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八法”、“十二形” 在套路训练中有何重要性?"六合“、"八法”、“十二形”是中华武术传统的技 法要领,它对人体各个部位,内外器官提出了全面的协调的 配合要求,并对各种运动形态指明了提高的努力标准,同时 它又具有特异的武术特点鲜明的武术风格“六合”、。八法”、“十二形”在套路中并非孤立存 在,而是各自关联,互相补充的,它构成了武术套路的全面 技法。可以这样说,套路训练除了练好各个单式动作,并增 强其功力外,更主要的是要精通“六合”,“八法”,十 二形”,因为这是评价套路演练水平的重要标准。何谓“动迅静定”、“快慢相间”、 刚柔相济 ?“动迅静定”,“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是〃六 合”、“八法”“十二形”之外的技法要求。武术套路能 有如此全面、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正说明了武术的成 熟、先进和优越“动迅静定”,“快慢相间”阐明了武术套路独特的节 奏要求。套路动作是由可以连接起来的快速连贯动作——动 势,和大幅度停断的造型一一定式交错而成的“动迅静 定”之意是指动势要以快速为要点,而定式则力求稳定、安 然。一个套路是由众多反复出现的这种动势与定式组成的。 动势好比铿锵有声的文词,而定式就如句号、逗号的停断, 这就构成了武术套路“决慢相间”的节律。这种动静汜合、 快慢相间的节律似乎与文学、音乐相通,然而表现在武术中却是独特的,它构成了民族的特点,武术的独特风格。武术的发展有数千年历史,其任何一种规律的形成都较 成熟的、深奥而成体系的,决不可死板、片面去理解。即如 “动迅静定”、快慢相间”的节律,自有其以动势和定式 来划分的一般规律,然而它错综复杂而有变化。那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快中有慢、慢中有快”的辨证变 化。如动和快不是绝对的,毫无变化的快,动和静、抉和慢 是相对而言的。动势中也讲究稳定的造型,连续的快速动作 中也间有较慢的节律。一般是静——动、静 静,慢一 快——二慢、特快——慢。在做一个特快的动作之前,必须有一 个瞬间慢的意念控制和动作准备,而要使特快的难度动作完 成得稳定,在它之后又必须有一个瞬间的慢。这种快、慢的 交错变化,是一种高难武功水平的表现,也是武,木套路快、 慢突变节奏与快、猛、脆风格所构成的强烈“武”的感染“刚柔相济”指的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互相调节。武术是一种高超的力与巧相结合的运动,它的刚,给人 以“力拔山兮”降龙伏虎”之势,而它的柔,却给人以轻 巧,柔韧之感。但要做到刚而不僵,硬而不滞,猛而不疲, 那就需要以柔相调节了。武术的柔不是单纯的软,而包含着 巧与韧“以柔化刚”、四两拨千斤”,就是柔的妙用。 能恰到好处地达到“刚柔相济”,这是武功的高湛表现。要达到这个境界,无理论指导而蛮练.肯定不成,有了理论指 导,还需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去磨练。长拳有何节奏特点?怎样训练?上文巳说过“动迅静定”、“快慢相间”构成了长 拳的节奏特点。它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也有异于其它的文 艺样式,是具有独特武术风格的节律“动如涛、静如 岳”,“快如风,缓如鹰”,这是多么强烈的武的律动啊! 要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并将武术的强烈律动控制自如,确 非一朝半日的功夫。而要从基本训练开始,形成正确的武术 节奏感,再经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打好了基础,初步形成了定型,练弹腿和套路时就可以 进一步巩固。总之,随时随地都不要忘记武术运动的节律那怕是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注意。这样才会逐渐形成习惯,形 成定型。要提高武术的节奏性,还得专门训练。可在套路中抽出 一些组合来有意识、有指导地体会,再进一步把套路中快慢 反差强烈,或快慢变化丰富的组合动作抽出来练。要使节奏 表现得心应手,如是固定的传统套路,得首先从套路的结构 中分析哪里该连接,哪里该停断,哪里该快,哪里该慢。如 是自编的套路,就得看动作的连接是顺”,是否合理而 连贯,然后再分析动作的连接、停断和快慢。此外,还要使 动作熟练起来。俗语说, “熟能生巧”。要做到“快而不 乱”,就必须先将一个个动作拆开来,分别反复练熟。当动 作完成能得心应手,而不成为快慢的负担了,这时候再串起 来练快或练慢,就比较容易了。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快与干脆利落是矛盾的,绝不 能以动作的含糊零乱去换取快。一般应慢练与快练交错进 行。此外,节奏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练者的心理和生理特 点影响。感性型、进取心强、力量好、灵活、体材不太高而 比例恰当的人能比较好地接受武术节奏训练理性强反应慢、力量不足、身体过高、身材比例不很协调(发育期的青少年有身材比例失调感)的人,进行武术节奏训练就较困 难。然而,先天条件不是决定的因素,通过训练可以掌握武术 节奏,不过是掌握得迟早和水平高低不同罢了。长拳的套路结构有何特点?它由哪 些类型动作组成?怎样分析传统套路的结构?长拳(包括其它拳种和器械)的套路结构特点如下:有开式和收式。开式的位置在套路分布的右端(以 表演者为准九收式一般要回复到开式的位置。一个套路一般由四段至八段组成。在8乘11米的场 地内进行。从右端至左端为第一段,第二段又从左端回复到 右端,如此一段段来回展开。每段的行进路线,有直线、 斜线、横线,也有弧线。每到一端,一般在中心线上。也有 ”到达四角的。每段由若干个动作组合组成。每个组合从定式开始 连接动势再到定式止。每段的开始和结束一般串以定式,有 明显的停断。 一般长拳套路由身型、步型、步法、手型、手法、 腿法、跳跃、腾空、跌扑滚翻和平行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又 分别表现为技击性、(民族)体操性、(民族)舞蹈性、杂技 性(主要在器械项目)等类型。上述类型动作有机地合理地结构起来分布在各段 中,其中一些难度较高、气氛较强的动作又有机地分配到各 段,尤其是开始段、中间段和结束段,要激起几个高潮。可以按照上述套路结构原理分析流传已久的传统套路结 构。流传已久的传统套路,应成为新编套路继承和借鉴的典 范。目前的新编套路发展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套路的程式八 这号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然而,这种创新却必须以继承传统 为套础,如果完全脱离传统而去另搞一套,那就成了一种新 的东西,而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约定俗成的武术了 例如有些 “新”套路,其结构有脱离传统而生搬硬套体操的倾向,有 些硬要象体操那样,把开式随便放到任何位置,甚至硬要放 于中线的左边。这种以洋、以独创为标榜而不管传统的做法 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不利于武术发展的。要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创新,就有必要分析与借鉴传统套路的结构。现以著名的传统长拳套路《四路查拳》为例:开式收式在演练场地的右端(以练者为准)段落 分布均匀,收式回复开式位置共由八段组成,来回反复于约6 x 12米的场地上。 有斜线三段,直线三段,弧线两段。每段均由一至五个组合组成,每个组合由定式始, 中间是动势,以定式结束。每段前后均有定式停断。组成的动作有五种主要步型和插步、丁步等步型, 有进退步、偷步、盖步、击步、踏步等步法;包含有拳、 掌、钩等手型冲拳、劈拳、抱拳、推掌、顶肘等手法,弹 腿、踹腿、单拍腿等腿法;还有二起腿、回马腿、箭弹等跳跃动 作和提膝等平行动作。(四路查拳没有跌扑滚翻动作,而象 《五花炮》等传统拳,则有栽碑、鲤鱼打挺等跌扑滚翻动作)。它以技击性动作如冲拳、劈拳、弹腿、回马腿、顶 肘、引手劈掌等为主,其次是一些带有(民族)体操性、舞 蹈性的造型动作,如顺风旗、行步摆掌等。上述动作在套路中有机分布,穿插于每段中,尤其 是中间段和结束前一段难度、强度较大,技击和功力的表现较充分。

怎样自编套路?自编套路最重要的是依据传统套路结构的原则。这里可以有两种编排方法。第一种,于活动性的捉摸比划中编排。 即一边捉摸,一边比划,一边修改,一边编排,一段段、一 个个组合编下去。经多次反复捉摸比划,编排出套路初稿, 再回过头来检查段落和动作的分布是否适合(如是自选套 路,还要对照规则,看是否符合规定)缺什么补什么,作 适当调整。最后再经过试练,把套路的结构定下来。第二种 方法是,先在书面上构思,把各段行进路线图画出,将拟用 而自己又特长的重点动作和难度动作写出,安排于各段。待 把整个套路结构的主件安排好后,再到场地实练比划,编排 出一般动作,解决好各动作的连接,然后翻过来再检查修改。无论用哪一种方法,自编套路除套路结构外,还要注意 如下原则:扬长避短尽可能将自己的特长动作编排进去,而 且要在结构上突出它,而自己认为薄弱的、练得不好的动作则 尽可能回避(除非自选套路规则规定必须采用的)。要在“顺”字上下功夫:套路动作,尤其是组合动 作的编排能否有利于技术和功力的表现,除了扬长避短之 外,尤要在一个“顺”字上下功夫。动作的结合串联如果符 合“顺”的原则,则练起来会事半功倍,但如“不顺”,就 拗手蹩脚“六合”,“八法力、"十二形”均难以表达初编的套路一般不顺,必须经反复演练,反复修改,要 在“顺”字上下苦功。着重在开式收式和高潮分布上考虑:开式给人最初 印象,收式给人最后印象,高潮给人强烈印象,是套路编排 和演练成败的重点,需要重点考虑。

浏览65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