳是指流传已久的优秀固定套路。如福建的五祖拳,广东洪家的伏虎拳、虎鹤双形拳,蔡李佛的十字拳、扣打拳等。它们具有固定的套路,并有典型的南拳特点。但自选 南拳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编套路。它们一般 都保存有传统南拳的主要特点,然而动作取材却不限于一门 一派而博取多家所长。除了共性之外,还可根据演练者各自 不同的特点编上个人的特长动作。自选南拳除保留南拳的主 要传统动作和特点外,还要注意克服其短处,大胆创新,一 般是增加了腿法、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这实质上是吸收 了长拳的优点以克服南拳的弱点。自选南拳实际是新南拳。它面临的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创新,而创新又如何不失南拳传统风格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拳的技击动作丰富,南拳对练对 长拳对练亦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少长拳对练大量吸收南拳对 练动作,丰富了长拳对练的不足,这也是武术南北交流的发 展趋势。近代广东南拳有哪些名师、名人?广东是南拳流行的中心地区,它的源流在南拳中具有典 型性。现将与南拳源流有关的名师、名人简介如下,洪熙官一传说为清末人,从福建南少林寺习艺,反清复明。福建少林寺被清兵所毁后,流落广东,在戏班红船中 继续反清复明。从所习南少林拳中发展自创洪家拳。为广东 洪拳始祖。刘青山一清末人。广东刘家拳创始人。蔡福一清末人。传说是福建少林寺和尚,流落广东传蔡家拳。李友山 清末广东新会人。传授广东李家拳。莫大昌(或莫蔗咬)一一清末人,广东海丰县人,广东 莫家拳始传人。陈享 清末广东新会人。学广东蔡家、李家、佛家拳 后融为一体,自创蔡李佛门。林世荣 清末民初,广东南海县人,根据洪家和佛家 拳自创虎鹤双形拳。著有《虎鹤双形拳》一书,是最早的广东南拳著作之一。严咏春三娘一一清末福建人。传说是咏春拳始祖。铁桥三、苏黑虎、黄澄可、黎仁超、苏乞儿、铁指陈, 谭济筠、周泰、黄麒英、王隐林一是清末有“广东十虎” 之称的南拳名师。黄飞鸿一-清末人,广东洪家拳一代名师。玉——清末广东新会人绰号“靓仔玉”。有惊人绝技,擅长铁砂掌等硬功。锄强扶弱,好打不平。曾在香港、 日本击败洋拳师多人而威震海外。

浏览4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